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
洪荣昌 红色收藏家的传奇
记者 王中鸿
2015年10月23日13:26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收藏苏区文物,弘扬苏区精神。这正是对他的最好诠释
五年前就和洪荣昌结识,当初朋友引荐时曾这样介绍:福建武平的红色土地上一位痴情于红色收藏的传奇人物,历经多年艰难,从一个民间收藏的“草根”,成为红色收藏界的大家;现任中国收藏家协会红色收藏委员会副主任兼票证部部长、《中国红色收藏》杂志执行主编、全国《毛泽东像章选集》副总主编、《中国钱币》杂志特聘审稿专家。
正值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再次有幸目睹洪荣昌的个人红色收藏品,看着这些一张张带着厚重历史的“红票”、“红币”、“红券”、“红军家信”、“红色证件”“红色公文”等等,心头久久不能平息。它们经历过硝烟弥漫的岁月,见证了革命战争的激烈场景,如今它们静默地躺在那里,如同饱经沧桑洗礼的长者,向人们诉说那些远去的故事。
苏区文物收藏第一人
福建武平,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县,位于闽粤赣三省交界处,南接广东珠三角,西临江西内陆腹地,历史悠久,人文丰厚。这里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毛泽东、朱德、陈毅等老一辈革命家曾率红军主力多次进入武平开展革命斗争,建立革命根据地。洪荣昌就出生在这里,这块红土地像母亲般地孕育着他,使他日后成为收藏界的一匹“红马”。
作为大山里的孩子,洪荣昌曾经种过田,当过兵,教过书。从政之后,官至地级市正县处级领导干部。说起与红色收藏结缘,洪荣昌说,大概与自己的“感恩情结”有关。父母养育了他们11个兄弟姐妹,艰难困苦不言而喻。读书以后所受的红色教育,更加让他明白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让他学会珍惜与感恩。“不惑”之后他开始把自己的感恩情结付诸行动。
洪荣昌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就利用业余时间开始收藏活动,开始门类庞杂,兴之所至,率性而为。初涉收藏,他并没有确定什么宏大的目标和崇高的价值追求,就是业余生活的调剂。内容涉及邮票、钱币、票证、毛主席像章等,但没有一个突出的专项,时间久了觉得乐趣不大。
真正让洪荣昌走上红色收藏之路是在2000年之后,随着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日益丰富多彩,喜爱收藏的人越来越多。怎样做到专项收藏?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他。后来,洪荣昌根据自己生活工作所在地闽西——原中央苏区所在地这一地理优势,萌发了集中精力收藏研究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遗留文物,尤其是钱币与票证的念头。
“有了收藏的目标,虽然辛苦但很快乐。”从此以后,洪荣昌放弃了节假日的休息时间,辗转于闽西与赣南地区的古董市场和大街小巷。风餐露宿自不必说,只要听说某处有苏维埃时期的文物,就想尽办法前往观看,竭尽财力努力收罗,拿回家后认真研究,分门别类逐成体系。
在洪荣昌丰富的红色藏品中不乏一些“国之珍宝”。他珍藏的一套黄亚光亲笔题词签名的苏维埃国家银行纸币和公债券就是其中之一。黄亚光是当年这套纸币债券的设计者,解放后曾经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后来,时隔50多年后黄亚光看到自己设计的东西感慨万千,欣然题词签名,让这套钱币成为更具历史价值的珍品。中国第一张马列头像股票也是珍贵的藏品之一。这张用油光纸石印制作的股票,通体红色。上部是股票,中间是持有人姓名和地址,下方是利息票。股票部分是框边形结构 ,整齐大方。股票上方正中是一个光芒四射的五角星。五角星右边是马克思头像,左边是列宁头像。头像旁边各有一面对称的中国共产党党旗。马列头像出现在中国人的股票上,这是开天辟地第一回。
