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红楼清话 //www.sinovision.net/?98282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2013年网络红学及其他述评

已有 2041 次阅读2014-7-3 06:57 |个人分类:文化新闻|系统分类:文学| 网络 分享到微信

2013年网络红学及其他述评 作者:王慧 
 

   网络中的红学阵地主要集中于抚琴居、夜看红楼、红楼艺苑、中国红楼梦在线、红楼星语、红学馆、百度贴吧中的红楼梦吧以及国学、新浪、搜狐、天涯社区等论坛中。这里聚集了大批钟爱《红楼梦》的读者,在这个虚拟的空间里,发表见解,论争文字,交流心得,且时不时举办一些笔会、征文,随时把自己阅读《红楼梦》的感受公布于众,确实有指点红楼、激扬文字的气势。这是网络红学的优势,却也因之造成了网络红学的劣势,随意的言谈往往让问题的探讨浅尝辄止,无拘无束的天马行空更导致了结论的耸人听闻,良莠不齐,精华与糟粕并存是网络红学的一大特点。以下即对本年度网络红学中的各种现象加以归纳总结。

 

   1、学术红楼,严谨、科学地探讨曹雪芹与《红楼梦》。

我们知道,红学中有许多未解之处,《红楼梦》的版本、曹雪芹的家世、《红楼梦》中的人物及结局、《红楼梦》的艺术魅力……这些是研究者关注的热点,也是众多普通读者在大量接受红学研究成果之后喜欢思考、独出机杼的地方。事实上,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许多问题如果是以认真、严肃的态度加以考察,确实会得出有益的结论。比如说对《红楼梦》文本中关于“三百六十两不足龟大何首乌”的讨论,就是一个很好的借鉴。

2013年8月28日,署名fuqinju的网友发表了一篇名为《质疑红楼梦研究所三版〈红楼梦〉的一条注释》的帖子,帖中提出:“‘三百六十两不足龟大何首乌’如何断句,历来有争议。作为权威版本的红研所本《红楼梦》也是三版三个样。”并在帖中全文引了红研所校本2008年第三版关于此处的长注。在帖中,fuqinju分析道:“该注首先引经据典,说明无不二字是可以互训的,所以他们要把‘不足龟’训为‘无足龟’。然后又引经据典,说明玳瑁‘无足’。既然玳瑁‘无足’又是龟,而且还可以入药,那么‘无足龟’就非玳瑁莫属了。如此推论,也真够曲折的。好吧,现在来看看,三百六十两的玳瑁是什么概念呢?‘三百六十两,言龟之大’,三百六十两的玳瑁真的很大吗?显然不是。须知玳瑁是一种海龟,体形本来就大,据维基百科介绍,玳瑁‘平均体重一般可达45-80千克,历史上曾经捕获的最重的玳瑁达到210千克’。而三百六十两(按照十进制,不按十六两制)只有18千克,不但不大,而且是小之又小的,‘大者难得,小者时时有之。’这么小的玳瑁很难得吗? 如果不能解释以上疑问,我想,‘三百六十两不足龟’这样的断句就是错误的。”这一个帖子的跟帖中,署名五柳的网友在引用了胡文彬先生的《草书误认》一文后,也提出疑问:“即便“药方”里确实有“六足龟”这味药,那也不该是“三百六十两”。这是多大的剂量呀!以古代十六两为一斤的秤来折合,也有二十来斤呀!别说是林黛玉了,就是一个大肚子莽汉,当饭当菜,也不该用这么多呀。”并认为此处“三百六十两”与宝玉口称的“太太给我三百六十两银子,我给妹妹配一料药丸”是相吻合、相连贯的。此种认真细致的讨论,先不说是否正确,但确实是深入的,也是有价值的,不仅扩大了读者的知识面,而且敢于质疑权威红学版本,提出自己的见解。这也表明,网络红学与当代红学是密不可分的,红学不应是高高在上的象牙塔里的阳春白雪,很多红学家的观点也是网络红学讨论的热点。比如关于林黛玉进贾府的时间、《红楼梦》中钗黛优劣的评判、对王熙凤“一从二令三人木”的解析,对薛宝琴《怀古诗》的猜测……,这些是《红楼梦》研究者们的疑问,也是网络中红学爱好者喜欢独抒己见的地方。

