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COLORS OF THE WIND //www.sinovision.net/?7879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最难否定毛泽东的语言:从奥巴马的就职演说谈起

已有 1882 次阅读2011-2-1 02:36 分享到微信

李克勤(jixuie)题记:五四运动90周年了,相对于5000年的中华古文化而言,新文化其实还是处在幼年时期。当我们想到白话文只是有如此之短的历史,就会感到新文化的基础是多么脆弱啊!进而我们也就明白,至少能够更多理解毛泽东为什么那么重视现代中国的文化革命,从而我们也就逐渐对毛泽东为什么能够对于现代中国做出如此之大的贡献,造成如此之久远影响,有所顿悟了。就毛泽东一生来说,可以这样讲,只要能够否定的,有些人早就迫不及待极尽能事加以否定了,尽管他们不一定达到目的,并且常常事与愿违。实际上,这里面有一个十分现实的命题,那就是要彻底否定毛泽东,必须从文化上入手,可是如果把既继承了古代文化,又集成了胡适、鲁迅极力倡导的新文化的毛泽东文化否定了,那么就会把自五四以来的新文化运动,几乎要全部否定掉,那么现代中国就没有什么了。这时候,否定者必然不得不面对自己也要一同被否定的结局。所以,最难否定的是毛泽东的语言风格!连美国总统的话翻译成中文,都不得不要考虑毛泽东的影响。

最难否定毛泽东的语言:从奥巴马的就职演说谈起_图1-1


尼克松对毛泽东的态度是真实的。

当代中国人,谁敢说自己的语言没有受到毛泽东的影响?就连美国的总统的话,一旦翻译成中文,毛泽东的语言风格就会自然显现。

2009年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就职仪式,被中国官方媒体与各门户网站重点报道。美国大使馆21日也发出美国官方的完整中文译本。这个权威版本与奥巴马英语原文一样,充满浓郁的诗意。令人意外的是,深谙中文的译者借用了中国前领导人毛泽东的“中流击水”名句。 “中流击水”出现在奥巴马演说的总结段落。根据美国国务院国际信息局的翻译,这段话译为中文是:“美利坚。在我们面临共同危难之际,在我们遇到艰难险阻的冬日,让我们牢记这些永恒的话语。心怀希望和美德,让我们再一次迎着寒风中流击水,不论什么风暴来袭,必将坚不可摧。”

以后美国国务院国际信息局又发布了就职演说的新版中译文。目前,美国驻华使领馆在网上公布的中译文版本,均为后者。新版译文将“让我们再一次迎着寒风中流击水”,改成了“让我们再一次不惧严寒,勇为中流砥柱”。“中流砥柱”出自《晏子春秋》:“吾尝从君济于河,鼋衔左骖,以入砥柱之中流。”这个词用来比喻坚强独立的人能在动荡艰难的环境中起支柱作用。显然,做了上述改动之后,奥巴马的演讲就和“毛泽东”扯不上什么关系了,媒体对此的兴趣很快冷却下来。

不管你做出怎样的解释,反正用毛泽东的话,意义非凡,相反,如果有意避开毛泽东的话,意思就显得明显不足。这是没有办法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在美国总统里面,对毛泽东研究最多的无疑是尼克松。1972年2月21日,星期一的晚间,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国宴上,电视摄像机拍下了周恩来与尼克松满脸喜悦地用茅台干杯的镜头,并向全世界播送。尼克松对于这种干杯的动作不是十分熟练,在举着酒杯与周恩来碰杯的一刹那,举杯的那只胳膊还要往上一耸。  

在这具有象征意义的“干杯”之前,周恩来总理站起来致了祝酒词,他说“美国人民是伟大的人民,中国人民是伟大的人民,我们两国人民一向是友好的。由于大家都知道的原因,两国人民之间的来往中断了二十多年。现在经过中美双方的共同努力,友好往来的大门终于打开了。” 显然这是毛泽东思想的体现。

尼克松也站起来回答总理的祝酒词:
    “就在这个时刻,通过电讯的奇迹,看到和听到我们讲话的人民比在整个世界历史上看到任何其他如此的场合的人民都要多。不过,我们在这里讲的话,人民不会长久记住。人们在这里做的事却能改变世界……。如果我们两个民族是敌人的话,那么我们共同居住的这个世界的前途确实是黑暗了。但是,如果我们能够找到进行合作的共同点,那么争取世界和平的机会就会无限地增加……”他还在结尾时引用毛主席的诗词,“毛主席写过,‘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现在就是只争朝夕的时候了……”

双方祝酒后,周思来举着杯到每一宴席去绕圈子,向美国官方代表团人员逐一敬酒。这时,军乐队奏起了《美丽的阿美利加》;要知道,军乐队所属的这支军队在二十年前同美国打过仗。在场的美国人与大洋彼岸的美国电视观众,都是深为感动的。尼克松总统居然可以引用毛泽东的诗句来阐述美国的外交政策,这对世界各国的电视观众来说,也是闻所未闻的。世界确实发生了改变!

