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阳泉找个小姐按摩全套服务多少钱 ... //www.sinovision.net/?7883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微信:386654664】阳泉找小姐上门服务【微信:386654664】阳泉找小姐保健按摩服务【微信:386654664】《阳泉小姐服务电话》【微信:386654664】《 ...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中国十大藏书家

热度 1已有 3290 次阅读2015-11-20 00:57 | 中国十大 分享到微信

中国十大藏书家

 

韦力:线装书是中国国粹

http://www.sina.com.cn 20101206 17:08 深圳晚报

韦力希望更多人关注古籍善本的收藏。韦力希望更多人关注古籍善本的收藏。 中国最大的一份木活字本《文恭集》,宋代胡宿撰,韦力收藏的是乾隆武英殿聚珍版。中国最大的一份木活字本《文恭集》,宋代胡宿撰,韦力收藏的是乾隆武英殿聚珍版。 韦力所收藏的古籍善本。韦力所收藏的古籍善本。

  谈到线装书,有一个名字无法绕过,那就是大家公认的中国民间收藏古籍善本最多的藏书家韦力。

  由读书而藏书,由藏书而研究书,这就是韦力20多年藏书历程。为了藏书,他毅然下海经商,在商界取得成功的同时,也成就了藏书界的一段佳话。

  线装书符合东方审美

  过去收集的邮票和现在收藏的书,都是纸质的,我对纸质的物品有着特殊的爱好。谈到自己藏书的爱好,韦力这样说。

  正是因为这种对纸质书籍的钟爱,韦力并不认同那种电子书将取代纸质书的观点。他说,摄影书刚出来的时候,人们惊叹绘画将会消亡,但100多年过去了,绘画艺术反而更加兴旺,电视机发明以后,又有人惊叹照相机将会退出历史舞台,事实证明,这些人又错了。纸质书籍面临的同样是这种状况,我认为,不管多少年以后,纸质书籍还是会和电子书并存。

  韦力所藏的古籍善本,大部分都是线装书的形式,这样的收藏成果也让韦力对于线装书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

  韦力告诉记者,线装书是中国独有的一种书籍装帧形式,西方最初的书籍,也不是线装的模式。可以说,线装书是中华民族伟大的一项发明。书籍的包装在东西方以截然不同的形式出现,并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这是缘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我认为,线装书更符合东方人的审美情趣。韦力说。

  在经书子集的传统四部分类中,韦力的收藏的部古书最多,他认为,部书籍最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五四以来,人们喊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使得书受到了很长时期的打压。其实,过去的四部分类也不是平行的,部始终是最重要的部分。

  韦力笑称,一些专家学者认为,自己从读书到藏书,境界是越走越低。但他并不在意这种看法,更由藏书转向了研究书。韦力所指的研究书,并非研究其内容,而是考证其出处,研究起装帧。他说,这种研究类似考古,属于实证类的范畴,而非思辨类的研究。这就需要接触更多的原版。这也是他不断收藏古书的动力所在。

  毫无疑问,书的最主要的功能是传播知识,传递思想,内容是书的核心,但作为这些知识和思想的载体——书本身也不该被忽略。韦力认为,对于书本身的研究是一门很有意义的科学。

  让他感到有些失望的是,中国的学界并没有太多人对书本身的研究感兴趣。他给记者说起一个小故事,以前有一位大学老师到外国讲学,说起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的时候,很自豪地说,社会主义国家不会有失业问题。这位老师举例说:比如大学教师,如果他不能胜任教学的任务,可以调去图书馆工作。这一番话让在场的外国人都大吃一惊,因为在外国,图书馆的管理员必须是博学的,他们肩负着指导学生去选书的重任。这说明了我们在对于书研究方面的缺失。日本一些大学里有书志学这门课程,这就是教大家如何研究书的课程,而中国的大学至今没有这样的科目,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韦力藏有古籍8000余部,7万余册善本,其中宋元及以前刊本、写本200余册,宋元递修本和宋元明递修本近20部、300余册。明刊本1200余部、一万余册。皆按传统的经、史、子、集排序,再结合年代、版本分类收藏。在天津,他拥有一座三层的藏书楼西苑书楼,近百个大书架陈列其中;在北京,他先后购置了总计超过1000平方米的空间,为的是给自己收藏的古籍善本们建立新居。