再如,2013年第四期《红楼梦学刊》上刊登了侯印国的一篇文章《〈影堂陈设书目录〉与怡府藏本〈红楼梦〉》一文,介绍了南京图书馆所藏《影堂陈设书目录》乃清代怡亲王府藏书目录,著录有“《红楼梦》 四套 二十四本”,并认为“从著录为《红楼梦》而非《石头记》来看,可能并非是怡府钞本《石头记》,倒是从函数和本数来看,和程甲本或程乙本《红楼梦》相合”。此文在论坛上引起了热烈的讨论,署名为fy陈传坤的网友8月30日在抚琴居发表了《(最新发现)第一个著录〈红楼梦〉的书目史料》一贴,讨论了这个《影堂陈设书目录》中的《红楼梦》究竟是钞本还是印本,能否由此判断怡府没有钞本?并由此引发了对清代钞本、印本价值、对《影坛陈设书目录》是否是怡府书目以及抄录年代等问题的争论。此贴引来了众多网友围观,维西、burningsnow、梁三、空灵儿、yupeng等人都参与进来,讨论一直到10月10日结束,长达16页,尽管其中不乏意气之争,也时常跑题,但毕竟引发了我们对这部目前为止最早著述《红楼梦》的书目的关注,值得我们思考。

 

这些都是红迷们对《红楼梦》的学术成果加以关注、吸收的地方。网络的虚拟空间不仅为红学爱好者提供了发表见解的园地,而且让许多红迷在不断地争论中完善自己的观点、严谨自己的论证,让本来在网络中的随意阐发以正式的学术论文走入传统期刊的墨香中。比如我们上面提到的陈传坤、于鹏以及常在抚琴居发贴的兰良永、高树伟等人,他们既是网络论坛里的活跃分子,也在传统期刊中都有论文发表。即以《红楼梦学刊》而论,兰良永即在2013第一期上发表《新发现〈后陶遗稿〉考察报告》一文、高树伟有《曹荃扈从北征及持节南下考辨》一文,陈传坤在第四期上发表有《蒙府本〈石头记〉补抄之底本重考》一文。

另外,2013年10月,北方联合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万卷出版公司出版了由吴铭恩汇校的《红楼梦脂评本汇校本》(上中下)三册,之所以单独提出,是因为此书文稿首发于抚琴居论坛,集数年之功,广泛征求网友意见,终于编辑出版,可以视作网络红学的代表作,具有较强的参考使用价值。由网络文字变成印刷实体,拥有了更为固定的保存介质。这种趋势值得关注。

2、品味红楼,细读文本,体会《红楼梦》的内涵与韵味。

《红楼梦》是一部让人百读不厌的书,而她在文本、版本、成书等方面的复杂,让细心的读者们在阅读时既可以得到不同的审美感受和阅读期待,也为《红楼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

对《红楼梦》后四十回的探讨是《红楼梦》阅读中一个吸引眼球的焦点。署名踏雪雪梅68354的网友于2013年11月11日在天涯论坛发表《我看〈红楼梦〉后四十回》,对其中不符合曹雪芹原意的方面做了详细分析。文章分别从宝黛钗爱情婚姻悲剧的演绎不符合原意,王熙凤、贾元春、贾探春、香菱、巧姐、妙玉等人的结局牵强附会、不合原意,后四十回宣扬封建迷信、因果报应思想严重,有不少对宝黛的歪曲,贾府家道复初、兰桂齐芳的结局不合原意以及贾宝玉的人生悲剧不符合原意等方面进行论述,分析细致,有理有据。比如作者在论述后四十回作者的文字水平时引用了第九十八回黛玉死后宝玉的反应,“宝玉听了,不禁放声大哭,倒在床上”、“宝玉终是心酸落泪”、“宝玉一到,想起未病之先来到这里,今日屋在人亡,不禁嚎啕大哭”、“宝玉已经哭得死去活来”、“宝玉又哭得气噎喉干”、“宝玉倒恐宝钗多心,也便饮泣收心”,宝玉的哭实在是没有什么花样,语言的干枯无味可见一斑。这种融合了读者的体验与感受在内的对于《红楼梦》的心灵交流恰恰有可能是我们最需要的一种阅读态度,也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红楼梦》。

