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阳光大地 //www.sinovision.net/?96876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中央之国和他的邻居们》之四

已有 5337 次阅读2012-5-22 09:31 分享到微信

在我们将视线从大陆转向外岛之前,我们可以将东亚和北美做一个有趣的对比。之所以做这样一个对比有两个原因:一是很多朋友希望中国有一天能够真正成为“中央之国”,而终极对手就是美国;二是记得小时候老师曾经告诉我,美国就是中国的对面,也就是说打个洞从地球穿过去就是美国了,为此我还拿着地球仪研究了半天。在凡事都讲究对称的中国人来说,也许这双方的情况有很多类似之处也未可知。
  我做了一张类比图,大家先看着。

看到这张图是不是感觉很对称啊!事实也的确如此,东亚和北美的地缘结构太相似了,如果把中国西面的“欧亚大陆中心地带”变成海洋的话,我甚至会认为盘古开开地时偷了个懒,只用了一个模板来翻印这两块土地。
 让我们对这两块大陆从北到南做一个对比。
  1、西伯利亚VS加拿大。
  这是两块让无数初看地图者为之掉口水的土地,前者的面积约为1000万平方公里,人口约4000万;后者997万平方公里,人口约3360万。至于为什么会这么地广人稀,我想在前面我已经解释过了,气候是主要原因。两者气候形成的原因不尽相同,但同居北纬50度以北的区域是主要原因(加拿大三千万人口大多居住在气候温和,距离南部边界几百公里以内的狭长领土内)。
  2、中国VS美国
  两者主要的国土都处在温带,并有部分人口伸入亚热带(中国多些)。这使得中美两国占据了地球两端最适合人居的土地。如果说中国占据这块土地是千年博弈的结果,那么美国把和加拿大的国界线划在北纬50度就显得用心险恶了。如果单比较太平洋的海岸线,中国看似在要长一些,不过可惜的是中国丢失了外东北地区的海岸线,而美国却在大陆的最北端弄了块飞地(阿拉斯加),并且像俄国对待中国那样,霸道的把阿拉斯加的海岸线向南延伸(找份世界地图仔细看下就知道了)。对待这两块国土最初的态度决定于海洋国家和传统陆地国家在海权意识上的区别。不过好在中国最重要的海岸线还在,在长度上还是足以PK美国的西海岸的。
  最近一直有争论到底是美国国土大,还是中国国土大,这是根据不同的算法来做的比较,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两者的国土面积都在960万上下。至于人口中国几千年的积累超出了对面那个移民造就的国家(一个是故土难离,一个是百穿归流,倒是两个极端)。中国的人口大约是13亿,美国是3亿。从数量上来说中国具有绝对的优势,不过美国的地位使他能够吸引其他国家的优秀人才加盟,所以在质量上可以压倒中国(目前是这样,如果中国随着经济发展而提升国民整体素质,那么最终的数量优势会体现出来)
3、中南半岛VS墨西哥
  这是两块天生做跟班的地区,相同的纬度和相似的邻居使得他们一会与强邻划为同一地区;一会又被踢出地区核心圈,被迫与南方更低纬度的国家为伍(就象中南半岛从地缘角度有时会划入东亚的概念,但大部分时候只能与南海的那些岛国为伍;而墨西哥从地缘角度来说是北美,但更多时候美加成了北美的代言人,它只能和南美那些国家共同探讨拉丁文化)
4、南海VS加勒比海
  这两块海对于各自北方的中心国家来说都具有很重要的战略意义,都扼守在两洋的交通要道上(南海是太平洋——印度洋;加勒比海是大西洋——太平洋)。所不同的是,加勒比海边上那些岛国太弱,墨西哥也早已臣服于美国;而中国还要面对南海那些岛国和中南半岛国家(越南)的挑战。可以说正处在解决问题阶段。