民国藏书家的特别嗜好:名贵书籍里夹春宫图

打印

2013-11-26 10:14:08  快乐老人报  

民国藏书家的特别嗜好:名贵书籍里夹春宫图

罕见的日本古代春宫画

     湘西王资助沈从文北漂

    1917年,沈从文参加湘西土著部队,后来到湘西王陈渠珍的部队当兵,深得陈的喜欢。但年轻的沈从文非常向往外面的世界,1922年,他向陈提出想离开部队到北京另谋发展。陈渠珍虽舍不得,但还是痛快地答应了。他给沈从文提前发放了3个月的薪水,一共27块钱。沈从文怀揣着这笔钱走出湘西,后来在文坛大放光彩。(文/张力)

     叶德辉为防火书中藏艳照

    民国时期,湘潭藏书家叶德辉有个特别的嗜好:在每册书的底页里,夹着一两张妖精打架的画(即春宫图)。长沙籍文学史家陈子展曾问他何以把这样的画片夹在名贵书籍里,叶居然说,是为防火。他解释道:火神原是个大家小姐,却被玉帝派在灶下做事,因此急躁易怒,但小姐毕竟是小姐,只要看到这玩意儿,也不禁害起羞来,避了开去……这个方法由来已久。

田涛19462013)当代著名藏书家,文学家、法学家。北京人京人。

早年曾留学日本研习法制史。也曾赴美国、法国等国做访问学者。曾受聘清华大学、上海大学等高校任教授。先后任中国法律史学会理事,东方法律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任中国法律史学会理事。

为了搜罗藏书,足迹遍及长江南北、黄河两岸。藏书楼为信吾是斋,藏书达5万余册。仅法学类藏书达3万册,以民国以前为多。其中不乏珍本、善本、孤本,有宋版书和元版书10多部,明版书500多部,清版书2 000多种。其中元至正刊本《淡居稿》为海内孤本,弥足珍贵;明刻本《贞观政要》、明刊套印本《苏文长公小品》、明蓝格抄本《广川书跋》、明绿格抄本《恬适斋抄赖氏催宫订注》、钤有翰林院朱印的明万历潘大复抄本《经锄堂文集》、明末清初手绘彩图抄本《推背图说》等。被誉为江北第一藏书家

著有《清末北京城市管理与近代市政法规39种》;

1993年,《田涛说古籍》由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田藏契约文书萃编》由中华书局2001年出版。所收契约文书始自明代永乐六年(1408),至1969年止,长达500余年。北起黑龙江、内蒙古,南至云南、四川,东起山东、浙江,西至甘肃、青海等150多个县市。

囊括了买卖、租赁、典当、借贷、合伙、遗嘱、婚姻等各种民事行为以及各种文书票证等,是研究明清以来民事行为及相关行政管理的珍贵资料。

有《田涛短篇小说选》、《明初刑明启蒙例研究》、《日本国大木干一所藏中国法学古籍书目》、《法兰西学院汉学研究所藏汉籍善本书目提要》、《UCLA汉学图书馆中国法史学备份书目》、《法兰西学院善本书目》等

访中国10大藏书家张祖仁

已有 521 次阅读2011-7-19 15:57 |系统分类:时政

访中国10大藏书家张祖仁

 

