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COLORS OF THE WIND //www.sinovision.net/?7879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知、解、行、證」和「信、願、行、證」和「信、解、行、證」釋疑

已有 2835 次阅读2011-4-23 04:03 分享到微信

(转)

[01月05日]「知、解、行、證」和「信、願、行、證」和「信、解、行、證」釋疑

佛法是「知、解、行、證」。
佛教創立三寶,改成「信、解、行、證」,波斯摩尼教把「知、解」打入「知解宗徒」,後又改成「信、願、行、證」,以便落實依人、崇拜、深信不疑的奴隸制度。

「信為道元功德母」就是波斯摩尼教在中國首創的學說,原因是居鲁士大帝廢除了奴隸制度,導致魔子魔孫無法生存,從而遁入中國傳道,特點是無思想、無報酬、終身迷信。比如說你努力地幫釋淨空傳道,可是你什麼也得不到,釋淨空不但不教你掙錢,而且你還必須把辛苦所得奉獻出來供養他,這種情況正是奴隸制度的典型。

人體腦細胞的基因都有奴隸的基因,一旦被大量啟用後就難以覺醒,只能終身為奴,死後斷滅。
奴隸基因被活化後,在佛家稱之可憐憫者。而奴隸們無法自主覺醒,因為奴隸基因在主導著思想,思想已經成為奴隸。所以你可能會感覺奇怪,古代的奴隸為何不知起義?因為他們的思想立基點已經變成奴隸。

「知」=知道有這麼一回事;知道有渡河之筏。
「解」=邏輯與哲學思辯,佛法稱「因明學」。演繹論證看看渡河之筏牢不牢固,沉船概率有多大。
「行」=勇敢地上筏,開始渡河。
「證」=慢慢達到彼岸。

佛法是「理悟知解,行證相應」,而「知解是因,行證是果」。「知是因,解是果」;「行者因,證者果」。如《楞嚴經》云:「理則頓悟,乘悟並銷;事非頓除,因次第盡。」

「理則頓悟」翻譯:「理屬於思維範疇」。
「乘悟並銷」翻譯:「可以通過因明學而消除」。
「事非頓除」翻譯:「事不能通過思維而消除」。
「因次第盡」翻譯:「力行才能一步一步地轉化因」。
「理則頓悟,乘悟並銷;事非頓除,因次第盡」翻譯:「知道一個道理是可以通過邏輯與哲學思辯而釐清的,釐清之後就消除了疑惑,沒有疑惑就可以放心去做,從而令因熄滅而證得果」。
「理」=「知、解」
「事」=「行、證」
佛法是「理悟、事行」,沒有事悟。

《三藏法數》:「如來滅後,教法垂世,人雖有稟教,而不能修行、證果,是名末法。」
「知、解、行、證」變成「信、解、行、證」稱之末法。
「知、解、行、證」變成「信、願、行、證」稱之邪法。

[01月03日]「無智亦無得」釋疑:

這是從《大般若波羅蜜多經》421卷所演義的一句話:「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

寫出心經這一段話的人可以斷言是大智者,而不是凡夫學者。

「無智亦無得」的解釋:沒有世間智慧,因為世界智慧不可得。
「以無所得」的解釋:不可能得到,縱然想要得到也是一場空。

「一切智」:
世間的一切智慧,「名色形能」的「名」智。

「一切智智」:
智中之智,「名色形能」的「能」智,不存在世間。
在北傳佛教是「正遍知」,指大智者洞悉了一切因果,再也沒有無常的不確定性,也就是「熄滅一切苦」,又稱「佛智」。
在南傳佛教是「升起封頂道心」、「涅槃」,或者稱「遍知智」、「遍知神通」。

「波羅蜜多」:通往「形能」的智慧;直達彼岸的智慧;開啟另一維次的智慧;銜接二元的智慧;大自然的智慧。
「般若」:唐代語法的全文是「般若波羅蜜多」,全稱是「般若非般若」,也就是「一切智」+「一切智智」。

「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的意思就是指「一切智智」,唯識宗稱「大圓鏡智」,密宗稱「大日如來智」。
[01月11日]「依法不依人,依義不依語,依智不依識,依了義不依不了義」釋疑 
    白話翻譯:「依照說法,了解涵義,因明證真,大徹大悟。」

