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COLORS OF THE WIND //www.sinovision.net/?7879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吕永岩按:中投巨额“送财”美国还很“淡定”,哪有这种“道理”!

已有 830 次阅读2011-8-15 00:27 分享到微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7683ce0102dsdg.html

这篇关于“送财童子”的文章颇值得一读,文中例举的事实表明,中投从成立那天开始,就以“送财童子”的表现,给美国输送财富。至今已经让美国占尽便宜,让中国损失巨大。中投对此竟然很“淡定”。真是“崽卖爷田心不痛”。但是请中投不要“淡定”得太早。中国古语说,欠债总是要还的。中投欠下中国人民的债,迟早有一天要被清算。不然的话,全中国人民是不会答应的。中投还是悠着点,别太张狂了,也别太过分了。那些钱财可不是你家的私财,尽管外管局说与人民无关,但那只能是胡说八道。那是国家和人民的财富,你们就看照办吧。

附:

                 中投被讥“送财童子” 1.5万亿美债投资又打水漂               

                         2011年08月15日 薛玉敏   投资者报》

    “中投公司就是送财童子,黄金投资比例只占1.6% ,没有享受到黄金上涨带来的好处,而美债的风险却时刻抽打着他的脸蛋。”(按语:“1.5万亿美债投资又打水漂”。这可不是一个写数目。中投这个“送财童子”把财送给谁了?要是送给中国百姓,那他就是福星;可惜他把财送给了美国。这样他对中国就不是福星,而是灾星。中投从成立的那天开始,就不断给美国输送财富。这个丑陋的事实不能不让相关人员在中国人民面前名声扫地

  “美国债务状况恶化,美元价值受到动摇已成定局,人民的血汗钱打水漂,由谁来承担责任?(按语:是啊。如此巨额财富,输送给了美国,谁来承担责任?强烈呼吁全国人大问责中投,追查相关人员的渎职,以谢国人。

    自8月5日远在太平洋那端的美国传出信用评级被标普调低后,有关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投”)受困美债的话题就在微博上争论不休。

  美债灰暗的投资前景,预示中投又陷入一个巨亏漩涡,但是中投管理层却很淡定,直言“不会认真对待信用评级”。

                              账面最低损失20%

  美国发生债务危机,受影响最大的,除了美国本身外,可能就数持有庞大美国国债的中投了

  很多评论人士认为,除了美债,目前没有更多的安全品种,如果抛售,肯定会带来连锁反应。但无论如何,在未来一段时间,美元难逃贬值厄运,美债投资前景不妙

  持有巨量美债资产的中投公司只能说又被“毒害”了一次(按语:已经被毒害几次了?怕是很多,已经见不得人了吧。中投即使不向全国人民说清楚,也应该向全国人大和政协说清楚。责任必须追究)。

  根据中国外管局数据的统计,中投持有的3.2万亿元的外汇储备中,70%仍然是美元资产。其中,持有美国国债达到11598亿美元,是美债的第一持有主体,占比高达12%,甚至比美联储高出2个百分点(按语:看看中投胆子多大!这就叫“情况不明决心大”。中投这样冒险时,国内不是没有反对的声音,包括博主在内,曾多次发文提出质疑,但中投却始终一意孤行。这种情形与农业部推行转基粮产业化一脉相承。中投已经输得很惨,转基粮产业化也将输得更惨。这种在美国面前的一输再输,已经使得相关人员完全丧失了中国公众对他们的信任)。

  尽管多数机构预期美债市场短期内不会剧烈变动,但据美国证券行业和金融市场协会测算,评级下调可能令美债收益率长期内上升0.7个百分点,对美国而言将增加约1000亿美元的公共债务融资成本,对中国和日本等债权国而言,则难具体测算美债价值损失及美元下跌的汇率损失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克鲁格曼更是明确指出,不管发生哪种情况,美元贬值或者美债评级下降,中国购买的美国国债将遭受20%~30%的投资损失。国内一些经济学家对于美债危机造成的账面减值也大致估算在20%

  按照1.16万亿美国国债持有量计算,最低下跌20%,将会损失230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1.5 万亿元。这就意味着,每个中国人手中约有1100元钱蒸发(按语:这笔帐怕是早晚都要清算吧?躲得了初一,躲不了十五。

