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阳光大地 //www.sinovision.net/?96876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中央之国和他的邻居们》之三

已有 3984 次阅读2012-5-22 09:12 | , , 黑瞎子, 松花江, 民间 分享到微信

下面说一下黑瞎子岛。先要更正一下,三江平原的另一条江是松花江,而不是嫩江,刚才打错了。

  黑瞎子岛是民间的俗称,它的正式名称叫做“抚远三角洲”。如果说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共同造就了三江平原的话,那么“抚远三角洲”就是由东西向的黑龙江和南北向的乌苏里江交汇淤积而成的(松花江实际上是黑龙江的支流)。这两条江在这里汇成一流向北注入太平洋。俄国人将这一段二合一的江和黑龙江统称为“阿穆尔河”(乌苏里江也可看做黑龙江的支流)。
  由于抚远三角洲位于黑龙江主航道的南侧,乌苏里江主航道的西侧,因此在《中俄瑗珲条约》中它被划给了中国。不过在俄国人看来如果占住了这个三角洲可以将河口完全纳入自己的管辖,这样做虽然对自己并无多大益处,却可以切断中国人连接乌苏里江和黑龙江的航道,三角洲西面的那条水道虽然可以通航,但是太过于狭窄,且不是深水航道,无法通过稍大一点的船只。
  俄国人想把三角洲抢走还有一个理由。从图上可以看出,三江平原有一部分其实是在俄国境外的,俄国人围绕着江口地区建立了哈巴市,而黑瞎子岛的前突位置正好使他插在哈巴市中间,俄国人当然不会感觉到舒服。
  既然有了想法,那剩下的只是需要一个机会了。1929年张学良为了夺回中东铁路的管理权(俄国人在东北建立和管理的铁路),并希望以此将俄国人的势力赶出东北地区。无奈实力不济,最终以失败而告终。俄国人顺势占领了“抚远三角洲”。
  也许你会为张学良的功败垂成而扼腕叹息,但鉴于当时实力,这一结果是可以预料的。事实上“中东路事件”是日本在后支持发生的,目的是为了削弱俄国人在东北的势力。所以是爱国行为还是被人当枪使了还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
  好在这并不是我们今天所讨论的重点。重要的是你知道了俄国人为什么要占这块地区。俄国人对它的占领和“江东六十四屯”一样,并无法律依据。2004年中俄划界结束,已经处在衰落阶段的俄国急需中国的支持,因此第一次将吞进去的土地吐了出来,西边半个黑瞎子岛被归还给了中国。也许你认为中国再强势点可能可以全要回来,但相比于西边的荒芜状况,东边已经造了一万多幢别墅。在重视“人权”的今天,这是一件非常棘手的事情。因此将尚未开发的西段交还给中国也就成了俄国人所能接受的底线了。
该说海参崴了,如果说黑瞎子岛和江东六十四屯只是事关中俄两国的国家安全,那么做为俄国远东地区唯一的深水不冻港,俄国人是势在必得的。甚至可以说俄国处心积率将外东北地区划走就是为了这个港口。如果没有这个港口,俄国在东北亚地区仍然只能做为一个局外人存在,其在东太平洋漫长的海岸线并不能增加它的战略优势。
  粗看地图,很容易感觉中国和日本很近,但如果再仔细看,你会发现日本(本土四岛)并不在中国的对面。与它隔海相对的是朝鲜半岛和俄国。这片被称为日本海的水域实际上为日、朝、韩、俄四国所共有,中国并不能在此谋得任何经济利益。

俄国在从中国手中得到了他梦寐以求的出海口,但这还不足以让他感到安全。首先他必须打切断中国与日本海的联系,俄国并不希望在海参崴的边上有可能游弋着中国的军舰;其次它需要与朝鲜半岛建立陆地上的联系,以直接从地缘上影响这个在东亚地区起到桥头堡作用的地区。
  这两件事其实可以合二为一,即将俄国的边境再往南伸一点,伸到足以和半岛接壤,这样中国理论上的出海口自然也就不存在了。
  如果你手边有中国地图的话,你会发现中俄边境在海参威周边并无南北向的河流做为界河,那么俄国人按照他们的意原将边境线向西向南“稍稍”划过去一点便似乎不那么惹人注意了。
  于是中国和朝鲜半岛的界河——图们江,在这一段变成这俄国和朝鲜的界河,当然对于朝鲜这样的小国来说,主航道原则可以无视。俄国人理所当然的把图们江口完全划入了自己版图。当然为了让中国的官员能够向大皇帝陛下有所交待,俄国人“大方”的允许中国方面的民船可以“无害通过”图们江口。不过后来中国处在多事之秋,并没人关心这个权利。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中俄双方开始边境谈判,中方才从故纸堆中找到了书面证据,并据此要求通行权


