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书画家王炳富 //www.sinovision.net/?86595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父亲

热度 3已有 2602 次阅读2012-6-17 10:42 |个人分类:原创文学|系统分类:文学分享到微信

父亲

文/季节的使者

 

         马上就要到父亲节了,虽然还是象平常一样的忙碌奔波,天涯海角似大雁一样飞过来又飞回去,毕竟是一个做了父亲的人了,这些年来,写了不少的文字,写过春华秋月,写过碧海蓝天,写过风也写过雨,写过爱也写过恨,这么多年了,一直没有真正的写过自己的父亲。

        或者,觉得父亲二字过于的沉重吧,又或者是因为父亲是一座让人感觉高不可攀的山峰吧!静静的,悄悄的,无从谈起。 我不想用多么光鲜的文字去写我的父亲,因为我觉得那样子太无力,似乎会有做作之态,曾记得有谁说过,男人其实就是一本书,这本书很大很厚,只是封面有点粗,坚毅的线条,与您并同打开,那才发觉他并不好读。


       今年春节的时候,还和往年一样,七十多岁的老父亲总是会提起帖春联,似乎于他而言,这便是头等的大事。我有一个兄弟,为人纯厚。在腊月廿十八的时候便值备了纸墨,每年都一样,都会让我这个哥哥大笔一挥,书写企盼,这些事情,其实在以往,都是父亲亲自动手的。其实父亲的字体,象是竹子一样的结构,很少写楷书。或者说,也许他的字真正的浓缩了他的这一生吧!自从那年父亲突发心肌梗塞,差点过去了。我才发现,原来人的生命,会象草木一样会临节枯萎。在他的有生之年,我更希望他能健康长寿。快乐平安。 每次回家,我会尽可能的陪伴老爸谈谈,与妈妈沟通。似乎对我而言只能如此了。


        或者,父亲真的是老态龙钟了,听力也不行,邻居家的老人常常这样子称呼他为聋子。父亲只是笑笑,笑得很得意,很悠然。对他而言,这是份难得的快乐。

 

       没事时总爱拄着自己不知道从那儿弄的一树根拐杖,四处走走,看看。闲时便也邀几位老哥们打打川牌。幺一天半天刮子乱出,入夜喜秉烛夜读。老妈则总是赔伴着一起到深夜。只到父亲睡去。然后帮他收拾书本。听老妈说,这样的习惯已经几十年如一日了。

 

        书应该是老爸的最爱,说起老爸,妈妈总是觉得很欣慰。因为在她老人家的观念中,老爸就是她的骄傲。从她的言语中体会到,人,只有知书才会识礼,唯有知书,才更能通晓人情事故,通情达理。似乎在她而言,父亲永远就是理想中的白马王子。或者某一天,我也企望着有这样一份豁达与悠闲。不过还是觉得很遥远的事情。

 

          我曾问老爸,一生中觉得最欣慰的是什么呢?老爸沉思了一下说:就是养育你们这帮小孩子们呗。记得你二姐出世那年,我是在金沙江上跟班弄船。一整就是几年。。。。

 

 

         说起在金沙江上的生活,老爸总是眉飞色舞,万丈毫情,听妈妈说,那是一段难过的岁月,家里没吃没喝,每天早上天不亮父亲便出门了,在家里的孩子大人都指望着老爸夜里归来能有一顿美味的饭菜,似乎在那潘滚的激流险滩之中,才有生命的坚韧与活力。那时的爷爷还建在,听说是玄门俗家弟子,道派传人。那年月应该是受饥寒交迫的人很多吧,动不动就死人,也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一般人家都会请玄门法师作法事,川南叫开路。法器之类的东西都被没收了,只能偷偷的做。用巴掌代替了法器走走形式。因为父亲是在江边弄船吧?二姐是那年出世的,爷爷就给二姐起了个绰号,叫二驳子(大货船)。意思显而易见,是说父亲像拉船一样在拉动这个家。或者,是想让后代人记住那段岁月的困苦生活吧,又或者是想让后人更能体会自立自强的真正含义。
           其实,我写东西就是这样了,想起了就写,有时候几天也不见续写。我从来也没见过父亲写过什么值得后人去宣泄的东西,突然间觉得,父亲读了那么多的书,知书识理,应该有些东西来写吧?

 

           不过,答案却是很令人惊诧。记得有次问妈妈说,老爸写过文字或日记之类的东西吗?老妈笑了笑回答说,当然有,于是翻箱倒柜的拿出来一挪重重的诗篇,竟然是他老人家写了一辈子的家庭开支帐目。我不竟惊讶了,父亲每天写的东西,竟然会是老百姓最为普通的油盐柴米之类的事情,张家买了一盒火柴,李家借了一斤大米,就写这些。

         我慢慢的翻看着这些东西,不知道哪儿来的一些酸楚,压抑得真的想哭。或者,老爸一辈子的文章,就是这样的,这是一篇无法用什么文化就可以相提并论的高境界文明的文化,只是很少有人去读,去欣赏,或者,老妈就是这本文化的忠实读者。老妈说,这就是你爸爸写了一辈子的锦绣繁华之篇,经过考察与研究认证,完全符合道德标准与行为规范,那便是修身之本,立身处世之道。老爸则是捋了捋胡须笑了笑又向窗望去,悠然的抽着旱烟。。。。

