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热度 1|
北京德胜门外有一条路叫功德林。功德林原是一座古刹,旧称“石佛禅林”,始建于金代。“功德”二字,原本是佛家用语,专指念佛、诵经、布施等事。相传,唐代僧人玄奘去西天取经,在其经文上就有“功德”二字。元代时,功德林寺是在大都健德门内,一度香火极盛。明代京城缩小,北面的城墙向南移了数里,于是功德林寺就位于德胜门外了。后来寺庙逐渐荒废,僧去寺空,石佛也无踪影了。
清朝时,为赈济灾民,不至其造反,京城建立了三十多个粥厂,施舍粥饭。这些粥厂大多设在城外,城门附近,都是寺庙附设的,官方资助。在这些粥厂当中,功德林寺粥厂是最有名的。据《光绪顺天府志》载:“功德林寺粥厂建于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由山西僧人王之章募建。” “初名功德林寺粥厂。每年夏季施茶药,冬季施粥。”
到了康熙年间,功德林的经费已逐渐形成了律例。每年由国家拨一千两白银,施舍给孤贫。有的年头还另追补到五千两白银。雍正元年(1723年)功德林奉旨重修,赐地二顷。礼部尚书张廷玉重新书写了“功德林”的匾额。
后来有人认为光靠施舍不是个好办法,主张收容孤贫,教其一技之长。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山西巡抚赵尔巽奏请各省通设罪犯习艺所,光绪应允。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七月,中央工巡局大臣大学士那桐奏准,在功德林创设京师习艺所。习艺所设监督,典狱官,看守长等官员,还有看守、医师、技师、教诲师等共百余人。分为文案、会计、考工、庶务、稽巡5处。另有织巾、织带、织布、铁工、搓绳等5科,分别进行生产。
这时的功德林,不再是救济乞丐的粥厂,而是劳改的地方了。到了宣统年间,功德林已是一个规模很大的劳改场所,号称北京模范监狱。
民国二年(1913年)十月,民国政府拨款8万多元,在这个占地近百亩的地方建了监狱。至此,功德林成了真正的监狱,开始叫宛平第二监狱,次年十月改名为京师第二监狱。
一进功德林,有一个小院,院内立着一个绞架。监狱里除了管理人员办公用房以外,重点建筑是监房。据说这里的监房是采用日本监狱的模式建造的。整个监狱的中央,是一个八角型的大厅。大厅上面是几十米高的八角塔楼。哨兵战在塔楼上,可以看到整个监狱的全貌。
大厅周围,有呈放射形的八条信道,也叫胡同,每条信道的长度都是相等的。信道两边都是监房,共有359间,能容囚犯千余人。每条信道,各有名字,最初是按“天地玄黄、宇宙洪荒”的顺序编排的。后来又改为按甲乙丙丁、戊己庚辛,依次编号。信道之间,有一个三角形的小院,院内没有花草灌木,因为那是犯人放风的地方。
监狱的四周是高高的带电网的围墙,围墙四角各有一个角楼,昼夜有持枪的狱警站岗放哨,可以从不同角度监视囚犯的动静。关在监房内的犯人,不论是位于那一个编号的信道里,他们来往都必须由中央大厅通过。狱警站在大厅里,可以清楚地看到各条信道所有监房的情况。
功德林监狱是民国四年(1915年)竣工的。监狱门口的守卫线内,竖立着一块石碑,上面镌刻着13行碑记,记述了建造监狱的经过。
建国以后,功德林变成了战犯管理所,原国民党军队的一些高级将领,如杜聿明、邱行湘、宋希濂,黄维、陈长捷、文强、康泽、沈醉、郑庭笈等,曾在这里关押,接受改造。1982年出版的《将军决战岂止在战场》一书,以邱行湘的被俘、改造为线索,详细地叙述了这些将领在功德林的改造过程。作者黄济人是邱行湘的外甥。
下面是美国社会学家西德尼.甘博 (Sidney D. Gamble) 民国时期在功德林拍摄的照片。
.
院内的绞架
To: 小月 你曾经说:因为生长在北京,因此第一次知道功德林时,它就是改造战犯地方了,当时还觉得“功德林”这么清雅的词怎么会和战犯连在了一起。谢谢。
读你的文字,极有教益。在上海经常去功德林买素食成品,却不知它的来历。想不到素食佛心还与教化集中营有关系。中国争斗,大人物仿佛都有礼遇:楚汉相争,项羽被砍成五块仍筑大坟厚葬之,然而十几万小卒却推进大河坑之,水为之不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