站内
福州一收藏家收集了 50多国9000多枚纽扣
2013年06月05日 05:16
来源:海峡都市报
分享到: |
0人参与0 0条评论0
原标题:福州一收藏家收集了 50多国9000多枚纽扣
香熏纽扣,可以将香片放置在纽扣内
黄天发收藏了各式各样的纽扣,很多是从不同国家淘来的
N栏目主持 李帅 黄启鹏
银质的、镏金的、水晶的、镶嵌宝石的,在或明或暗的光线下,显得珠光宝气,让人眼花缭乱……这些五光十色的收藏品,是著名古董纽扣收藏家黄天发收藏的纽扣,有9000多枚,来自世界上50多个国家。黄先生说,纽扣虽小,但是从材料到花纹,内涵很丰富。
黄先生是省收藏家协会副秘书长,家住福州市福飞路附近的一个小区。前日,主持人与黄先生聊起了纽扣。他说,别看这些扣子小,里面可是大有学问。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社会阶层的人,衣服不同,纽扣也不同。
这些收藏中有不少来自欧洲,例如他有一枚珍贵的英国纽扣,远远看上去,像是一枚外圆内方的古代中国铜钱,仔细一看就能发现,方框里镶着好多小宝石,在纽扣的边缘则是4个龙头。还有那些历史悠久的水晶纽扣,在灯光的照射下,闪着柔和的光泽。黄先生说,很多欧洲贵族的纽扣都是为了与华丽的礼服相配,所以,装饰华丽、价格昂贵也是很自然的。有的纽扣一粒就要卖3000多美元,一些纯手工制作的,更是不可多得。
在各式各样的纽扣中,还有一种带香味的扣子,可以称为“香熏纽扣”。它的图案是一个年轻的日本女人。纽扣前面是镂空的,可以将带香水味的海绵片放置在纽扣内,通过更换海绵片,就能在衣服上产生不同的香水味。
黄先生收藏的纽扣,很多是从不同国家淘来的。1978年,他考入厦门大学英语专业,这让他可以很好地与外国朋友交流。他还通过网络与国外的藏家建立了联系。共同爱好让他与一些人成了好朋友,英国人收藏家威尔逊就是其中之一,两人越谈越投机,还分享了各自在收藏纽扣过程中的心得和趣事。
黄先生有6枚银质纽扣就是从威尔逊手中购得,这些纽扣反映了英国贵族的生活方式。纽扣上的图案是一个人举枪射击,据说,这是贵族猎装上的纽扣,是身份的象征。此外,威尔逊还送给黄先生一枚14世纪的金属纽扣。纽扣虽小,却见证了两人的友谊。
2014-08-13 21:16:26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摘要:著名收藏家林小强(雅昌艺术网讯)2014年8月13日最新消息:福建长福集团董事长,著名收藏家林小强先生突然去世。 林小强可能是当今内地收藏古董器物最大的藏家,瓷器、金银器、玉器可谓洋洋大观,其代表性藏品包括2008年苏富比6338万港元的乾隆帝御宝交龙钮白玉玺等等。林小强先生生前还计划在福建平潭…
著名收藏家林小强
(雅昌艺术网讯)2014年8月13日最新消息:福建长福集团董事长,著名收藏家林小强先生突然去世。
林小强可能是当今内地收藏古董器物最大的藏家,瓷器、金银器、玉器可谓洋洋大观,其代表性藏品包括2008年苏富比6338万港元的乾隆帝御宝交龙钮白玉玺等等。林小强先生生前还计划在福建平潭修建亚洲最大私人博物馆,突然离世,令人扼腕。
福建收藏家协会会长周野:收藏显大德 艺术得心源
2015-11-18 14:26:25来源:闽商杂志 评论:0条
打印 转发字号: T|T
收藏让周野的内心平静,同时又总是充盈着一种期待,这让周野感到人生的丰满和多姿。
文 巫望群
周野:国家一级美术师,多所大学客座教授、中国茶叶学会理事、中国收藏家协会常务理事、福建省收藏家协会会长, 福建省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秘书长、福建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团成员\副秘书长、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福建省海峡书画研究院研究员、海峡百姓书画院副院长
