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
当我第一次在网上看到这些照片的时候,一下子被吸引了,这是我熟悉的北京吗?是呀,即便是我童年的记忆,也与之有很大的距离,更不要说是现在的北京了。此后,我便开始收集这些图片。虽然随着年代的久远,它们有些不是很清晰,但表现出来的风貌仍然引人向往。
照片是美国LIFE杂志记者德米特里.凯瑟尔(Dmitri Kessel)1946年在北京拍摄的。那时的北京还叫北平。通过照片我们可以看到,虽然有些地方破旧失修、荒草丛生,但整个城市仍然散发着古朴、端庄、秀美的魅力。
这让我联想到几天前在网上看到的一篇文章,作者是西班牙人,他在描述北京时是这样说的:“除了公园之外,北京还有一些逐渐消失的民俗特色,例如在鼓楼地区,在胡同里走走,或者随便在那里坐坐,静静地看着那些依然残存的民俗遗迹,不失为一种简单的快乐。北京本色的东西越来越少了,胡同是感受这种生活方式的最佳地点,虽然不是很繁华,但胡同却是让任何人都无法无动于衷的真正奢华。”
的确,回到这些照片中,无论是街道、胡同、城墙、庙宇,还是市场、店铺,以及它们那诗般的名字,都在为我们讲述春天生发的嫩绿、夏天雨后的彩虹、秋天耀眼的金黄、冬天飞舞的雪花,让我们难以忘怀这非同寻常的北平。
由于照片很多,我只选择了一小部分,希望大家能从其中领略到当北京还叫北平时候的韵味。
顺便说一下,照片的拍摄者德米特里.凯瑟尔是俄国出生的犹太人,因布尔什维克的革命,很小的时侯就跟着家人逃到罗马尼亚,辗转移民美国。后来他以摄影为职业,二战时曾作为战地记者去过欧亚很多地方。为LIFE工作时,他在中国的北平、南京和上海都生活过。
这是当年的LIFE杂志。封面的建筑应该是西黄寺。
To: 老榕树 你曾经说:一个满腹经纶的狂热,不会轻易被说服。不听梁老建议老北京没了,不听马老的建议人摩肩接踵了,要是刘伯温转世不但走丢了还得被踩死!
如果梁思成知道如今的北京变成现在的样子,一定会痛心不已,他当年陈述的弊病一一应验了。现在,我也更加理解为什么当年他是那样拼命反对了。
To: 弘远道人 你曾经说:如果梁思成知道如今的北京变成现在的样子,一定会痛心不已,他当年陈述的弊病一一应验了。现在,我也更加理解为什么当年他是那样拼命反对了。
北京人怀念老四九城,看眼前想起毛泽东痛批梁老思成。
三座门碍事拆了,老北京城墙城门楼拆了,非要在城墙下挖地铁,在北京谁敢下此令?至此北京城厄运来了。
梁思成建新城,保老城的呐喊至今余音绕梁!!!
To: 美国中文网主编 你曾经说:谢谢。
美国中文网将于美东时间14日(星期三)晚10点至次日5点进行博客系统升级。因新系统和旧系统差异较大,您的博客界面样式将不能复制到新系统(博文、回复、点击等各类信息不会丢失),升级之后您的界面需要由您进行重新设置。详细情况请关注本网公告和使用说明。遇到各类问题欢迎到主编信箱留言提出,我们会尽快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