张祖仁于1982年毕业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系,现年54岁(现在福州二中任教。30多年来,张祖仁从事书报及红色文献资料收藏,共参加省市展览20多次,张祖仁自小酷爱收藏,热心公益文化事业和教育事业,办家庭收藏展6次,参观人数达数万人,成绩卓著,社会影响较大,人民日报、福建日报、福建电视台、福州电视台、福州晚报、福州日报、香港大公报、澳门日报、人民网、新华网、中新社、新华社等20多家新闻媒体,100多次报道了张祖仁的红色收藏事迹,被誉为红色收藏家,张祖仁的毛泽东文献资料收藏3.6万件,毛主席红宝书收藏1880”“邓小平文献资料3000多件,创全国数量最多,抗日战争文献资料3000多件,鲁迅文献资料2000多件,孔子文献资料1000多件,200312月在福建省博物院,张祖仁参加全省毛泽东文献收藏展获得好评,张祖仁先后无偿捐献福建省革命历史纪念馆600多件,福清农民捐纪念馆200多件,福建省革命历史纪念馆捐献3辛亥革命书刊和船政文化信件两件,邓小平文献资料1000多件、无偿捐献给福州市博物馆、向福州二中、文武学校及参观人员无偿捐献邓小平文选500多册,获热心公益收藏,支持文博事业牌匾,20065月张祖仁收藏孔子文献资料实物100多件,包括孔子像、清代《四书五经》等。参加福州文庙展览受到市民好评,并长期在文庙展出。张祖仁在福州档案馆、福州少儿图书馆、福州二中、福清七中办展多次,特别是福州市档案馆张祖仁纪念建党85周年展引起轰动,向福州七中捐献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鹤马鸡一只,授爱鸟护鸟楷模牌匾一块,向福州十一中无偿捐献20世纪福州新时代中学老照片1张,在福州金源大酒店、正大广场、台江博物馆,举办婚俗展共有千件,老结婚证书、老结婚照、梳妆台、三寸金莲等婚俗展品,展现了福州妇女的婚俗和古朴的福州民风,受到福州一对对新人和参观者好评。现家中张祖仁有藏书达3万多册,其中有诗歌、散文、文史类、科技类、体育类图书,其中有民国线装书200多册,老报纸1000多张,30多年来张祖仁共撰写文章数百篇,包括诗歌多篇,论文100多次获全国级奖张祖仁编写《体育场地器材一书》被福建省人事处、福建省体育委评为优秀图书,《中国杂文报》、《田径报》、《篮球报》、《现代养生》杂志授予特约记者、通讯员称号,在福州二中任教25年来,获福建省体委传统先进个人、福州市优秀体育教师称号。张祖仁的藏书先后有500多位师生到张祖仁家参观,对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意义重大。

逛书摊、掏旧书、玩古玩、练瑜珈是张祖仁的平生最大爱好,张祖仁家中的书、卧室、书房、案头、床头、床底、过道、卫生间、衣柜到处都是书,张祖仁的书柜挤满了书,连过道上都装满了10几麻袋的书籍。张祖仁的格言是读书使人致富,读书使人明智,读书使人高雅。张祖仁祖父张永坚出身在医世家书香门第,又兼经商,张祖仁父亲虽然没有多大文化,但给张祖仁留下毛主席红宝书几十本八大样板戏等小人书20多册,成为张祖仁的传家宝。张祖仁喜藏书,自小爱好领袖人物,文学巨人书籍,收藏孙中山著作、毛主席著作、邓小平、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书籍最多,尤其收藏孔子文献资料、鲁迅文献资料、清代《四书五经》、《道德经》、《三字经》、中医药图书、体育书刊等珍本。还有民国三十七年东北革命解放区出版的《鲁迅全集》十三册,民国版鲁迅著作几十册,清代诗赋手抄本四册,印有全国山河一片红的红宝书3册,早期的党史文献书刊100多册,张祖仁的藏书收藏事迹先后被《藏书报》——张祖仁的《鲁迅收藏世界》和《收藏快报》——张祖仁的藏书世界,福建省多家电视台先后采访报道过,读书藏书,张祖仁的最大渠道是结交全国书友、笔友、藏友100多位,张祖仁的很多图书都是通过交换得来的,张祖仁的读书藏书嗜好从幼年——少年——青年——中年一直延续不断,张祖仁虽然已年过半百,但还经常自学,收订各种报刊杂志10多份,张祖仁的业余时间都泡在图书馆和新华书店,张祖仁跟书籍结缘,是他的最大幸福和快乐。

张祖仁的藏书老课本四书五经共五十多册,其中,《史记》、《文选》有五六种版本。被福州文庙长久收藏。多家媒体电视台报道张祖仁的收藏事迹。这就是张祖仁的藏书乐趣

爱读书的藏书家杨春农

2015-04-18 11:27 来源:牛城晚报 我有话说

《天津地理买卖杂字》云:“天津卫,有富家,估衣街上好繁华。财势大,数卞家,东韩西穆也数他。振德黄,益德王,益照临家长源杨。高台阶,华家门,冰窖胡同李善人。”“长源杨”即杨春农所在的杨家。