  中国信用评级机构、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董事长关建中也表示,美国偿债能力下降的基本判断已经得到市场肯定,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一定会贬值。

                                  管理层态度淡定

  尽管市场各方忧心忡忡,但是中投公司高层并不焦虑

  中投副总经理汪建熙今年1月就表示,中国不必抱怨美元或者美债高风险,持有大量的美元资产并非中国独有的问题。

  他认为,美债是世界上最大的债券市场,流动性最好,其他金融产品风险未必小多少,而且没有风险,就意味着没有收益。

  在中投看来,就是“矬子里拔将军”,美债已经是比较好的投资品,大家就不要再说什么了(按语:中投很牛啊。我看最好还是别把牛吹大了。欠债总是要还的。看看足协,再看看铁道部高官的落马,一切就都清楚了)

  面对标普下调评级,中投公司发言人表示不予置评,以免影响市场。中投国际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遵义更是撰文称,不会认真对待信用评级。如果信贷评级机构在分析债券信用度上是那么出色,他们就应该去管理大型投资组合,赚取庞大费用,而不是在做评级工作。

                                对外投资频频失利

  面对美债危机,中投很淡定,但是却不得不让人担心中投的其他美元资产。

  上文提到,3.2万亿元外汇储备中,70%是美元资产。受美债危机影响,美国经济前景难料,美元资产投资缩水难以避免。

  其实,追溯过去,中投也不乏投资失败案例。

  2007年5月,筹备中的中投展开海外投资,第一笔就是斥资30亿美元购买10%的黑石股票,锁定4年,浮亏达18亿美元(按语:没错,这笔账啥时候都跑不了,迟早要清算)。

  同年12月,中投再斥巨资56亿美元投资摩根士丹利,此后多次增资抄底,投资额度约达到68亿元。但遗憾的是,金融危机以来,摩根士丹利股价不断下跌,按购买的平均价格25.9美元计算,至今账面浮亏高达25亿美元(按语:又是一笔。既然有人给中投记着,那就迟早有人会找中投算账

  货币基金按理说安全性较高,但是2008年9月,中投投资的Reserve Primary Fund被迫核销所持雷曼兄弟债券,引发大规模赎回潮。直到2009年7月,中投才收回全部投资。尽管本金上没有亏损,但是长达两年多的资金机会成本又有谁能算得清?

  今年日本大地震,东京电力公司旗下核电站爆炸损失惨重,不幸的是,中投在该公司上也有巨额投资,媒体报道大约有359亿日元(按语:又是一笔!)。

                               加快外储多元化进程

  美债投资前景堪忧,中投公司未来投资方向,被一致认为需要分散外汇储备投资力度。

  有迹象显示,中国正在加快外汇储备多元化的进程。

  2010年年报显示,中投减少了投资组合中的现金占比,现金占比从2010年初的32%降到年末的4%,已基本实现满仓运作。手中的资产加大了私募股权、房地产(尤其是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基础设施和直接投资的比重,由2009年的6%提高到21%。

  在区域市场投资方面,中投降低了在北美与拉丁美洲的投资比例,增加了在亚太、欧洲及非洲的投资比例。

  渣打银行估计,今年中国将大约3/4的新增外汇储备投入了非美元资产,前5个月,中国购买了大约240亿美元德国、法国所发行的AAA级债券以及720亿美元的欧洲公司债。

  在行业方面,与国内投资市场普遍较为看好医疗、消费品等行业不同,中投全球组合中最为青睐金融,投资比例达到17%,能源和材料次之,分别为13%和12%。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夏斌建言,中国目前亟待评估自己作为美债主要投资者所面临的风险,并加快外储多元化的步伐。从短期看,中国可通过调整外汇储备资产结构降低风险,就中长期看,关键是将外汇储备规模维持在一个合理水平。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更是直接指出,如果投资结构不进行重大调整,作为一个具体的外汇储备投资决策,大概只能在比较差的美元债、还有更差的欧元债或者日元债之间做选择,加大战略性资源的配置并推进结构调整,肯定是一个大方向。

