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老枪 //www.sinovision.net/?7910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老枪,一把退居沙场,长满锈迹的勃郎宁。 老枪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观中国新年游行画外音

已有 1684 次阅读2009-2-3 21:23 |系统分类:女性世界分享到微信

每年春节在唐人街都会举行中国新年大游行,今年大年初一,我带着相机,兴冲冲得跑到唐人街去拍照,到那以后,前前后后地围着唐人街转了一大圈,也没见到有游行队伍的影子。

后来见有个华人开的配钥匙的小摊,就走上前问:“大佬,今天,怎么没见有游行队伍啊?”“今天,怎么会有,是在这个周的星期天。”那人道。“是吗,咦,我怎么记得,去年就是大年初一来看的游行啊。”我自言自语道“嗷,你肯定是记错日子了,按常规,游行都是在中国新年的第一个礼拜日举行。”那人热情的说道。

好不容易等到周末,晚上,在厨房见到老张,嗷,对了,就是去年那个带我去唐人街,看中国新年游行的房客,“老张,你明天休息吧?”“昂,怎么?什么事?”他一脸疲惫地问我道。“咱们一起去唐人街看游行去吧?”我兴奋得对他说。“不去,好不容易休个星期天,得好好歇息一下。”

老张最近又换了一份做招牌的工作,据他说这活不轻快。“再说去年也看过了,我估计不会有新的变化吧。”老张说道。我再三劝导,但最后,老张还是态度很坚定得给回绝了,我也不好再劝,只好作罢,回到我的小屋里。

第二天,我起的要比往长都早的多,洗涮完毕,走到门口,把昨晚做好的小油菜炒肉,敦在炉灶上,顺手打开开关,走回房里,坐到了电脑前,按照惯例,我每天早上起来,首要的任务,都会往我的摄影博客里,发张新作品,可是今天网络,又出现了掉线的老毛病,好不容易登上网,把照片传了上去,急忙之中,按了一下发送纽,突然却发现又掉线了,急的我是直拍大腿,没办法,只好又耐住性子,反复得登着陆。

突然,门外穿来急促地敲门声,接着传来了房东李嫂的声音:“炉子上是不你热的菜,都糊了。”急忙起身跑出房间,走到炉灶前,关上开关,顺着烟雾,打开锅盖,一看,只见那锅里的菜,已由原来的绿色,变成了黑色,“嗨,糟净了。”我自语道。

让你热菜时看着锅,反复跟你说了无数遍了,可是,你总不往心里去,总忙活你那电脑,多危险啊!这要是家里没人,起了火怎么办。”李嫂站在我身旁,喋喋不休得絮叨着,“对不起,对不起,下次我一定注意。”在我不断的道歉中,李嫂带着一身的埋怨,回自己的房间歇息去了。

我再次掀起锅盖,看了看那黑的不成样子的菜,然后,又看了看炉灶上的电子表,不早了,已是十点多了,再做菜,已是来不急了,再说,冰箱里也没菜可做了,急忙中,从冰箱里拿出点心来,找个塑料袋,装上了两个,回屋穿上衣服,走出门来。

我站在门外的雨棚下,望了望天空,只见空中,笼罩在一片雨雾之中,我向雨中伸出一只手来,“哇,不小的雨啊。”我心里道,忙转身回屋,取了把雨伞出来,撑开,冒雨往车站方向赶去。

当我赶到唐人街时,已是晌午时分,在中华门两侧的街道上,已聚集了好多冒雨,前来观看游行的人们,在路口处,那些参加游行队伍的人马,已准备妥当,站在雨中,等候着游行时间的到来。

我记得,去年唐人街春节游行,也适逢赶上个雨天,不知这是否是天意,我想,华夏儿女是龙的传人,自然到了生活在海外的华夏儿女,欢庆自己节日的时刻,上苍、神龙自会降雨,来给自己的子孙们助一下阵。

去年,来看唐人街春节游行,那时我还买相机,是抱着看热闹的心态,今年就不同了,有了相机,是带着“任务”来的。

我快步来到游行的队伍当中,寻找了我所感兴趣的目标,队伍当中有一群穿着民族服装的第一民族,印第安人,他们身上的那件件火红色的袍子,正好应和我们炎黄子孙的传统色彩,为这节日的气氛增加了许多喜庆的色彩。

在队伍的前列,站着一位身材并不高大的印第安老人,他身上所穿的服饰及羽毛做成的头饰,和他面部所绘的图腾面饰,深深得吸引了我的目光,我端着相机对准他,连续地扣动了快门,他显然是发现了我,但对我的行为,并没有表示不满,他很友好地对我微笑得点了点头。