杨家原籍陕西长安府,明代迁居浙江杭州,后来津经商,开办有银楼和钱庄。清咸丰年间,杨家取得武安、涉县、邯郸、磁县等地盐引,以经营官盐致富,乃购置宫北大街一处宅院,为“杨成源”盐店及住宅。杨春农是杨家到宫北居住的第三代,因经营有方,除原有产业外,还开办典当行、粮栈、木行等,终跻身天津八大家行列。

杨春农虽为富商,却好藏书、读书,其书斋名为“还读书斋”。他天性淡定,不求功名。虽为秀才,却不参加科举,虽选部郎,却不赴官任,自称盟鸥园主人。宋戴复古《子渊送牡丹》诗云:“海上盟鸥客,人间失马翁。”可见杨春农的别号有自喻退隐的含义。

杨春农是位有特点的藏书家,“性嗜异书,家多秘籍”,收藏的图书“富甲一郡”。高凌雯《志余随笔》谈论天津藏书家时云:“杨公春农庋置满架,中有宋版《史记》。”司马迁《史记》原稿早失,自汉至唐皆为写本,宋淳化以后始有雕版。宋朝多次雕印《史记》,但也多数亡佚,目前存世最古最完整的《史记》,是国家图书馆藏北宋版《史记》及日本藏南宋版《史记》,可见杨春农的书多么珍贵。当时许多人见过杨氏藏书,乡贤王守恂评云“入崔子之室,登邺侯之堂,漱润含芳,涵腴蓄采”。其中“邺侯”典出自韩愈诗:“邺侯家多书,架插三万轴。”可见其藏书量大且精。

杨春农不仅藏书,更喜欢读书,“当夫春花秋月,暑榻寒灯,一卷自随,百端不理,远探经苑,旁涉文林”。他自幼强记博闻,凡四库所著录,任举一书,大抵能言旨趣。他虽然有钱有势,却不骄奢淫逸,日居斗室与三五知己谈古论今。好友姚学源日记中,时有在杨家谈诗论文的记载。

杨春农注重对晚辈的教育,出资创办有天津私立第一小学。严范孙青少年时期,就曾受知于杨春农。杨春农很少作诗文,但闻有好的谜语必记录下来,他自己也很喜欢制谜。杨春农去世后,其搜集制作的谜语,由严范孙整理,题名《绝妙集》,交书商刊印。书中有王守恂、严修的序跋,还有杨光仪、徐士銮、郭恩第等的题词。全书共分三十五目,收谜语数千则,多为文谜,即以经史中的词句为谜底。从目录上看,谜底多涉四书五经、《史记》《汉书》等,可见其腹笥之丰。《绝妙集》印行后颇受欢迎,所收谜语今天看起多艰涩难懂,却为谜史研究者提供了资料。

藏书家秦杰的心和路(组图)

 

 

藏书家秦杰的心和路(组图)

 

摄影/高鹏
    
    

  耳濡目染,着迷古代字帖
    
    
秦杰收藏书籍已经20多年,他自己的家就是一个古代到近现代书籍的博物馆。他为了这个收藏爱好已经有10年没有上过班了,他把他的全部心血都用在了自己喜爱的收藏书籍的领域里。
    
    
秦杰13岁的时候,由母亲介绍跟随当时也在干校的老八路张鲁泉学习写毛笔字。在张鲁泉那里练字,能经常接触到一些老字帖,无形的耳濡目染,他被那些老字帖里的字深深地吸引了。1974年,秦杰随父母从“五七干校”回到了北京,张鲁泉在故宫博物院当党委书记,一老一少又见面了。张鲁泉告诉他,每年的1015日是故宫博物院的院庆日,在这一个月里故宫的明清字画馆所展出的展品都是真迹。于是秦杰就从看故宫的展览开始对古代的字画着了迷,开始潜心研究古代的字帖。
    
    
这一年他刚刚16岁,秦杰正式入行开始收集和研究古代的字帖和书籍。当时琉璃厂有一间老字号叫“庆云堂”,秦杰经常去那里买老字帖。秦杰当时每个月的经济来源是给哥哥每天接送孩子所得到的五块钱。老字帖在当时最便宜的是七分钱,最贵的也不过是三毛钱,秦杰用他每个月的五块钱在浩如烟海的老字帖里去寻找他自己喜爱的。在三年之间,他就把中国秦、汉、唐以来的4500种名碑大帖找全了。19岁的时候,他已经有500本自己的老字帖了。
    