 这样比较下来,抛开实力问题,中国和美国的地缘结构确实是比较相似的。前面有朋友说了,世界上最适合居住发展的地区有三个,也就是同属北半球温带地区的欧洲——中国——美国,这个说法是很有道理的。欧洲从殖民时代起到20世纪初,统制了世界将近400年;接下来是美国,从20世纪初到现在差不多100年;如果真的可以轮流坐庄的话,中国还需要多久。可以肯定的是随着人类发展速度的越来越快,中国并不需要再等上300年。
如果说中美两国所处的大陆在纬度上的结构有90%上的相似度的话,那么在以经度划分的东西两侧的相似度为40%
  与美国的两面靠洋相比,中国的西侧是分隔欧亚大陆两端的“欧亚大陆中心地带”。由于这一地带的存在,使得中国必须将大部分的精力放在处理大陆事务上。这让美国的地缘优势显得十分明显。
  不过老话说“此一时,彼一时”。美国要想控制世界就必须介入欧亚大陆,而地缘上孤立的地位固然能让它左右逢圆,却也让美国必须在欧亚大陆上找到代理人,这个代理人就是欧洲(或说政治概念的西欧)。而中国则可以直接介入大陆中心事物,前提实力足够强大,能够从被动干扰的地位转变为主动介入的角色。
  目前随着中国的逐渐强大,美国已经充分意识到中国的这一劣势已经在转化为优势了。特别是中国在与“欧亚大陆中心国家”的俄国结成同盟后,这一优势已经足以抵消甚至超过美国在大西洋上的海岸线所具有的地缘作用。
  而在太平洋上的海岸线,中国看似与美国不分伯仲,但实际上还是有差别的,这也是我说中美在东西两侧的相似度是40%而不是50%的原因。
  中国与美国的这一差别就是第一岛链,或者说主要就是东亚地区的外岛部分。正是这一岛链的存在使得中国面向的是一片“海”而不是真正的“洋”,而这阻碍中国与美国在太平洋上达成均势的“东亚外岛链涉及到三个地区(地缘上的分类):日本四岛——琉球群岛——台湾岛。由于美国对这一地区的控制,使得中美两国在太平洋上的地缘优势对比由理论上的11降低为12,甚至更低。
  因此如何解决这一外岛地区对中国的封锁成为中国在地缘优缘结构上压倒美国的胜负手。
  鉴于琉球已归日本,而台湾问题尚未解决,因此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如果调合北京——东京——台北三方的关系,或称二国三方的关系。
让我们先看看到底是那些岛屿隔离了东亚大陆与太平洋的交流。而这些岛屿上又发生过哪些政治博亦
  附:东亚外岛图

从图上可以看出,东亚的外岛从南到北主要包括:台湾——琉球——日本本土(九洲/四国/本洲/北海道四岛)——千岛群岛——库页岛,这一个地缘区。如果加上最北部的堪察加半岛,可以说这条“东亚外岛链”是由这五个半岛屿(群岛)构成的。
  而这条岛链又将与大陆中间的水域隔成了5个内海区域。从北到南分别是鄂霍次克海(中国古称“北海”)、日本海、东海,三个区域。大陆地区需要通过这些内海进入“太平洋”,而只有控制了这些外岛才有可能控制这些内海。
  不过虽然东亚大陆的历史主要是由大陆国家书写的,但随着西方海权思想的渗入,东亚的岛屿国家也看到了自己的潜质。这个国家就是日本,既然同样面对大陆的岛国英国可以成为日不落帝国,那么日本也有理由相信自己也具有相同的机会。与英格兰人称霸之前先统一了英伦三岛一样,日本也需要先将外岛地区统一到自己的旗下。
  1868年,在日本被美国的炮舰打开国门后14年,(1854年日美签订《日美亲善条约》),新上任的明治天皇将学习的目标从千年前的大唐帝国转向更具诱惑力的,同属海洋国家的英美。
  1869年,虾夷人的最后领地“虾夷岛”被更名为“北海道”,正式成为日本的一部分,从此日本开始了长达36年的统一外岛进程。由此而引发的一系列战争,使得东亚外岛地区(还加上了起到了“陆岛桥梁”作用的朝鲜半岛)至1905年基本并入了日本国土。新兴的帝国终于有实力跻身于世界强国的行列了。
  附:日本极盛时所据有领土图(1905——1945