  沒有句逗的古經是:「依法不依人依義不依語依智不依識依了義不依不了義」。這是一句話,指修行次第的流程,等同「自依止、法依止、莫異依止」。

  「了義」是不共法,不可言說;無法言說。而巴利文沒有「了義」一詞,只有「涅槃」一詞,意思是「吹滅共法」。
  《大智度論》及相關經文對於「了義」的說詞是節錄自《莊子·天道》:「意之所隨者,不可以言傳也。」其後被釋家語法定義為「了義」一詞,後人稱之「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南禪宗又稱之「以心傳心,自悟自解」。

  「了義」在中國古時候的意思是「大徹大悟」,或者指「無所教命」。
  「不了義」是共法;方便法,三藏十二部都是不了義。

  大藏經的大部頭,有七成內容是直接取自道家經文而編修的,應用唐代釋家語法而編纂。其後歷經數次佛道之爭,道家三十七家經文被祝融殆盡,直到明代後的考古發達,出土各種文獻才印證了佛教的手段。

  大藏經的大部頭,除了《般若經》是從《阿含》與《詩經》繼承而改寫外,其他經文都是繼承自道家三十七家的書籍。中國道家是極其偉大的,曾經傲視全球長達七千年,深刻地影響全世界。後來道教才體現出了中國二千年的味道,也紀錄了不少關於民間的趣味流變,而大乘佛教除了南禪宗以外,其他宗派都是山寨品。

  中國道家經文的平均難度是佛教大藏經的六千萬倍,任何一部道家經文或句子,你們都完全看不懂的。而大乘佛教比較難的一部經是《大般若經》,對於文化水平低的小老百姓而言相當難,實際上對於南傳行者而言是極其簡單的經文。大乘經典之所能受到達官貴人的認可而流傳,主因就是通俗,沒有難度可言。

[01月13日]「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與「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釋疑

一、「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釋疑:

「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於愚之。民之難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知此兩者,亦楷式,常知楷式,是謂玄德。玄德深矣,遠矣,與物反矣,然後乃至大順。」

智=知=明=健(天行健=乾德知=上天授予道路知識)
愚=不知=暗=病
福=德
治=知=主宰(知知=智治=知識主宰)
玄德=心行

例:「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有知識而不主宰,高明也;沒有知識卻妄想主宰,禍患也)
例:「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智者不言,言者不智。」
例:「乾知大始。」(上天知識的開端)

「知」變成「智」是舍利教竄改的。
「德」變成「福」是摩尼教竄改的。

「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
白話翻譯:「所以運用知識來主宰國家,國家將滅亡;不運用知識來主宰國家,才是國家的道路。」

「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於愚之。民之難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知此兩者,亦楷式,常知楷式,是謂玄德。玄德深矣,遠矣,與物反矣,然後乃至大順。」
白話翻譯:「善於行走的王者,不告訴人民知識,而要讓人民不知。人民難以成為主宰,是因為知識太多。所以運用知識來主宰國家,國家將滅亡;不運用知識來主宰國家,才是國家的道路。通曉兩者的道理,就是法則,才是心行。心行極深,心道極遠,明白與知識道路的不同,才能走的又遠又順。」

這一段話在告訴王者,要讓人民自發性學習,而不要灌輸知識給人民,以期讓人民成為道路的主宰者,國家才能走的又遠又順。
這是無為而治的思想,也是民主的體現,人民當老闆,類似民惟邦本。「無為而治」=「不干預才能成為主宰」

老子的觀念要把道路的主宰權留給人民,也就是「德」,而王者要學習「玄德」,也就是「心行」,而《德道經》的意思就是《人民道路與王者心行經》,內容在談人民與王者的關係建立,人民要付出勞力去維護道路,而王者要負責心行的建設,其中首要建立的是「人民道路」。

「非以明民,將於愚之」的本意其實沒有愚民,只可惜隨著歲月的流變而昇華成「騙」的層次,其中揭示了近一千五百年中國人的狡詐與悲哀的一面。

二、「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釋疑:

天行健=乾德知=上天授予道路知識
地勢坤=地力坤=大地授予力量渠道

前者的君子是對男子的稱呼,也是王者。
後者的君子是對女子的稱呼,也是人民。

白話翻譯:「上天授予道路知識,王者要心行行之;大地授予力量渠道,人民要負責維護道路」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