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福州藏家张祖仁古币史话雅谈
在收藏品中,钱币是个大门类,钱币艺术源远流长,在四千余年的社会生活功史变迁中,钱币发挥着积极的作用,钱币历经沧桑,与中国的历史文明同呼吸,共命运,有着辉煌灿烂的历史。
中国的钱币,历史悠久,中国不仅是世界上最早铸行金属铸币的国家之一,而且是世界上最早发行纸币的国家。中国的古钱,不仅在我国的疆域之内有大量出土,在日本、朝鲜和东南亚地区同样有大量出土,据日本学者统计,中国古钱占日本出土古钱的99%以上。中国的钱币有多少种?文物中钱币的数量最多,而且其中不乏珍品、精品,有的甚至是独一无二的孤品,成为稀世的国宝。就币材言,中国钱币可分硬币、纸币两类。硬币包括金、银、铜、铁、锡、铅、铝、镍、锑等各种铸币,和金、银、铜等金属称量货币,还有竹、木、胶木、陶、瓷等各种各样的代用币。纸币则包括有全棉纸、桑皮纸、苎麻纸、道林纸等印刷的各类纸币。还有帆布、油布等布料印制的布币。金属铸币的大量铸行是在春秋战国。春秋战国的货币,除青铜铸币外,也有铅币,青铜铸币就器形分,有布币、刀币、蚁鼻钱和回钱四类。布币,也叫布化(货)。主要是周王室和三晋地区的铸币;刀币,也叫刀化(货),主要是齐、燕的铸币,到战国、晚期,中山国等,蚁鼻钱,是楚、鲁的铸币。回钱,是周、魏、赵、秦的铸币,到战国晚期,齐、燕也有铸行。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以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的同时,也着手统一货币。从此,民间流通的货币主要是“半两”铜钱,货币的币材、形制、大小、重量,乃至钱文的内容、布局和书法,都有了统一规范。汉初承秦制,沿用“半两”钱,但觉秦钱最重难用,几次减重,从十二铢“半两”、八铢“半两”,到四铢“半两”、“三铢”钱。“三铢”铸行不久,又觉太重甚,回过来再铸四铢“半两”(世称有郭“半两”),到汉武帝元狩五年(前118年)铸“五铢”钱。在这期间,南方的一些地区(今湖南、湖北等地)还铸行过铁“半两”,这便是我国最早的铁铸币。以货币史上,汉武帝是继秦皇之后,又一个杰出人物,武帝时期在统一币制方面的主要功绩有二:一是推行“五铢”钱,确立以五为单位货币的标准重量。王莽为收括资财,以复古为名,推行大钱政策,搞了4次币制改革,是完全失败的,但就钱币铸造艺术而言,制作精良,别有新裁,诸如金错“一刀平五千”等等,在钱币文化史上,都占有一定地位。公元581年,隋朝建立,文帝开皇三年(583年)颁布置样“五铢”,作为全国铸币标准,钱币再次得到统一。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改行“开元通宝”钱,这是我国铸币的又一块丰碑。“开元”,确实开辟了新纪元,从此,钱文与重量不再有缘,改称某某“通宝”,某某“元宝”,某某“重宝”。五代十国钱币有两个特点:一是铸大钱。当十,当百,当千大钱屡出不穷,传世有一种“应天元宝”背“万”的当万大钱,也是此时所铸;二是铜钱之外,不少地区铸行铁钱、铅钱,如闽“开元通宝”铁钱、铅钱,“永隆通宝”铁钱。唐“开元通宝”的钱文,便是大书法家欧阳询所书,到两宋钱文更是出于书法大家之手,苏轼、司马光、蔡京等都写过钱文,太宗赵灵、徽宗赵佶也亲笔御书钱文,书法艺术跃然钱上,使钱币增添新的光彩。与宋同时,北方先后有三个少数民族政权——辽、夏和金。它们的铸币多受唐宋钱币影响,又有民族和地方的特色。辽、夏还分别铸过契丹文,西夏文钱币。西夏更沿袭中原的对钱制度,使铸币别具风采。宋以后,元以纸币为主,钱币数量明显减少,明清两代虽仍铸行年号钱,但每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铸币又以平钱为主,都称“通宝”,书体也比较单一,所以种类远不及宋。明宋清初,因银货币的使用,出现过对银作价的权银钱。清代铸币最复杂的是咸丰朝,因推行大钱政策,通货膨胀,各省钱局铸币,铜铁兼行,大小版别错出。我国黄金的使用,早在商周,最初的形制是金箔。金贝。但古代使用黄金最多的战国楚和秦汉。汉金饼一般没能铭文,或者只有简单的阴文刻记。东汉以后,黄金主要用于宝藏、赏赐和大额支付。白银最早是春秋战国的银布、银贝;秦规定白银不作货币,只作宝藏,汉以后有银条。银饼、银锭等形制。银锭正面一般有阴文铭刻或戳记。历史也在各个朝代曾出现过“花钱”,这些“花钱”多半用于迷信、祝寿、祝祷等,直至当代民间还印有大量的冥币。我国是世界上使用纸币最早的国家。天圣元年(1023年)政府在益州设交子务,次年发行官交子,官交子有三色铜版套印,3年为界,分界发行,限在四川地方流通,这便是政府发行的最早纸币。元代,纸币成为主要通货,仍称“交钞”。开始用棉纸,木版印刷,后改用桑皮纸,纸色青灰,铜版印刷,由国家统一印发。明代纸币统一名称为“大明通行宝钞”,纸质,绝色和印刷格局悉仿宋元。清早期一度用过顺治钞贯,但主要通货是铜钱和白银。到咸丰朝才又发行纸币,又两种,“大清宝钞”对钱作价,“户部官票”对银作价,现在称纸币为“钞票”,即源于此。18世纪中叶,清乾嘉以后,西方银元大量流入中国,中国开始出现仿制银元,道光年间(1821-1850)在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自铸银元。光绪年间(1875-1907),正式发行机制银元、铜元,并先后建立银行,发行钞票。新中国的钱币在继续发扬民族传统的同时,十分注意汲取西方钱币文化的长处,不断改进工艺,采用先进生产技术,在设计、雕刻、印制和制造方面,都有了新的长足进步,我国自己设计制造的熊猫纪念金币、银币等,分别在世界纪念币评选中获得最佳金币奖、最佳银币奖。现在,中国的钱币文化,造币、印钞技术已经重新跨入世界先进行列。尤其是在钱币设计、仿伪功能都达到最高水准。现在我国钱币收藏成为我国最热门的收藏品,随着钱币市场的升温,钱币的升值空间将以十倍、百倍、千倍、万倍升值,钱币收藏前景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