从我做的这张“日本极盛时所据有领土”图中大家可以看出,日本在外岛上已经基本将95%的地区,而且成功的将连接陆岛地区的桥梁”朝鲜半岛据为己有(为什么要拿这块地区,稍后会讲到)。让我们给日本这36年的统一进程列个时间表。在此我不得不说日本人是个讲效率的民族,虽然从民族感情的角度我不能忘记日本曾经给中国造成的伤害。但这并不妨碍我对日本行动的效率和所据有的战略眼光表示敬意(日本后来的失败并非在于他的战略方向,而恰恰在于他的效率太高,后面会讲到,先别急着仍砖)。
1853年,美国海军准将马休。佩里率领舰队进入江户湾(今东京湾)岸的浦贺,要求与德川幕府谈判,史称“黑船事件”(亦称“黑船开国”);
  1854年,日本与美国签订了神奈川《日美亲善条约》,又名《神奈川条约》,同意向美国开放除长崎外的下田和箱馆(函馆)两个港口,并给予美国最惠国待遇等。
  1867年明治天皇即位;
  1868年日本开始废除幕府,扫除国内封建势力,同年颂布具有政治纲领性的《五条誓文 》,正式拉开了明治维新的序幕;
  1869年废藩置县,将北海道地区正式纳入中央直属,并向该地区大批移民;
  1855年日俄双方签署条约,规定千岛群岛南部归日本,北部属俄国,库页岛由两国分占南北,暂作悬案;
  1875年日俄两国签订《桦太与千岛群岛北部互换条约》,将日占库叶岛南部与俄占千岛群岛北部相交换,日本以库页岛的代价取得整个群岛。
  1875年,日军武力占领琉球群岛,禁止琉球进贡中国和受大清册封,废除中国年号,改为日本明治年号。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中国战败。次年双方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将台湾割让给日本,并承认丧失朝鲜半岛的宗主权,在俄国的支持下,朝鲜成立“大韩帝国”
  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俄国战败,朝鲜政权彻底被日本控制,次年签订《乙巳保护条约》,朝鲜成为日本的“保护国”;
  1905年日俄战争后,日本夺回换给俄罗斯的库叶岛南部
  19108月,日本迫使大韩帝国同之签定《日韩合并条约》,正式吞并朝鲜半岛,设立朝鲜总督府。
  日本从此正式统一了除北“库页岛”以外的东亚外岛地区,并于1910年正式登陆大陆(合并朝鲜半岛),开始了向中国核心地区挑战的征程。
二战结束时,美国已经意思到下一个对手将是比德国更为强大的陆权国家——苏联。因此美国最初的战略思想是拉拢中国作为盟友,当然最合适的是拥有共同价值观的国军。但国军当时的腐败和崩溃速度让美国非常不满,因此在内战后期美国并没有给予国军以强有利的支持。
  相反在G军大局已定的情况下,希望能够和新兴的政权建立良好的关系,最起码希望新中国能在未来的美苏争霸中处于中立位置(这充分证明了国家之间利益永远是最重要的,如果抛开信仰问题,美国的确有理由认为更适合做中国的盟友)。但这种幻想很快随着毛发表《别了,司徒雷登》这一宣言式文章而破灭了。新兴的GCD政权选择倒向了意识形态相同的北方邻居。这种与强邻为伍的做法其实并不符合中国的利益,后来的中苏分裂也就在所难免了。
  对于美国来说,既然无法将势力进入这一重要的边缘地区,那么将防线建立在东亚外岛地区就是退而求其次的选择了(这就是第一岛链的由来)。我在前面指出,日本本土其实并不在中国的对面,中国东出太平洋所面对的直接障碍是“琉球群岛”也就是冲绳。因此如何控制这一地区对于美国的太平洋防线是至为重要的。
  由于琉球群岛不象关岛、夏威夷那样,最初只有未开化的土人(比较好忽悠),上面有大量的居民。因此美国很难将它划为美国的国土部分。在上面驻扎海军基地是必须的,但必须为这个群岛设定一个合适的法律地位。摆在美国面前的有3条路可以走:
  第一条:琉球独立
  第二条:划给日本
  第三条:划给台湾
  
