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21日英国《星期日电讯报》) 马尔科姆•莫尔 邱峰译 刘易斯•何从位于上海恒隆广场顶楼的办公室向外望去,四周的城市景观尽收眼底。中国经历了30年的飞速经济增长,造就了他如今所身处的流光溢彩的都市。但世易时移,中国经济到了改弦易辙的时候。何是一家国际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他说:“人人都觉得中国只会生产便宜货。但这是做不长久的,中国不再廉价了。” 这是对现实的一个简单观察,其深远的影响如今却贯穿整个中国经济。现在,中国试图效仿韩国等具有相似儒家传统的经济体,大步跨入高科技行列。 30年来,高效而便宜的制造业、大规模基础设施投资及庞大的低廉劳动力这三大支柱支撑起中国的经济发展,帮助千百万人脱贫,创造了足够的资金,建起举世羡慕的楼房、道路、港口和机场。然而,这种发展模式要走到头了。 当下,中国与西方之间最大的紧张之源并非政治分歧,而是贸易平衡问题。许多观察家认为,中国借吸引外资以获取技能和技术的政策失败了。相反,外国公司正将中国企业挤出市场,并吸纳了最优秀的人才。而中国的发明或创新能力并没显著提高。哈佛商学院管理学教授史兆威不久前对美中经济与安全评估委员会表示,中国组装的高端产品中,外国技术继续主导着价值部分。 中国政府今年公布了新的五年计划,希望凭此挑战西方技术的霸主地位。该计划聚焦于7个战略性产业,可能投入多达1.5万亿美元,旨在推动经济加速攀升价值链。中国企业积极寻求从国外学习,这给反应灵活、准备在华一展身手的英国公司提供了机遇。一名业内人士表示:“以前,英国想出的东西都落到了美国手里。如今随着中国登场,我们能分到更大的蛋糕了”。 “小时候,我总是笑中国的五年计划”,史兆威教授说,“后来我的看法变了。中国人善于从错误中学习,改善目标设定和评估体系。他们仍经常犯错,但持之以恒,能从错误中汲取教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