署名方山的网友在2013年11月8日发帖提出香菱为什么“不敢十分罗唣宝钗”?他推测说香菱的识字,当是在薛姨妈、宝钗身边的那一年。香菱的“慕雅”,自非一日、两日了。宝钗自然深知其心,故而创造机会让她进园。以宝钗的情性,平素为人亲和、厚道,连这样的事情都替她想到了。若说香菱有点问题都不敢去“罗唣”她,岂非显得太过突兀、不合情理?接下来他自己又做了解释,“香菱之为人,无人不怜爱的。”当她整日里“好姑娘”、“好姑娘”地不离口,缠着宝钗问这问那时,估计想狠下心来都难。一个“罗唣”,便把这种情形给勾勒出来了。然而,“罗唣”得太多、以致连自己都感到不好意思了(不是不敢“罗唣”,而是不敢“十分罗唣”)。这是香菱的识趣,而非宝钗嫌烦。每当看到类似的帖子,总是感慨《红楼梦》真的是一部宝藏,许多细微之处越读越有味,也确实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但有时过分细读、纠结于文字的字面意思,也会给我们带来不必要的困惑。11月21日,署名xishan的网友在抚琴居发表了《癞头和尚送给宝钗的到底是什么?》一贴,提到《红楼梦》第八回一段文字:宝玉看了,也念了两遍,又念自己的两遍,因笑问:“姐姐这八个字倒真与我的是一对。”莺儿笑道:“是个癞头和尚送的,他说必须錾在金器上……”作者提出,这个癞头和尚送给宝钗的到底是这八个字,还是送的金锁?红迷不愧是红迷,读书确实很细。其实本来和尚送给宝钗的是八个字,还是金锁,都没有太大关系,可是由于在后人的解读中,金锁关系到宝钗和薛姨妈是否有成为宝二奶奶的阴谋,因此也才会引起读者的注意。xishan认为“这一点很重要啊,如果只送八个字,就根本没有金玉姻缘一说”。hunzi在回复中认为“送的字,必须錾在金器上,不就是金玉姻缘了”,并说“和尚送金锁,和又破又疯癞头和尚形象也不符……来历不明的癞头和尚送的东西,像宝钗这种身份的千金小姐也不会戴的”。而方山也从第一回“那僧托于掌上,笑道:‘形体倒也是个宝物了还只没有实在的好处,须得再镌上数字……’。”来说明宝玉所戴之玉上的字也是和尚送的。重要的是那八个字。尽管xishan认为薛姨妈后来说锁是和尚送的,不是文本抄错了就是别有用心,但方山的看法似乎更公允一些,即未必是抄错,也有可能只是因为说话简略甚至是作者偷懒而引起了歧义。并感慨说假如《红楼梦》就是说的这么一个浅薄的阴谋,又有什么趣呢!

这只是《红楼梦》阅读中很有趣也很细微的一个例子,笔者之所以不惮其烦,几乎是全文引述,不过是想说明,大家的讨论,即使只是三言两语,可是对于陷入《红楼梦》迷雾中的人们来说可能就是一线光明。而对于字句的过于执着,也容易使我们误读作者可能无心为之的字句,《红楼梦》毕竟只是一部小说,曹雪芹不可能处处设迷,字字含义,那样的话,我们累,曹雪芹更累。

3、匪夷所思的猜笨谜式解读《红楼梦》。

网络之大,无奇不有,更别说本来就容易使人陷入猜谜状态的《红楼梦》了,这种承袭了以往索隐派猜笨谜式的解读《红楼梦》,在网络红学中是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的。例如,署名温文的网友于2013年1月4日在抚琴居上发表的认为《红楼梦》的作者是奉天明玉和尚(逃跑的崇祯皇帝),脂批就是“旨批”。逗红轩主也于2013年1月17日发帖指出《红楼梦》的作者是万斯同,也就是《红楼梦》中的“山子野”。大观园是万斯同以西苑三海为原型而虚构的人间仙境,是他为记载“明史”而搭建的历史大舞台,代指明朝(中国)。看来要想让全民承认,曹雪芹的著作权保卫战只能是持久战了。

与之有类似思路的还有署名祁生发表于中国红楼梦在线的《创立红楼隐史学——21世纪红楼梦研究方向》,此贴最早是发于去年12月4日,今年以来不断补充,作者认为《红楼梦》是一部空前绝后登峰造极的隐史,以通俗言情小说形式,隐写了明亡清兴血火纷飞的历史———囊括了天命天聪崇德顺治康熙时代(万历泰昌天启崇祯弘光到永历与大顺吴周),重点在崇德顺治康熙三代(“三春”)。而且《红楼梦》中的全体人物,都是演员角色,他(她)们只是扮演明清交接时代,皇宫内外,朝野上下著名历史人物的演员。一个演员可以演一个几个或几代人物,也可以演完这个再演另一个历史人物,而几个十几个甚至几十个演员,可以联合扮演同一个历史人物的不同历史阶段(如孝庄)。作者称《红楼梦》这种隐写的艺术手段,叫做“天外书传天外事,两番人作一番人”,是中国戏剧表演技巧的传统手法。《红楼梦》只是发扬光大了中国戏剧的表演手段,又融入了《西游记》的变换技巧而已。可惜,《红楼梦》不是神魔小说,中国传统戏曲的角色扮演也没有这么大的神力,真真是可忍孰不可忍!

