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天津市民反映在天津一些水产市场购买个头较大的大虾时,竟发现这些大虾里面被注入了明胶。这些虾也被市民们称为“注胶虾”。至于这种“注胶虾”到底有没有害,现在还没有权威部门给出一个准确的说法。(《长江日报》2月13日)</
刚刚过去的2011年,食品安全领域问题频出,风波不断。从年头到年尾,几乎就没有消停过。时间进入2012年,公众无不期待着新的一年食品领域能够少点问题,百姓餐桌能够多点安全。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形势仍然不容乐观。先是江苏曝出“农药盐”事件,然后红牛又成了“问题牛”,紧接着河北平山县陷入“假鸡蛋”风波,最新的则是天津水产市场发现“注胶虾”。
在“假鸡蛋”风波中,作为鸡蛋输入地的广东湛江质检部门,出具了检测报告,声明这些鸡蛋都是真鸡蛋,并非“人造蛋”。但是政府部门的声明,只让消费者放了一半心。因为按照专家的说法,鸡蛋煮熟后,之所以能够弹起来,原因有多种,除了它可能是“人造蛋”之外,也可能是因为天气寒冷导致鸡蛋出现了特殊变化。另外还有一种声音称,可能是在喂鸡的饲料中含有未脱酚的棉籽粕,其中的棉酚是有毒物质,且是天然避孕药,因对人体危害极大,才未被采用为避孕药。
现在质检部门排除了假鸡蛋的可能,但是却没有排除鸡蛋中含有有毒物质的可能。换言之,即使鸡蛋是真的,但是却并不代表它就一定是安全的。既然连政府部门的检测报告都只能让人半信半疑,那么如果是市场上商贩的自说自话,其可信度就更低了。<BR>天津水产市场发现的“注胶虾”,目前正面临商贩自说自话的境地。在市民已经发现大虾里面被注入明胶后,商贩宣称“注入的明胶是可食用的胶,吃后对人体无害”!
问题是,给出这种结论的不是政府部门,也不是专家学者,而是制作和贩卖“注胶虾”的商贩,他们的话可信吗?试想,如果小商贩坦露这种胶对人体有害,谁还敢买他们的虾吃?说到底,“注胶虾”是否安全,不能由商家自己说了算,而只能由具备检测资质的机构或部门出具权威的检测报告才行。<BR>客观而言,在食品安全长效机制建立起来之前,对于问题食品的防范,除了依靠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最终还得依靠政府部门的尽职尽责,包括对问题食品的检测以及对市场的严格监管。毕竟普通消费者既没有火眼金睛,也没有科学的检测仪器和设备,那么,在消费者被迫以身试毒,发现问题食品以后,政府职能部门必须给出权威的说法,而不能任由商家自说自话,不能让消费者继续纠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