  第一条路对于美国来说显然存在的风险,即琉球的地缘位置
 第一条路对于美国来说显然存在的风险,即琉球的地缘位置之重要,中国一定会意识到。而以琉球实力,一旦独立,中国就存在吞并这块地方的可能性(中国的实力做不到,还可以依靠俄国),如果这样,美国不得不面临将来与中国平分太平洋的可能。因此必须将它交给一个合适的盟友。
  以当时的情况台湾是最合适的,虽然国军在大陆最后的表现让美国非常不满,但做为新兴中国的死敌,又是海洋“国家”,作为“新世界岛外围地区”是再合适不过的了。所以有理由相信,美国确实动过将琉球交给台湾的念头。但如果认为美国是没有附带条件的给予,而蒋仅仅是出于岛上的居民已经日化就不接收是没有可能的(台湾当时的日化程度并不低于琉球),你可以因为意识形态的不同将蒋树立为反面典型,但不可否认蒋是一个“民族主义者”,他身上的这种色彩甚至比毛还要强烈(至少不会受意识形态影响),对于扩张中国国土的渴望是非常强烈的(不过由于时运不及,尚停留在地图上,但非其不愿,是不能也),所以你无法想象这样一个重要地区无条件交给蒋,他会不接受。
  美国如果反琉球交给台湾当然不会是无条件的,台湾当时已经是美国的盟友了,但这还不足以放心,因为这只是一个国家分列的两个政权。如果要把琉球交给台湾,就必须让台湾独立。否则将来两岸不管以何种方式统一,都将成为美国最强有力的对手。
  对于这种条件蒋当然不可能答应。事实上美国在无法在蒋身上获得满意答复后,并没有放弃希望,他们需要一个接受过美国思想的人做为新的代理人。于是他们把希望寄托在了孙立人将军身上(孙将军的背景大家应该清楚的,不甚了解的可以上网查)。当然美国人又一次错估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孙将军尽管接受了美国的教育,但并无可能做出背叛华夏之事(即使他肯,其他人也不肯)。但这种小动作不可能不为蒋所知,对于这种可能的威协任何一个政治家都不能容忍。我无意于在这里深入探讨1955年“孙立人兵变案”的是是非非。只想明确一点,美国人即使之前有将琉球交给台湾的念头,这时也已经被完全打消了。
现在只剩下第三条路了,即把“冲绳”“归还”给日本。但对于这样一个曾经如此强悍的敌人,任谁也不会放心的。在决定琉球命运之前,美国已经通过同盟国的授权将这片岛屿边同日本本土南边的几个小岛“托管”给自己了。他有足够的时间观察日本是否能成为一个可靠的盟友(从地缘位置上来说是具备的)
  不的不说日本是一个现实的民族,他们那近似一根筋的性格可以无条件的崇拜打败他们的对手。大和民族之前的偶像便是在朝鲜半岛将他们打的一败涂地的“大唐帝国”。现在面对更为强大的美国,日本并不介意做一个顺从的学生。
  这一点在被俘的日本军人身上也可以看到,尽管“皇军”在战场上是那么的强悍和不惧生死,但一旦成为战俘后,日本人便成为了最好管理的一群人。他们的原话是这样表述的——“既然不能成为最好的军人,那就做一个最好的俘虏吧”
  美国人经过一段时间观察后,显然发现了日本人的这种特质。另一方面做为传统海洋国家的日本显然比一心想与大陆统一的台湾要更适合做长期的盟友。因此将“冲绳”“归还”给日本当然是最合乎美国利益的选择了。(1972年美国将钓鱼岛做包含在冲绳中,一并交给日本)
  当然对于这个曾经的对手,美国也并非完全放心。首先必须从法律上剥夺日本的军事潜力(所以日本没有军队,只有“自卫队”);其次既然日本没有足够的军事实力阻挡大陆国家可能的突破,那么由美国继续保留在冲绳的军事存在也就顺理成章了(目前冲绳20%的土地仍由美军基土占用)。
  目前中国直接用军事手段占领冲绳的可能性基本不存在,现在的世界已经不是1945年以前的世界了,军事手段并不会做为解决大国争端的最佳途径;策动“琉球人民”自决独立的可能性也不大,毕竟人是现实了,琉球人并不认为脱离了日本会让自己的安全和生活更有保障。至于所谓的“回归”中国更是想也不会想。
