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壮图山人的博客 //www.sinovision.net/?79594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张水高的博客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今年冬天为何冷?

热度 1已有 1329 次阅读2012-2-7 10:17 |个人分类:壮图山人文集|系统分类:时政资讯分享到微信

今年冬天为何冷?

【原创】今年冬天为何冷?

   2月3日,在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民众冒着大雪行走。当日,严寒继续袭击欧洲。在欧洲东部,公路、航空、铁路交通因大雪受阻,数以千计民众受困。新华社记者戴振华摄

     今年冬天,持续性的严寒袭击了北半球。欧洲多个国家迎来罕见严冬,亚洲的日本、韩国、中国部分地区也遭遇强降雪和严寒天气。不少地区的最低温度打破了历史记录,即使本来就是冰天雪地的俄罗斯冬季,多地平均气温也比往年低了10至17摄氏度。很多国家因冰雪来袭而导致机场瘫痪、道路阻塞,因难抗严寒而冻死的人数节节攀升。据媒体报道,欧亚地区共有逾300人因严寒丧生,居民日常生活受到很大影响。不少媒体认为今年冬天是全球最冷的冬天,并且断言全球气候变暖已经开始逆转,甚至危言耸听地说“地球的冰河期到了”。

    针对北半球百年不遇的低温,专家们的说法不一。俄罗斯气象部门首席专家马丽娜。马卡洛娃认为,每年冬天,当冷空气集中在西伯利亚时,便形成反气旋。这种反气旋在平原地区形成霜冻天气。在冬季后期,这些冷空气开始大量从西伯利亚向欧洲运动,移动距离取决于许多因素。今年由于大气中一些特定的气流,冷空气扩散甚于往年,且在继续蔓延。包括日本、韩国、中国等亚洲国家变冷的原因被认为同“拉尼娜”现象活动强烈有关。所谓“拉尼娜”现象指的是热带海洋温度异常和持续变冷,其影响包括使美国西南部和南美洲西海岸变得异常干燥,以及使日本和朝鲜半岛等东北亚地区异常寒冷等。据此可以认定今年北半球冬天的极寒天气只是一种气候现象,不是什么大事。

    美国的一些气候专家认为,全球气候变暖已经停止,并开始冷化。今年冬天北半球的酷寒只是全球天气变冷的开端,这样的情况可能会持续20至30年。而德国气象学家本哈德。穆尔却有另外的解说。他认为,目前欧洲的寒冷“过一段时间就会出现一次”,但是这只是普通的气候现象,并不说明气候整体的发展方向。因此用不着大惊小怪。气候变暖不是说气温每年都会变暖一点,100年来的观察显示,地球确实在逐渐变暖,这是铁的事实,谁也否定不了。

    中国气候专家高广生认为,短暂的极寒并不表明全球变暖已经停止,长期的气候变化还要看多年走势和具体数据,中国工程院院士丁一汇认为,全球变暖说的是一种平均趋势,在这个过程中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造成不同年份和十年周期的波动。1906年至2005年这一百年间,全球地表平均温度上升0.47摄氏度,但也很明显地出现了两次年代际尺度的冷期和暖期。1920年至1940年的20年间是一个增暖的峰值时期,上世纪七十年代至上世纪末是另一个明显地增暖时期;而二十世纪初的20年间和1950年至1970年的20年间是相对的冷期。他甚至声称,类似情况不但过去有,现在有,将来还会发生。

    世界气象组织发言人纳利斯4日表示,去年整个12月和今年1月份的大部分时间里,欧洲整体气温较往年偏高,“因此我们不认为这次寒潮能创低温纪录。当然,局部地区可能出现创纪录低温。” 欧洲今冬也并非最冷。世界气象组织专家认为,欧洲等地区的严寒天气将持续几天,但对比一下2009年至2010年那个冬季就会发现,当时寒潮来得更早,持续时间更长,它自2009年12月开始,贯穿整个2010年1月和2月的大部分时间。而2006年冬天,情况也比今年严重。因此,当前的严寒天气并不意味着今冬是欧洲最冷冬天。对整个地球来说,当前欧洲一些国家的冷天根本算不了一回事。这边的确寒气袭人,但同属北半球尚未脱离冬季的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却连日出现反常高温,长滩机场气温超过30摄氏度,打破了最近40年的纪录;在华盛顿,一些樱花也已经提前开了。如果只看北美的天气,恐怕人们只会想到全球变暖,因此某些不负责任的媒体“冰河期”的说法显得滑稽。

   大多数专家认为,全球变暖是未来地球气候变化的总趋势,当然,变暖或许不只是温度上升那么简单。它会引发一系列极端天气,熊熊的山火、呼啸的飓风、炎热的酷暑、滔天的洪水都是它的结果,当然也包括现在的天寒地冻。因此,应对严寒,不能再简单地头疼医头或怨天尤人了,应该把它放在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来对待。少数媒体的传言没有任何依据,不足为凭,千万不要随便相信。

    专家认为,天气新闻、寒暑现象,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如果选用“极”这样刺激的字眼,当然容易在社会制造“轰动效应”,可以增加报纸的发行量或者媒体的收视率,但新闻报道终究还是要有原则,不能为求“轰动”而忽略真实和准确。要相信事实绝对不会因炒作而改变,相反可能导致媒体的信度下降,造成社会的信任危机。

    对于当前寒冷天气引起的“冰河期”炒作,很容易让人联想起2010年年底的“千年极寒”事件。当时一些媒体也是“据外媒报道”而宣扬那年年底要出现千年极寒,甚至引起了一些股票价格的波动,但到最后根本就找不到说这话的机构和专家,世界气象组织将其指为臆测。看来在这类事件的报道中,媒体也需要多一分审慎,少一分人云亦云的跟风炒作。(201202070010)(本文同步发布在各网站)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1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回复 theLinmingda 2012-2-7 13:23
赞同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