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
建议尽快修复福州古商业街、民居――上杭、下杭,使福州成为名副其实的老街。
福州上杭、下杭古商业街、古民居历史悠久,享誉海内外,尤其是古商业街,在中国具有一定的历史地位和研究保护价值。保护上、下杭古商业街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民俗收藏价值,应当尽快恢复,建议福州上杭、下杭古商业街、古民居要迅速摆上福州旅游的议事日程,保护要原汁原味象乌镇古街一样,所有商店市民撤出,根据历史考证,以发展福州寿山石、木画、脱胎工艺、雨伞、牛角梳以及福州名小吃,此外还要展示上、下杭原汁原味的古商业面貌、风土人情、民俗习惯,福州武状元―黄培松的故居应当加以保护,建议修复上、下杭不要象福州三坊七巷那样全部仿古修复,那样既浪费财力、精力,又失去原汁原味,除开太破的古民居、商店加以仿古修复以外,其它应保持原汁原味,这样福州又多了一条旅游景点,上杭、下杭古商业街、古民居是现在福州唯一保持较好的街道,千万不要乱拆迁,一定保护开发好,诚恳建议市政府邀请古建筑专家、民俗专家、历史学家共同研究,拿出开发方案来为民造福。
上、下杭街道概况
北宋元钓年间前,辖内大庙山以南尽是闽江水域。《三山志》载:“有江广三里,扬澜浩渺,涉者病之”。大庙山南麓,沿岸有两个大沙痕,可供来往船只装卸货物,成为天然的“码头”,原名“上航”、“下航”,古代“杭”与“航”相通,又称“上杭”、“下杭”。后梁开平四年(910年),闽王审知在此江边的古新市堤饮饯,为太祖派来的册礼副使翁承赞送行。
宋朝以后,两个大沙痕逐渐形成陆地,分别称“上杭街”、“下杭街”,合称“上下杭”或“双杭”。当时民谣:“龙船扒出后田口(注:帮洲街道后田),船工运货上下杭”。附近的潭尾街一带民居鳞次。
现双杭街道位于台江区中部,东起小桥头、水巷,西至三保街、大庙路,南以星安河与苍霞街道隔江相望,北到大庙山龙岭顶,土地面积0.4平方公里。街道办事处成立于1955年5月,处址设在上杭路54号(新门牌号为上杭路112号)。至1990年,辖区有上杭、杭一、杭二、水巷、星安、潭尾、大庙、延平、更新、龙岭10个居民委员会,有居民6463户,18370人。
上、下杭辖区街巷
1979年以来,双杭街道办事处总共投资15万元,改造小街巷道路23条,面积达2457平方米,建小公园8个、小花坛28个、绿化带67条。组织干部、群众开展经常性爱国卫生运动。辖区内福州市、台江区属的市工商联合会、市小刀厂、市无线电元件一厂、市医药站、市土产站、市废品回收公司、市第二粮油公司、市食品公司、区工业局、区衡器厂等26家单位都同街道办事处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学军路、下杭路、大庙路、延平路、隆平路、潭尾街、上杭街、水巷、厚仁弄等均实行分片包段,全日保洁。更新、水巷、星安、潭尾、延平5个居民委员会被评为市“庆城式卫生居民委员会”。1989年、1990年更新居民委员会被评为福建省、福州市先进居民委员会。有3821户居民评上“卫生之家”和“清洁户”。
上、下杭街道商业
清初,福州地区的自然寄泊港,逐渐由洪塘南移至台江北岸,上、下杭街水陆交通方便,成为闽北土特产品的集散枢纽,商业街市逐渐发展;尤其福州成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后,更为繁荣。此时,上、下杭街商贾云集,行栈鳞次,多以批发为主;经营物资达上百种,商品辐射全国各地,甚至远销东南亚各国。其中:茶栈有福州恒元堂毛茶帮的生顺、宏春、明兴、富春等10多家,单生顺茶栈年批售量就达2万多担;纸、笋溪行较有名的有张德生、曾长兴、罗坤记、乾和记、永兴顺、聚源发、方成记等家,资本雄厚,多有自置船只出运货物售往山东等地;溪行兼营其他杂货者,较知名有谢慎余、合长春、裕来昌等家;纱布业有福州帮、江西帮、南帮、福清帮,盛时达20多家,大户有黄恒盛、陈恒记、刘天记、罗恒隆、福联兴、黄丰记、华通、益兴、建南、安泰、连利、永生、建德等家;南北货、杂货、糖商行,较有声望的有德发、元隆、新隆、万隆、蔡大生、义美、义成、源泰等家,以及后起的建东、华南、捷兴、何元记、唐华兴、周元通等20多家,尚有延平路的泰生行,专营李干果,装运售往香港;药材大户有怡兴、怡茂隆、乾泰、裕亨、德隆、如农、致远、德生祥、中孚等家;经营药材兼接方的有元昌、咸康、广芝林等家;颜料行比较著名的有金元、瑞丰、瑞大、裕兴、广兴、元大、金可郭等家。金融业也随之兴盛,辖内先后有?馀、裕大、祥康等私人钱庄18家以及官办钱庄福建银行1家。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福州商务总会在下杭街成立,宣统三年(1911年),迁入上杭街48号。在台江地区会馆有24个,其中双杭占8个(上、下杭街7个、潭尾街1个),足见当时双杭商业之鼎盛。
