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
中国社会自古以来就把是否“忠孝两全”作为一个人道德优劣的评判标准,这个评判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成家立业甚至升官发财,所以谁都不敢碰撞这条基本的社会道德底线。也因此“忠孝两全”成为中国民众心灵深处固守的精神文化阵地,维系着中国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的不断传承。从这个角度讲,“忠孝两全”应当是可以发扬光大的优秀传统道德价值观。
但是由于中国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忽略了对传统文明的客观扬弃,导致各种良莠不齐的思想文化粉墨登场,挤占了传统文明的生存空间。再加上西方文化的故意渗透,不少辨别能力较差的人,就失去了正确的道德评判标准,接受了各种思想垃圾,反而把中国一些优秀的传统道德价值观,视如敝履,远远地抛在脑后。更有甚者,居然认为这些传统文化是一些精神枷锁,束缚了他们的手脚。他们认为,“忠”是愚蠢,“孝”是可笑,完全没有了起码的道德标准。
就是在这种大背景下,作为肩负着塑造人类灵魂重任的教育部门,首先看到了中国社会的思想危机。因此试图通过各种软方法和硬措施来拨乱反正,修复整个社会思想领域已经形成的巨大黑洞。最先展开这种思想修复运动的学校,恐怕还是素有“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美称的北京大学。前几年北大倡导学生做绅士和淑女,很是引起了一番议论,但是他们坚持下来了。今年北大更是把这种做法发挥到了极致。
据《扬子晚报》10月13日报道,北大日前公布了2012年“校长实名推荐制”的实施细则,和去年公布的遴选要求相比,今年细化了很多,还列出了不得被推荐的四条“高压线”,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第一条“不孝敬父母”。
北大拒收“不孝学生”的新闻甫一传出,立刻引发了诸多争议,不少人认为这是对汉代“举孝廉”制度的又一次复古。的确,从表面上看,北大对“孝敬父母”的刻意强调,与汉代官员“举孝廉”的遴选制度颇有异曲同工之处,但是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二者存在着本质上的区别。
“举孝廉”以“孝”作为官员选拔的唯一标准,这就导致了当时某些人挖空心思投其所好,人前博孝顺之名,人后行不孝之实,“举孝廉,父别居”等童谣就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这项制度的虚伪之处。而北大的标准就客观理性得多,学校并不是以录取最孝顺的学生为目标,而是对不孝者实行“一票否决”,这样就不可能出现学生为了上北大而“作秀行孝”的荒唐故事,此举同时还把那些有才无德的学生拒之门外,又为整个社会树立了一根道德标杆,为传统文明的发扬起到了积极的导向作用。
很显然,北京大学拒收不孝学生的规定,是在倡导中国传统道德价值观的回归。这是应该为整个社会所能够接受的一种具有良好导向意义的政策。正是如此,北大本着对社会负责的历史使命感做出的这条规定,让北大精神的思想文化内涵提高到了更高更新的档次,再一次吸引了整个社会的眼球,成为中国高校中不可逾越的精神金字塔。(201110170046)【本文同步发布在各网站我的博客上,转载请与作者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