  最新的消息是,中投频频出手海外油气资源。8月10日拟投资40亿美元和法国燃气苏伊士集团合作油气开发。8月9日,中石化还对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天然气出口设施投资了17.65亿美元。

美式金融绞肉机  

     ——美国垄断资本循环方式的新特征  

                    清湖渔夫  

   

近期以来,美国经济何去何从引起了全球的关注,关于美国国债问题的讨论更是方兴未艾。一个大洋彼岸国度发生的事情与我们如此地息息相关,变得如此切近,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为什么我们在美国国债问题上会陷入两难处境?在这里,我们有必要重新认识美国经济运行的新方式和新特点,从而为解决问题提供依据。  

一、美国经济复苏的可能性  

经济衰退和萧条,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一般而言,是因为生产过剩形成的,是一个经济周期转向下降的表现。新的经济周期的形成,永远需要至少一个新兴的产业来担纲主持,克林顿执政时期的经济振兴,是以网络科技行业作为一个经济周期主导的。美国的科学技术一直走在全球的最前沿,新兴科学技术的产业化是需要大量的技术储备的。已有的产业或者经济周期过后,要兴起一个新的周期,有待新技术的出现。在美国受到财力限制而科研投入减少、科学技术进步的步伐变缓的情况下,科学技术出现突破性进展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否则,以美国人的科技产业化能力和资本积累,不至于自认为世纪初十年是停滞和失落的十年  

1、美国人的金融生存  

美国是当今头号经济大国,强大的制造业奠定了美国在20世纪的绝大多数时间里经济繁荣的基础。然而,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美国许多制造行业或消失,或自动化程度更高,或将生产线迁移海外。制造业在美国经济中的比重日益下降,制造业提供的工作岗位呈下降趋势,经济已经逐渐转化为以服务为主的经济,这就是美国的产业空心化过程。来自美国政府劳工统计局的数字显示,在过去10年里,美国制造业减少了600万工作岗位。危机发生前,美国服务业已占国民经济比重约80%,主要包括更赚钱的包括金融业。通过长期的贸易赤字,美元流向世界,抽吸资源和财富,美国人用金融手段从全球向美国转移财富,以印刷美元为主要生计,美国人最基本的生存方式就是金融生存。通过政府公共财政反复为垄断资本创造的“危机”买单,频频发动战争,发行战争国债,造成国内储蓄消失,国债发行向国外移动。美元与黄金、真实财富生产已经脱钩,以美元为基础的金融资产创新层出不穷,资本循环越来越脱离实物财富的创造过程,转变为资本相互博弈搏杀的分配游戏。2009年,金融衍生品的总值已经超过了600万亿美元,最高达到680亿美元,而全球的GDP也才58万亿美元  

2、军事产业  

美国垄断资本通过金融市场对全球非美资本的绞杀的一个重要前提和保障,就是美国的全球霸权。美国的全球霸权的顺利运转依赖于两个车轮;一个是经济金融霸权,也就是以美元本位制为中心的国际经济金融秩序;另一个就是军事霸权20世纪后50年,基本上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霸核优势的50年。为了打造导弹核武库,冷战时期美国累计花了5万亿美元。尽管苏联国力不及美国,但也花了近3万亿美元。美国人能够聚敛巨额财富并且最终称霸全球的原因在于:美国有效地利用了军事需求促进发展,通过发展推动科技进步,再利用科技推动力提升国民经济。通过战争、武器、技术和国民经济互动,构成了一个重要的驱动链,即战争驱动链。众所周知,现代高技术武器价格昂贵。一艘航母40多亿美元,一架B-2飞机2亿到3亿美元,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国步兵的一套行头也需要花费5万美元。美国的经济越发达,公共积累越多,它投向军事领域的资源就越多,战争驱动链越活跃。战争驱动链不但为美国打造了强大的军队,生产出了先进武器,还衍生出无数的创新技术,使美国在国际武器销售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美国把军工产业作为保障国家安全、带动产业升级和提高综合国力的战略手段。迄今为止,美国的军费开支,几乎相当于全球其它国家军费开支的总和。  

