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从石新龙的裁缝铺门口经过,习惯性的向里张望,却发现玻璃推拉门是关着的,店里没有人。失望之余,忽然瞥见两扇大门的把手之间,竟被一根布条系在了一起,我盯着这“阵势”看了好一会。这布条子代替门锁,本是我们儿时乡村里极为平常的现象。而在物质相对富足的今天,却显得特别另类,以致在我脑海留下深刻印象,又唤醒了我童年的记忆。
小时候,因为只有语文和数学两门功课,早早放学回到家,家门通常是关着的,不过不是今天的“铁将军”,而是清一色的布条子从两边的门扣穿过再打一个结。大人们都在地里忙碌。而这布条子拴着的门我们也不屑打开,因为家里肯定没有什么好吃的,更没有电视这些“未来世界”才会有的物什,所以也没有什么指望。于是把书包挂在门搭扣上,找同伴们一直玩到天黑。
第二天遇到了石新龙,笑话他太狡猾,因为这是现代版的此地无银三百两。这年头谁家里没个万儿八千的,搞根布条子往门上一拴,就冒充穷光蛋了?他嗔怪几句后,说这已是习惯使然了。经常需要出去一两个钟头,懒得找门锁,就这样简单处理,从未出过岔子。我感慨万千,当下,再复杂的铁将军都有梁上君子能撬开,且常有耳闻。他这一根布条却没被他人解开过。这也许是“此地无银三百两”起的效用吧。
忽然又觉得这跟小街民风淳朴有关。小街虽处于相对发达的江苏省,却没有过多的开发。因此人员也就不复杂。小街终年基本太平无事,数十年都没有生过什么大案。至于少数鸡鸣狗盗之事,几乎清一色为外人所为。
偌大一个中国,这种现象也很普遍。在不少相对闭塞的村落,都保持着良好的民风。不过某种事实却是,现在人的文化素质比过去要高得多,可思想反倒没有从前好了。做好事的少了,做坏事的却比以前多了。
茅于轼先生在一篇文章中剖析这个问题时,先否定了是因为贫富分化引起的,因为某些发达国家或地区贫富分化现象也同样严重,却没有中国这样的社会问题。他进一步剖析出了问题的根源,原来是官员不正派,做了坏的示范,甚至连法院也不公正,百姓怎能安心做良民呢?
惊叹于日本没有工商管理部门。日本人的自觉性是非常高的,他们尽力把事情做好,讲究精益求精。所以在日本,百年以上的企业和品牌比比皆是。这也正是日本品牌能征服全球的缘故。反观我们中国,短命的企业比比皆是,问题食品层出不穷,没有强有力的约束机制,不知道要出多少问题呢。
作为中国公民,我们也看到了希望,习总的打虎拍蝇得到了万众的响应。绝大多数国人认为明天会更美好。毫无疑问,这美好肯定会包含民众的心灵美。
. 我又很想家家户户大门不上锁的景况重现,但不是因为赤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