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单恋自我 于 2012-1-17 01:40 发表
陈老师 我想问问 股民亏的钱 除了一部分给庄家赚了和少数股民赚了之外,那些钱蒸发去哪里了? ·-- --!
上证指数从2007年10月16日的6124点一泻千里,
到2008年10月29日最低点1664.93点,
最大跌幅近73%,
据统计市值蒸发了近24万亿元。
蒸发的真金白银究竟都去了哪里?
业内人士说,
股市蒸发的钱其中一部分是“虚拟”的,
但确实有很多钱流向了五个渠道:
一是税收和券商收益(包括交易手续费);
二是上市公司以及公司的“大小非”们;
三是内幕消息掌握者;
四是游资(热钱);
五是极个别的散户;
(可查询2008年10月29日《新快报》)
导致股市资金分配不公的原因很多,
但都可以归结到“半拉子市场经济”这个根基上。
什么是“半拉子市场经济”?
一是理论上的市场经济,
实践上的半计划经济。
关于这一点,
表现在股市上就是“政策市”这一特征,
2007年的“5·30”事件就是最好的例证,
行政部门违背市场规律,
突然调高交易印花税,
造成股市大跳水。
二是理论上的依法监管,
实践中的半人治状态。
如引发股民长期声讨的“大小非”问题,
监管高层至今拿不出令人满意的办法;
如高层发布的对股市有重要影响的政策信息常常提前泄露,
导致少数信息灵通者大发横财。
三是理论上的公平交易平台,
实践中的弱肉强食工具。
从表面上看,
股市的管理建立在计算机、软件等非人为的技术平台之上,
机器不会开后门,
软件不会计算错,
入户是自愿的,
买卖是自由的,
后果请你自负——这就造成了这样的现实:
有的人为讨回被别人骗去的500元就走上法庭,
可当他在股市损失500万元后也往往自认倒霉。
为啥?
他拿不出不公平的具体证据,
他不知道被告人是谁!
报道中说,
24万亿,
比我国2006年全年的GDP还多,
相当于建18条京沪高速铁路。
这只是宏观的换算,
还应进行微观的换算:
有多少家庭损失的钱都是在买菜时一分一分搞价节省下来的?
有多少家庭因此债台高筑、倾家荡产?
对股市不服气的感受给他们的心理造成了多大的创伤?
总之,
单从股市这个角度看,
“半拉子市场经济”已经到了不得不健全、完善的地步了。(原载于大河报)
可是,
健全也好,
完善也好,
只是一个永远达不到的梦想。
真正防范风险,
必须自我武装,
学会基本面分析和技术面分析。
最简单的道理就是:
只要有交易产生,
线性关系和量能就能够显示出,
庄家机构和市场动态趋向。
掌握风险市场的游戏规则,
把握其自然规律的结果,
严格执行不断充实的操盘规则,
才能够不会蒸发掉自己的血汗钱。
搏傻,
是过去和现在以至将来,
永远存在的一种风险市场投机现象。
在这种状态下,
必然产生:
1. 一个国家,刚刚建立股市,这时股市里一支股票都没有。可以认为股市中的资金是0。
2. 第一家公司开始在股市中发行股票。比如公司A发行100股,每股1元。有2个人认购新股,每人认购50股。
股票实际上就是一个持有凭证,没有成本。但是认购股票的人是要付钱的,所以相当于这2个人,每个人白送了公司A 50元钱。
3. 这时可以看作是股市中的资金是100元。
4. 10个公司相继发行股票,每个公司都是发行100股,每股1元。假设也都是每个人认购50股。
5. 这时股市的总资金就是1000元了。这时共有20个人拥有股票。
6. 假设现在没有公司发行新股了,而还有很多人想买股票。这20个人就把股票以每股2元卖给另外20个人。于是前20人每人赚50元。
7. 这时所有股票的单价就是2元,于是股市中的资金量就变成2000元了。凭空增加了1000元。
8. 假设现在突然大部分人又都不想买股票了。于是这20个人只能把股票以每股1元卖给另外20个人。于是这20人每人亏50元。
9. 这时所有股票的单价又是1元,于是股市中的资金量又变成1000元了。凭空蒸发了1000元。
10. 假设这时突然发生经济萧条,这10个公司都破产了,公司所有资产全部赔光。
公司只要一破产,公司的股票就会退市。
相当于股票这个持有凭证无效了。
那么这最后持股的20个人就相当于赔光了,
股市现在资金又是0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