3、新能源产业对化石能源的替代  

被美国人一度寄予厚望的新能源产业,目前的发展状况差强人意。美国政府一直以来都以超前的眼光看待未来的战略产业布局,在依靠航天、新材料、生物科技、纳米技术尤其是IT产业称雄世界多年以后,从小布什政府开始,美国就未雨绸缪,把对未来战略产业的设想纳入自己的宏观规划,并把目光锁定在以新能源为核心的新兴战略产业上。美国现阶段对新能源构想的核心部分是核能,而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的开发也在齐头并进。截止2009年底,当前美国20%的电能来自于核能,70%的清洁电也来自于核电。到2008年底,美国风电装机总容量252亿千瓦,新增风电装机容量84亿千瓦,均居世界首位。2008年美国太阳能装机容量为877.5万千瓦,同比增长17%;在太阳能电池导入量上排名世界第三。美国全国电力生产的1/3来自非碳能源。不仅如此,美国政府还在鼓励发展各种节能技术。为配合政府的新能源战略,作为美国化石能源消耗的最大单一用户(2005财年占到了美国政府燃料消耗总量的93%),美国军方从2006年开始研究军队的能源问题,国防部现已成为美国生物燃料的最大用户2007年底,美国最大的太阳能装置在内利斯空军基地投入使用。为避免与农作物和森林争夺土地,军方还在计划利用荒地来种植燃料作物。奥巴马政府上台后不久就推出了美国复兴与再投资计划,准备在3年内让美国可再生能源的产量倍增,计划在未来10年内投资1500亿美元进行新能源开发,并创造500万个新工作岗位;到2015年新增100万辆混合动力汽车;到2012年做到风能和太阳能发电量占美国发电总量的10%,到2025年占到25%,实现过去30年才能达到的目标。  

美国新能源产业的缓慢发展,只能逐步实现对化石能源的替代,这个过程因为过于漫长和资本流入的规模偏小,对刺激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的短期作用可能微乎其微。我们不能忘记,美国的全球霸权之一的美元本位制是和最重要的化石能源——石油想依赖的。因为美国的全球军事部署,对全球的能源和资源加以控制,美国垄断资本集团中的能源利益集团在石油贸易和消费上的利益已经超越自身国界,成为美国全球战略的最重要利益之一。过快放弃石油这种化石能源,会使得美元本位制迅速走向崩溃,美国的全球霸权的经济基础会丧失;同时美国的庞大的石油利益集团的的利益会受到直接威胁。这恐怕也是当年小布什政府为了眼前利益屈从于国内压力而拒不签署《京都议定书》的根本原因。如果美国新能源产业能够迅速发展,最好的替代期应该在2007年到2010年的原油高价期间,新型的、清洁的、同时因为美国政府给予了很多优惠措施而更经济的能源本来应该迅速而广泛地得到应用和普及,比较容易形成大规模的投资热潮;倘若如此。美国新能源经济的发展到如今可能是另外一番景象。  

4、失业率高企  

新兴产业的崛起能够推动经济复苏,除了新技术储备作为必要条件外,持续的大规模的对新兴产业投资是主要动力。只有产业投资的持续兴旺,对劳动力的吸收利用和就业状况好转才能明显加快,从而推动消费规模的扩大,经济运行才能步入良性循环。实际情况是,经济衰退以来,美国已新增800万失业人员,整个失业大军达1500万人。失业率依然维持在9%以上的高位。统计数据显示,美国经济增长正在减速,根本达不到减少失业率所需的至少2.5%的经济自然增长率。经济学家预计,失业率在未来几年都很难走低。高失业率将产生连锁反应,如工资增长的停滞不前,进一步抑制消费支出等,而后者占美国经济总量的70%。经济内生性的消费需求增长,才是经济持续运行的保障,作为政府的诸多刺激消费措施,只有短期作用,终归是无法持久的。因此,从就业层面来看,美国人利用新能源产业推动经济复苏,要么是存在技术上的限制,要么根本就不是真心的。  

