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原创)我到美国的时间可能是太短,对美国社会了解肤浅,9月13号亲耳听到一个来美国不到10年的中国人面对生命垂危父亲说出“我在美国,我没有赡养父母义务”后,我一度被气得说不出话来。两天以来很多网友提出了非常有见地的观点,也出了很多主意,对我是很大的触动,我反复看了好几遍。
其实这类话题不是第一次听到,过去对于美国注意培养孩子独立性以及美国社会是负责养老的主力的情况有大概了解,但这句话以及它背后给我带来的思考曾让我气愤和困惑。
前两篇文章中的父亲为了培养女儿也加之自己极差的自理能力,把一个美国大学教授和美国公民的身份硬生生变成了“糟糠”,我现在只剩叹息。对她女儿的无情,我无力愤怒,虽然我想继续去谴责。
有人说美国人最羡慕中国的是在中国子女孝顺父母,这句话美国人本身不一定认同,因为如果观念根深蒂固,不会仅择其善者而羡慕之。美国父母看中孩子的独立性,从小对孩子比较的放任,十八岁孩子就可以去闯;中国父母处于对子女的关爱心里,从小就关爱有加,从不吝啬。中国子女与父母很多是长期住在一起,依赖感较强,现在条件比较好的中国家庭会选择在同一小区买两套房子,一套父母住,一套子女住。子女到了30几岁也还是到父母家噌完饭再回到自己家。条件好的父母很多让成年的孩子围在身边,给与很好的条件,门子比较硬的父母,把孩子“送”进稳定的单位,收入有保证,不用思进取,全家其乐融融,这当然是一种生活方式。但年轻人很快就没了方向,很多孩子从来都是父母给指方向,比较争气的是指哪打哪。但打了之后就不知道该干什么了。这纯朴无私的爱,实际剥夺了孩子作为一个人追求自我的的快感和激情。
在中国看到子女陪老人逛商店好像很正常,我在美国好像就没怎么见过(还有一个见得比较少的就是老夫少妻,没国内现在那么多。而且少妻还显得无比自豪的模样,不知豪自何来)。美国老年人(在欧洲看到的情况也是一样的)基本上是独来独往,即便是七八十岁,也是自己开车去购物。偶尔能看到老夫老妻搀扶着走在街上,但很少看到老年人和子女一起出现在公共场合。我楼下有很多酒吧里面经常出没的竟然是穿着十分得体的老人,高档场所老人很多,这是我最初搬到曼哈顿的最明显感觉。有很多楼盘里住的多是老人,这的公寓基本是Co-op,多数要求甚高,最夸张的是我见过的56街一大道的一栋房子。他们要求2.5倍的流动资产,也就是说假如你买10万美元的房子,你必须要有25万美元非固定资产,也就是现金、股票或其他投资产品,并不是要求全款可以首付30%。可里面的房子最便宜的也要100万美元左右,最终造成里面全是老人(扯远了)。
美国的孩子较独立,一分钱都要用劳动来换取;在中国,只要条件不太差,孩子开口,基本零花钱送上。在子女的独立性上,美国做的要比中国好;同样反过来,独立之后的结果就是关系不是那么紧密,这样就自然可以理解了。但独立性能激发奋斗精神,在中国多数奋斗精神是靠清贫激发的,富二代、房二代如果因父母财产而不能独立,那他的父母就害了他。长此下去,穷二代的穷将成为一笔财富,只要他够坚强、不放弃。目前的现状虽不尽然,“穷”你就没机会,但这样的状态绝不会太久。
如果在培养孩子的时候用美国父母的方法,却能收获中国父母和子女的亲情,那会是多么美好的事情。鱼和熊掌可否兼得?突然联想到了“开明专制”这个词,李光耀曾说过这是华人社会的理想模式,而且李光耀先生领导的新加坡也确实实践了某阶段快速进步的可能,社会极其安定,但能否长久很难评判,与同时收获美国教育和中国亲情想来颇有几分相似。
------------------美国中文网 五楼博客-------------------
相关文章:
To: 你曾经说:几个大的地产引擎都可以搜到,我个人比较爱用new york time网站的地产引擎搜索最新房源,因为该引擎搜索参数非常多,容易缩小搜索范围,且房源信息准确(曼哈顿以外房源信息不全,建议曼哈顿用该网);定位房源后,用streeteasy搜索该栋建筑所有在售或在租房源,以及租售历史成交价(不完全准确,但可以作为参考)。
五楼的朋友 我对房子有兴趣,和谁联系,怎么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