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
中国应否改变不干涉的外交政策
中国在国际上长期奉行不干涉的外交政策,似乎已经成了中国的外交铁律。客观地说,在中国国力还比较薄弱的过去,由于官方坚持了这一政策,的确起到了有效遏制西方对中国的政治渗透和军事威胁的作用,成为了一块很有说服力的金字招牌。
然而冷战结束之后,世界进入了多元化的格局,意识形态的对抗,似乎也已走到尽头。中国在这种背景下,应该关注的不仅只是国内日益增长的经济速度,促使中国的经济融入世界,从而形成一种你中有我的交错局面,更应该关注的是国际形势的变化对中国乃至中国经济建设的影响。
中国已经融入世界,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中国融入世界,不可能与世界没有矛盾。这就意味着官方需要拿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考虑如何切实保护中方的利益。而考量的内容除了本国的相关因素之外,更多的是有关国家的政治氛围。
中国的法人和公民到国外从事经济活动,其主要目的当然是赢利。虽然所在国会按照国际惯例提供安全保证,但是如果遇到该国官方控制不了本国局势的情况,中方又该采取怎样的应对方式,来避免中国法人和公民可能遇到的突发事件?
如果官方死抱着不干涉的外交政策,不及时介入,单纯的依靠那个已经被当事国大部分民众不再信任的政府提供帮助,那不是只能看着中国的法人和公民掉进火坑而徒叹奈何吧?很显然,中国对自己的同胞不可能见死不救,这就成了一个两难命题。
也就是说,在当今这种经济格局和政治格局已经密不可分的形势下,中国也应该采取更为灵活的外交政策。可以考虑在相关国家设立旨在保护我国利益的军事存在,或者说让已经进驻某国的临时性军事存在常态化。
不仅如此,中国作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安理会五常之一,应该在国际事务中主动负起更多的责任,通过采取不同的外交手段,把中国的政治理念,巧妙地输送给当事国,引导他们自觉自愿维护中方的核心利益。这样可以减少西方对中国长期漠然处置的指责,在国际社会树立起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也就是说无论是国内诉求,还是国际要求,都离不开对中国官方建设性指导。中国想置身事外似乎都是一种奢求。所以为了对国内民众和国际社会真正的负起责来,中国不干涉的外交政策或许是应该考虑有限度地进行改变的时候了。
【附录相关评论】中国需要改变中东外交政策
美国彭博社网站2月7日文章,原题:中国需要改变中东外交政策 中国对叙利亚问题决议行使否决权,是中国外交政策亟须重大改革的最新迹象。为保护在全球范围内日益扩张的利益,问题已不在于北京是否会放弃不干涉他国内政的原则,而是何时放弃。
中国这种长期漠然处之的政策,愈发与中国经济增长和确保能源需求相矛盾。能源丰富地区大都处于动乱的现实,更凸显这种矛盾的真实性。这些地区去年发生的一系列事件使中国不干涉内政的政策受到考验。中国这次投否决票,似乎使其植根于19世纪外交的原则产生事与愿违的后果,并因此饱受非议。
最近分别发生在苏丹和埃及的两起中国公民遭绑架事件,也使中国政府因无力保护海外工人而遭网民批评。这触到中国的痛处。在经济上广交朋友而非通过舒展肌肉四处树敌的政策,越来越与中国不愿示弱的情结相抵触。
随着对中亚和南亚国家扩大投资,中国需要改变其中东、北非及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等国政策的形势将日益明朗。有关中国正考虑在巴基斯坦接近阿富汗边境的部落地区和瓜达尔港兴建军事基地的报道,将使中国承受更大变革压力。对中国而言,击溃新疆分裂势力是保持地区贸易和能源供给的关键,而在巴基斯坦的军事基地有可能诱使中国充当地区警察。
由于中国1/4对欧出口途经曼德海峡,扼守该海峡的也门或许将成为引发中国改变外交政策的导火索———中国承受不起危机四伏的也门彻底崩溃的代价。不久前中国曾为应对此类压力而放弃不干涉政策,派遣海军赴索马里海域打击海盗即是中国迈出的第一步。
中国的新兴超级经济大国地位要求它成为一个更强大的全球玩家以维护本国利益。这意味着,对于国内争议和全球范围内与其国家利益相关的冲突,中国终将选择迥异于叙利亚问题的立场。与此类似的是,为确保中国对能源的需求和满足国内保护其海外公民的呼声,中国也需要在关键地区设立军事基地。
简言之,中国将不得不采取与美国相同的措施,肩负起受国家利益驱使并因此时而相互矛盾的政策所导致的风险。▲(作者詹姆斯·M·多西,王会聪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