5、消费信用膨胀  

即使新能源产业在有效替代化石能源的基础上能够具有推动经济复苏的潜力,美国消费者膨胀的消费信用,对经济复苏也是一个束缚性因素或者障碍。据有关分析,上世纪90年代美国人收入100美元,消费80美元,储蓄10美元,还贷10美元:进入21世纪是收入100美元,消费90美元,还贷12美元,储蓄变为负数,以借新债还旧债度日。美国纽约联邦储备银行提供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20113月底美国消费者债务总额已经达到了11.5万亿美元,自去年1231日以来增加了330亿美元。并且纽约储备银行还表示,这些债务统计数据并不包括自2008年第三季度以来消减的、总额在1.03万亿美元的优秀消费者的债务。拜纸币信贷宽松政策所赐,过去两年中,消费者负债出现稳定下滑。2010年第二季度,包括住房抵押贷款、信用卡账户、及诸如车贷等非循环信用借贷账户在内的美国家庭负债总额为13.9万亿美元,此数据比去年同期下跌2000亿美元。诸如信用卡等可循环信用借贷负债总额为8322亿美元,去年同期该数据为9150亿美元。债务拖欠率连续5个季度出现了下降,相比去年1231日,达到犯罪级别的债务拖欠率从10.8下降到了10.5,这一数值也低于去年同期的11.9%.美国老百姓在经济前景堪忧的情况下,也在利用美元贬值的机会抓紧还债,而不是扩张消费。美联储理事拉斯金(Sarah Bloom Raskin)2011629日表示,多数美国民众收入增长停滞和极富有的1%的美国富人收入的高速增长所导致的财务状况不平等限制了美国经济的复苏。这种不平等正在变得不稳定,且破坏了经济持续和高效增长的能力。同时,这种不平等还拖累了经济的最大增速,成为了经济增长最不可缺少的社会进步的诅咒。  

美国消费信用的膨胀和美国人民寅吃卯粮的现状,实际上是美国垄断资本对劳动者的剥削过度、以致于劳动力再生产的生活来源信用化的结果;劳动者的当期工资收入,已经不能满足劳动力的简单再生产,只能通过信用的方式来补尝和维持;就单个的资本循环而言,因为资本对利润的获取,已经越过了一个资本循环过程中劳动力工资的极限,进一步向工资部分侵蚀,这必将导致劳动者对消费信用的依赖和消费信用的积累。资本对消费信用的控制和选择,会有力压缩社会的消费能力,从而限制资本循环的自我实现。这样资本就陷入两难境地,一方面,必须扩大消费信用以维持资本循环扩大,另一方面,消费信用的扩张和劳动者收入越来越不成比例,会更容易导致消费信贷坏账和呆账,毕竟工资收入实现远远赶不上消费信用的还本付息;最终的结果就是资本循环更加不稳定和更加短命。  

二、美国经济向金融的转型  

美国经济向金融的转型完全不同于以往循着科学技术发展和新技术的产业升级。这里的美国经济转型,指的是美国的产业空心化过程和一直相伴随的金融化过程。由于经济的金融化,资本以金融手段谋取暴利比产业资本循环谋取暴利更简便和能够获得更高的利润率,因此美国经济从金融化回返到以制造实物商品为内容的实体经济为主,就成为不可能。由于资本对国家政权的控制,当代资本主义的一个突出特征是国家政权已经成为资本牟取利润的工具;美国金融垄断资本以此为条件,推动了经济的全球化。  

1、美国金融垄断资本主导的市场机制  

我们知道,在资本主导的大众行为的市场机制当中,市场运行有三个必要的要件:1、起主导作用的资本,我们称为主导资本。主导资本在这里有两个特征:一是因为投机的需要和以资本作为基础,成为大量的市场参与者的交易对手;二是将自己的价值观念或者与私欲有关的林林种种的想法和构思,利用自己在市场的交易中建立的联系,向广大的市场参与者传递或者灌输。2、市场价值,这是一种趋同的理念或者观念体系,形成于商品交换或者交易过程之中并且存在于一组价格当中。它是在主导资本和市场大众的互动或者博弈中形成的。市场价值是市场中的资本和人群的社会联系的结果,同时基于资本向市场人群灌输的各种观念。3、市场大众,也就是在交换中形成和与主导资本相对的大量的市场参与者。他们虽然人数众多,但是在市场中居于被动地位,因为时间、空间和信息限制,在交换过程中只能接受被市场中主导资本和市场大众自身互动或者博弈所“证明”的市场理念和价值,因为自利和自我保护的动机,构成市场中追涨杀跌的群体行为或者大众行为,这也是羊群行为或者羊群现象在市场长期存在的根本原因。  