         许多时候我在想,人为何要活着,活着是为什么,当一篇篇的揭开老父亲的一生经历,似乎我寻找到了答案。回首他老人家的人生经历,风雨几十年。咱老百姓,不就是企盼着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国富民强吗。

 

        记得几时我问过他老人家,说,这几十年来,您老觉得最辉煌的是什么时候?他说,是家里卖了一台黑白电视机的时候,那时家里能够不愁温饱了。妈妈说:是呀,那时候家里可以一天三顿吃个饱饭,睡觉也实在了,还为您哥哥们张罗了亲事,一年能吃几头猪。还记得以前,您也应该能记起来的,每天只能吃土豆或者红芍,玉米粑就是主食,孩子们多。每个人吃定量,没吃完的就各人做记号,下顿再吃。妈妈提及的往事,象是历历在目。

        父亲与母亲三十六岁时生了我,我隐隐的感觉到,我的三十六岁是必有真正的人生感悟。我在体会,在寻找这种感悟。当我问及父亲现在最想做什么的时候,老父亲则沉思了许久没有回答,慢慢的,我懂得了人生路上的苍茫与愧疚感。。。。。

         于是我说:爸,咱爷俩难得谈谈,您就和我说说吧。老父亲若有所思的含着眼泪说:“现在我就想重新走一走我的人生之路,去看看曾经的老地方。川江两岸,到处都是咱的脚印啊…老了,却没有力气了…现在电站就要起水了,几千年来的金沙江路将不复存在。。。。”

          或者是出于孝敬之心,我不认为孝顺的子女非得从物质生活上去体现,老人家其实心理上是空虚的,想想养育了一群鸟儿,翅膀有力了飞走了,留守的是他们还默默的守候那个门,守着那块地。

         很多时候,他们是沉默不语的,他们,其实更需要子女的关爱与呵护。或者,是因为自己的爱好吧,整个春节期间,我带着行李,奔向了父亲曾经走过的每一个金沙江上的脚印。去感受和印证着父亲曾经引以为荣信步向前的峥嵘岁月。

 

 

         奔腾的金沙江上,昔日的纤绳与号声在耳边回响着,自宜宾市三江口一路逆流而上,用手机拍摄了一组金沙江上的纤夫路,去寻觅着父亲曾与伙计们一起走过的路,作为金沙江最后一代纤夫的后人,我想,这应该有人去记录去传承几千年来金沙江上的文明。去感受与领悟中国文化的深层次内涵。

         金沙江人是贫瘠的,也是富有的,因为我在拍摄过程中深刻的感受到了自强不息与坚定不移的信念。当我到达了屏山县与绥江县两省两县的交界的弯弯滩,石鸡滩,五一朝天这些地方时,我抚摸着父辈们曾经以身泛险的玄崖峭壁。我流了泪,这是一条什么路,是人们能走的路吗?或者,在今人看来,无异于一条比登天还要难的道路。伴着咆哮的激流吼声,心灵深处浮现的千古云号是可以震撼鬼神,惊天动地的。

 

 

          于是乎,我为此制作了第一集金沙江上纤夫路视频,为此专门写了一篇诗歌散文,参加了网络诗文杯创作邀请大赛,并荣获了优秀奖。相信各位候鸟网友都看过这段视频。那么我想说,这种精神是可以令今人感受到一定的价值与意义的。 曾记得好几次拍摄都是死里逃生。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正是这种精神鼓励着我从玄崖峭壁上寻棘而上。才得以为你展示我拍摄的精彩画面。 当我拿出手机把视频传进电脑让父亲观看时,他老人家是激动的,我看见了他脸上的肌肉在颤动。而且还能清楚的叫出每个地方的地名与每一个石头的名字,还能详尽的讲述着他们见一物喊一号的纤号,具他说,每一句号子都关乎着纤夫们的生命。

 

 

 弯弯滩的水哦…哎呵…浪朝天嘿…哎呵…

廿十四处的虎口啥……嘿哟…命相连呵…嘿呵…

           正是这样的一种声音,传递出金沙江人的真情与豪迈,也正是这种声音,吼出了几千年来金沙江人的千古文明。。。

       听着老爸的吼声,一字一句,带上了金沙江上的浪潮飞腾而起,尽意的抛向高空。。。。

      你是否也能感受到,那层层叠叠千里之外的千古云川。。。

感谢您的欣赏。季节的使者欢迎您。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2

握手
1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3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

回复 liushaodongliuq 2012-10-12 22:33
如此孝顺,真是令人感动!不少像你这样年龄的年轻人还在“啃老”呢!
感人的文章。
回复 13568591243 2012-7-15 04:02
今又是: 你把你的那篇文字邮给我,如果能附带你父亲的“吼号”甚佳!我的邮箱是:
jinyoushi@hotmail.com。望不介意。直言了。 ...
在本博客里就有啊,谢谢朋友光临我的博客。季节的使者欢迎您
回复 今又是 2012-7-5 20:33
你把你的那篇文字邮给我,如果能附带你父亲的“吼号”甚佳!我的邮箱是:
jinyoushi@hotmail.com。望不介意。直言了。
回复 今又是 2012-7-5 20:28
非常非常优秀的文章。心刻的。最喜欢那个号子,长江上听过,我也拉过纤,是江南水乡的纤,无法和长江经验相比,但是也是肩挎手拉一步步要走去的。
你应该录一盒你父亲哼的“长江纤号”,不定胜过多少秀丽文章。谢谢如此男人的文章!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