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心理与性-邓明昱博士 //www.sinovision.net/?83465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Medical Psychology and Human Sexuality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从青春期中后期开始,父亲和母亲的养育在儿童情绪调节发展中的作用 ... ...

已有 2569 次阅读2019-9-25 15:13 |个人分类:心理学、心理健康、心理咨询|系统分类:家庭生活分享到微信

从青春期中后期开始,父亲和母亲的养育在儿童情绪调节发展中的作用

本文是针对论文《从青春期中后期开始,父亲和母亲的养育在儿童情绪调节发展中的作用(The role of fathers’ versus mothers’ parenting in emotion-regulation development from mid-late adolescence: Disentangling between-family differences from within-family effects)》的一篇论文解析,该论文于2019年发表于Developmental Psychology,作者为Caspar J. Van Lissa等人。


【引言】


情绪调节是指调节、理解和接受情绪反应的过程,使人能够适应环境的需要,以目标导向的方式行动,这种能力对于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义。青少年时期是情绪调节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


青少年成长的过程中,对自主的需要增加,父母过度的关心和指导可能会被感知为控制和束缚,因此产生矛盾和冲突。父母的养育方式,特别是支持、行为控制和心理控制,会影响青少年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支持是指父母温暖和对青少年需要的回应;行为控制是指父母通过制定规则调整孩子的行为以适应社会或家庭的规则;心理控制是指侵入性、消极-攻击性的养育行为,例如忽视孩子的感受和观点等。前人研究发现支持型养育会提高孩子的情绪调节,而行为和心理控制可能会孩子的情绪调节有消极影响。


本研究的创新点:检验了亲子间的相互影响,探讨了父亲和母亲独特的作用并考察了性别差异,比较了父母报告养育方式和青少年感知养育方式的作用,进行了家庭间和家庭内的比较


父母和孩子在家庭这个动态的系统中是相互影响的。在青少年阶段,父母对孩子养育方式的改变也受到孩子行为的影响。


父母在孩子养育中往往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例如母亲提供安全的依恋关系,父亲往往更加鼓励孩子探索世界和克服困难,因此父亲和母亲对孩子情绪调节的发展可能有各自独特的影响。男生和女生在情绪问题、养育方式、受教养方式的影响程度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儿童的性别也可能影响到父母养育方式和情绪调节发展之间的关系。


父母认为的养育方式和孩子感知到的养育方式可能并不一致,在预测孩子的情绪适应时,他们感知到的父母养育方式可能更有预测力。


家庭间的差异可以反映父母养育方式的长期的影响,或者第三个变量对养育方式和儿童发展的影响;家庭内的过程则可以考察随着父母养育方式的变化孩子发展结果的变化,进一步解释其中的因果关系。


【研究假设】


本研究是一项4年的追踪研究,旨在考察青少年中后期,养育行为和情绪调节的关系,提出以下假设:


(1)父母支持与青少年情绪调节正相关,不管是在家庭内还是家庭间水平,无论是养育方式的影响还是孩子的影响。这一联系母亲高于父亲,母女高于母子。


(2)行为控制和情绪调节负相关,不管是在家庭内还是家庭间水平,无论是养育方式的影响还是孩子的影响。这一联系父亲高于母亲;对女孩的行为控制更高。


(3)心理控制与情绪调节负相关,不管是在家庭内还是家庭间水平,无论是养育方式的影响还是孩子的影响。对女孩的心理控制高于男孩。


(4)孩子自我报告的养育方式和家长报告的养育方式(仅支持和行为控制),前者与情绪调节的关系更强。


【研究方法】


被试是来自一项追踪调查的(RADAR项目)480名荷兰青少年(273男,T1时的平均年龄15岁)及其父母(475母亲和436父亲)。从2008到2012,每年由受过训练的调查员进行家访,收集青少年自我报告的情绪调节问题、父母和青少年报告的养育方式(父母支持、父母行为控制、父母心理控制)。


情绪调节的测量共32题,采用5点计分,例如,当我沮丧时,我几乎不能思考任何事,1=从不,5=总是如此。父母支持的测量共8道题目,采用5点评分,由父母和青少年分别报告父母支持。行为控制的测量共5道题目,采用5点评分,由父母和青少年分别报告父母的行为控制。心理控制的测量共8道题目,采用5点计分,由青少年报告父母的心理控制。


采用Mplus使用交叉滞后模型进行数据分析,首先对传统交叉滞后模型进行分析;接接下来进行随机截距的交叉滞后分析,考察家庭间的差异;增加约束条件和控制时间;用多组模型考察性别的调节作用;增加限定简化模型,检验父亲和母亲的差异。


