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妍之语 //www.sinovision.net/?85195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带着对彩虹的感激,带着对未来的期盼,带着对生活的祝福,记录彩虹般的人生足迹。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一生笃定 陈毅与张茜的坚贞爱情

已有 2343 次阅读2011-9-21 22:46 |个人分类:伟人陈毅|系统分类:杂谈分享到微信

陈毅19岁就登轮船出国赴法勤工俭学,二十余年浪迹天涯,走南闯北,直到40岁才和张茜成立家室。其间,他并非完全没有谈情说爱的机缘和内心的向往,只是因为险恶的客观环境使他在投身革命时不得不作出牺牲。同时,他在选择终身伴侣时的审慎态度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 
  1938年春,张茜响应正在武汉的周恩来和邓颖超的号召,参加新四军,在军部战地服务团工作,是演剧队和歌咏组的成员。陈毅任第一支队司令员,经常到军部开会并观看她们的演出。相貌端庄的张茜以演技的高超和对革命的热忱赢得了陈毅的好感,而陈毅作为新四军中文武双全的儒将,也深为张茜钦敬和仰慕。这样,他们开始了书信往来。 
  为了使两人的感情能顺利地发展下去,结成甜蜜的爱情之果,陈毅苦心经营了一首《赞春兰》的诗送给了张茜(那时张茜名字叫春兰)。诗中写道:“小箭含胎初生岗,似是欲绽蕊吐黄。娇艳高雅世难受,万紫千红妒幽香。”张茜从这首诗中领悟到了陈毅的深情,从此两人确定了恋爱关系。当然,也有人对他们的结合不以为然,主要是认为彼此的年龄差距甚大。对此,张茜是有主见的,她对朋友说:“年龄差距不是主要的,我感觉学问和政治水平远不及他。我要和他相称,成为伴侣和助手,只有发愤学习,才能缩小距离。 
  1940年春天,陈毅与张茜结合。3个月后,陈毅率主力离开苏南茅山根据地,渡江北上,开辟苏北抗战局面;张茜则去苏中搞地方工作,而后又会合。在黄桥战役最紧迫的关头,张茜一直随其左右,整理书籍文稿,“坚壁清野”,以防万一。皖南事变后,陈毅出任代军长,张茜则参加反“扫荡”斗争,在她即将返回军部与陈毅重逢之际,陈毅夜不能寐,辗转反侧吟成一绝:“足音常在耳间鸣,一路风波梦不成。漏尽四更天未晓,月明知我此时情。” 
  1943年秋天,陈毅在饶漱石策动的“黄花塘事件”中受到不应有的打击和误解,离开了亲手开创的根据地,奉命前往延安。由于路途遥远,加之张茜生下次子才两个月,她未能同行。 
  张茜在艰难的处境中,勉力抚育两个孩子,不仅要承受体力上的损耗,更要挺住精神上的压力,当然还有离情的苦痛和思虑。十分难得的是,她在此时开始了自学英语,实践着自己“从头学起,努力做到基本相称”的誓言。 
  1945年秋,陈毅返回华中,张茜翘首盼望分别两年的亲人。可是陈毅在途中接到中央的指示,转赴山东。张茜赋诗寄怀,其中有几句是:“空向行云凝暌处,望穿秋水人不至。 
  几番报归盼欢聚,几番又传归期误。归期误,一别春夏已两度,幼儿长成双询父。” 

   1949年夏,陈毅胜利地指挥了上海战役后,张茜带着3个孩子从山东解放区来到上海,与陈毅共享胜利的喜悦。建国初期,张茜任上海俄文专科学校宣教股长,为了提高俄语水平以适应新形势,她毅然将出生不久的女儿托付旁人,于1951年初离职到北京俄专学习。虽然后来由于患了肺结核而被迫休学,但仍然坚持自学,终于较为熟练地掌握了俄语。1952年陈毅出访苏联时她已能胜任翻译工作,五十年代中期,她以“耿星”的笔名翻译出版了两部苏联文学作品,陈毅对此极为赞赏。陈毅和张茜毕生好学不倦,渴求知识,在精神的交流上极为和谐。 
  在十年内乱中,陈毅无论是挨批,还是遭贬,都得到张茜精神上的慰藉;无论是流放,还是身患绝症,都得到张茜的陪伴和照料。“九大”之后不到半年,陈毅被流放到石家庄,以往所享有的一切待遇都取消了。张茜自己动手煮饭、洗衣,在生活上悉心照料陈毅。此时陈毅虽感觉身体不适,但保健措施已完全撤消。张茜在去一家制药厂下放劳动的几个月中,凭着自己的聪颖好学,居然在药物学方面有了很大长进。陈毅的腹痛一天天加剧,张茜忧心如焚,考虑再三,写信向周恩来总理报告了病情,于是,在流放一年后,张茜陪陈毅回北京治病。但是,陈毅的肠癌已到了晚期,张茜在整整一年的护理中,心情压抑,呕心沥血,也身患癌症。她振作精神,尽可能多地给予陈毅以慰藉而减轻剧烈的病痛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5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