很多朋友关心图们江口的出海口问题。我的结论是如果是出于商业目的的通行,我想是没有问题了,俄国人也不会做梗(打渔挖油就算了,这块专属经济区早被几家分完了),但出于军事目的是不大可能的,除非俄国整体衰弱到不足以保有远东地区,那就不光是拿回海参崴的问题了。
  从朝鲜租借港口也不大现实,危险系数太高,也不符合中国的做派。而且中国的利益并不在日本海上,因此当下不会有什么具体的方向。
  今天只能到这了,看来西伯利亚还得到明天才能讲到了。
  有朋友说海参崴不是不冻港,目前得到的资料不统一,有说是的,有说不是的。不过从纬度上来看(中温带),就算冻也不会太厉害,用破冰船可以解决。最重要的它是深水港,如果不具备这个条件,解决起来代价可就大了
好了!回到我早已预告过的“西伯利亚”。这块地方让很多中国青年魂牵梦萦,只恨这块地区在那里空置了千年,为什么中国人却未能在俄国人之前把那块7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收入囊中(当然有些所谓的“史家”已经在地图上替老祖宗们去那里梦游过了)
  为了让大家对这土地有个了解,先上张详细的地形图:

大家在图上可以看到整个〈西伯利亚地区〉都处在“亚寒带”和“寒带”。这一地带的从气候的角度属于“极端大陆性气候”,通俗点说是要多恶劣有多恶劣。
  影响一个地区气候的因素有很多种,纬度是其中之一,也是最重要的。基本上纬度越高就越冷(放在北半球就是越往北越冷,南半球则反之);不过同一纬度也并不会气候都一样,海拔越低,温度相对越高,反之则会更恶劣。
  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海洋,同一纬度,如果是处在海洋中的岛(包括半岛),受海洋暖湿气流的影响,湿度会比较大,气候会比处在内陆的地区要舒适许多。
  总结一下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就是纬度、高度、湿度。
如果大家把视线投向欧亚大陆的另一端就会惊奇的发现中欧国家与北欧国家与西伯利亚地区基本处于同一纬度上。这一地区的国家大致包括德国、波兰、挪威、瑞典、芬兰、波罗的海国家,另外还包括俄国欧洲部分的上半部(东欧平原的北部,大至以莫斯科为分界线)
  这些地区所产生的文明可以占据半部欧洲史,如果说气候也如我所说的西伯利亚那么严酷,那只能用白种人的体质比黄种人强来解释了。事实当然不是这样的,虽然他们吃肉比我们多些,但我们的食谱似乎也不缺乏营养

在这张图上大家可以清楚的看到,欧洲整体上其实可以看做欧亚大陆伸入海洋中的一个半岛,四面都是海。而且中部地区地势平缓,只在南北两条线上各有一条山脉(南部为阿尔卑斯山,北部为斯堪的纳维亚山脉),平均海拔只有340米,最称为海拔最你的洲。
  虽然在南北有两座山脉,但欧洲的西面正对着大西洋,使得大西洋暖湿气流可以无障碍的湿润大部分的西欧地区。
  海拔够低、湿度够大、纬度尚可(绝大部分属于中温带、寒温带),这使得这部分欧洲大陆虽然和西伯利亚地区处在同一纬度,但气候却变得适合人类居住。
  事实上如果不是北部欧洲大陆(北纬50度以北)的气候尚属温润,我觉得气象学家甚至不会将这一地带划归温带,并命名为寒温带。因为在同一纬度的亚洲和美洲大陆的温度似乎更适合那些有厚厚毛皮保护的动物生存。
  在我目前所看到的资料中,我能感受到气象学家们的犹豫。因此尽管处在同一纬度,用“亚寒带”为北纬50度以北的亚洲地区(基本为西伯利亚)气温命名会更为现实
我们现在可以从地缘结构上研究一下西伯利亚为什么会在那么长的时间内都是个极限之地。
  首先我们可以看到,这一地区的地势从西到东是很明显由低到高的分为三个部分,即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高地。如果说欧洲的地势是北高西低,使得欧洲即可以减少北冰洋寒流所带来的冷空气,又可以接收大西洋暖流所来的温润气流。那么西伯利亚的地势正好倒过来,东面的地势阻挡了太平洋暖流带来的暖气流,而北部却又无东西向的山脉阻断北冰洋冷气团的入侵。
  我想对这现象并不需要很深的理解能力,你可以想象在冬天,你的右边有一块冰紧贴在你的衣服上,而你的左边一个火炉本可以帮你御寒,不幸的是你和火炉之间却隔了一堵墙。
上帝可能还觉得北亚地区还不够惨,不仅在大陆东侧立起一片高山,还在外围用堪察加半岛和千岛群岛设置了一道屏障,以至于太平洋上能带来温润气候的海流只向拐向东北方面去支援北美大陆了。而东西伯利亚的高山更是让北亚地区的气候沾不到太平洋的一点光。
不过把中间的沙洲划给朝鲜,是当初日本和“伪满”干的,日本人做主占了江中的沙洲当时是实力所然。划完以后没想到划给朝鲜的沙洲只往中国方面淤积,结果反朝鲜的沙洲和中国大陆倒连成一片了,搞得出海口成了朝鲜一家的了。建国以后又没意思往回要,造成现在这种情况。不过通行权没什么问题。
  另外在黄海中国有漫长的海岸线,所以鸭绿江口的战略地位相对图们江口要低很多。
  总之是俄国人搞走了图们江口,日本人弄走了鸭绿江口(最后的收益者是半岛)。否则中国再衰也不至于被半岛上的那些人欺负。