【研究结果】


青少年感知的支持:家庭间,青少年感知到的父母支持与情绪调节正相关;父亲支持与情绪调节的相关高于母亲支持与情绪调节的关系;女生感受到的母亲支持高于男生。家庭内,青少年感知的母亲支持正向预测女生的情绪调节;儿童的情绪调节正向预测母亲的支持。


从青春期中后期开始,父亲和母亲的养育在儿童情绪调节发展中的作用

青少年感知到父母养育方式与情绪调节的关系



父母报告的支持:家庭间,母亲支持与情绪调节正相关;母亲对女儿的支持高于对儿子的支持。家庭内,父母支持与情绪调节没有显著预测作用;父亲支持和母亲支持会相互影响。



从青春期中后期开始,父亲和母亲的养育在儿童情绪调节发展中的作用
父母报告养育方式与情绪调节的关系


青少年感知的行为控制:家庭间,青少年感知的行为控制与情绪调节不相关;女生感知的父母行为控制高于男生。家庭内,感知到的父亲行为控制负向预测情绪调节;青少年的情绪调节负向预测父母行为控制;仅在男生中父亲的行为控制显著预测母亲的行为控制。


父母报告的行为控制:家庭间,父母报告的行为控制与情绪调节不相关;父亲报告对女儿的行为控制高于对儿子的行为控制。家庭内,父母报告的行为控制与情绪调节无显著预测作用;父母报告的行为控制相互影响。


青少年感知的心理控制:家庭间,青少年感知的父亲和母亲的心理控制均与情绪调节负相关;男生和女生报告的父母心理控制无显著差异。家庭内,青少年感知的父母心理控制不能预测情绪调节,但情绪调节反向预测父母的心理控制。在所有模型中,女生的情绪调节低于男生。


【讨论】


本研究采用交叉滞后的方法,考察了父母养育方式(两种测量方式:孩子感知到的/父母报告的)对青少年中后期情绪调节能力发展的影响。感知到的支持主要在母亲和孩子之间起作用,而感知到的行为控制主要在父亲和孩子之间起作用。父母养育方式和孩子情绪调节之间的作用是双向的,并且孩子的影响远大于父母的影响。相比与父母报告的养育方式,孩子感知到的养育方式与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关系更紧密。


父母效应:在青少年中后期,儿童对感知到的父母养育方式,显著影响儿童情绪调节的发展。特别是女孩感知到的母亲支持促进情绪调节的发展;感知到父亲心理控制的减少,促进情绪调节的发展。这一结果支持了养育行为中的自我决定理论,父母给孩子更多自主性的养育方式(例如更多的支持和更少的控制),有利于青少年的发展。


儿童效应:青少年的情绪调节影响感知的养育方式,情绪调节能力提高时,青少年感受到更多的支持和更少的控制。儿童效应远大于父母效应,这一方面可以解释为青春期父母和孩子的关系更加平等,另一方面由于采用的儿童报告的养育方式,情绪调节能力较高的儿童对父母支持的需求较少,对行为控制的容忍度也更高。


无论是青少年报告还是父母报告的养育方式,在家庭间比较时,均发现父母支持和情绪调节直接存在正相关。家庭间未发现行为控制对情绪调节的预测作用,但是家庭内结果表明感知到的父亲行为控制负向预测情绪调节,可能这种影响到青少年中后期才初现端倪。


父母之间的差异:对母亲来说,支持比较重要对父亲来说,行为控制比较重要


性别差异:女生报告更多的情绪调节困难女生得到来自母亲的支持和来自父亲的行为控制均高于男生;感知到的母亲支持能够正向预测女孩的情绪调节。


报告者偏差:孩子报告的感知到的养育方式与情绪调节能力显著相关,而父母报告的养育方式和情绪调节几乎无关。


【研究的优点和局限】


追踪研究使得可以考察青少年中后期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过程;父母养育方式采用了来自青少年报告和父母分别报告的两种来源,使得可以分析父亲和母亲分别的影响和报告者的影响;交叉滞后的方式可以分析家庭间的差异,也可以分析家庭内部随时间变化的发展情况。


不足在于青少年同时报告养育方式和情绪调节会存在共同方法偏差;养育方式的各个维度并不是分离的,而是共同形成了养育风格;选择的养育方式测量的是一般养育行为,没有聚焦于情绪社会性发展的关键养育行为;可能存在其他造成家庭间差异的无关变量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


【参考文献】Van Lissa, C. J., Keizer, R., Van Lier, P. A., Meeus, W. H., & Branje, S. (2019). The role of fathers’ versus mothers’ parenting in emotion-regulation development from mid–late adolescence: Disentangling between-family differences from within-family effects.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55(2), 377.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5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