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老榕树 //www.sinovision.net/?7995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榕树虽老,枝还繁,叶仍茂,还有生机。希望在老朽之前,能为大地增添一点绿意。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周恩来病危,再提毛泽东重庆脱险经历

已有 3286 次阅读2011-7-26 11:53 |个人分类:历史焦点分享到微信

周恩来病危,再提毛泽东重庆脱险经历_图1-1

1975年12月20日上午,周恩来的体温升至38.7摄氏度。这时,他突然提出要见中央调查部部长罗青长。按照当时中央的规定,只有中央政治局委员才能见周恩来。于是,工作人员打电话请示。由于“四人帮”推来推去,最后,电话打到邓小平那里,邓小平说:“总理都病成这样子了,他要见谁就让他见谁,还请示什么。”于是,值班人员把罗青长接到医院。罗青长刚进病房,周恩来就昏睡了过去。罗青长只好在病房旁的小客厅等候。

一直等到中午时分,周恩来才苏醒过来。他立刻请罗青长来到病床前,向罗青长说出了一个毛泽东当年重庆脱险的秘密。

 

周恩来用微弱的声音说着,要罗青长不要忘了台湾同胞,更不要忘了那些为革命作过贡献的台湾朋友,哪怕他一生中只做过一件有益于革命的事,比如还在台湾的两位姓张的朋友……没有谈多少,周恩来又昏迷过去了,谈话被迫中止,罗青长只好退到病房外等候。等了一段时间,周恩来还没有醒来。罗青长知道周恩来病情已很沉重,不能让总理因他来谈工作而再度昏厥。于是,罗青长悄然离开了病房。  

 

周恩来说的“两位姓张的朋友”到底指的是谁呢?  

 

罗青长说,我在周总理身边工作了40多年,无数次聆听他的教诲。根据以往总理的交代,他指的是发动西安事变的张学良和曾任重庆宪兵司令的张镇。  

 

张学良是世人皆知的民族英雄。对于张镇,人们却知之甚少,他究竟有什么样的功劳让周恩来在病危之时还牵肠挂肚呢?  

 

张镇,湖南常德人,1900年生,黄埔军校一期学员,后来追随蒋介石,步步升迁。

 

1945年10月8日,国共两党经过艰苦的谈判,草签了《政府方面与中共会谈纪要》,即两天后正式签字的《双十协定》。一直致力于国共合作的国民党谈判代表张治中,当晚8点在国民政府军委会大礼堂举行酒会以示庆贺,并请来重庆厉家班子唱戏助兴。重庆的国民党要人、各党派、文化界知名人士共500多人出席了晚会。

 

这时,柳亚子来访,周恩来只好请柳亚子改日来见,并让秘书(对外称周恩来副官)李少石用自己的汽车送柳亚子回去。不料车子开到离红岩村不远的嘉陵江边公路时,遭到枪击,李少石不幸中弹,送入市民医院抢救。

 

得知这个消息后,周恩来没有惊动毛泽东,只是轻轻对毛泽东说:“有点事,我出去一趟。”当周恩来和张镇坐车赶到金汤街的市民医院时,李少石已因流血过多不治身亡。李少石当年35岁,外形酷似周恩来,是国民党元老廖仲凯的女婿。遇袭件事让周恩来警觉起来,他很为毛泽东的安全担心。

 

当时重庆市道路复杂,社会混乱,而且有情报说,国民党特务系统中已经有人扬言,愿以自身性命换毛泽东一死。因此,如何保证毛泽东安全回到红岩村是一个非常紧迫的问题。周恩来当即要求张镇,请他绝对保证毛泽东的安全。  

 

张镇表示:“请周主任放心,晚会结束后,我陪毛先生乘坐我的车,不论哪方特务,恐怕都还没胆向宪兵司令的汽车开枪。”张镇说到做到,把毛泽东安全送到驻地。第二天,凡毛泽东的活动都由他布置警戒。10月10日下午,国共和谈协定在梅园签字。11日,毛泽东要乘飞机飞回延安,也是张镇安排警卫,并亲自护送毛泽东去飞机场。

 

这件事,周恩来一直记在心上。全国解放后,他多次对负责统战工作的罗青长、童小鹏说:“将来台湾解放了,对张镇在重庆谈判时期的这一功劳,一定不要忘记。” 还说:“张镇的职务是宪兵司令,按我们的政策,是格杀勿论的特务,是没有好果子吃的。只有做对台工作、熟悉历史情况的同志记住老朋友,才可能处理得合适,对得住老朋友,坚持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周恩来病危,再提毛泽东重庆脱险经历_图1-2
周恩来病危,再提毛泽东重庆脱险经历_图1-3
周恩来病危,再提毛泽东重庆脱险经历_图1-5
周恩来病危,再提毛泽东重庆脱险经历_图1-6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回复 microyang 2011-7-29 00:44
了解http://www.jintang114.org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节目信息|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