在熟悉周野的人看来,周野是一个传奇,是一个有故事的人。给人第一感觉就是敏捷干练,思维灵活,在介入收藏界以前,他已经是福建省知名的书画篆刻家,毕业于厦门大学的他先后做过广告设计、党报内参、杂志总编、上市公司副总裁,角色转换之快令人目不暇接,他用五年时间,实现了从福建省收藏家协会会员到会长的转变。他二十年如一日,热心慈善事业,2014年荣膺《海峡慈善》封面人物。
从踏足艺术领域开始,他的书法,是自学成才,绘画,是自学成才,收藏,是自学成才,篆刻,也是从自学开始……他笑称他的艺术生涯其实从黑板报开始的。“那时经常跟着在福州画院工作的叔公身边,耳濡目染,自学绘画。”
开始学篆刻,是因为他刻不起章。写字作画,得钤印,就得请人刻章。周野决定自己学着篆刻。“以前经济条件不好,石头是捡的,刀没有,就去磨钢锯片。”周野说,钢锯片很薄,很容易断,一断就插到手里面去,那个毛骨悚然的,血流得到处都是,手插得几十刀都变形了,发炎了,所以到现在他的手上刀痕累累。之后,被著名书法篆刻家林健收为弟子,开始真正走上篆刻生涯。他尊重传统,师古而不泥,作品个人面貌强烈,在篆刻界逐渐闯出名堂。
“原来根本没有想过玩收藏,无心插柳柳成荫。”周野说,篆刻要买大量的石头,有一天人家就说你买一些好的石头,别老买一些差的,然后我就开始尝试买好的石头,越买越多,突然有一天有个收藏家朋友到我家来玩,他说:“哎呦,周野,你收藏这么多石头,你真是大收藏家”。就这么突然间变收藏家了。周野的收藏始于他玩篆刻,作为一位颇有成就的篆刻家,他的篆刻作品师其师又能出其师,他的篆刻从明清以来印外求印的创作论中得到启示,汉魏隋唐石刻那种拙朴、厚重的古朴的文字风格深深地打动了他,他将其恰到好处地引入印面。
谈周野,不得不提他的茶画作品。应当说,在周野之前,已经有些画家在茶画艺术上做出了有益的探索。然而,年轻一辈如何继承?茶画题材如何开拓?茶画境界如何提升?茶画内涵如何深化?诸如此类问题,不论是在理论研究上还是在艺术创作上,都还没有见到突破性的进展。然而,令我惊异的是,出道很晚的周野却将一批带有鲜明个性特征和深邃文化内涵的茶画新作,推到了世人面前,令人耳目为之一新。
周野的茶画,从来不画很多人物或景物,这是因为他深知简约才是文人的本色。明代张源在《茶录》中说:“饮茶以客少为贵”,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他也很少描绘人物或事物的动态,这是因为他深知文人多以恬静淡泊为人生至高境界。在他的画面上,最常见的情节是老僧趺坐、文士待友,大多是一人独处或两人相对,或弹琴或静卧或作书或对弈。粗看上去,画中的品茗只是文人余事,可细细品读却分明提示着:茶已经融入了周野的日常生活,成为周野生命中须臾不可分离的一部分了。
周野的书法极具个人面貌,他出手很快,但却不唐突莽撞。气息具有格调,看似冷静,却大有奔放之处。周野的创作热情总是旺盛而强烈,他的书法总是时有新意,既有内涵美,又有形式美。如今,他的书画作品经常出现在高端场所和拍卖会,被海内外收藏家争相收藏。
激活收藏界正能量
2014年初,以他的多系列的丰富收藏,以他的前瞻性的眼光,以他的宽广的人脉,以胸怀天下的亲和力和奉献精神,以他的对收藏和艺术的理性的判断力和专业性,在强手如林的福建收藏界,47岁的周野终于修成正果,荣膺福建省收藏家协会第五届会长,历史以来,中国最年轻的省级收藏家协会会长。