他为了表现自己的强壮体魄,上身只穿了一见红色的马甲,露出他那两只肌肉发达的臂膀,显然,他是感觉点冷,见我在拍他,强做一份强悍的姿态。

在他的周围,有几个印第安人,一手拿皮鼓,一手持鼓捶,手中那鼓捶,则不停地吊打着那鼓面,随着发出的那一阵阵,清脆悦耳的鼓点声,他们欢快得吟唱起了自己的民族歌谣。

在队伍前排,还站着一位长着一付华人模样的老者,他手中举着的牌子,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只见那红色牌子上,分别用中、英文写着:“感谢原住民朋友,帮助寻回先侨华工的遗址。”看来这第一民族,还曾经帮助过,咱们加拿大华侨的大忙哪。

我来加拿大都过了三个春节了,从这牌子所注的信息上,才了解到BC省还有华工遗址,是在温哥华?还是在维多利亚?以后有时间的话,我倒是要去看看,去那里,寻访一下咱们先侨们的历史足迹。

随着一阵阵的鞭炮齐鸣,锣鼓喧天,欢庆2009年,中国新年的游行开始了,随着一列列队伍的行进,我也紧张的投入了工作,嚯,今天冒雨赶来拍照的中、西同行们还真不少,你看他们追随着游行队伍,手中举着各式各样的现代化设备,其中有“短枪”也有“大炮”

我也和他们一样,时而冲向东,时而奔向西,我在游行的队伍中游动着,抢拍着激动人心得场面。别说,今天是所向无敌,竟然没人赶过来驱逐你,不像,以往其他的西人举行游行时,会有些亚裔长像的摄影迷们,轻举妄动地混入到游行的队伍当中去,不过很快,就会被那些站在道路两旁的,秩序维持人员给驱逐出来。 

 今天侥幸之处,我想在于大家彼此都长了一张黄色的面孔,我被误认为是游行队伍中的一分子了吧。正在我得意忘形之际,只见一个穿荧光服的西人小伙,朝我所在的位置奔了过来,他跑到我跟前,问我说:“你是记者?”“不是。”我回答。“嗷,赶快出去,不可以进入游行的队伍里拍照。”他严厉的说道。不得以,我一边道着歉,一边“灰溜溜”得从马路中央退了出来。

 不过,我倒是没按照他的指令,退到路边拉起的黄线外,我见到,在不远处有一个红色的,工程用的铁质垃圾箱,在它的前面,聚集了几个西人摄影爱好者,我便快步走了过去,站在了他们的中间,我为了不至于阻挡其他人的视线,还特意回头朝左右两侧,看了一眼,似乎我觉得在我的身后,有个黑呼呼的,像摄影机头样的东西,不过并没有发现旁边有人,那时,我一心想着拍片子去了,也没多去顾及,继续按动起快门来。

大概过了有五分钟的样子吧,突然,我从取景框里发现,有个黑色的身影站在了我面前,完全阻挡了相机的视线,急忙中,把相机从面前移了下来。顿时发现,有个戴牛仔帽的西人家伙,站在我对面,他那高大的身躯就像一堵高墙,在他那张刚刮过胡子,泛着铁青色的脸上,从那深深凹陷的眼窝里,射来一道像蓝色的闪电一样,充满敌意的目光,我抬头望了望他,然后,又转过头瞅了瞅,背后那架子,顿时我心里明白了。连忙对他说:“对不起,对不起,先生,嗷,我没看见,你在这摄像。”

 天上的雨越下越大,,我因出门太匆忙,忘记拿相机折光罩了,虽然我手打雨伞,也遮挡不了,那斜向飞入伞内的雨水,那些纷纷落下的雨水,不断地溅在我的相机镜头上,我一边追逐着时机,按动着快门,同时不断的用手,扯住自己的袖角去擦拭雨水。但这个办法却并不管用,不一会的工夫,那镜头上越存越多的雨水,渐渐得渗透到了镜头的玻璃片里面去了,形成的水气逐渐得凝聚在镜片上,使得拍出的片子,变得模糊不清了。

  按照游行队伍的路线,会从唐人街的中华门,顺着主干线,饶一个大圈,最后在华工纪念碑前,来结束整个游行路程,去年我是初来乍到,没有经验,那天,当我赶到唐人街时,游行已经过半,没有看全,所有的游行队伍,今年,我学聪明了,当见到末端的游行队伍,打出“明年再见”的字符时,我立马举着相机,一路小跑得来到另一条街上,这一招果然管用,刚才错过的机会,被重新抢了回来。

