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豆丁杂货铺 //www.sinovision.net/?85316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原创】读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推拿》有感

已有 1628 次阅读2012-2-17 00:27 |个人分类:博文、推荐|系统分类:文学分享到微信

  书名:《推拿》  
      作者:毕飞宇-----男,著名作家,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1964年1月生于江苏省扬州兴化(郑板桥、施耐庵家乡。兴化市今属江苏泰州),1987年获得扬州师范学院(今扬州大学)文学士学位,从教五年。现供职于南京《雨花》杂志社。
 
      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小说创作,作品曾被译成法文多种文字在国外出版。曾两度获得鲁迅文学奖(全国中短篇小说最高奖项),多次获得《人民文学》小说创作奖、《小说选 刊》奖、《小说月报》百花奖、冯牧文学奖、中国小说学会奖、庄重文文学奖等。 
 
   《哺乳期的女人》获首届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奖,《玉米》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代表作品有《青衣》《平原》《慌乱的指头》《推拿》等。2011年8月,长篇小说《推拿》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最近读完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推拿》后感到是近年来非常难得的一部好作品。因此《推拿》在2011年8月获得第八届茅盾文学奖也似乎是意料之中了。
 
  《推拿》是毕飞宇首次涉足盲人题材的长篇小说。这部近十八万字的小说讲述的是一群盲人推拿师内心深处的黑暗与光明,这也是国内少有的以盲人群体为题材的文学作品。本着对盲人群体最大的尊重与理解,描述了一群盲人按摩师独特的生活,细微而彻底,真正深入到了这部分人群的心灵。小说以很小的切口入手,以一个推拿店里的一群盲人的生活为中心,去触摸属于黑暗世界中的每一个细节,并对盲人独特的生活进行了透彻、全面的把握。
 
      《推拿》将人们引向都市生活的偏僻角落,一群盲人在摸索世界。毕飞宇直面这个时代复杂丰盛的经验,举重若轻地克服认识和表现的难度,在日常人伦的基本状态中呈现人心风俗的经络,诚恳而珍重地照亮人心中的隐疾与善好。他有力地回到小说艺术的根本所在”。《推拿》延续了毕飞宇一贯的写作路径,那就是以细腻绵密的细节描写、内敛饱满的叙事语调、灵动曼妙的艺术手法,展现一种丰沛沉郁的审美内涵。 
 
       毕飞宇以群体的盲人形象为叙事对象,这在文学史上是第一次的。小说除了“引言”和“尾声”外,其余各章都用人物的名字作为标题,毕飞宇采用一种屏风式的结构,让王大夫、沙复明、小马、都红、小孔、金嫣、徐泰来等人物一个个出场,这在毕飞宇的创作中是独到的,也是有效的。在一个个人物的出场中,一幅“盲人推拿师群像图”也就在我们眼前徐徐展开。在展开过程中,毕飞宇又设置多种矛盾把相关人物勾连起来,最后在尾声中又把全部人物汇集在一起而收束全篇,小说结束了,“盲人推拿师群像图”也在我们脑海中清晰地立了起来。这是因为毕飞宇把重点放在“生活”而不是“盲人”身上,家庭、股票、房子、恋爱、性爱、结婚以及“沙宗琪推拿中心”里纠结缠绕的世态人情。虽然毕飞宇叙事的对象是那些盲人推拿师,但用力点则在他们那些体现世态人情的日常生活之中,通过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敏感、细腻、繁复而又独特的内心感受的叙述,让读者看到他们正常的人生,体会到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无助与无奈、痛苦与绝望,同时也感受到他们的梦想与尊严、甜美与幸福,以及他们在黑暗世界中相濡以沫的情怀。毕飞宇把世态人情放在小说的第一位,在世态人情的洞察之中,以盲人推拿师的日常生活作为小说的叙事核心,给读者呈现出盲人世界鲜为人知的曲折、隐秘与幽微,同时,我们还可以体会到作者那种最大限度地贴近盲人内心世界,尽力在黑暗世界中提炼光芒的努力。 
 

  我们可以在小说中看到毕飞宇最喜爱的人物王大夫是在这样的日常生活中“活在”我们心中的:他对“家”充满着复杂的情绪,亲密又疏离,他在“对不起”父母的心态中长大,而作为补偿的弟弟,王大夫虽也嫉妒他,但却很快转化为对他的溺爱。弟弟结婚时不希望他回去参加婚礼,怕影响形象,他赌气汇款两万元,并决定与弟弟断绝关系。然当他带着女友回家后,便立即原谅了他。后来不成气的弟弟又欠下赌债,王大夫本想不管,但他最后还是决定替弟弟还债,并独自面对债主的威逼。但最后带钱回家看到弟弟那种无所谓的态度及债主那种冷静的逼压,他用菜刀划过自己的身体表达自己的愤怒及愤怒背后的心酸、痛苦与挣扎。此时,王大夫那种有情有义、宽容、血性、担当又不失匪气的形象便浮雕般地凸显出来。这种凸显没有形而上的思辨,也没有浓墨重彩地铺叙,一切都是在繁杂的日常中展开,弥漫着生活气息。还有金嫣对爱情的执著,都红的自尊,小马的纯粹,张一光的荒唐,沙复明的执著,张宗琪的自闭,小孔的泼辣,季婷婷的宽慰等等。他们那鲜活而独特的形象毫无例外都是在日常的疼痛与欢欣、希望与失望中站立在读者眼前。当我们读完小说后,脑海里异常清晰的是他们那种“人”的形象,而不是“盲人”形象。把这些处于现实生活的边缘人作为“人”来写,而不是作为“盲人”来写,让他们在正常人的日常生活中演绎自己的平凡人生,而不是在他者的眼光中呈现黑暗世界的另类神秘,这是《推拿》中不动声色却奠定大局的基调。 

 

      毕飞宇《推拿》的独特性在于将盲人当作正常人来写,而不是当作符号或象征来写,改变了文学史中盲人形象的“传统”。毕飞宇把盲人作为“人”的资格归还给了他们,以体贴和理解目光打量他们,书写他们喜怒哀乐、平凡世俗的故事,而不是用一种他者的目光写他们的“传奇”。在这些书写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个鲜活的、具有个性的人,在那个黑暗的世界闪烁着自己的光彩。

 

   《推拿》中描述的一群盲人按摩师的独特生活,细微而彻底,作者真正体会到了这部分人群的心灵。表面看来,小说是写给残疾人的,其实也是写给所有人的,因为我们在这面特殊的镜子里能看见自己,看见我们的残缺,想象我们的全部。故事在黑暗中,由手、钱、爱开始,那些盲人兄弟姐妹们和我们一样为生计、为更好的生活奔忙着,但他们比我们更严峻地受限于人的基本条件。小说撼动人心的力量也就在这里:这一特殊群体虽然生活在黑暗中,但不管面对什么,他们首先考量的是一个人的尊严。

 

      读罢小说,感觉盲人纵然也有各种不完美,但相比之下,健全人的残疾却是更加明显。文中眼睛明亮的角色往往都是有突出缺陷的:两个前台女孩相互勾心斗角;厨师金大姐连一顿饭的分配上都要分个亲疏远近;王大夫的弟弟是个不学无术的无赖、赌徒。总之,这部作品,主角都没有清澈的眼光,拥有这一资源的偏偏浪费了它。用盲人的“眼光”去“看”这种对比,入木三分。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