最难否定毛泽东的语言:从奥巴马的就职演说谈起_图1-2


因“水门事件”下台的尼克松,身败名裂,是毛泽东于1976年邀请他访华,给了他重新走向国际政治舞台的机会。

尼克松在自己生命最后时刻,曾经写过一本书,他把书名就定为《只争朝夕》,可见毛泽东语言对他的影响之深!

最难否定毛泽东的语言:从奥巴马的就职演说谈起_图1-3


1975年12月毛泽东会见美国总统福特

另一位美国总统福特曾说:毛泽东的著作给人类文化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他确实是我们时代的杰出人物。可见,毛泽东的著作和名言在美国的确为许多知识界人士所熟知、肯定。

在美国的不少书店里,一般都能看到不同版本的毛泽东传记。哈佛大学附近的几家新书和旧书店里,就陈列着《毛主席语录》的中英文本。美国时代生活出版公司曾经编印出版了一本画册《人类1000年》,其中就收录了毛泽东的一句著名语录:“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书中收录的100人中,惟独编入了毛泽东的这条语录。

据一位中国学者介绍,在美国的高校和研究机构中,对从事政治学、国际关系学等社会科学的学者而言,毛泽东的《矛盾论》、《实践论》等等,都是必读书目。因此,政治人物和学者对毛泽东著作中的名句印象深刻,也完全是在情理之中。就连美国顶尖职业拳手经纪人唐金也曾经透露,自己曾精读关于毛泽东传奇的书籍,最崇拜毛泽东。

最难否定毛泽东的语言:从奥巴马的就职演说谈起_图1-4


2006年4月1日,前拳王泰森(右二)参观毛主席纪念堂时倾听全国政协委员潘庆林(左)的讲解。当日,前拳王泰森应全国政协委员潘庆林私人之邀,访问北京,参观毛主席纪念堂,并在钓鱼台国宾馆接受潘庆林馈赠的泰森塑像。泰森很虔诚地在毛主席遗体前停留良久,之后在出门时买了三册毛主席纪念堂珍藏书画册。他还对纪念堂里出售的毛主席和几位开国元勋的挂画非常感兴趣,但因为人太多而只好放弃购买的念头。

    毛主席是泰森最崇拜的伟人,他的右肩头还有毛主席的头像文身。泰森说:“在毛主席遗体前我觉得自己很渺小,能够有机会参观纪念堂是我莫大的荣幸。我希望自己不久还能来中国,来这里参加比赛。”

最难否定毛泽东的语言:从奥巴马的就职演说谈起_图1-5


奥巴马与查韦斯

除了美国以外,不久以前和奥巴马亲密接触的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十分熟悉毛泽东的著作,对“帝国主义是纸老虎”、“战略上要藐视敌人,战术上要重视敌人”等毛泽东语录背诵如流。他甚至能说出某段语录是出自《毛泽东选集》第几卷。据报道,他曾经要求委内瑞拉的中小学在课程中加入学习毛泽东著作的内容。

在俄罗斯,1950年代至1970年代,曾经出版发行俄文版《毛泽东文选》2.2万(卷)套;法文版1万(卷)套;西班牙版5000(卷)套。后来,又先后15次出版俄文版《毛泽东诗词》和毛泽东著作单行本,共30万册。因此,如今不少上了点年纪的俄罗斯人都能随口说几句毛泽东语录。

据统计,法国1966年至1968年,《毛主席语录》在法国再版四次,印数高达几百万册。2006年,法国《费加罗报》刊文,鼓励法国人学中文。该报列出了学中文的十大理由,其中就包括,“看原版的毛泽东语录”。

在英国的许多老人曾经深受毛泽东影响。1960年代,他们正值青春,许多伦敦青年都以拥有一本《毛主席语录》为时髦。据说,伦敦最大的华人书店,就是靠卖《毛主席语录》起家的。