至于周宗成揭秘《红楼梦》以及其他的对《佚红楼梦》、《真本红楼梦》的探讨、推崇更是不知所谓,不说也罢。

在网络中,还有一种现象值得注意,那就是所谓的网络“红楼同人”小说的兴盛。所谓的“红楼同人”小说,与我们平常所说的《红楼梦》续书类似,即基于《红楼梦》中的人物、故事情节等创作的小说,但这种创作并不全是未完的《红楼梦》的续补,而有可能只是借用了《红楼梦》中的某一人名或者情节,铺陈全新的故事,与原著的创作主旨与精神旨趣完全不同,比如像吴研人的《新石头记》那样。尤其是当普通读者也可以毫无门槛地借助网络来表达自己对《红楼梦》的观点时,“红楼同人”小说便空前繁荣起来,红楼人物的穿越、颠覆常常成为各大原创网站排行榜的热门。以目前大陆最为有名的女性文学原创基地“潇湘书院”和“晋江原创网”为例,仅在2013年有更新或完结的“红楼同人”小说就有多部,比如潇湘书院的《红楼情缘》、《穿越红楼之花开并蒂》、《溶情黛韵补红楼》、《红楼之重生缘》、《再续红楼溶黛情》……晋江原创网则更多,《红楼之林如海重生》、《红楼小婢》、《黛玉的生活》、《红楼世界求生存》、《穿越红楼之庶长子》……。这些小说关注的不仅有原著中的主角,也关心其中的小人物,尤其经常给黛玉一个哥哥或弟弟,以当今女性的心态与视角,改造原著中人物的悲苦境地和辛酸生活,让她们在家国大业中都游刃有余,活得风生水起,精彩纷呈。这些网络创作尽管并非严肃之作,但毕竟也会牵涉到作者对《红楼梦》的理解,尤其这些作者以及读者大都是女性,她们在反映现实女性的生存状态与心灵倾向时,必然也会对现实女性的思想与行为产生影响与引导,而从中或许会引起我们对如何因之正确疏导女性的心理与人格健康的关注和重视。

4、网络红学资源共享。

这是网络红学中的重要内容,几乎各个红楼论坛都有自己的专门搜集《红楼梦》资源的版块。比如抚琴居中的红楼典籍,红楼星语中的红楼书院,中国红楼梦在线中的红楼梦文献,红楼艺苑中的资料文本等等,都有很多关于《红楼梦》不同版本以及各种研究评论的典籍,给读者在查找资料方面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然而网络中众多关于《红楼梦》各个版本的资源共享尽管可以给人们带来方便,但有一个问题要注意,那就是《红楼梦》版本本身的复杂性会对问题的研究思考产生的影响。不同版本中文字的差异以及上传到网络后有可能会产生的错误会让同一个问题的探讨产生完全不同的结果。我们都知道,《红楼梦》最初流传的本子大都是钞本,抄手在抄写过程中的随意性以及抄写的错误让本来就书未成且成书过程复杂的《红楼梦》在文字上差异更大。因此,《红楼梦》的钞本一直都有着独特的价值。李慈铭《越缦堂日记补》庚集下有云:“咸丰十年( 1860) 八月十三日甲戌阅小说《红楼梦》上眉批:‘泾县朱兰坡先生藏有《红楼梦》原本,乃以三百金得之都门者。六十回以后, 与刊本迥异。’”《石头记集评》卷下云:“会稽章雪庭少尉彭龄道经介休张兰镇,见骨董肆中有钞本《石头记》一部,且有白描图像,因值昂未购。予骤闻之,急遣人往觅,已售去多日矣,惜哉!”钞本的价值可想而知。不过,钞本中也有很多问题,如陈其泰在《桐花凤阁评本》中所说:“盖因脱稿即已传抄,而钞本又多互异,作书者未及琢磨完善,传抄者亦不参究精钝,故虽洛阳纸贵, 而未为尽善尽美之书也。”因此,我们在研究《红楼梦》的有关问题时一定要注意所使用的版本及底本,如果是从网络中直接搜索的版本更是要注意核对原本,以免发生不必要的错误。

