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
我的祖籍是山东胶南县,我爷爷是从那里移民来青岛谋生得,可能也就是在上世纪的二十年代左右吧,我的爷爷离开了家乡,背着一床被子,从黄岛上坐上小火轮,独自一人来青岛闯荡。
后来,他进了当时著名的大英烟草公司(今青岛卷烟厂)当了工人,慢慢得通过自己的劳作所赚得辛苦钱,多年后,在青岛广饶路盖起了一幢土坯房子,记忆中的那幢老房子,有两层高,室内有一架木楼梯通向二楼,二楼地面上有块木板,晚上睡觉时,可以把这木板盖在楼梯口,已利于楼上空间的保暖,那老房子还在的时候,当时我还很小,大概也就三、四岁的样子,我依稀记得,我和大我一岁的姐姐,经常在那楼梯上爬上爬下的,做着捉迷藏的游戏。
当我出生的时候,我爷爷已经过世了,自然我也不知道他张着什么样子,好像在我很小的时候,家里有张发黄的“全家福”老照片,正中央、坐在太师椅上的爷爷,一幅非常严厉的样子。
我父亲有姊妹四个,爷爷、奶奶就生了他一个男孩,其他的都是女姊妹,所以从小拿着我父亲,就象个“宝”似得,非常得娇惯,不过那年代,就这么个风俗习惯,重男轻女。
父亲的上面,有个姐姐,也就是我的大姑,听父亲讲,她和我父亲不是一个母亲生的,大姑的母亲,在她还在襁褓的时候,就因病,早早地故去了,后来,我爷爷到青岛做工,挣了钱,又从家乡续了选弦,娶了我奶奶,奶奶来青岛时,爷爷也把大姑从家乡接了过来,刚开始奶奶对前窝的孩子,还不错,知冷知热得,一家人的日子,倒是过得和和美美地,就这样,日子又过了两年,爸爸降生了,奶奶自从有了自己的孩子后,自然对前窝的孩子,有点“排挤”,爷爷看了自然不悦,免不了经常为孩子的事和奶奶发脾气,但天长日久,也总不能和奶奶天天为孩子的事而争执啊。
当大姑长到十一、二岁的时候,发生了日本侵华战争,法西斯侵略军占领了青岛,为了实行殖民化统治政策,他们大量地从日本本国移来大量的日本侨民,在今天的黄台路建设开发了大量的日本居住区,日本侨民来青岛后,开设了许多的相关的日本商店,同时他们雇佣了大量的本地的中国人为他们做工。
爷爷看到大姑逐渐地长大了,整天地待在家里也受后母的冷待,不如让她出去做点事,再说,自从日本发动了侵华战争后,社会局势动荡,他在厂子的收入也降低了,平时全家人靠着他微薄的工资,过着非常紧巴的日子,让大姑出去做事,全家也少了一个饭碗。
就这样我爷爷托人,为大姑在日本人开的洗衣局里,找了份看孩子的差使,大姑必须要每天住在那家日本人家里,平时要伺候那人家里的幼小的孩子,而且还得间做杂物,可怜的大姑在很小的时候,就肩负起大人的职责,每天起早贪黑地伺候那些日本人,身心上受尽了苦。
现在大姑依然健在,已是八十几岁的年龄了,每年春节,我必和父亲一起去给大姑拜年,大姑都会提起这段陈年的往事,每次,都会免不了,在我们爷俩面前发发牢骚,诉说自己如何、如何大小就命苦,受尽后母的虐待,被爷爷送到日本人家当佣人,讲到自己在日本人家里所受的苦时,说到伤心处,自然免不了掉下几滴热泪。
这次回国,我用近一个月的时间,拍摄了大量的青岛老房子,有时,坐到电脑前,整理图片时,我父亲免不了,站在我身旁,看上几眼,当他看了我拍的青岛黄台路上日本老房子时,他还能依稀记得、小时候那条街上的片断记忆,跟我讲:“当年黄台路上行人很少,每逢走到这里,大老远就会听到日本女人的呱嗒板在青石板上磕碰,留下的呱嗒、呱嗒的声音。”说起现在的海军幼儿园所在地时,说以前那里是一座日本庙宇,说从前黄台路上有好几座日本庙,有时走在路上耳畔时常会飘进悠扬的钟声。