换届伊始,百废待兴。由于历史造成的原因,换届移交工作断层,面对着一个无资产、无资金、无资料的三无协会,周野和他的管理团队制定出了协会发展战略,迅速组建了一支讲团结、高效率、乐奉献的领导班子,迅速进入工作状态。他运用擅长的企业战略策划等企业管理方式管理协会。周野会长着重开始规范团队建设。然而,这谈何容易,由于在上一届盲目发展,团队里理事、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会长助理等人员占了将近八百人,其中很多人是古玩商,要靠这些衔头吃饭,免掉这些衔头,等于去夺他们饭碗,还有一些人要靠这些名誉游走江湖,处理这些问题要得罪很多收藏界的人。面临这种局面,他以身作则,不怕得罪人,雷厉风行,制定出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和协会发展规划,短短两年时间,福建省收藏家协会的社会地位和社会美誉度得到全面的提升,得到了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肯定。
|
|||||||||||
|
|||||||||||
|
|||||||||||
|
|||||||||||
出生于福州仓山区东升村陈华棣是福建省内收藏家。走进他的藏品室,可看到他50多年1000多平方米摆放着各种古今中外的6000多件收藏品。2004年他当选为福建省收藏协会会长。 陈华棣从小天性就与收藏结缘,凡是自己用过的东西、经历过的纪念物他都会有意识地珍藏下来,尤其是他人生经历留下的像片、信件、纪念品等他都能至今保留下来。这些本来是纪念物却成了永久的珍藏品。 回想陈华棣的收藏史,大都与他的人生经历、爱好有关,可感受到他50多年一路走来,足有6大类别的个人收藏品:即有集邮、集卡、宣传画、印刷、体育、足球、“红色”收藏等收藏品类别。其中有一部曾在2006年获全国专题邮集展览“镀金奖”。编辑过“奥运风采”、“足球”、“通讯发展史”等卡集。他爱好收藏宣传画,在2011年国庆节,在福建博物院举办过宣传画展,有100多幅具有历史收藏价值的各种近现当代宣传画,他是福建省东升印刷厂的创办人,自然与印刷品结缘,他收藏有30多年的不同印刷版本和版别的100多个种类的数万个印刷类收藏品。他是体育足球人,也与体育用品收藏有缘。他目前为止共收藏有中外体育文件史料、用品或足球收藏品5000多件。2008年北京奥运会,陈华棣当选为火炬手,陈华棣更珍爱的是他 “红色”收藏品,有毛泽东塑像,诗词,雕刻品等。 陈华棣如今正在仓山区东升印刷厂抓紧筹办“福建体育(足球)博物馆”,并将在今年“5·18”开馆,将展出50多年以来陈华棣个人6000多件体育收藏品,以促进福建体育收藏文化事业交流与发展。 本报记者 马永凯 文/图全景中国【福建台】福建收藏家李光与他的古油灯收藏之路2015-06-05 20:51:41 来源:华语广播网 编辑:华语实习 进入论坛>>
一场主题为“丝路重光”的古油灯展,目前正在福建省福州市南后街的海峡海峡民间艺术馆对外展出(3月27日——4月19日)。用途不同、造型丰富、材质又多样的三百多盏古油灯,年代跨越千年。这些材质多样、造型丰富多彩、用途各不相同的古油灯,都是福建本土收藏家李光所有。作为古油灯的爱好者,他在近20年的时间里收集了近一万盏古油灯。李光说,这些古油灯背后不仅印证了中国历史和朝代变迁、见证了海上丝绸之路中西文化交流,同时更记录着他温暖的童年。 自古以来,油灯作为照明的工具,是人类汲取光明的重要来源。不管是造型考究、装饰繁复的宫廷油灯,还是质地朴实、造型简约的民间油灯,其实用价值和观赏价值都很高。在福州南后街海峡民间艺术馆里,记者看到,展出的三百多盏古油灯质地比较丰富,包括玻璃、琉璃、陶、瓷、金属、景泰蓝、掐丝珐琅等;用处也各不相同,有矿灯、鸦片灯、孔雀灯、青花灯、景泰蓝灯、西洋灯等,令人目不暇接。李光介绍,这些古油灯时间跨度大,从唐、宋、明、清一直到民国时期直至电力时代。 作为古油灯的爱好者,福建省收藏家协会名誉会长李光收集古油灯已经有近20年的时间,收集的古油灯有近一万盏。说起古油灯的收藏之路,出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李光告诉记者,家里有六个兄弟姐妹的他年少时由于家境困难,在读了三年书之后,便辍学在家务农。为了减轻父母负担,从十六岁他就开始走南闯北,做起了换银元,收古物的生意。时光的流逝不仅为李光带来了财富,也让他和古玩结下了不解情缘。