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建议三坊七巷建福州闽剧评话文献资料收藏博物馆并经常开展免费演出活动</P>
<P>福州三坊七巷是全国十大名街,建议三坊七巷建福州闽剧评话文献资料收藏博物馆并经常开展免费演出活动,让福州的闽剧评话闻名天下,闽剧评话是福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在三坊七巷评话演出收费一次50元,无人问津,建议在三坊七巷北面木亭每周一、二、三开展免费评话演出,每周四、五、六、日开展免费闽剧演出并在全市范围内征集闽剧评话文献资料及剧本、道具、照片、档案等实物,本人愿配合征集(我收藏闽剧、评话、文献资料一百多件)通过办馆演出,让福州的闽剧、评话发扬光大后继有人</P>
<P> </P>
<P align=center> </P>
<P align=center>福州闽剧简介</P>
<P align=left> </P>
<P align=left>闽剧是现存惟一用福州方言演唱、道白的戏曲剧种。福州方言是闽江下游的旧福州“十邑”的共通语,整个闽东地区的代表性方言。在今福州市所属 6 区 6 市 2 县通行,宁德、南平、三明等市县也能听懂。闽北地区如尤溪、建瓯、沙县、顺昌、将乐等,则以福州方言为第二方言。在闽东方言区之外的浙江省泰顺县、平阳县、苍南县部分乡镇也有通行福州方言的。福州历来是大陆往台湾,台湾到大陆的首选口岸,渊源深厚,现居台湾省的福州同乡就有百万人之多。从闽东方言区出去的华侨更是把福州方言传播到世界各地,同时也把闽剧带到世界各地。其中特别以东南亚、台湾为多。闽剧的剧目丰富多彩。既有源于儒林班的《紫玉铰》、《女运骸》,江湖班的《开封府》、《珍珠塔》,又有平讲班的《储问记》、《招姐做新妇》等。还有承继大批的徽班剧目。 </P>
<P align=left><A name=2></A><B>发展现状</B></P>
<P>闽剧,又称“福州戏”,已有四百多年历史,是中华民族艺术的一个瑰宝。居福建五大剧种之首,音乐曲调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昂扬奔放、委婉动人、明快活泼的音乐格调和艺术特色,在福州方言地区有广泛的演出市场,明朝末年,昆山腔、弋阳腔等传入福州,与福州地区的方言小调逐渐融合。清末,福州的儒林班、江湖班、平讲班互相吸收音乐唱腔和表演艺术,彼此渗透,进一步发展成为“闽剧”。辛亥革命后,闽剧进入兴盛时期,出现了旧赛乐、新赛乐、三赛乐、善传奇、赛大然、庆乐然等班社,涌现了“闽剧梅兰芳”郑奕奏及曾元藩、薛良藩、马狄藩等“四大名旦”。三十年代,上海益闻书局就曾出版了许多闽剧名家名剧的唱片。传统剧目和新创作剧目均十分丰富,流行于整个福州方言区,并流传到台湾和东南亚各地,因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魁力而深为广大群众喜爱。 </P>
<P> </P>
<P>
<FORM></FORM></P>
<H1>福州评话</H1>
<P>福州评话是以福州方音讲述并有徒歌体唱调穿插吟唱的独特说书形式,流行于福建省的福州、闽侯、永泰、长乐、连江、福清、闽清等十几个县市及台湾省和东南亚的福州籍华侨集居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