  对于中国现实可能做到的是消除除冲绳群岛上的美国军事存在。这不是说中国必须做什么,而是可以等待时机。日本国内(特别是冲绳的居民),对于美军的驻扎是非常不满的,这一点可以理解。做为一个经济强国,土地上却驻扎着异国军队,这是非常伤害民族自尊心的。事实上这种民族情绪已经让美国撤出了菲律宾的基地,而在韩国的基地也正处在一片抗议当中。一旦南北半岛无论以哪种方式合并,美军都将不得不退出朝鲜半岛。
  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军退出外岛地区,转而将关岛做为西太平洋地区的最前沿是可以预见的。而日本的“和平宪法”仍将继续存在(美国并不会改变它,因为这有可能会让日本脱离他的控制),因此日本虽然比二战时更具有战争的潜力,但基于法律的限制,他并无可能在中国的第一波打击开始前做好准备。中国将至少可以取得东海上的战略优势。
  也许有人为我们只能等待也感到懊恼,其实我所说的等待是说不能指望北京方面明确的做出什么表示(有可能会适得其反)。当然如果从1927年就建立起来的秘密组织,能够在日本找到合适的机会推波助澜,那倒也有可能为日本人民的彻底解放尽一份绵薄之力
在重新开始日本扩张的话题之前。我想先公布中国未来的核心盟友的人选,可能有很多朋友已经猜到了。他们不是俄国,也不是印度,更不是东盟那些小弟。最佳人选是日本——朝鲜半岛。
  我在“新世界岛论”中曾经为中国的崛起设定了几个条件,其中最后一条,也就是最关键的一条就是,中国如果想最终挑战成功,就必须将对面的“新世界岛外围地区”从美国的阵营中拉过来。很显然,这个潜在的盟友是日本。
  由于日本在中国东出太平洋中所处的重要地位,中国如果想成为世界中心,就必须将它拉入自己的阵营,并与之结为类似美欧联盟那样的紧密的关系。鉴于朝鲜半岛在连接大陆与外岛之间所起的重要作用,这个紧密联盟中也必须加上它(如果半岛倒向外部势力,那么既然中日结成同盟,那也不足以保证安全)
  这种可能性在很多人看来可能性不大,其实基于我前面对于日本民族性的分析,这种可能性还是非常大的。前提是中国必须足够强大,日本并不忌讳臣服于中国,但他只尊敬强者。
  至于朝鲜半岛,并不会存在太大的问题,跻身于这样一个核心团队,对它的国际地们提升不无好处(就象那只躲在老虎背后的狐狸一样)。日本和韩国之前存在着的矛盾远远大于和中国之间的,而这一点更能使他们期望从中国那里获得更大的支持,以争夺老二的位置。
  这种预期是长远的和战略性的。你可以表示置疑,但这种推论的逻辑性是存在而合理的(目前你已经可以看到三方有类似的欲望了)
如果中\\半岛(无法预知这个统一国家将来的名称,就先用半岛代替吧)能够结成紧密的同盟,那么他将是做为核心层存在,当然这其中的主导是中国。如果要给这个核心层取一个时髦的名称可以叫做“东亚和谐圈”,不过这个名字对于志存高远的中国来说显得过于平和了,还是叫“东亚核心圈”比较好。
  这个核心圈之外还需要有外围地区,首先进入视线的就是中国(或说核心圈)的地缘利益区——东南亚地区;这个地区所处的地位类似于大哥后面的小北,虽然地位不高,但是是最接近核心圈的,也必须是最可靠的。所以如果核心圈比作第一层,这一地区则是第二层。
  再往外还需要同盟,根据“新世界岛理论”联盟的对象是世界岛中心地区的国家,加上南边缘地带国家。也就是以俄国、印度为主加上中亚、南亚地区的其他国家。这些国家处在第三层同盟,就象社团里那些堂主一样,尽管他们的地位要高于大哥后面的小弟,但忠诚度却并不是最高的,要随时提防他们自立山头和投靠其他“有组织犯罪集团”
  基于以上设想,中国要对针对上述地区所处的地位施以不同的影响力,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很多方面配合。我只负责分析出路线,至于其他的,让政治家们去头疼吧!