  这时有一队,由西人朋友组成的游行方队,走了过来,领头的一位中年妇女,带领着她的成员们,不断得用广东话,向马路两侧观看的华人们喊着:“恭喜发财。”那变味的音调,甚有意思,当时,我也被他们的热情所感动,便扯着嗓子,大声得对着那领头的妇女喊了一声:“恭喜发财。”可能我的普通话,她没听懂,那女人听了后,一脸的疑惑,不过,瞬间,她又反应了过来,马上对着我回敬了一声:“恭喜发财。”那发出的音调,若得周围,那些观看的华人们,一个劲得乐。

  随着各路队伍的不断行进,有几个身穿荧光背心的华人,不断得从他们的背包里,取出一挂挂小鞭炮了,用手中的燃香点着,扔向行进的队伍脚下,“劈劈啪啪”的响声,此起彼伏,和那队伍中,传来的“哐哐”的锣鼓声连成一起,更加增添欢庆祥和的节日的气氛。

 这一气氛,强烈得感染着我,使我不由自主得想起,在我小时候,小朋友们穿着新衣,围着大人们,蹦蹦跳跳,放鞭炮,闹花灯来。我走到一位鞭炮燃放员跟前,带着请求的话语,对他小声的说:“大佬,能否让我也来试一下?”那人看了看我,用英语对我说:“这怎么行,不可以的。”

 吃了个闭门羹,我刚要转身离开。”"不过,我倒是可以放挂鞭炮,来供你拍照。"那人说道,我看他很热情,也没有去回绝他,便对他说,“那好啊。”那人顺手从包里拿出一挂鞭炮了,点燃,扔在了我脚下的不远处,我顺势举起手中的相机,对准那团烟雾,按动了一下快门。

 游行结束后,我又随着人群,来到了位于唐人街上,中山公园里的小广场上,按照惯例,今天这里会拉台子、唱大戏,当我走进那,在广场上临时搭起的帐篷里时,演出早已经开始了,台下坐满了黑压压的人群,里面还搀杂着许多黄头发的西人,在舞台的左侧下,聚集几个摄影爱好者,我猫腰来到他们旁边,找了个地方,蹲了下来。

 舞台上,正在演唱的是一位华裔女士,她所演唱的曲目是,《前门情思大碗茶》,好像是去年,也是她,曾经唱过同样的曲目,为她伴奏的是,中西乐手合璧的小乐队,我是一边听着曲子,一边注意观察着周围的一切,寻找着摄入点。

 在几段节目结束之后,上来一个头发花白,戴一付老花镜,身穿大红色唐装的“老外”(其实咱们华人在加拿大,才是老外哪)只见他双手,各执一快板,上下翻飞,劈劈啪啪得打了起来,“打竹板,说快书,,,”顿时,一口纯正、流利的老北京方言,从他那张嘴里,流了出来,我不由自主得喊了一声:“好!”突然间,我看见有位男士,把一只手指放在唇间,对我作了个“嘘”的动作,我仔细得望了望他,认出是刚才和我搭腔、来自于北京的那位男士,我不好意思得,赶紧向他吐了吐舌头。

  当演出结束后,我见刚才那西人老者身边,围着好多人,便凑了过去,只见刚才对我做手势的男士说:“哇,先生,您的绕口令说的太地道了,都赶上“大山”啦。”“嗨,差得远哪,人家是搞专业得,吃的就是这碗饭,比起他,我纯属业余选手。"说完那老先生便离开,去招呼其它的演员去了。

  随后,在我和现场的人聊天中得知,那老先生是温哥华著名学府SFU的中文教授,早年毕业于美国某大学的中文系,还曾经在中国工作过多年,并且他的太太,也是咱们中国人。

  在返程的路上,我心里在想,今天还是收获瞒大得,虽然,所拍的片子,因相机镜头进水,成像的质量大打折扣。虽然,所看的游行队伍,还是那些熟悉的老面孔,耍的狮子,翻的龙灯,还是那些老花样,所看的演出,还是那些老曲目,老段子。

  但是,咱们这些身居海外得游子们,辛辛辛苦苦得工作了一年,不来这里感受、感受,咱们自己传统节日的喜庆之感,会更显得有漂泊,没归属之感,这唐人街,就是咱们华人在海外的娘年,你说,哪有过年了,不回自己的家,去看看,去给自己的亲爹娘,磕个头,拜个年之说哪。

 

 


beach



beach

beach

beach

beach

beach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上一篇: 彼岸
下一篇: 网中的影子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全部作者的其他最新博文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