全球化的过程,也就是美国垄断资本主导的市场范围向全球扩展的过程。我们知道,金融市场过程是继社会财富在实物商品市场分配之后的社会财富的二次分配过程,实际上是资本的流通和再分配,金融市场处于市场体系的顶端。美国金融市场的资本再分配过程,实际上是大资本对小资本,垄断资本对非垄断资本的掠夺过程,更是美国垄断资本对非美资本的掠夺过程。二战后美国一直将全球硬通货、控制全球银行体系和控制全球资本市场这三大金融控制列为其国家战略中的超级目标。在三大金融战略目标中,以美元霸权控制了全球硬通货,通过主导世界银行、IMF和国际清算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以及相关金融理论、金融自由化、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等的主导权与游戏规则制定权以控制全球金融体系,并以三大评级机构为媒介,通过信用评级的话语权垄断与霸权从而引导全球市场资本流动。这样,美国金融垄断资本在全球市场就获得了主导地位,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使得美国资本能够在全球市场的资本博弈中保持优胜。美国人竭力向全球推广的主要是给予美国资本自由的全球化,实际上使美国资本在全球市场成为狩猎者,市场范围扩大不过是狩猎场边界的扩展,使得这个市场中的猎物越来越多  

随着美国消费信用的膨胀,意味着美国垄断资本在其国内市场的资本循环,因为财富分配的极端不平衡、社会财富早已向总人口中1%的人群集中而难以为继。利润是以实物财富的无偿占有为基础的,在美国产业空心化的情况下,实物财富的创造能力越来越微弱的条件下,国内利润本身也就多少失去了真实意义。美国金融垄断资本的利润来源,一方面,只能来自于在美国市场占主导地位的金融垄断资本对国内相对弱势的产业资本的掠夺;例如通用汽车金融服务公司本是提供车贷金融服务的企业,因为转向住房抵押贷款为主业,最终把通用汽车公司拖入了“毒资产”泥潭。另一方面,就是将自身的目光转向国外,利用美国的全球金融霸权,将美国政府作为工具寻找利润和财富来源。在这个对内对外的资本循环中,美国政府成为了美国金融垄断资本的一个市场运行的关键。这是一种新型的资本循环过程,美国金融垄断资本构造了一个全球性金融产业,通过美国政府,以长期贸易赤字为由发行美元,推动全球的实物商品和资源向美国流动,同时,或者采用各种手段将非美资本赶进美国市场,这些非美资本被美国金融垄断资本利用自己的主导地位和狩猎者的角色予以猎杀;或者美国金融垄断资本主动出击,利用新兴经济体国家与美国主导的国际金融惯例接轨、从而美国资本在这些国家市场的实际主导地位,翻云覆雨,在这些国家的市场进行恶意炒作,对这些国家的资本进行欺诈和抢劫。  

2军事为金融服务的倾向运来越明显  

美元本位制和美国的军事优势始终是美国霸权的两个车轮。美国的军工产业的资本循环,一方面依赖于武器出口,另一方更依赖于美国政府的武器采购;价格昂贵的武器出售成为军工产业资本循环和高额利润的保证。而武器的研发和生产,又是美国全球军事部署和发动战争的物质基础。  

美国的全球军事部署,是为了控制全球资源及其流动,同时为美元本位制的存续和美国金融垄断资本将全球大宗商品市场金融化创造了条件。通过资本的炒作,控制粮食、石油和有色金属的价格,从而影响以工业为主的新兴经济体的运行,控制这些国家的资本循环及其利润水平,从而掌握世界财富分配的主导权;例如利用石油价格的波动,改变产油国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的财富所得就是明显的例子。  