  当然中国还需要在非洲、中东、拉美等地区寻找一些外围的小弟。这些其实也一直在做的。
  附:东亚核心圈及外围地区示意图

也许你无法理解我现在的心情,有的可能只有震惊!我分析出来的中国崛起之路竟然很大程度上和100多年前日本的战略思想相类似。其实我早该想到这一点的,日本对于地缘的研究可以说到了可怕的地步,以至于中国的军队在56十年代还在使用日本绘制的地图,那上面甚至会标出中国南方某一个小山村的一条不为外人所知的小路。
现在我必须抛开对那个词的成见,来仔细研究一下日本当年为自己制定了一条什么样的崛起之路。为了以示客观,以下为从百度知道中转载来的“大东亚共荣圈”的名词解释:
  -----------------------------------------------------------
  193811月日本政府发表建立《大东亚新秩序》的宣言,欲树立“中日满三国相互提携,建立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互助连环的关系”,提出此基本政策构想的为日本首相近卫文麿发表的“近卫声明”,大东亚共荣圈,以日本与东亚与东南亚以“共存共荣的新秩序”作为建设目标为意义。
  19408月,近卫文麿首相首度明白指出“大东亚共荣圈”的名称及指明中国、朝鲜、日本、满洲国、法属中南半岛、荷属印尼、新几内亚等大洋洲,及澳洲、纽西兰、印度及西伯利亚东部等地为大东亚之范围。大东亚共荣圈中,日本本国与满洲国、中国为一个经济共同体。东南亚作为资源供给地区。南太平洋为国防圈。
  虽然大东亚共荣圈是以所谓“解放殖民地、相互尊重彼此独立”为号召,但是大东亚共荣圈中的独立国家却是由日本军队掌控或部分掌控,成为日本侵略亚洲的障眼名目,大东亚共荣圈内的英属马来亚与荷属东印度群岛日方也没有使其独立;虽然日本在战争末期改变其目标,准备让爪哇岛独立。
  大东亚共荣圈随着日本的投降而结束,虽然日本被认为是侵略者,但是日本军队排除东南亚殖民地宗主国的势力,并且企图建立现代化体制,同时也让菲律宾、缅甸等国独立,许多如苏卡诺、劳威尔等独立运动领袖也多与日本方面联合。至今关于这方面的正反讨论仍持续不断地进行。
  此外与之相对的是,中国、朝鲜、韩国等国家则一直坚持“大东亚共荣圈”是日本为取得侵略本国机会的名分而已,其实质是在这个共荣圈中接受日本的统治。事实上,日本右派仍认为中日战争为“被迫应战”,而大东亚共荣圈,更是“从欧美列强的统治中解放亚洲”的必有作为。另一方面,此历史定位与论点常成为日本与邻近国家地区;如中国、韩国外交关系发展的不利因素。
请大家先无视一下后面各国出于自身利益而发表的评价,先将目光放在前面这一“共荣圈”中所包含的地缘结构上。
  可以看出,日本除了更为大胆的将澳洲也包含在这一“共荣圈”内,其他的结构与我们今天所提出的观点基本一至。
  事实上当时的日本也正是按照这一战略构思开始它的称霸之路的。
  首先日本是一个岛国,因此他必须先将外岛地区统一在自己的旗下,这一点他已经在1905年的时候做到了,打败中国和俄国不仅让他的岛链向北向南延伸,还树立了他大国的地位。这个时候的日本可以当的起帝国这个称号了。
在获得外岛地区的控制权之后,日本必须向东亚大陆地区挺进。日本当时的战略分析未必是象我今天这样站在全球的角度,以美国作为挑战和学习的目标。对于他来说英国是最有可能模板。