江口的小岛一般是因为江水中所带泥沙遇到海水的阻隔淤积而成的,所以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越变越大,甚至改变航道(象上海的崇明岛,面积也一直在长)。所以即使最后大到与大陆相连,这新增的土地也会被认定为是岛屿所属国的。
  国际政治很大程度上是地缘和实力在博弈,即你的实力强了,可以弥补地缘上的劣势,甚至直接打破地缘上的旧有平衡(象俄国占黑瞎子岛,美国把手伸到东太平洋上的关岛)。
  这样会产生一个新的问题,即如果说对于俄、美这样的大国来说,中国可以接受实力不济,无法从他们手中抢得地缘优势。那么对于朝鲜、越南、缅甸这样明显处于弱势的国家,为什么中国很多时候也未能靠实力去夺取那些可能染指的地区呢(比如为江心坡地区找一个理由并不比为南沙群岛要难)。
  这就要看对实力的理解和对国际环境认识了。1949年以后中国在大部分时候是处在孤立状态的,国际社会对中国的不认可不仅仅是在政体和政治信仰上,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就是中国人绝大部分是无神论者,这在欧亚大陆另一端的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
  集权政治、GC主义再加上无神论,这使得中国被很大程度看做异类,而中国急需证明自己是正常的。所以必须将自己的道德层面提升到与自身实力不相匹配的高度(我并非简单的说实力越强就越有道德,而是道德的高度大部分时候是要随着实力增长而提升的。比如李嘉诚可以捐几个亿给灾区,我就只能捐几千块而已)。
  这种将自己置身于道德制高点的做法,使得中国在初期与周边小国有领土争议时反而不能放开手脚。事实上这也是一种实力对比的反应。即小国本身的实力固然不能和大国相对抗,但他可以引入其他的大国也平衡对方的力量。以中国当时的情况是不愿意看到这种情况发生的。
  现在的情况与原先不同了,中国的实力得以提升,其他大国在中国与周边国家的领土纠纷时不敢明目张胆的介入了(要考虑与中国直接对抗的后果),所以中国在对小国的姿态反而强硬起来了。
  所以在与周边小国发生纠纷时不能光看双方的实力对比,一定要考虑其他大国的因素。总之要实力足够强才能得心中所想。
  
