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
北京市规划展览馆内的北京市城市规划模型
.
前不久,朋友在电话里告诉我,北京的崇文、宣武分别合并进东城区和西城区,也就是说,崇文区和宣武区已经走进了历史,消失了。按说城区的合并只是政府的管理手段,不能说明该城区没有了。可当我在网上看到这样一组照片后,我的心陡然一沉,不会是新一轮的拆迁大战又开始了吧?
.
原宣武区校场口胡同的一些老平房和院落被拆得一片狼藉
在原宣武区,这样的“拆”字随处可见
原宣武区的琉璃厂地区
原宣武区广安东里的老门面
原宣武区文物保护单位萧长华故居内景
原宣武区的胡同人家
.
照片上的情景,让我想起了50多年前的北京。那时北京的城墙、城门还在。建筑大师梁思成曾有个浪漫的设想:把近40公里长的北京城墙变成一个环城立体公园,在宽度10至20米的城墙上种植花木、放置椅子。夏季黄昏,可供数十万人纳凉歇息;秋爽时节,游人可登高远眺,俯视全城……。然而没有人给这个设想以“纸上谈兵”的机会,倒让它它成了800年老城墙的绝唱。
没有多久,北京市就以城墙妨碍交通、限制城市发展为由,决意推倒城墙,毁掉城门。梁思成找到周恩来声情并茂地描述了夕阳中北京城的美景,想改变城墙、城门遭毁的命运。可两个多小时的谈话,仅仅换来一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他甚至还向时任市长的彭真当面直言:“50年后,历史将证明你是错误的,我是对的。” 最终,梁思成的竭力抗争都被当作是“螳臂挡车”。
二战时期能保护日本古都京都和奈良、和平年代却眼睁睁看着北京城墙被拆除的梁思成痛心疾首:“拆掉一座城楼像挖去我的一块肉,剥去外城的城砖像剥去我一层皮。”
50多年过去了,没有人出来为当年的是非评判,恐怕也失去了评判的意义,因为,北京从“墙倒众人推”开始,就已经意味着对文化遗产保护的失守了。北京的古城墙,连同一些极具文化价值的古建筑,一一从人们的视线中被抹去,永远消失了,随之而来的是北京大规模的拆和建。
如果把城墙、古迹比做北京城的衣装的话,那马路、街道就是它的筋骨,而胡同、四合院则是它的血肉。回首逝去的几十年,我们哀叹北京失去了它的外貌。如果再过几十年,恐怕我们的后代只有在老照片中才能看到原本可以留给他们的胡同、四合院和城区了。一个失去了筋骨和血肉的城市,还有什么意义。
本文开始是一张北京市城区规划模型图片,由于太小,看不清上面是如何规划的。可从崇文、宣武的“被东西”,我们是否可看出一些端倪呢?
古城墙拆了,老牌楼毁了,胡同快步走入历史,四合院还在“垂死挣扎”,北京,在光怪陆离的高楼大厦与传统朴实的青砖灰瓦交错中,变成了一个不伦不类的怪物。真不知道北京在“破旧立新”的道路上还要走多远。
上世纪20年代的北京城墙
上世纪50年代初的北京东交民巷牌坊
1946年拍摄的北京部分城区俯瞰图
.
To: 哈哈 你曾经说:北京城只是中国的一个缩影,让人心痛的还不知有多少呢!可现在他们还在“勇往直前”,让人有点不寒而栗。
没有实质信仰的唯物主义者,只认为自己最强,认为历史由他们创造,俺看是文明由这帮人毁灭!
To: 海派旗袍派 你曾经说:只有真正能理解老北京城韵味的人,才会惋惜它的逝去。如果当年能完整保留下旧城,而另外建个新城,将是很圆满的。这也是梁思成的设想,但最终成了梦想了。
我出生在皇城根儿下的北京,回想起自己的小时候,曾过在爸爸,妈妈,奶奶的一路呵护下,那时的他她们抱着我,拉着我,不知有多少次穿行过北京的城门内,漫步在高高大大的城墙旁----可是谁也不会想到的是,美丽雄伟的古墙门就这样,在特定的历史时期里,被某些历史的千古罪人的错误决策,竟一下子毁于一旦啊,痛心啊,太可惜啦!想起那一去不复返古城墙,谁不能留下深深的一声叹息呢!
To: 葡妈妈 你曾经说:留恋老城,是北京人特有的情结。每个城市应该有自己的特色,不要千篇一律。
那是我生长的地方,上小学时,早上去天安门看升国旗排对步行10分钟就走到了,很留恋.不过那些胡同是太狭窄的太坡旧了,和现在北京高楼大厦现代化的国际都市相比是太逊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