    
典籍载祖训,金石传万代
    
    
秦杰告诉我,藏书是古代收藏领域中最大也是最重要的一项,虽然现在流行收藏瓷器、古旧家具,但在古代并没有搞这方面收藏的人而被称之为专家的。可是藏书家却大有人在,其原因是:古代工艺品的人文价值含量或是说它的文化含量相对要低,可是书籍的文化含量却很高。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造纸术、印刷术传承了我们的传统文化,所谓“典籍载祖训,金石传万代”,古人的理念就是要把文字刻在石头上、铸造在青铜器上,或者印刷在纸上,以期可以一代代流传下去。就是这样的文化理念,使得藏书在中国已经有了1000多年的历史。藏书家可分为官方藏书和私人藏书。我国有著名的晚清四大私人藏书阁,分别是天一阁、海源阁、铁琴铜剑楼、家页堂。
    
    
秦杰还告诉记者,读书人和藏书人是有很大的区别的:读书人没有一定限制;但是藏书人要收藏古代流传下来的最好的版本,最精致的书籍,或是中国古代书籍中最具有时代特征的版式本。古人云:“藏书藏善本”,所谓善本就是好的版本,善本收藏对收藏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能够流传到现在的好的、老的、又有价值的古书,都是历代藏书家的功劳。爱读书的藏书家杨春农

2014-12-28 14:21 来源:今晚报  我有话说

《天津地理买卖杂字》云:“天津卫,有富家,估衣街上好繁华。财势大,数卞家,东韩西穆也数他。振德黄,益德王,益照临家长源杨。高台阶,华家门,冰窖胡同李善人。”“长源杨”即杨春农所在的杨家。

杨家原籍陕西长安府,明代迁居浙江杭州,后来津经商,开办有银楼和钱庄。清咸丰年间,杨家取得武安、涉县、邯郸、磁县等地盐引,以经营官盐致富,乃购置宫北大街一处宅院,为“杨成源”盐店及住宅。杨春农是杨家到宫北居住的第三代,因经营有方,除原有产业外,还开办典当行、粮栈、木行等,终跻身天津八大家行列。

杨春农虽为富商,却好藏书、读书,名其书斋为“还读书斋”。他天性淡定,不求功名。虽为秀才,却不参加科举,虽选部郎,却不赴官任,自称盟鸥园主人。宋戴复古《子渊送牡丹》诗云:“海上盟鸥客,人间失马翁。”可见杨春农的别号有自喻退隐的含义。

杨春农是位有特点的藏书家,“性嗜异书,家多秘籍”,收藏的图书“富甲一郡”。高凌雯《志余随笔》谈论天津藏书家时云:“杨公春农庋置满架,中有宋版《史记》。”司马迁《史记》原稿早失,自汉至唐皆为写本,宋淳化以后始有雕版。宋朝多次雕印《史记》,但也多数亡佚,目前存世最古最完整的《史记》,是国家图书馆藏北宋版《史记》及日本藏南宋版《史记》,可见杨春农的书多么珍贵。当时许多人见过杨氏藏书,乡贤王守恂评云“入崔子之室,登邺侯之堂,漱润含芳,涵腴蓄采”。其中“邺侯”典出自韩愈诗:“邺侯家多书,架插三万轴。”可见其藏书量大且精。

杨春农不仅藏书,更喜欢读书,“当夫春花秋月,暑榻寒灯,一卷自随,百端不理,远探经苑,旁涉文林”。他自幼强记博闻,凡四库所著录,任举一书,大抵能言旨趣。他虽然有钱有势,却不骄奢淫逸,日居斗室与三五知己谈古论今。好友姚学源日记中,时有在杨家谈诗论文的记载。

