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福州民俗专家张祖仁说元宵节张灯结彩史话
农历正月十五是中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在古书中这一天称“上元”,其夜则称“元夜”、“元宵”。元宵节这一名称一直沿用至今。在这春节之后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家家户户亲人团聚共度佳节。由于这夜有张灯看灯的习俗,元宵节又叫做灯节。元宵节的历史悠久,早在战国时期就有正月十五观灯赏月的风俗。最初是为了祭祀太阳神,当时称之为“东皇太一”或“东君”。元宵节作为一个民间节日起源于汉代。正月又称元月,汉文帝就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
张祖仁说元宵观灯是中国民间喜闻乐见,贯通古今的风俗习惯。据《东京梦华录》记载:“正月十五元宵,大内(宫廷)前绞缚山棚。游人集御街两廊下,歌舞百戏鳞鳞相切,乐声嘈杂十余里。”即元宵灯节盛况的真实写照。这一风俗的产生与古代的夜禁制度相联系。
元宵张灯在南北朝已蔚然成风。公元550年的南北朝梁简文帝曾经写过一篇《列灯赋》,描述了元宵张灯的景象:有油灯、有漆灯、或燃香,或燃蜡,灯月交辉倒映水中。人们以观灯为乐,伴随着张灯看灯,元宵还有百戏杂陈的赛会。
在唐代元宵及前后各一日,正式成为固定例假日,各官署都停止办公。唐玄宗先天二年(713年)元宵之夜,大开宫门在宫门外“作灯轮高二十丈……燃灯五万盏,簇之如花树”,又命宫女千数及长安少女少妇千余人“于灯轮下踏歌三日夜”(见《朝野金载》)。从此历朝皇帝都在元宵御观灯以示与民同乐。宫廷寺观和贵族豪富的宅第都设山棚搭彩楼,不惜重资盛造灯笼以斗奇争胜,大街小巷成了灯的海洋光明若画。
在宋代把放灯三夜增为放灯五夜,元宵游观更是盛况空前。当时有以五色玻璃,甚至白玉制成各种各样奇异的灯。灯上绘有山水人物、花竹翎毛,还有的扎灯塔、灯山、灯球、灯牌坊等;闹市相望之处,常系一彩索悬灯于下,名曰过街灯。
明代朱元璋时,放灯时间又延至十夜之久。明清两代,灯市又增设了戏曲表演的内容。近年来随着人民物质和文化水平的提高,各地举行的花灯会丰富多彩盛况空前。元宵张灯别具一番风趣:上有皎洁月色,下有万盏明灯,天上人间交相辉映。再配有打秋千、耍龙灯、闹社火、放焰火、踩高跷、跑旱船等种种活动各地不尽相同。因为元宵张灯制灯成为一种别具一格的艺术。按照传统习惯,元宵节那天家家户户还要吃一种叫“元宵”的食品。“元宵”以糯米粉为皮,内裹糖馅,象征着家人团圆和睦幸福。这种“元宵”又叫“浮团子”和“汤圆”。
张祖仁说福州的元宵节历史悠久,明清时福州南后街每年正月初十到十五就已开始卖花灯,各种花灯淋琅满目,福州的制灯清代时已名扬全国,正月十五日那天福州的南后街买灯、观灯人潮涌动,尤其是2007年福州南后街观灯热闹非凡,各种各样的花灯使榕城市民饱满了眼福,正月十五日观花灯也成为福州市民民间文化生活的主要内容,但是元宵花灯文化层次还有待提高,比例征集一些清代民国的老花灯以及跟元宵花灯有关的老照片,作为专场展览,这样更能吸引市民的眼球,回味福州闹花灯的史历,并在每年举行花灯摄影大赛。此外,福州马尾区每年一度“两马花灯庆元宵”成为一种两岸市民隆重的民俗。马尾、马祖两岸中国人的民俗喜庆,促进了两岸人民佳节的友好往来。
作者:福建收藏家协会 福州二中 张厦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