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
在我们经常使用的成语、俗语中,有不少是用数字来表达意思的,像三言两语、七情六欲、十恶不赦等等。
“五大三粗”是我们经常使用的俗语,但是它具体指哪“五大”哪“三粗”,并不是人人都明白的。原本的“五大”是指双手、双脚再加上头,这五大。“三粗”是指腿粗、腰粗、脖子粗。
后来出现了搞笑版的“五大三粗”。
五十年代的男人:饭量大、力气大、嗓门大、拳头大、脚板大;胳臂粗、声音粗、肉皮粗。
七十年代的男人:脑袋大、贡献大、脾气大、年纪大、牢骚大;感情粗、心思粗、食物粗。
九十年代的男人:排场大、胆子大、面子大、房子大、大哥大;言语粗、品位粗、链子粗。
二十一世纪男人:学问大、架子大、规矩大、门路大、精神头大;腰腹粗、脖子粗、喘气粗。
“八拜之交”语出《紫钗记·吹台避暑》:“俺二人以八拜之交,同三军之事。”元曲《冻苏秦》:“你不知这张仪和我是八拜交有朋友。”《西厢记·张君瑞闹道场》:“与小生同郡同学,当初为八拜之交。”通常结拜兄弟为八拜之交,按古无八拜的礼,以互相四拜算为八拜。
八拜之交应该是指对结义双方长辈行八拜之礼,正式结为金兰之好。但据说这八拜是沿袭过去8个著名的金兰典故,涉及到16位古人。他们是,知音之交:伯牙子期;刎颈之交:廉颇相如;胶膝之交:陈重雷义;鸡黍之交:元伯巨卿;舍命之交:角哀伯桃;生死之交:刘备、张飞和关羽;管鲍之交:管仲和鲍叔牙;忘年之交:孔融和祢衡(范云和何逊)。
与八拜之交相对应的是“九世之仇”。这个仇多指久远的深仇。原意指国仇等重大的仇恨。这个成语出自《公羊传·庄公四年》:“九世可以复仇乎?虽百世可也。”说的是齐襄公为报九世前齐哀公被烹杀之仇的事。
春秋时期,纪侯向周夷王进谗言,夷王三年,齐侯被周夷王活活烹杀。齐人哀之,谥为哀公。自哀公开始,传九世到齐襄公姜诸儿。齐襄公出兵灭纪国,为齐哀公报仇。齐襄公是齐桓公的兄长。春秋三世对此事曾有争议,因为当时的风俗是,家仇只论五世。“公羊传”认为,国仇不受世代限制,“左传”反对。
到了汉武帝时代,汉武帝认为:“齐襄公复九世之仇,春秋大义。”遂坚决北伐匈奴。因为汉高祖曾有“白登之围”,被迫贡献金帛女子的耻辱;吕后也遭遇过匈奴致书之辱;文景两代,也都不断遭受匈奴入侵,所以,汉武帝决心复仇,解决边患。
再说两个与数字有关的成语。
“胡说八道”原指“胡人”到内地讲解佛经。胡,中国古代对西、北部少数民族的称呼。胡说∶胡人说讲。八道:不信佛的人认为,胡人讲解佛经是说荒诞之言。胡人讲解佛经八圣道,简化成了“胡说八道”。所以后世以胡说、胡说八道,一派胡言等词语形容不可信的事情和说法,今泛指一切没有根据的说法。
“三长两短”通常用来指意外灾祸,民间多作“遇难”、“死亡”等讳词。
“三长两短”和以前的人死亡入棺木有关。棺木是用六片木材拼凑的。棺盖、棺底、左梆、右梆这四片是长木材,前头、后尾这两片是方形的短木材。为什么不叫四长两短?因为尸体入棺木后才上棺盖,所以只称三长。
另有一种说法,据《礼记·檀弓上》记载:“棺束,缩二,衡三;衽(rèn),每束一。”“棺束者,古棺木无钉,故用皮束合之。缩二者,缩纵也。纵束者二行也。衡三者,横束者三行也。衽,每束一者。衽,小要也,其形两头广,中央小也。既不用钉棺,但先凿棺边及两头合际处作坎形,则以小要连之令固,并相对每束之处以一行之衽连之,若竖束之处则竖著其衽以连棺盖及底之木,使与棺头尾之材相固。汉时呼衽为小要也。”
也就是说,古时没有钉子,只能用皮条把棺材底与盖捆绑在一起。横的方向捆三道,纵的方向捆两道。横的方向木板长,纵的方向木板短,“三长两短”即源于此。衽原本指衣服的缝合处,此指连接棺盖与棺底的木楔,两头宽中间窄,插入棺口两旁的坎中,使盖与棺身密合。衽与皮条联用,就是为了固定棺盖。后来发展到用钉子钉棺盖,衽也就逐渐被淘汰。虽然“三长两短”捆棺材的习俗消失了,但这个词语却流传下来。
棺材的俗称:棺盖、棺底俗称“天”“地”; 另外的左右两片俗称“日”“月”;前后的两块俗称“彩头”“彩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