杨春农注重对晚辈的教育,出资创办有天津私立第一小学。严范孙青少年时期,就曾受知于杨春农。杨春农很少作诗文,但闻有好的谜语必记录下来,他自己也很喜欢制谜。杨春农去世后,其搜集制作的谜语,由严范孙整理,题名《绝妙集》,交书商刊印。书中有王守恂、严修的序跋,还有杨光仪、徐士銮、郭恩第等的题词。全书共分三十五目,收谜语数千则,多为文谜,即以经史中的词句为谜底。从目录上看,谜底多涉四书五经、《史记》《汉书》等,可见其腹笥之丰。《绝妙集》印行后颇受欢迎,所收谜语今天看起多艰涩难懂,却为迷史研究者提供了资料。

藏书家朱赞卿:浩瀚典籍续书香

2008101618:20[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人物》杂志

    第1页:跨界得成藏书家 第2页:书籍聚散终有时

天一阁朱赞卿捐赠文物展

 

朱赞卿先生图书文特捐赠仪式后,朱家后人于天一阁前留影,右二为朱赞卿儿媳姚重之

 

  书缘——天意人心难料到

  书籍聚散终有时

  自宋以后,江南经济得到发展,宁波藏书业兴盛,名家辈出,名楼迭现,著名的有宋楼钥的东楼、史守之的碧沚、元袁桷的清容居、明丰坊的万卷楼、范钦的天一阁、清黄宗羲的续钞堂、万斯同的寒松斋、黄澄量的五桂楼,以及民国后冯孟颛的伏跗室、朱赞卿的别宥斋等。藏书楼虽然众多,但别宥斋还是能数得上的。

 

 

  学术及收藏界的很多名人,都是朱赞卿的好友。方志学家马涯民,教育家杨菊庭,文物学家马廉,藏书家冯孟颛,书法家吴公阜、葛夷谷、沙孟海,学者沈曼卿,古典文学家夏承焘等,均为他的座上宾。他还与北京的郑振铎、马衡、赵万里、谢国桢、冯定等著名学者交往密切,常与他们书信往来。

  别宥斋所藏,除购得外,还有朋友所赠。在萧山居住时,邻居及师长姚莹俊知识渊博,朱先生很愿意与他交往,从他身上学到不少版本学知识。一天,姚莹俊拿出明涵三馆刻本《金莲记》交给朱赞卿说:后人不知道珍惜,现在交与你,是物有所归呀。朱先生受宠若惊,感动之余,回赠裘皮大衣一件。

  1934年,当时供职于教育部的沙孟海传来口信,说河南人有部《明史稿》要出售,稿本出自宁波人万斯同之手。先介绍给宁波著名藏书楼伏跗室和蜗寄庐,两家都因价格过高而放弃。最后,朱赞卿站了出来,东挪西借,凑足900银元买下,终于使书稿重回故土。一般来讲,后人修前朝史,往往从当朝视野出发,多有偏颇。清代纂修《明史》也未能跳出这一局限,今传世史籍与万氏《明史稿》有出入,因此万氏本成海内孤本,史料价值很高。

“十大藏书家”之首何光岳

 

http://www.changsha.cn  200402060948   星辰在线

 

 

 

何光岳为湖南“十大藏书家”之首,其藏书已逾5万册。

    何光岳(1939-) 历史学家。湖南岳阳人,1978年后定居长沙。初为岳阳县农业局农技员、区农技站长、文化馆文物干事。刻苦自学,钻研中华民族源流史,取得多项成果,于1978年调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从事古代史与民族史研究。1979年当选全国青联常委,1985年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是当时湖南社会科学界唯一获此殊荣的学者。历任省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炎黄文化研究所所长、研究员。著有《炎黄源流史》、《楚源流史》、《周源流史》、《汉源流史》等。

 

老婆与书概不外借 清朝藏书家叶德辉话狂理不狂

20100818 08:29:54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字号    留言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光绪十八年,清朝“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28岁的叶德辉(18641927)。他到吏部任主事,吃上了皇粮,由于不喜欢做官,30岁就“乞归故里,奉亲读书”,回到长沙一直住到被杀。

  一方面,若研究书籍出版史、目录学、版本学,都无法绕过叶德辉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他被历史屏蔽几十年,表彰、批判甚至介绍都很少涉及他,人们似乎要有意无意地忘记他。这皆因叶德辉其人太过复杂,从以下五端可见。

