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高度艺术化的道德教育!
佛教在中国传统社会是作为社会教育来广泛传播的,佛教本质上就是一种教育,而非宗教(“宗教”一词借用于日本,用来翻译英文的“religion”一词,意为“信仰”)。作为教育的佛教为培养人的道德品质、形成良好的民风起到了重要作用。在佛教中,释迦牟尼佛与弟子的关系正如孔子与弟子的关系一样,是师生关系,而不是西方宗教中的创造者与被创造者的关系,或者父与子、主与仆的关系。释迦牟尼佛的一生“讲经三百余会,说法四十九年”,从事的是多元文化的社会义务教育工作。传统的佛教寺院也不是偶像崇拜的场所,而是社会教育的机构,通过艺术化的方式和讲经说法的形式承担着劝导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教育功能。
释迦牟尼佛是从名号上说的,“释迦”是仁慈的意思,这是教我们对人要仁慈,要以慈悲待人;“牟尼”是清静的意思。对人慈悲,对自己清静!这是释迦牟尼佛代表的,这也是我们性德本来具备的。
佛陀教育“慈悲为本,方便为门。”在这种教育下,人们不仅不会对人产生嫉妒,还会“随喜功德”,想法设法地帮助他人成就善事。而且佛教和道教都重视因果教育:财布施得富贵,法布施得聪明智慧,无畏布施(让众生远离畏怖恐惧)得健康长寿。明了因果规律的人知道“一饮一啄,莫非前定”,就会心平气和,不会嫉妒他人的成就,而是懂得自己去修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