总体而言,在网络红学中,大多爱好者还是处于最初的读后感层次,所谈论的话题往往只见《红楼梦》,不见红学。如将“红学”定义为所有与《红楼梦》有关的学术研究,那么在三大显学中,“红学”的门槛是最低的,只要是读过《红楼梦》,或者是看过电视剧《红楼梦》的人,都可以来谈论《红楼梦》,甚至很多人参与讨论《红楼梦》的原因只是因为听过几首好听的《红楼梦》音乐。这就直接造成了网络上参与讨论的人知识、文化储备的参差不齐,不同阶层、不同经历、不同视角、不同世界观、不同审美观的人们从方方面面进入《红楼梦》,也决定了讨论话题的多种多样。谈阅读感受者有之,谈人物优劣者有之,索隐者有之,考证者亦有之。随着时间的发展,也形成了不同的“圈子”,如在某某论坛,以严肃的学术研究为主,而某某论坛,则以索隐为主等等。相同的是,关于“红学”的探讨总会是热烈的。号称“平民红学”、“草根红学”的《红楼梦》爱好者们,满载着无所畏惧的豪迈,充溢着“大众参与”、“平等对话”的激情,挑战权威、指点经典的时候,红学其实就已经成为了茶余饭后的谈资,也就有了学术娱乐的倾向。阅读的意义在于阐释和多元的生成,任何人都有发表自己阅读感受的权利。正如理查德·罗蒂在《后哲学文化》中所说:“我们最好的真理标准是, 真理是由自由研究获得的意见。 在这种自由的研究中, 任何东西, 无论是终极的政治和宗教 目的还是任何其它东西, 都可以讨论, 都可以得到苏格拉底式的责问。”

不过,这种自由同时也带来明显的弊端,那就是网络话题及发帖的自由与随意造成了论坛的不稳定与随意性,曾经热闹非凡的论坛往往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凝聚了一批忠心的拥趸,但也会有网民的流动与搬家,比如夜看红楼、红楼艺苑以及国学网论坛等如今都没有了以前的热闹景象,变得冷冷清清了,常常很久没有更新,即使有人发了个帖子,也少人回应。

而这种虚拟空间在让我们毫无顾忌地随意表达的同时,也需要我们注意信息的接受。网络的迅速互动与及时更新,便捷的链接与跳转让我们似乎无论需要什么,只要搜索一下即可,海量的信息源源而来以致于不经意中我们已经迷失在自己原本的问题当中。如何理性、冷静地攫取有用信息实在需要我们有一双慧眼。再者,网络中人们共同讨论、互通有无的过程之中,也常常会有负面的情绪存在,意气之争、语言粗鄙甚至爆粗口都会使原本正常的心平气和的研讨离题十万八千里。这里,就不仅需要我们有很强的鉴别力,还要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什么东西可以一笑置之,什么帖子值得深入思考,切不可一概而论。

再者,网络红学中有很多话题集中于对《红楼梦》人物、字句、文本等天马行空的索隐与讨论。这或许一方面说明红学家们关注的问题已经是普通爱好者们关注的中心,大众也注意到了《红楼梦》的特殊性和版本的复杂性,这是红学成果的普及。但从另外一个方面也警示我们《红楼梦》就是一部小说,那些索隐的明清历史、顺治皇帝、明玉和尚等等其实真正和这部小说有多大的关联呢?该如何引导大众的有益阅读呢?

这是非常值得我们去深思的一个现象。我们总是说要普及《红楼梦》,普及红学研究成果,可究竟该如何做才能让红学真正走近普通百姓,如何引领大家来正确阅读《红楼梦》,这是当代红学研究者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而不是几场讲座、几次演出就能解决的问题。

据我们了解,中国知网、万方科技期刊群、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涵盖了大部分的学术期刊、报纸及会议论文,大大便利了我们对学术信息的获取,但图书类尚有绝大部分未被电子化,我们是否可以更好地把传统纸媒上的红学研究成果惠及网络,让更多的《红楼梦》爱好者受益?我们的专家、学者能否以一种更合理的影响面更大的方式来加强与读者的互动参与,引领大众阅读,与网络传播形成互补?同样的,网络红学中的有益探讨是否也可以弥补《红楼梦》研究中的不足,以一种固定的介质保存下来,从而促进网络红学的发展,成为红学研究的重镇呢?

原载《红楼梦学刊》2014年第1辑,见于: http://www.nssd.org/journal/cn/81220X/201401/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