  作为同样位于大陆边缘的岛国,英国要想成为大哥就必须介入大陆事务,事实上整个古典时期的英国也正是这样做的。在英格兰人最辉煌的时候,英格兰的国王也是法国的国王。但在大部分的时候,英国人所能做的只能是不断的挑动欧洲大陆各国的关系,以达到互相牵制,避免一家作大。直到英格兰人丧失了欧洲大陆上的最后一块领地,英国人终于清楚了,他所需要的大陆并不在欧洲,而是在海外。
  英国人强大的海上力量为他们找到了北美、澳洲、印度这三个看似合适的备选对象,不过当时的世界中心还在欧亚大陆,所以印度才是最佳的人选。而印度所具有的地缘位置和资源也成就了日不落为帝国的辉煌。所以当维多利亚女王(18371901年在位)同时也成为印度的皇帝时,英国的声望达到了顶峰。
正如英国一样,日本也知道单靠一个岛国的力量是无法称霸于世界的。正如我在《新世界岛》论中所分析那样,欧亚大陆有三个“边缘地带”,显然将目光投向欧洲只会被当作一个笑话。而印度已经成了英国的后花园,现在想染指显然是不现实的了。那么在海对面一直作为日本师法对象的“中央帝国”就必须成为日本的生存空间了。
  基于地缘的关系,借助朝鲜半岛进入大陆地区是不二的方案。事实上最初的日本人也正是通过半岛的南部进入日本地区的。当然日本人又混合了岛上原住的“虾夷人”(这个民族的属性至今未定,但有说是高加索人种,日本人多毛的特征是从这里来的),加上北上的南岛民族(高山族这种),和东渡的大陆民族(汉族及百越等),形成了现在的“和族”。当然基本的族属是从朝鲜半岛上来的,所以日语和韩语具有相同的属性,目前都被定性为“阿尔泰语系”。一般的中国人很容易从文字上误认为日语很容易学,其实并不是这样的。汉语属于“汉藏语系”,而“阿尔泰语系”包括有突厥语、蒙古语、通古斯语(比如满语)。换句话说是属于游牧和渔猎民族的语言。
  我前面说这北亚的民族最初是由从伊朗高原——经帕米尔高原——蒙古高原形成的,一部分南下与北上的黄种人融合成了华夏族,也就是东亚人的主体。另一部分留在蒙古高原上,成为了游牧民族,还有一部分越过大兴安岭进入东北平原,然后有的南下与其他部落融合成为华夏族;有的留在当地成为渔猎民族(如满族);有的进入朝鲜半岛,继而再进入日本。
  正因为有这样一个迁移的过程,所有在韩国才会有他们的祖先来自帕米尔高原的说法。而极端的“泛突主义者”才会有把势力范围划到日本的荒唐想法(都属于阿尔泰语系)
  事实上由于千年的互相融合,中、日、韩(朝)三国的人种早就都成为东亚人种的典型代表了。只不过由于日本和韩国相对封闭,所以外貌比较单一,而中国地域广阔,外貌相对多样话罢了。但都属于长颅的东亚人种。
  由于朝鲜半岛和日本长期受中华文化的影响(特别是儒家文化),所以在文化上有很大的共通性。因此称为“同文同种”也不算过份。只不过这词被日本当年用过,显得怪怪的。但正在坐庄的是中国,换个说法还是可以用的
以上这段的解说是为了兑现东亚部分开始的承诺,即解读韩国人为什么会有人声称祖先是从帕米尔高原来的?为什么泛突主义能把视线投向韩国。另外对中国以后拉拢日韩(朝)也有文化上的指导意义(本来也没有什么好解释的,不过近几年网上关于种族对立的声音太多了,所以从地缘的角度整理一下)
最后附一下日本极盛时期的势力范围图(上一张是直接纳入国土范围的图)。也就是日本最终完成大东亚共荣圈的部分。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