传统的战争,永远是为国家利益服务的;通过战争实现财富在国家之间的转移是历史上常见的现象。随着美国经济的金融化,美国政府发动战争为金融垄断资本服务就成了一个新动向。科索沃战争爆发之前,有关资料数据显示,大约有7000多亿热钱因为找不到投资去处而只好在在欧洲游荡。当时欧洲上空已战云密布,一旦战争打响,投资环境会迅速恶化,资本不可能留在战争中玉石俱焚。结果,战争一打响,7000多亿热钱中有4000多亿立刻从欧洲出逃,其中2000多亿去了美国,直接支持了美国已经连续115个月的经济繁荣。美国历史上还从来没有过如此漫长的景气周期。伊拉克战争之前,一桶石油38美元,到战争结束就达到140美元。在石油交易以美元结算的条件下,美国政府就能以向全世界提供货币工具的名义,向全球商品市场注入美元,再玩一次实物换绿纸的游戏。“9·11”事件的发生,当即引起在美资本放鸭群般地外逃,大量的资金开始撤离美国。于是阿富汗战争迫不及待地打响,巡航导弹一落在阿富汗的土地上,道琼斯指数很快回升,全世界投资人对美国市场的信心恢复,外逃资本回流,华尔街一片叫好。  

三、美式金融绞肉机  

随着实体经济在美国经济运行中的角色日趋退居次要位置,美国金融垄断资本越来具有绝对的控制地位,越来越多的产业和商品市场被金融化,美国人的现实生存和垄断资本的利润越来越依赖金融产业,越来越依赖于海外商品和资本的输入。随着美国本土市场的金融化和美国金融垄断资本所掌控的金融市场边界在全球扩展,一个当代的美式金融绞肉机就形成了。  

1、印刷美元的冲击  

实体经济的不振以及出口的实物财富越来越少,常年维持庞大的贸易赤字,以美元纸钞换取全球实物财富的过程就不会停止。二次量化宽松使利用这一机制的意图更加显性化,用只要开动印钞机和几乎零代价的美元外流换取实物商品,没有比这更合算的国际贸易了!而且,美国垄断资本仍在这中间拼命挖掘利润;例如压价收购中国的出口工业产品,高价向美国市场抛售,从中赚取暴利,这一点有从美国进口商的进口价到中国产品的最终零售价之间的巨大价差为证,标有“中国制造”的美国苹果公司iPod播放机在发达国家市场零售价为299美元,其中中国出口组装厂只赚取4美元的加工费,而160美元被美国设计、运储、营销等环节的企业获得;中国人民的血汗制造成为美国商人的暴利来源。这种利益实质,一方面决定了美元的继续外流在贪婪的资本本性驱动下的不可遏制;另一方面,基于贸易平衡的外汇理论和政策法律框架抵挡不住零成本的美元潮涌,汇率稳定和有序波动只能是一种空想。这也正是我国外汇储备在近年来迅猛增长、央行货币政策“池子”越挖越大仍然赶不上美元流入的规模和速度、用“池子”对冲失灵的根本原因!唯一的办法就是实行严厉的外汇管制,强化资本项目监管,对资本市场进行更加严格地保护,将这股祸水设法阻挡在国门之外(按:可惜他们根本不想这样做,相反是想更大地开放金融市场,让美国来圈钱。譬如迫不及待要搞国际板)  

2、金融绞肉机的运转  

金融市场本身是资本搏杀的场所,美国金融垄断资本将本土市场金融化,在这个市场毫无疑问掌握了绝对的控制权和主导权,制定市场规则,就是为了有针对性地对中小资本和非美资本展开猎杀,这是美国金融垄断资本的利润来源所在。为了将全球资本或者游资赶进美国市场供美国金融垄断资本绞杀,它们不惜采用各种手段。科索沃战争和阿富汗战争的发动部分是为了这种目的。利用政治和军事手段在他国制造动荡和引起地区国家的各种纠纷和冲突,让其他国家的资本寻找所谓的“安全港”流向美国,也是为了这种目的。利用自身控制的全球媒体和信用评级工具,在全球各国市场制造无中生有的“风险”和恐慌,更是为了这种目的。只有全球资本羊群向美国源源流动,美式金融绞肉机也就能够全力开足马力运转,被美国金融垄断资本大口大口地吞噬,美国金融垄断资本的暴利也就源源而来。雷曼兄弟公司的倒闭是针对欧洲资本的绞杀,美国国债、“两房”次级债券和高盛与中国诸多公司玩金融衍生品合同是瞄准中国资本的绞杀。中投公司在美国投资什么就赔什么。在几乎所有与美国人的金融游戏中,中国资本总是折戟沉沙。购买的巨额美国国债已经被送进了绞肉机!用脚趾头都能够估计近年来在新兴的赴美收购潮中对美国已经金融化的房地产业和其它产业的收购的中国国有和民间资本的最终悲惨命运(按:被美国送进绞肉机,他们居然很淡定。)让境外流入资本在美国市场赚钱或者获得利润,要求美国金融资本进行利益让渡或者自伤,无异于与虎谋皮。所谓美国的市场公平、体系完善和巨大的流动性,不过是在给美式金融绞肉机刷漆涂彩,打扮得再美丽也只能是弥漫着资本血腥味的绞肉机。我们也就不难理解美国国会两党不久前在国债上限问题上的“民主政治秀”和标准普尔关于下调美国主权信用评级的“科学、客观和公正”的表演,都是做给仍在信奉美国模式的市场拥趸们看的,希望这些人继续投资美国,请君入瓮。  