  目前对于1949年的中国到底是强势还是弱势,网上一直有不同的声音。认为是弱势的声音很大程度是觉得中国在所谓的争议领土上建树不多,特别是对小国来不能做到尽兴。这种情况的原因我前面已经说了,不再表述。
  至于是不是强势,我倒可以以那几场战争来做个分析。中国在1949年以后可以说和周边的强敌打了个遍,朝鲜战争——美国;中印战争——印度;中越战争——越南(当时的越南已是中南一霸,自称世界第三,和之前的地位不同了,至少他们自己是这样认为的);包括中苏在珍宝岛一类地区的小规模战斗。
  这些对手无一例外不被中国认为是弱者,即最起码北京的政治家们不认为跟这些国家交战会有损中国的道德。这似乎是一种悖论,看似容易打的不打,难度大的却要打。所以国际政治并不是简单的力量对比,更多时候需要的是一种平衡。
  另外再说一下,中国的几次战争都是在利益受损的名义下开始的(其实是废话,谁打架都是觉得自己的利益受到了伤害),当然对方也是这样认为的。所以中国一方面希望国际社会知道自己才是真正的受害者(比如中越战争的全称是“对越自卫反击战”,入朝作战的借口相对难找,因为当时面对的威协还比较间接,所以用“志愿军”的名义代掩盖了“远征军”的实质。当然说他不是国防军只有我们自己相信,但要是连自己都不相信怎么能指望别人相信呢)
  另一方面强化自己受害者的角色,并不妨碍战术的主动性。如果你对这几场战争有所了解的话,很容易知道这几场战争最初是按照中方的战术意图展开的。西方也正是从这个角度认为中国是一个好战争的国家。
  所以强势也好,弱势也罢,看你怎么看了。不过北京方面并不希望扮演一个强势的角色,这与和平崛起的理念相冲突,因此造成国内外印象的反差也就再所难免了。
 昨天我说到洋流及北亚地区东侧的山地对北亚气候所造成的影响,今天再接下来细说一下,否则大家可能对沿太平洋地区和库页岛的气候有疑问。
  从洋流的角度来看,东亚大陆与外岛之间的这片半封闭海区一直面临着从北冰洋南下的寒流,与太平洋北上的暖流之间的对抗。对抗的结果就是太平洋暖流的一部分主力沿着日本的东侧,在东北方向拐向北美大陆了。
  而另一部分从琉球进入东海地区,在湿润了中国的的核心区后,向北经韩日之间的“对马海峡”进入日本海,在这里与南下经千岛群岛进入的北冰洋寒流相遇,博亦的结果是,太平洋暖流沿着日本的西侧向北顺时针循环,而北冰洋寒流则沿着外东北的海岸线南下时针循环。这也造成了日本西海岸的气候要好于外东北地区。所以俄国人一直南下到半半岛附近才算找到一个适合的港口——海参崴(水够深也是主因)
  至于库页岛,它的南部还能受到些暖流的湿润,北部基本上就只能被北冰洋下来的寒流包围了。(之所以北亚沿海地区北冰洋的洋流占了优势,原因并不得杂,因为离得近,有地缘优势)
  东西伯利亚的山地不仅挡住了有可能吹过来的暖气流,更重要的是由于他和中西伯利亚高原的地势原因,使得在这一地区风向更多的是从西向东吹,也更加加剧了洋流向东流(专家们解释起风向的形成会有一大堆更详细的理论,我们只需要理解风往低处吹跟水往低处流的道理类似就行了)
  因此在堪察加半岛与千岛群岛与大陆之间的这片海域中,由于只有南部能接受一点太平洋暖流的影响,大部分的地区气温都低到难以让人忍受,沿岸地区至今也没有被大规模的开发。
  顺带说一下,这片位于日本海以北的海面俄文名叫“鄂霍次克海”,之所以没为它找个中文的名字是因为唐朝在灭了高句丽后发现,这片海比汉朝人在匈奴故地发现的那个大湖(贝加尔湖)更适合做为中央之国北部海洋的代言人(首先它够冷够大,其实它是咸的),因此这片海大方的接过了“北海”这个荣誉称号。
  不过世事总有不如意处。进入近代以后中国人发现欧洲也已经有了一个“北海”。为了不造成地理名称上的混乱(估计还因为现在的领土已经与那片海没关系了,再用恐触景生情)所以剥夺了它的名号,另外给了它一个俄文的名字,以示对俄国在东亚地区存在的认可。

