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老榕树 //www.sinovision.net/?7995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榕树虽老,枝还繁,叶仍茂,还有生机。希望在老朽之前,能为大地增添一点绿意。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1955年军衔评定内幕(一)

已有 4243 次阅读2011-7-4 16:54 |个人分类:历史焦点分享到微信

解放军军衔制是如何出炉的      

 

1955年解放军实行了历史上的第一次授衔。如今,关于这一制度实施过程中的许多历史细节也许并不为人所了解。笔者在查阅有关历史资料的基础上,对军衔制的产生及授衔中颇有趣味的内幕作一披露,并对书刊中对授衔仪式以讹传讹的内容作一匡正。  

 

1939年和1946年,我军曾两次酝酿实行军衔制,由于历史的原因,未能实施。建国前夕的1948年,党内也酝酿过关于军队内部的等级和军衔制的问题。  

 

1950年9月,朱德总司令在总干部部全体会议上明确提出建立军衔制度的问题。可是,就在军衔制的酝酿过程中,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了。也正是这场艰苦卓绝的战争,使总指挥彭德怀深深感到我军实行正规化(当然包括军衔制)的必要性:一是部队来自各根据地,许多具体制度不一样;再是与美军谈判,人家有军衔,我们没有,不便于平起平坐。 

 

军衔等级设置是军衔制的核心内容。当时世界各国的军衔等级设置不同:多数国家军官分将、校、尉3个等级。部分国家在将官之上还设有元帅。但不少国家的元帅衔一般只在战时授予功勋卓著的高级将领,平时很少有人被授予。另有个别国家把准尉当做不同于尉官的单独一级军官军衔。士兵军衔,各国通常分为军士(士官)和兵两个等级。如此细分起来,军衔最多可分为帅、将、准将、校、尉、准尉、军士、兵8个等级。

 

当时在东方阵营中,苏联军队规模大,编制等级多,军衔设置比较复杂,规格也很高,仅元帅就设3级:大元帅、元帅和海军元帅、军兵种元(主)帅,而军兵种元帅则与大将同级;朝鲜、波兰、民主德国、南斯拉夫、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古巴等国,都设有元帅一级。而匈牙利、捷克等国,则不设元帅衔,大将为最高军衔。实际上,元帅作为最高军衔,除苏联外,其他国家一般是授予最高统帅的荣誉称号,而并非为军队将领设置的军衔。如南斯拉夫的铁托、朝鲜的金日成、罗马尼亚的齐奥塞斯库等。苏联的大元帅,则是专为斯大林设的  

 

1952年冬,军队有关部门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开始着手进行军队军衔制具体实行的方案策划工作,并于当年11月26日拿出了方案,由总干部部向毛泽东及中央军委呈上书面报告。这份方案是,军衔设6等20级。“6等”,即:帅、将、校、尉、军士、兵。“20级”,即:元帅分3级:大元帅、国家元帅、兵种元帅。将官分4级:上将、准上将、中将、少将。校官分3级:上校、中校、少校。尉官分4级:上尉、一级中尉、二级中尉、少尉。军士分4级:准尉、上士、中士、下士。兵分2级:上等兵、列兵。  

 

这个方案是在苏联顾问卡苏林的参与下制定出来的,基本上是苏联军衔制的一个翻版,略微与苏联有所不同的是,在将级军衔中多了一个“准上将”。  

 

对这个方案,当时,总干部部提出,在“少将与上校之间拟有必要增加‘准将’一级”,总干部部提出的主要理由就是,我军当时的现状是,军、师干部共分6个等级,即正军、副军、准军、正师、副师、准师。在这样情况下,就会出现“将较弱的军长和副师长合并为少将一级,在这一级内存在的悬殊很大”的状况,这对于我军的现状来说是一个很大的矛盾,而能够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就是在军衔系列中设置“准将”。

 

但这个充分酝酿的设想,却遭到了苏联顾问卡苏林的反对。因为当时的苏联军队中的副师长通常就是上校。如果我军设置了准将这一军衔,副师一级的军官就可以被授予准将。也就是说,与苏军同等的我军副师长,按照这个方案就可能高于苏军的同等军官军衔。这样,在与我军的交往中,对于苏联军官是不利的,所以卡苏林坚决反对。莫斯科也发来电报支持卡苏林的意见,中方最终妥协。  

 

1953年中央军委又不得不重新搞了另一套方案,这个新方案是在第一个方案的基础上制定的,称作《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解放军军衔条例(草案)》。草案充分考虑了苏联方面的意见,同时也参考了其他国家的军衔制度,并结合当时我军的具体情况,在少将与上校之间增设了一个“大校”军衔,这个方案基本上满足了几方面的需要。同时在新方案中,把在第一方案中称作“上将”、“准上将”的军衔分别改称为“大将”、“上将”。对于尉官系列也作了较大的调整,原来在第一方案中被称为“上尉”、“一级中尉”、“二级中尉”的军衔,被改为“大尉”、“上尉”、“中尉”,同时保留原方案中的“少尉”军衔。准尉以下的军衔基本上沿用了第一方案中的叫法。这样,第二套方案即为6等21级:大元帅、国家元帅、兵种元帅;大将、上将、中将、少将;大校、上校、中校、少校;大尉、上尉、中尉、少尉;准尉、上士、中士、下士;上等兵、列兵。  

 

在制定军衔方案一年内,军委领导再次把军衔问题提到了议事日程。从1953年12月至1954年年初,在北京召开了一个长达55天的军委高级干部会议。这次会议明确提出了要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实施军衔制、干部薪金制和义务兵役制三大制度  

 

这次会议之后,又经过充分的准备,1955年1月,中央军委发布了《关于评定军衔工作的指示》,对军衔评定工作给予了政策性的规定,并将士兵军衔定为2等5级,即:上士、中士、下士;上等兵、列兵  

 

在此基础上,1955年2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服役条例》,由毛泽东签署命令,在全国公布实施。条例规定,我军采用世界通用的军衔体制,设6等19级:大元帅、元帅;大将、上将、中将、少将;大校、上校、中校、少校;大尉、上尉、中尉、少尉;上士、中士、下士;上等兵、列兵。同时宣布中国人民解放军将于1955年10月1日开始实行军衔制度  

但是,在具体实施中又与此次通过的军衔等级不完全一样。1953年第二方案为了解决副排级干部的授衔问题,在原来军衔的基础上增设了一个“准尉”军衔,准备过渡一两年再取消。实际上这个原本被当作临时性的军衔,成了第一次授衔时正式设置的一个军衔,使尉级军官增加到5级。因此,1955年的军衔方案就成为6等20级。这样,中国在仿照苏联军衔的基础上并结合自己的实际,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军衔制  

来源:摘自《文史精华》,作者:龙丽伟 白羽车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

回复 老榕树 2011-7-5 12:21
To: 今又是 你曾经说:
非常喜欢这种历史文献性的资料,长知识。谢谢博主。
谢谢支持
回复 老榕树 2011-7-5 12:21
To: 小月 你曾经说:
好像人民解放军中没有大元帅。
是的,当时大家一致推举老毛为大元帅,但被老毛拒绝了。详细情况请看(二)。
回复 今又是 2011-7-5 00:51
非常喜欢这种历史文献性的资料,长知识。谢谢博主。
回复 小月 2011-7-4 21:39
好像人民解放军中没有大元帅。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