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老榕树 //www.sinovision.net/?7995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榕树虽老,枝还繁,叶仍茂,还有生机。希望在老朽之前,能为大地增添一点绿意。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我们不知道的英若诚(下)

已有 6867 次阅读2011-1-19 13:28 |个人分类:人物长廊|系统分类:家庭生活分享到微信

英若诚夫妇

祖父“先斩后奏”成皇族女婿

有一段时间,英华跟先生到一位满洲破落贵族的“将军”家里给他的女儿上课,因为当时还没有女子学校。慢慢地,英华和这位姑娘的关系超出了一般友情,他们俩秘密地鸿雁传情。不久就被家长发现了。将军十分生气,把女儿锁了起来,要惩办英华。教书先生把将军拉到一边说,将爷容禀:现如今咱们旗人声望日下,皆因与洋人打交道总吃败仗。欲重振我大清的荣耀必得不拘一格降人才方可。依我看,咱们格格中意这小哥乃是爷的造化呀。他是我所有学生中最出类拔萃的。望爷三思。后来将爷想明白了,随即给那位教书先生传信,大致是说:行了,挑个好日子吧。

英华没想到,他娶的可是皇族的格格。英若的祖母名叫爱新觉罗·淑仲,她家是清朝雍正皇帝的十四弟,也就是传说中被夺嫡的那位允祯的直系后代。英若的祖母1925年去世,终年50岁。当时的婚姻皆顺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她一个十几岁的皇族格格,竟要自己掌握命运,爱上了英华,一个并不富有的教书先生的助手,很不得了

1902年6月17日,英华创办《大公报》,还请这位教书先生当了记者。而英华本人,每日都为《大公报》写一篇社论,这在现在也是很罕见的。

父亲是台湾辅仁大学校长

英若诚的父亲英千里,是英氏家族的第二代名人。他12岁便到英国剑桥大学留学。24岁学成回国后,在辅仁大学任教授。英千里的英文水平颇高,钱钟书曾回忆说:“蒋介石曾说要找两个国内英文讲得最好的人给他做翻译,一个是我,一个就是英千里。

1948年12月,北京已被解放军围城,英千里作为国民党政府“大陆人才抢救计划”中的重要人物和胡适等人从北京东单机场匆匆飞往南京。英千里只身到台湾后与政界再无瓜葛,专心教书。他先是主持台湾大学外文系,1955年后又全力投入到辅仁大学的复校上,后担任台湾辅仁大学校长。

1993年,英若诚在马英九帮助下终于成行去台湾访问。马英九和余光中都是英千里的学生,听过他的英美文学课。马英九自美国留学返台后,担任过蒋经国的专职英文翻译。余光中曾说,在英美文学的学习上,他从英千里那里受惠最多。

英若诚夫妇的“小报告”

作者康开丽在英文版序言中说,英若诚不愿在自传中讲自己从事情况搜集工作的事。原因是,他担心这样会把别人牵涉到危险之中。他还担心,外国读者看了之后会搞不懂,一个人怎么既跟外国人是好朋友,又在背后向政府提交关于他们的报告。英若诚解释说:“外国读者怎么能理解在日本侵略下生活多年的年轻人的心理?他们怎么能理解我是多么心甘情愿为新政权服务?我不想让人觉得我是个伪善之徒。”

英若诚在传记中坦陈,曾被彭真找去,让他负责报告所认识的外国人的动态。后来,英若诚夫妇入狱,也跟这些事情有关。1950年安全部门到清华大学宿舍找了英若诚和他的妻子吴世良,让他们协助搜集两名美国人Allyn和Adele Rickett(注:即当年富布莱特学者间谍大案的当事人李克和李又安)从事间谍活动的证据。随后,两名美国人入狱

英若诚书中提到经常在家中招待外国友人。康开丽研究后发现,事实上,在当晚他们夫妻二人就会写一份长长的报告,即使他们在被监禁释放之后,还持续这样做。因为接待外宾,英若诚夫妇受到厚待。英达回忆说:“我们总是能得到普通市民得不到的食品,用以招待外宾。”

英若诚夫妇招待完外宾后提交的报告有20至50页,装进一个档案袋里,袋子上写着化名“Wuying”(音)

结束语

在此,我想用网上一篇文章的结尾作为结束语,因为这些也正是我想说的。 

英氏家族是中国最神奇的一个家族,从摇煤球开始,到满门才俊,从清末到民国、再到当朝,他们小心翼翼地避开各种政治漩涡,成功地保住了名门望族的地位。其间虽有挫折与妥协,但依旧是中国硕果仅存的书香门第、大户人家。

英若诚本人能够在错综复杂的政治环境中生存下来,进退自如,达到了一种常人难以企及的平衡。他把一本合作回忆录留在死后发表,尽力展示自己身上那些光明和美的东西,虽然谁也不知道他幽暗的另一面,但至少足以告慰后世,引人唏嘘

英家简介

英若诚1929—2003,著名表演艺术家、翻译家、话剧导演,曾任文化部副部长。他先后主演了《骆驼祥子》、《茶馆》、《推销员之死》等经典名剧,在影视表演方面,也取得了蜚声中外的成就,是中国老一辈演员中唯一堪称“国际明星”的艺术家

英若诚的母亲蔡葆真出身宦门,其父蔡儒楷是上世纪二十年代的山东省长。解放后蔡葆真曾任北京儿童图书馆馆长。

英氏家族第一位走上演艺之路的是英若诚的姑姑英茵。她原名英凤珍,是当时明星电影公司二厂的演员,曾演过《压岁钱》和《十字街头》等片,后因故自杀。据说,曹禺先生《日出》中陈白露的形象就是以英茵为原型的。

英若诚的妻子吴世良同样也是一位表演艺术家和翻译家,与英若诚是清华同学。毕业后他们结成伴侣,共同分配到了北京人艺。因为出色的英语水平,吴世良女士还担任过曹禺先生的秘书并为周总理做过翻译。

英若诚的儿子英达从北京大学毕业后到美国学习导演。他回国后在《最后的贵族》、《围城》有过出色的表现。他导演的《我爱我家》、《东北一家人》等情景喜剧红遍了大江南北。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