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
福州民俗专家张祖仁说北 峰 情 怀
张祖仁是75届高中毕业生,那是“文革”末期,上课较少,政治则只活动教学频繁,如“忆苦思甜”经常开小组会,写批斗文章和心得体会,“上北峰农场劳动”等等。那时候政治运动轰轰烈烈,“什么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等等。上课都要“早请示”“晚汇报”课桌上左上角处都有一件毛主席的“红宝书”,什么“万寿无疆”“永远健康”类词语,必须天天喊,想红军真可笑,人们是那样的盲目、听从,真是“文革”的可悲之处,但初中阶段,高中阶段上学校北峰岭头劳动至今留下了深深的情怀,虽然星移斗转,时过景迁。北峰岭头农场已成为历史,但是北峰岭头情结却无法从我们心中消除。毕竟她是我们生命中一段铭心刻骨,一曲动人心跳的插曲。可以这么说,我们这一代人通过北峰农村磨炼,锻炼了意志,造就我们这一代人吃苦耐劳的品格,可歌可泣。我们这一代人生活自理能力较强,有拼搏精神。相比之下80-90年代的学生生活能力和吃苦精神就永远不如我们这一代人,有目共睹!
张祖仁说北峰农场生活,弹指间,三十五年过去了。每当我想起在简陋的北峰“土楼”的生活,怀念之情油然而生,我感谢北峰“土楼”给我的磨炼,更感谢山区农民给予的帮助情怀,更怀念同班同学许多战友,那时他跟同班同学:候贞光、陈霖、郑光华、郑宗朝、王朝恒、郑州、爱农等建立了深厚的同学友情。至今还经常保持联系,那时代造就同学之感情深厚,在北峰劳动期间是经常从事上山砍柴,煮饭、卖米、挑水、插秧、播种、耕田,晚间生活虽然单调,但天天都以唱歌为乐,那时没有什么流行歌曲,主要唱苏联歌曲,尤其是陈霖同学的口琴独奏,吸引了班上不少同学。最使我们难忘的是一次上山砍柴,他和同学候贞光结伴,在半山腰看见一条1米长的毒蛇,这毒蛇当时吐着舌头,他当即想用柴刀砍死它,但候贞光同学挡住我的手,叫我不要砍,以免被蛟,随即他俩赶紧离开这是非之地。可以说是候贞光救了我,这同学挚情友谊使我俩成为挚友,相互关心。北峰农场生活成我们永远的眷恋。
那时候我们上北峰农场都是走路去,没有坐公共汽车,从家里出发,沿八一水库旁的上坡,翻山越岭直达岭头,大概要走3-4小时,才到达北峰,生活相当清苦,经常会饿肚子。我们同学有的自带干粮,诸如炒面粉、光饼、饼干之类的食物:三十五年前这段岁月,它忆构成了我们生命年轮中的部分,反思那非常的年代!北峰生活是艰苦的,但它也磨炼渐了一代青年的坚强不懈的意志和品格、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为我们各自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身体基础。在北峰农场我们建立了浓厚师友情,同学情。张祖仁将永远不忘。今年是福州十一中,我们的母校已走过八十年的长河,我们虽然离开母校已经三十多年头了,但母校是我们成长的摇篮,是我们梦想所在。今秋十月我们又相聚到您的身边,衷心祝福您八十年的华诞,并以此文纪念。
张祖仁 男 福州人。收藏家。藏书家 1975届福州十一中高中五班;1978年考入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系;1982年起任教于福州二中原班主任,初中是陈宝珊、高中是任陈启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