对古玩入迷的他不仅研究古物的质地、工艺和价值,还开始研究古物的历史典故、文化内涵等。从此,古物收藏成为他生活的重心。古服装、古家具、古琉璃、古油灯等都是他喜欢收藏珍宝。但是古油灯确是他收藏的藏品中最喜欢的一个系列。 说起第一次接触古油灯,李光至今仍记忆犹新。他告诉记者,二十多年前,在一家古玩店里,一盏造型独特的琉璃油灯吸引了他的注意。从此以后,他便一发不可收拾,更萌生了将来要建一座“油灯博物馆”的想法。如今,在李光的家中,他收藏的近万盏古油灯,被分门别类地整齐摆放,五花八门、造型独特的油灯令人眼花缭乱。李光说,这些油灯的收藏,不仅耗费了大量金钱,也耗费了许多时间。有时为了收集到一盏心仪的油灯,常常需要来回折腾好几趟。所以当记者问他最喜欢哪一盏灯时,李光说,每一件都是他的宝贝,“因为都来之不易”。 油灯起源于火的发现和人类照明的需要。据考古资料,早在距今大约70万至20万年前,旧石器时代的北京猿人已经开始将火用于生活之中,最迟到春秋时期,就已经有成型的灯具出现。灯作为照明的工具,实际上只要有盛燃料的盘形物,加上油和灯芯就能实现最原始的功用。随着人类将实用和审美的结合,具有一定形制的油灯开始出现在历史舞台上。 早期的灯,类似陶制的盛食器“豆油灯”。“瓦豆谓之登(镫)”,上盘下座,中间以柱相连,虽然形制比较简单,却奠立了中国油灯的基本造型。此后经青铜文化的洗礼,由于铸造技术的提高,油灯和其它器物一样,在造型上得到了重要的发展,创造了中国油灯艺术的辉煌。从春秋至两汉,油灯的高度发展,已经脱离了实用的具体要求,它和其它器物一样,成为特定时代的礼器。明清两代的青花和粉彩陶瓷油灯,表现出了当时时代的特点。晚清至民国时期,由于“洋油”(煤油)的输入,各种各样的“洋油灯”开始广泛使用。洋油灯在中国普遍使用到20世纪中期,直到电灯普及后,结束了油灯的实用功能。随着中国的灯具进入了电力时代,从此,油灯也就离开了实用,进入了收藏领域。 在福州展出期间,许多参观者对古油灯展览表示惊喜和赞赏。一位福州观众刘先生认真观看了所有展品。 在李光收藏的近一万盏油灯中,有的来自遥远的英国、法国、德国、荷兰等海洋国家的油灯,也有来自上海、青岛等中国沿海地区,但大部分还是来自福建。尽管油灯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使用价值、历史价值。但由于在人们生活总被广泛应用,长期以来,很少有人注意到它的收藏价值。李光说,直到近几年,随着对油灯价值认识的提高,越来越多人开始关注这个门类。国外也有不少油灯收藏家热衷古油灯收藏。在去年四月泉州展出期间,李光说,就有不少来自荷兰、希腊等多个国家考古专家、学者也闻讯而来。 李光说在他的古油灯藏品中,有大约一千盏洋油灯,背后蕴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鼎盛文化。在泉州的这次展览中,来自荷兰阿姆斯特丹的几位专家学者也曾表示,他们在自己国家的博物馆也见到过类似的古油灯。 在古代中国,李光说,透过丝绸之路西洋灯能进来,中国的青花、斗彩油灯等等也在传播出去。东方与西方、中国和外国就在这条‘海上丝绸之路’上形成经济文化交流。 2014-08-13 21:16:26 来源: 雅昌艺术网专稿 摘要: 著名收藏家林小强 (雅昌艺术网讯)2014年8月13日最新消息:福建长福集团董事长,著名收藏家林小强先生突然去世。 林小强可能是当今内地收藏古董器物最大的藏家,瓷器、金银器、玉器可谓洋洋大观,其代表性藏品包括2008年苏富比6338万港元的乾隆帝御宝交龙钮白玉玺等等。林小强先生生前还计划在福建平潭…
著名收藏家林小强 (雅昌艺术网讯)2014年8月13日最新消息:福建长福集团董事长,著名收藏家林小强先生突然去世。 林小强可能是当今内地收藏古董器物最大的藏家,瓷器、金银器、玉器可谓洋洋大观,其代表性藏品包括2008年苏富比6338万港元的乾隆帝御宝交龙钮白玉玺等等。林小强先生生前还计划在福建平潭修建亚洲最大私人博物馆,突然离世,令人扼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