  第一,学问好,精通目录学、版本学、小学等,论学说理深入浅出。叶德辉曾对王先谦(代表作《汉书补注》120卷)说,您老写的书又臭又长,动不动就是几十上百卷。读者不易读,书商刻起来也费钱。不像我的书,三教九流,人人可读。且最多也就十卷、八卷,后人得到了,翻刻起来也容易得多。你的书肯定不如我的书流传久远。

  话狂理不狂,其代表作、薄薄一本《书林清话》被一版再版就是证明。该书专记历代版刻及校勘掌故,行文自在、叙述简明,一册在手,古书里的故纸烟云一览而尽。值得称道的是,他在书中还较为正确地辨析了篇卷之别。

  中国最早的目录保存在《汉书·艺文志》中,反映了西汉国家藏书的概况,其中有一个现象,就是有的书称篇,如《国语》二十一篇,有的称卷,如《黄帝内经》十八卷。这个现象存在了一千多年,很少引起学者注意。叶德辉考证后认为,称篇说明这书是写在竹简上的,称卷说明这书是写在缣帛上的。

  第二,藏书多。咱们这个栏目叫“观古”,叶德辉的藏书室就叫“观古堂”,经他竭40年心力,凡四部要籍无不搜罗宏富,充栋连橱,藏书数量近30万卷,不乏海内善本。

  叶德辉在书架上贴个条子,说老婆和书都不外借。藏书中夹有春宫画,用来防火。他说火神是女性,看了春宫画会不好意思,所以就不会来烧书了。

  第三,思想旧。“戊戌变法时期,叶德辉就与王先谦代表湖南反动思想,攻击康梁革新运动”(胡适语),纠集一帮同好咒骂变法是“毁国灭种,无父无君”。辛亥革命后,他则以清朝遗老自命,称革命致使“国破家亡,主忧臣辱”。袁世凯复辟称帝,叶德辉上书劝进,自任湖南筹安会会长。

  叶德辉一味反对革新,很大程度上是害怕中华文明遭践踏。叶德辉痛恨当世“不读孔孟书”,哀叹儒风日衰、斯文扫地,时时以秦汉时传经的伏生自比,“应笑老奴劬学苦,传经且听伏生鳏”。

  第四,品行差。叶德辉一生沉溺声色,妻妾成群还不够,长年带领门生好友嫖娼,在私娼家里讲学论道、饮酒作对。他与曾国藩之孙曾广钧为争某旦角而大打出手。叶德辉又好男色,看上湘剧小生言道南,小生不甘受辱,喝镪水自杀。

  1910年,长沙水灾,粮食奇缺,米价飞涨。叶德辉囤谷万石,不肯削价出售,激发长沙抢米风潮,被清廷革去功名。湖广总督瑞澂说他“行同无赖,为富不仁,猥鄙可耻”。

  第五,会骂人。叶德辉说话极为尖酸,看到不合心的人和事就爱骂。因为学问大,所以他很会变着法儿地骂。

  1912年,黄兴返湘。人们决定把长沙的德润门改成黄兴门,把最繁华的商业街改名为黄兴街。叶德辉说,世界各国,只有美国以总统华盛顿名称其都城,那是因为华盛顿是开国总统,美国又是新国,没有旧地名。中国古有莫愁湖、明妃村、薛涛井,那都是绝代佳人,后人为了表示爱慕之情,故以当时之产地,慰万古之相思。黄兴乃须眉丈夫,怎么能像个女人一样?长沙只有鸡公坡、鸭公桥,不闻以人名称地名。