记得多年以前,有次,和父亲一起出去办事,路过黄台路,父亲用手指着前方的一幢二层小楼说,这就是以前,你大姑、小时候工作过的日本洗衣局,当我问道是否记得当时的情景时,他回答说:“记得,记得很清楚。”他告诉我说,在他小时候,我大姑经常带他到那家日本人家去,他回忆说,到了那家人家,进门得拖鞋,且描述说,那家人的地板擦的象镜子一样。
今天,在那家洗衣局的原址地,“益都路”早在几年,随着城市化的扩展而拆除了,在原址上建起了电子信息城等诸多高楼大厦。
前些年,我热衷于收藏,闲暇时,经常光顾青岛众多的旧货市场、古董店,淘古董家具和饰件,早些时候,市场上还能偶尔看到德国在青岛占领期间,所遗留下来的材质是柚木,做工精细、且刻有繁琐雕花的西洋家具,后来,喜好收藏的人士渐渐得多了起来,那些较为稀有的德国老家具在市场上,已很难再寻觅到它们的踪影了。
再后来,那些收藏发烧友们,就开始收藏起日本家具来了,虽然日本的仿西洋家具,不很地道,但对价位较高的德国老家具,日本老家具有价廉物美的特点,好的物件在市场上也一样抢手,毕竟日本法西斯在侵华史上有两度占领青岛的过程,何况日本和青岛相隔也不远,不象当年德国移民来青岛,从西半球到东半球,路途遥远。
最早的日本侨民迁居青岛时,从他们的原居住地,带来了大量的家用物品,它们都是原装的日本造,从历史看,日本文化虽然来源于中国文化,但他们在发展过程中,揉进了自己的传统文化元素,后来,日本文化成为了东方文化的一个分支,得到世界文化界的广泛认可,一战以后,日本为了增强国力,打开国门,广泛吸收西风,所以日本产品设计素有“洋风和体”之称。
以前我曾经收藏过一件日本大柜和一张园形餐桌,这两件家具都是用日本樱木作得,其做工非常之精细,上面都雕有近似逼真的花卉,我把它们摆在当时我办的装饰公司,在装饰市场租得、那间狭小的办公室里,后来,因为我要远行,去俄罗斯留学,也就自行结束了那间不甚景气的公司,退掉了办公室,自然,那两件大家伙,没地方放了,都忍痛廉价、处理掉了,最后,只留下了一对精美的日本漆盒,那漆盒面上绘有金色的日本枫叶,样子甚是好看,后来我从俄罗斯留学归,发现,原本成对的漆盒却仅剩下了孤泠泠得一只了,另外一只却不知了去向,问起孩子她妈,支吾半天,也回答不出个子曰来。
日本法西斯投降,已过去了半个多世纪了,虽说黄台路上的这些日本建筑,体现了那个年代广大中国人的耻辱,同时,它们也代表了日本侵略者的滔天罪证,但这毕竟是一段已经过去了的历史,今天,青岛市市政府,把黄台路列为青岛的日本文化一条街,就是提醒世人,不忘过去,珍惜现在所拥有的美好生活,奋发图强,去建设自己的强大得社会主义祖国。
坐在路边休息的一对老夫妻
日本住宅
抱孩子走过的妇女
小院门口
典型的日本坡屋顶
日本建筑立面
老铸铁门
门前走过的老人
当年的日本公寓
租住在院里的小贩们
正在捡拐棍的老人
路上行走的老人
建筑的出生证
通往大庙山(原日本大庙,后毁灭于火灾)的路
过马路的母子
洗排油烟机
原日本女子中学校址
日本女子中学建筑立面
老窗户
学校入口的石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