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老榕树 //www.sinovision.net/?7995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榕树虽老,枝还繁,叶仍茂,还有生机。希望在老朽之前,能为大地增添一点绿意。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梁漱溟,敢与毛泽东论短长

已有 5328 次阅读2011-2-11 16:08 |个人分类:人物长廊|系统分类:杂谈分享到微信

晚年梁漱溟

1918年6月北京大学文科哲学门第二次毕业生与老师在学校办公处门前合影。前排左起第5人为蔡元培,第6人为陈独秀,第7人为梁漱溟,2排左起第4人为冯友兰。

梁漱溟的一生很特别,也很矛盾:他6岁启蒙读书,但还不会自己穿裤子;上了4所小学,学的只是ABCD;只有中学文凭,却被蔡元培请到北京大学教授印度哲学;在城市长大,却热衷于“乡村自治”试验;醉心研究儒家学说,是著名的新儒家学者,却念念不忘佛家生活……

也许正是梁漱溟的特立独行,才让他成为解放后敢与毛泽东争吵的人。

1938年初,梁漱溟只身赴延安,想看看共产党是什么样的。当张闻天把他介绍给毛泽东时,毛泽东的话让他惊讶:“梁先生,我们早就见过面了,您还记不记得?民国七年(1918年)在北京大学,那时您是大学讲师,我是小小图书管理员。您常来豆腐池胡同杨怀中先生家串门,总是我开的大门。后来杨怀中先生病故,我也成了杨家的女婿。”

梁漱溟与毛泽东同岁,1918年两人在杨昌济,即杨开慧的父亲,家里认识。当时杨昌济曾介绍过毛泽东,但由于从未交谈,梁漱溟便不记得他的名字。20年后在延安,梁漱溟没有想到,当年的湖南青年,就是眼前这位共产党的领袖。藏在他脑海深处20年的往事涌了出来,梁漱溟连声说:“是的。好记忆,有这事,有这事

1938年1月毛泽东在延安会见来访的梁漱溟


那次在延安的16天时间里,梁漱溟在与毛泽东交谈多次,有两次竟通宵达旦,欲罢不能。后来梁漱溟回忆说:“彼此交谈都很有兴趣

1950年1月,在毛泽东、周恩来的再三邀请下,梁漱溟从重庆来到北京。毛泽东请他到家里做客,还派车接他。因梁漱溟吃素,毛泽东大声嘱咐:“我们也统统吃素,因为今天是同一战线嘛!”当毛泽东知道他还借住在亲戚家里时,马上派人安排他住在颐和园的一处小院里。

在北京的这段时间,梁漱溟和毛泽东的关系十分融洽,经常来往,有时他们谈得兴高采烈,有时也不欢而散。也许是不分上下的朋友关系,让梁漱溟一时忘乎所以,以致惹出1953年那次争吵

1953年9月召开的全国政协常委扩大会议(后来转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扩大会议)上,周恩来作了关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报告。小组讨论的时候,梁漱溟的发言掀起了一场巨大的风波

梁漱溟说:“过去中国将近30年的革命中,中共都是依靠农民而以乡村为根据地的,但自进入城市后,工作重点转移于城市,从农民成长起的干部亦都转入城市,乡村便不免空虚。特别是近几年,城里的工人生活提高很快,而乡村的农民生活却依然很苦,所以各地乡下人都往城里跑,城里不能容,又赶他们回去,形成矛盾。”

对于梁漱溟的发言,毛泽东很不以为然,他在讲话中说:有人不同意我们的总路线,认为农民生活太苦,要求照顾农民。这大概是孔孟之徒施仁政的意思吧。但须知有大仁政小仁政者,照顾农民是小仁政,发展重工业、打美帝是大仁政。施小仁政而不施大仁政,便是帮助了美国人。有人竟班门弄斧,似乎我们共产党搞了几十年农民运动,还不了解农民。笑话!我们今天的政权基础,工人农民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这一基础是不容分裂,不容破坏的!

毛泽东说这番话,并没有点出梁漱溟的名字。如果事情到此为止,梁漱溟不再站出来辩委屈,争是非,也许事态不会发展到后来那种剑拔弩张、不可收拾的地步。无奈梁漱溟一生最大的特点就是“较真儿”。私下里或许还可容让,愈是众目睽睽,愈是认死理。

此后几天,会议对梁漱溟的言论进行了严厉的批判。梁漱溟震惊不已。他的牛脾气又犯了,不顾一切地要求发言。他说:“现在我唯一的要求是给我充分的说话时间。同时我也直言,我还想考验一下领导党,想看看毛主席有无雅量。”

这时,毛泽东插话说,“你要的这个雅量,我大概不会有。”梁漱溟紧接着说,“主席您有这个雅量,我就更加敬重您;若您真没有这个雅量,我将失掉对您的尊敬。”毛泽东又说,“这一点雅量还是有的,那就是你的政协委员还可以当下去。”梁漱溟毫不放松:“当不当政协委员,那是以后的事,可以慢慢再谈。我现在的意思是想考验一下领导党。因为领导党常常告诉我们要自我批评,我倒要看看自我批评是真是假。”毛泽东说,“批评有两条,一条是自我批评,一条是批评。对于你梁漱溟,我们选哪一条?是实行自我批评吗?不是,是批评!”梁漱溟还坚持说,“我是说主席有无自我批评的雅量……”

至此,会场大哗。这种与毛泽东你一句、我一句顶撞的场面,恐怕自遵义会议之后就不曾有过。直到有人在会场上大喊“梁漱溟滚下台来!”这场惊心动魄的争吵才戛然而止。

随后,毛泽东给梁漱溟的问题定下基调:虽“反动”,但不算反革命;要批判,但也要给“出路”。

30年后,90岁高龄的梁漱溟谈及此事,意味深长地说:“当时是我态度不好,讲话不分场合,使他(指毛泽东)很为难,我更不应该伤了他的感情,这是我不对。他的话有些与事实不太相合,正像我的发言也有与事实不符之处,这些都是难免的,可以理解的,没有什幺。那件事后,我的政协委员照当,生活待遇照旧,也没有受到任何组织处理,我知道那是毛泽东的意思。他已故世了,我感到深深的寂寞……”

从此,梁漱溟深居简出,很少开口。1956年11月,在“大鸣大放”中,许多朋友认为梁漱溟应当出来说说话,出出气,但他始终一言不发,冷眼旁观。结果在随之而来的“反右”运动中,那些劝梁漱溟的朋友中不少人都被戴上了“右派”的帽子,而梁漱溟却侥幸逃过一劫。但是,他同毛泽东长达几十年的交往,也就此结束了

1988年6月23日,95岁高龄的梁漱溟告别人世。有人慨叹,一个入世的知识分子是很难保持平和心境的,呐喊、激愤、忧伤、痛苦,常常不免伤及他们的身心,使他们短寿。像梁漱溟这样,一辈子都直道而行,却又长寿,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

回复 弘远道人 2011-2-12 10:24
背负晴天向下看,众人堪小我独尊,喜听万岁与无疆!
回复 晓岩 2011-2-12 06:00
淡泊名利可以活,没有衣食不能活(不论其他)。
梁先生还是幸运者。
回复 白石虎 2011-2-12 01:50
现在执政党少了这雅量…
回复 小月 2011-2-11 23:16
“一辈子都直道而行,却又长寿,不能不说是个奇迹。”入世浓,出世淡,或许能出奇迹。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