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
多少年了,过年的感觉已经成为记忆里永远的珍藏。如今,当“物质”包围了我们,“快乐”似乎渐渐淡去。看到50多年前人们过春节的照片,很感慨:换件新衣,放响鞭炮,逛次庙会,春节,是可以这样过的。春节到了,让我们一起看看当年他们过年的片段。
1953年春节,天津的一家人在吃团圆饭。除夕之夜,家人团圆,守岁围炉,如此温馨的场面让人羡慕。现在,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享受到三代同堂之乐的。
1954年春节,农业劳动模范受到鞍山工人们的欢迎。
1954年春节,妈妈在给孩子试穿刚做好的新衣服。那时,孩子过年有新衣穿,不仅孩子高兴,大人脸上也有光,家里的日子过得好。
1954年春节,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在表演化装踩高跷。那是抗美援朝胜利后的第一个春节。
1955年春节,北京的小学生慰问军属。看到吗,那时北京瓦房的窗户大都是纸糊的。
1956年春节,北京牛街的杨老太太正在看两个孙女表演,其他的小朋友在旁鼓掌。如今这样的场景很难再见到了。四合院越来越少,即使有,中间的院子也被改造得不成样子,不会再有宽敞的院子让孩子们嬉戏了。
1956年的春节联欢会上,相声演员侯宝林、郭启儒正表演相声。侯宝林是大师,无人不知。可郭启儒您知道吗?他和侯宝林搭档20余载,专事捧哏,主张“捧哏要蔫,逗哏要欢”。他捧哏的火候恰到好处,既起烘托作用,又不喧宾夺主。他和侯宝林的相声广受欢迎,如《夜行记》、《关公战秦琼》等。
1956年春节前夕,四川彭镇的农民正在购买年画。
1957年春节的上海街头,卖空竹摊前的嗡嗡声,吸引了不少人驻足观赏。别小看这空竹,抖起来还不太容易,尤其这单轮的,平衡很难掌握。能把它抖起来,让它发出嗡嗡的声音,还真得是高手。现在的年轻人,很少会有抖空竹的了。
1957年春节,天津天后宫庙会景象。
1957年春节,沈阳一对新人在婚礼仪式上接受朋友们的祝贺。
1959年春节,北京南苑的老太太们扭起了秧歌。这第二位老太太的脚应该是小脚,第三位老太太的是否小脚还拿不准,也许是曾裹过脚,后来又放了。
1958年春节,北京一家副食品商店的流动售货车送货上门。
1960年1月30日,北京春节环城赛跑的队伍从天安门广场出发。
1960年春节,郑州市郊幼儿院的孩子们在演出,给敬老院的爷爷奶奶拜年。
1961年春节,南京夫子庙花灯市场,人们在选购花灯。
1961年春节,北京厂甸庙会的大串糖葫芦成为最吸引孩子们的食品。逛厂甸庙会时,吃糖葫芦,买个面具,要么就是风车、大刀什么的,是让孩子们最高兴的事了。
孩子们过年在放鞭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