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
1970年3月重建后的天安门
天安门城楼的7颗炮弹
在拆除城楼的西山墙时,一名工人一镐刨下去,竟发出了金属的声音,取出来一看,原来是一枚直径9.5厘米,高约45厘米的完整炮弹。指挥部立即指示公安部门将炮弹连同周围的土全部取走研究。奇怪的是,它是一枚完整的炮弹,如果是炮轰,即使未炸,弹壳也该脱落,如果是人为,意义又何在?
在后来的拆除中又先后起出6枚规格相同的炮弹。这7颗炮弹始终是个谜。现在这7枚炮弹存于何处,无从知晓。
木工的活完了,就该是油漆彩画了,所有描龙画凤都经过严格的13道工序。菱花格扇过去是手工操作,费时费力,这次反复研究,试制成了菱花格扇加工机,提高工效150倍。最后是贴金箔,重修的城楼共享了6公斤黄金。俗话说“一斤黄金包一亩地”,可见金箔之薄。这些金箔全都是进口的,不能直接用手拿,否则金会嵌进皮肤里。油工们小心地用竹夹一张张夹起,敷在未干的油漆上,再用细毛笔一点点捋平……
重建天安门的全部工程完工之后,指挥部成立了9人组成的检查小组,用探雷器按图纸对所有工序进行检测。混合连指导员许新民回忆说,探雷器非常敏感,一个极小的钉子都躲不过。有一次测到一个斗拱时,探雷器突然鸣叫,现场万分紧张。姚来泉赶紧翻看图纸,图纸显示,这里应该没有任何钉铁钉的记录。
拆开,检查!被油饰一新的斗拱被拆开,结果取出了一把木工扁铲。是别有用心,还是疏忽大意?在场的人都说不清,当时是否为此成立项目组,是否查出了责任人,都不太清楚,但姚来泉清楚地记得,自己吓了一身冷汗,大冬天那汗竟顺着后脖子往下流。
后来探雷器测到东楼梯时又不断鸣叫,平整的水泥地面为什么会响呢?不容细想,马上砸开!结果什么也没发现。后来化验那些水泥碎渣,可能是水泥含铁量颇高的缘故。
重建天安门城楼,是当时所有工程建设中的大事。周恩来非常关心这项工程,亲自听取汇报,审阅图纸,多次批示有关工程事宜。他还经常来现场看望工人,询问工程质量和进展情况。他说工人同志干这么累的活,一定要吃好。
一天姚来泉正看图纸,进来一位穿黑制服棉衣、戴帽子的领导。彭工程师回头一看,马上叫谢副总理好,姚来泉才知这是谢富治。谢富治让姚来泉带他到连队里看看,那时所有工人都住在中山公园搭起的临时房里,十几个人住一间。谢富治问工人累不累?生活怎么样?姚来泉说晚上加班夜餐的面条都一段段的,不如小施工队。谢富治就去指挥部找连长。第二天,工人们花两毛钱就能在食堂买一大碗红烧肉,馒头、花卷、饹饼样样有。
天安门为什么“长高”了
重建天安门城楼工程,自1969年12月15日正式开工,到1970年3月7日竣工,整个工期112天。全部木柱、木梁都是整体木材,基本是进口的。这项工程仅琉璃瓦就制作了近100种规格,10万余件。10层作业、油漆彩绘、磨砖对缝,都是当时高水平的技术活。重建的天安门城楼,完全保留了它原有的外形、尺寸和结构布局,并按9级抗震能力设计。
在新增加的两部电梯从底座动工时,发现底座尽管是砖混结构,但当年用糯米汤和混合土砌的砖非常结实,即使500多年了,现在刨出的土还能把鞋底粘得挺厚。所以只在底座墙镶了一层砖,外墙打50厘米水泥。
重修的天安门城楼比原来“长高”87厘米,这是因为天安门多年下沉,根据史料记载,可以说现在的天安门才真正恢复了原始的高度。
当年,许新民在记录本上这样写道:1970年3月7日晚9点多,城楼上的避雷网和节日彩灯全部装完,所有彩灯都发出耀眼的光芒,普照四方,我们提前两天完成了任务。
城楼建好后,要挂国徽了。直径1.7米,需8个人抬的国徽被左右两个大滑轮吊到固定位置,国徽的位置要对准北京的中轴线,一丝一毫不能差。测量局的同志站在纪念碑前的中轴线上,用德国进口的高级经纬仪对准天安门城楼,更准确地说,经纬仪中的线要与国徽上细如发丝的中心线重合。姚来泉根据对方左右手示意的两面黄旗,不断地调整国徽的位置。经过3个多小时,才把国徽准确无误地挂在了北京中轴线的位置上。
重建的天安门城楼,经国家验收全部合格。1970年3月11日下午3时多,周恩来第一个登上天安门城楼视察。他同现场的工人一一握手,并说:“同志们辛苦了!我来看望大家,你们用这么短的时间把天安门城楼建设得这么好,谢谢你们!”
现在,姚来泉家里还保存着当年的“重建纪念”,一个8开的镜框,里面是一幅重建后的天安门彩色照片,下面是毛泽东的烫金手书:精心设计,精心施工,在建设过程中,一定会有不少错误,失败,随时注意改正。毛泽东二月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