3、海外金融攻击  

美式金融绞肉机基于三个市场条件:美国金融资本在市场的资本优势、主导地位和控制力,符合美国金融资本利益的市场规则,美式市场价值观念的传播和成为市场主流与美国主导的国际惯例接轨和市场自由化,就是拆除阻挡美国资本输出和控制市场的篱笆墙,扩展美国金融资本的狩猎范围。以美式经济金融理论为代表的金融价值观的传播,是为了美国金融资本培养听话的、基于“市场公平”甘愿送钱的猎物群或者说交易对手的人群,这个市场人群手中掌握的是代表一国社会财富的资本。这些是美式金融绞肉机在美国本土以外市场仍然能能够运转的的基本条件,一个国家市场对美国资本越开放和越自由,与美国的所谓经济金融惯例越接轨,市场结构和运行特征越相似于美国本土市场,这个国家的资本成为美国金融资本的猎物的可能性就越大。俄罗斯的金融危机、东南亚金融危机、墨西哥金融危机是相对较远的例子。高盛、大摩等跨国投行在中国市场的翻云覆雨和长长的天文数字的暴利账单则是我们最切身的痛苦感受(按:没看出管理层有痛苦感受,他们还在继续扩大对美国的金融、粮食等开放。有痛苦感受的只是中国人民  

市场是资本赖以存活和生长的土壤,资本在市场中投入,也在市场中回流并带来利润,从而完成资本的循环。在美国市场越来越金融化的情况下,美国资本的循环方式也就越来越具有新的特征,在市场中与其他资本交易和博弈,对其他资本本身的掠夺和消灭,成为了基本的利润来源;金融市场因此也就充分发展和发达,演变成了全球特有的脱离实物财富创造、以美国资本主导的全球财富再分配为主要内容的美式金融或资本绞肉机。这种新型的资本循环的体系,与美国的全球霸权体系共生,也越来越相互融合。《人民日报》指责美国政府的“发债成瘾”和美国报纸关于中国“买债成瘾”的回击,更像是一场毫无意义的口水仗,道义在利益和需要面前是一文不值的,吃到肚子里的东西哪里肯再吐出来?批判和骂战改变不了资本的本性和美国资本新的循环方式;我们更需要做的是不再将自己的财富和资本送入美式金融绞肉机和防范可能到来的大规模金融攻击!俄罗斯总理普金指责美国是寄生虫倒是看清了问题的实质。  

   

参考文献:  

《论金融市场的题材-价格模式》,清湖渔夫,  

http://blog.sina.com.cn/s/blog_8302e4d80100t0s1.html  

http://www.wyzxsx.com/Article/finance/201105/232992.html  

《大众行为过程中的市场价格和经济周期》,清湖渔夫,  

http://blog.sina.com.cn/s/blog_8302e4d80100t2aw.html  

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22/201105/235244.html  

《论市场机制和市场重构》,清湖渔夫,  

http://blog.sina.com.cn/s/blog_8302e4d80100tkq0.html  

http://www.wyzxsx.com/Article/finance/201107/250492.html  

    感谢网友参与“华语作家影响力排行调查”投票:

    投票网址:http://www.rongshuxia.com/survey/order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