清光绪末,洋货不断倾销福州市场,帝国主义的洋行、使馆、公馆大部分设在仓山区,但洋行的“买办”和“马弁”(经纪人)则经常活跃于上、下杭街一带,除倾销洋货外,廉价收购土特产品。
“五四”运动后,福州掀起抵制日货高潮,民国8年(1919年)6月14日,发生上杭街“黄恒盛”布行老板黄占鸿抵制学生到布行检查,打伤学生、打伤致死工人的“黄案事件”。学生罢课,商店罢市,轰动全国,使抵制日货、倡用国货的活动更加掀起高潮。
抗日战争时期,福州局势动荡,商品购销两难,商贾受到沉重打击。抗日战争胜利后,商贾元气尚未恢复,民国36年后,货币不断贬值,经营状况艰难。下杭街兴化帮4大商贾聚源发纸行(今下杭街福州市食品公司)、何元记(今下杭街福州百货公司纸箱厂)、义美南北行(今下杭街福州劳保用品商店)相继倒闭;蔡大生鞭炮行(今下杭街福州烟草公司)实力锐减。但在油巷下(今隆平路)的街上,形成纱布、银元交易市场,纱布以自产自销为主,银元以黑市成交,每日前往参加的城乡生产者、经纪人、商人颇多,盛极一时。
1949年8月17日福州解放,双杭商贾贸易照常。1953~1956年,福州市人民政府对双杭地区私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最后实现各行各业的全行业公私合营,上、下杭一带也成为福建省、福州市部分商业公司及其所属商店批发站、货栈、仓库的集中地,纳入社会主义经济轨道。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街道办的商业企业发展。1990年,共有街属商店21家,经营项目有饮食、服务、五金、食杂、电器修理等,营业额达168万元,利润为1.25万元。
上、下杭名胜古迹
辖内惠泽山,系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汉王朝遣使复立无诸为闽越王,筑台册封之处,因此举有惠泽于民,故名惠泽山。山上建有闽越王庙,又称大庙或无诸庙,此山又称大庙山。山上尚有钓龙台、钓龙井、登高石和目前尚存的志社及其诗楼、去毒社,并“全闽第一江山”、“南台”碑刻和诗楼南面旧墙上3块青石碑刻等古迹。山之北麓有龙岭顶,岁岁重阳(农历九月初九),人们上大庙山登高,都要经过龙岭顶。“钓台夜月”、“龙岭樵歌”,便是明代“南台十景”中之两景。清宣统元年(1909年),在大庙山上办有商立两等小学堂(后为福商学校)。
上杭街8号,系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朱铭庄烈士之家,朱铭庄于民国15年参加中共,从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次年4月,被国民党右派杀害于福州西门鸡角弄刑场,为革命捐躯。下杭街108号生顺茶栈,系欧阳天定之家,民国27年中共外围组织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福州总队在此成立,队部亦设于此。上杭街10号,陈亨妹(秋帆)、林怀英(夫妻)之家,民国29年曾作为中共地下福建省委闽中联络站。
福州商会位于福州市台江区双杭街道上杭路。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福州富商张秋舫、罗筱坡、李郁斋等首倡组织“福州商务总会”,并集资兴建会所。俗称八角亭,又称魁星楼。占地面积480平方米,坐北向南,双层,穿斗式木构架,重檐歇山顶,上层阁楼内顶有藻井。亭前有花圃、假山;亭后为三开间厅堂,后有三开间披榭、假山;西侧另有厅堂两座,面阔三间,进深五柱,且有前后天井,占地约1070平方米。保存较好。1988年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曾经以商业的繁华而闻名的古老街区,曾被赋予“福州传统商业博物馆”的美称。现在已经属于旧城改造计划内范畴,遗留的古民居不久可能就再也看不到了,赶紧去最后看它一眼。它的深巷、高墙、大宅的气势有些并不比三坊七巷差啊,从仅存的房檐上、窗棂上依然可以看出往日的奢华,只是现在里面基本都是租住户,没有任何保护,希望改造的时候对一些历史风貌能做适当保留并进行修复。 |
综上所述开发上、下杭对研究福州的商业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旅游价值,福州应为保留古民居、古商业街,千万不要象三坊七巷一样全部拆迁仿古,为中国保留古民居、古商业作出贡献,为中国增加一条新的旅游线路。
建议人:福州二中转民革会员 张祖仁
邮 编:350001
电 话:13665045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