中国藏书家简介:谢其章
2010-10-13 16:10     阅览:36707    评论:1   
编辑:资讯编辑    来源:孔夫子旧书网   

  二十年来买书日记
  问起谢其章的藏书缘起,他慢慢悠悠地回答说:没有什么原因,就是自己喜欢呗。那似乎是一种与生俱来的爱好。就偏偏喜欢看书。谢其章说,他的父亲就爱看书,但他们兄弟三人,只有自己继承了父亲的这个爱好。上世纪80年代前,他和大部分人一样,虽然喜欢看书,但能买到的书,能看到的书都非常有限,直到80年代以后,谢其章的买书经历才真正开始。
  每个人心目中都有一个火种,遇到合适的时候,这种火种就会蔓延。我买书,藏书也是这样的。谢其章说。
  北京城的各个书店都早已被谢其章逛遍了,哪个书店有什么书,哪个书店的特色是什么他了如指掌。但是,他最熟悉,最爱去的还是潘家园。每周末,谢其章都会一大早就赶往潘家园,多少年来从不改变。以前去就是淘书,买书,现在更多的是去会朋友,大家一起吹吹牛。因为买书,藏书,谢其章认识了很多爱书之人,潘家园就是这些爱书之人的据点,他和朋友们在这里一起淘书,一起闲聊自己获得的书讯。大家开玩笑说,如果在潘家园放个打卡机,那我肯定是全勤。如果有人想在那里找我,拿起大喇叭一喊,我就听到啦。说起这些,谢其章满脸的兴奋。
  当这种习惯成为一种生活时,谢其章的日记中也就记满了自己淘书、买书的点点滴滴。他从一堆书中翻出一个简单朴素的小本子,翻开这个本子,那密密麻麻的文字记录了谢其章20多年来的书生活:哪一天买了什么书、某个书店进了新书、某个书的价格……
  对于谢其章来说,每天记录自己的买书,看书,已经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生活细节。而这些日记,也记载和见证着他与书为伴的生活。其实这些日记不仅仅是记录我个人的东西,现在翻看这些日记,可以看到咱们二十多年来社会的一个变化。无论是人们的生活,还是图书出版,都能够从这些日记中看到它们的发展轨迹。也许都是一些很细小的生活点滴,但却能够从这些点滴背后发现很有意思的东西。
  旧画报中看风景
  在京城的藏书圈里,谢其章的旧书、旧刊物是相当有名的,甚至在旧上海画报、旧漫画杂志等的收集上他都能算作第一人。
  谢其章说,收藏图书一定要有类,而他的藏书主要有四大类,包括三十年代漫画杂志,电影杂志、三十年代画报以及沦陷区的文艺刊物和所有张爱玲作品的出刊本。他把自己收藏的每一份老杂志小心翼翼地用透明文件袋装着,井井有条。他很少让人翻动这些泛黄的古董,但如果碰到一个知音,他就会把自己的珍藏拿出来,一一展示给大家看,边展示边讲述那些旧纸旧刊的故事。
  每一个故事从他嘴里说出来,都是精彩又神奇。
  旧时上海画报的封面大多都是些描绘十里洋场的情景:一个女人和一个男人站在灯红酒绿的街头惜别,一个年轻美貌的女子等待归来的爱人……虽然杂志已经是几十年以前的东西,但封面的颜色却依然亮丽炫目。谢其章说,他就是钟爱这种十里洋场的感觉,因此有人笑称他为新鸳鸯蝴蝶派。他不在乎别人这样戏称,他说从这些被很多人熟视无睹的老杂志中,他能发现很多我们再也不可能拥有的东西――那就是丰富多彩,活跃,百家齐放。
  谈话中,谢其章经常提到一本自己收藏的漫画书,这本书中,有一个画家做了一系列名为《鲁迅奋斗史》的漫画。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在现代,这样的漫画都会被看作对著名作家鲁迅的一种调侃和讽刺,但《鲁迅奋斗史》却大大方方地刊登在漫画杂志上,毫无忌讳。如果是现在,我们的漫画家未必画得出这样的东西,就算能画出来,也未必会有杂志刊登。他说,三十年代的漫画曾经被人和唐诗、宋词比肩,尽管这种说法不一定正确,但足以证明那时候的漫画是多么活跃与精彩。三十年代的漫画时代是再也追不回来的。这样的例子谢其章还能举出很多。他把这些称为旧时代的文艺气息,这种气息很自由,很丰富,很活跃,没有限制。他说他着迷的就是这样一种气息。没有看过这些真正的旧杂志的人,不会了解它们的历史内涵有多深。谢其章说,好多东西都被人忽略了,但正是这些被忽略的东西是再不可复制的。那些旧画报,旧杂志的装帧,设计都是一丝不苟,画报的封面都是丰富多彩的社会风卷图。现在的杂志,大多都是千篇一律的美女封面,两者简直没有可比性。说到这些,谢其章深感可惜。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1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