既然了解了北亚大陆的基本气候特点及其形成原因,那就让我们回到西伯利亚这块土地上,开始分析它的地缘特点。
  首先进入我们视线的是“西西伯利亚平原”,这块平原的存在让很多在地图上初看到它的人感觉这里一定很适合游牧民族生存。260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地势开阔平坦,2000多公里的长度,高度差竟然不超过200米,尽管在纬度上要高于蒙古高原,但它的高度却足以弥补这一缺憾。在乌拉尔山脉另一侧的与之相对应的“东欧平原”就是游牧民族的天堂。
  不过可惜的是,造物主和这块平原开了一个大玩笑。大家知道从河流一般都是从高海拔地区发源,然后流向低海拔地区,最终汇入大海。欧洲的河流基本上是自东向西注入大西洋或那几个被陆地分割出来的“海”;东亚则是从自西向东注入太平洋;南亚则是自北向南汇入印度洋。
  那么地处北亚的西伯利亚上的河流很自然的应当自南向北流入北冰洋了,事实也正是如此。然而在其他的地区,越靠近海洋的地方,海拔越低,受海洋暖湿气流的影响就越大,因此在冬季河流即使结冰,那解冻的顺序也是自下而上,最终上注松动的冰块会顺流而下融为河水。
  可是西伯利亚平原的地势平坦,所以这里河流的南北两端并不会因海拔的问题而造成温度差,那么影响温度的主要因素就是纬度了,即下游高纬度的地区比上游低纬度地区更冷,更容易结冰。到了这个时候还有一根救命稻草,那就是海洋暖湿气流,不过西伯利亚上的河流实在是太不走运了,它碰到的恰恰是最为寒冷的北冰洋,暖湿气流就别指望了,北极寒冷的气候更是延缓了下游地区的解冻时间。
  于是每年春季,由南向北流的河流总是上游先解冻,而北方的下游此时还是冰封状态,结果是上游来水无法顺利通过,遭成冰水泛滥。年复一年的这种情况,使这里形成了大片的沼泽和湿地。仅仅是沼泽地就让当年生存能力极强的红军丧失了大量有生力量,这里还要再加上冰水,简直就是老天存心想为地球保存一个湿地公园
既然最有条件做为人类发展地的“西西伯利亚平原”都指望不上,那么“中西伯利亚高原”和海拔更高的“东西伯利亚高地”的条件就更指望不上了,高海拔和强烈切割的多山地形,深厚广泛的永久冻土等恶劣的自然条件,使得这一地区人烟稀少、交通不便,给本区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造成很大困难,不利于农牧业的发展。这里自然成为了极端寒冷的大陆性气候的代言人。
  在此我由衷的向当年翻越这一地区通过白令海峡,将黄种人的血脉播撒在美洲大陆的先人们表示敬意。最后一批翻越此地的人类应该爱基斯摩人,因此你看到他们会觉得象看到自己邻居一样亲切。而早在东进黄白人种还未完全分化为黄种人的时候,应当就有人类进跨过了白令海峡。因此你会在很多印第安人身上看到一些白种人的特点。
西伯利亚的情况自此讲完了,大家因此可以知道,尽管亚洲看似与欧洲有漫长的分割线,但亚洲民族(主要是游牧民族)进入欧洲的直接路线只有一条,那就是从蒙古高原向西沿着阿尔泰山,越过中亚地区,穿过里海与乌拉尔山之间的缺口,进入东欧平原。
  历史上亚洲的游牧民族都发源于蒙古高原,除了向西进入欧洲平原,他们还向西南进入中亚地区(包括新JW族也是从那片高原下来的)。一般进入中亚地区的游牧民族会停留下来,或向南发展。蒙古人比较厉害些,向南占领伊朗高原后,居然继续向北越过高加索山脉(就是格鲁吉亚那块,地缘位置很重要,所以俄国人很紧张),又从南面包抄了欧洲。不过这样做的的难度太大,不能长久。
  还是土耳其人(突厥人的一支)比较聪明,占据了小亚细亚半岛,将矛头对准欧洲实力最弱的低纬度地区——南欧,因此成了游牧民族在亚洲最西部的代言人,还成功的伸了一只脚在欧洲(伊斯坦布尔,以前更多,现在只剩下这点了)。不过也正是这点欧洲土地,让土耳其人也打起了脱亚入欧的算盘。没办法,嫌贫爱富是人类的特点。地缘上八杆子打不着的日本还想这样做呢!不过真是出去了将来是别回来,30年河东30年河西,有你哭的时候
游牧民族西进路线图。
  要明确一点,事物都是相对的,亚洲的游牧民族能从这两条路线进入欧洲,欧洲的游牧民族也同样能反过来沿着同样的路线进入亚洲。事实上由于欧洲的游牧最先将马驯服为交通工具(4000年前),因此亚欧大陆最早的迁移是自西向东(伊朗人属于白种的雅利安人就是那时候留下的,印度人号称白种人,其最初的高种性人种也是从伊朗高原下来的雅利安人)。不过在2000多年前,亚洲大陆的游牧民族开始取得了优势,并形成强大的势力,开始向西向南迁移,最初的代表就是匈奴人。到了1500多年前的隋唐时期,黄种人的亚洲游牧民族已经对白种的欧洲游牧民族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白种人游牧民族势力基本从蒙古高原和中亚地区退出(伊朗高原是白种游牧民族在亚洲最后的留存,现在也认可了自己亚洲的身份)。
  不过任何胜利都是有代价的,其结果就是东西两方的游牧民族发生了大混血,产生了黄白混种的突厥人。由于最后的胜利者是亚洲游牧民族,并且生存在亚洲。所以这个新的种族最打上的亚洲的标签。
  注:以上观点目的为解释地缘对人类迁移所造成的影响,不牵扯到目前政治性的民族划分。如与你原有的概念有所冲突,纯属巧合,本人不承担任何法律与道义上的责任

(待续)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