要说毛泽东语言的命运最富戏剧性变化的,还是了解一下《毛主席语录》在中国台湾的昔与今。

在台湾中央研究院著名的“傅斯年图书馆”里,保留着一本1974年版为《毛主席语录》所撰写的公开“辅导资料”:《毛泽东语录的透视》。《毛泽东语录的透视》由“国际反共文教协会”出版,作者王国琛。该书装潢简约,共97页,是一本薄薄的小册子。打开该书目录,全书共计22个专题,采取边引边批的形式,逐一对“语录”展开对峙。作者在“自序”中说:“语言是表达思想的工具。从一个人的语言表达,可以看得出一个人究竟有没有思想?系统的思想?或有没有正确而健康的思想?所以,语义学(Semantics),在思想上有其一定的意义和作用。…… 任谁读了《毛语录》,必然的结论是‘毛’无思想。所以《毛语录》是‘毛思想’的否定。尤其从《毛语录》本身的矛盾与荒谬,更显出‘毛’本人的狂妄与无知。这是《毛语录》对‘毛’本身的丑化。”毋庸置疑,这分明是一部知道有人会读、所以提前下药,以防污染的“消毒”作品。按常识推断,一旦某书的“辅导资料”出现,就意味着阅读、哪怕是“窥视”过该书的人一定不在少数。

世道千变万化。事隔30多年以后,当中国大陆《毛主席语录》已成为历史文物的时候,在海峡对岸的台湾,图书市场上竟然公开出版了《毛泽东语录》这本同邦异地,意识形态差距甚大的新时代“小红书”。

“小红书”被国际公认为“20世纪世界上最流行的书”,“献给对这个世界还有梦想的人”是台湾版《毛泽东语录》扉页上的话。在那“火红的年代”里,唯一可以与《圣经》发行量相媲美的书,就是曾风靡全球,被外国人俗称为“小红书”的《毛主席语录》。

据报道,仅“文革”时期,全世界出版过50多种文字的500多种版本,总印数达50余亿册。以当时全世界30多亿人口计算,男女老幼平均每人拥有一本半还有余。以至于它被国际公认为“是20世纪世界上最流行的书”,“是世界上读者最多的书”。

由于毛泽东本人的巨大影响,“小红书”流向世界各地似乎并不难理解,但让人惊奇的是:严酷的意识形态之网,居然也阻挡不住这本“禁书”的流传。中国大陆“文革”期间,台湾就暗里流传着大陆版的《毛主席语录》。自然,这一当时在台湾被称为“匪作”的书籍,只能被在极小的范围“内部阅览”。

除了删掉大陆版《毛主席语录》中由林彪撰写的“再版前言”以外,台湾版《毛泽东语录》大体上是前书的翻版,只是附加了“文革”极为流行的“老五篇”,即毛泽东五篇著名的政治散文《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和《反对自由主义》。最后还摘选了《毛泽东诗词》和《毛泽东一九六七至一九六九指示》。

令人惊奇的是,全书刚好333页。将两个3相加是“六”,将三个3相加是“九”。要知道,“六”和“九”正是《易经》中的“坤数”和“乾数”。冥冥之中,台湾版《毛泽东语录》竟达到了一个阴阳合体的易数顶级。

在台湾著名的学术书店“诚品书店”最新书台的中央,就摆放着这本《毛泽东语录》。在万紫千红的书海之中,这本大红封面的“小书”却非常抢眼。它在出版一个月内就印刷了4次。按台湾出版界不成文的行规,一次印刷大至为1000册,照此推算,至少几个月内就销售4000至5000册。自2005年9月后一年内,台湾版《毛泽东语录》的发行量虽不可确知,但在常识范围内估计,至少应当在6000册到8000册之间。无论就封面而言,还是发行量而论,这在台湾都可算是一本“火红”的书了。

这个新版《毛泽东语录》出版,策划者和发行人是台湾人杨一峰,他前几年到大陆拍广告,在与台商接触的过程中,他深感这些台商在大陆工作生活的不适应和不开心,主要是因为对大陆基本认识不足,及对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的不了解。因此他决定把《毛泽东语录》引进台湾,帮助台湾人了解社会主义,认识深植现代大陆人心中的思想观念的根源。

据记者在台北的书店现场看到的情况,这本售价200新台币的书,书腰上写着“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台商西进,经营大中国的唯一圣经!”等字样,意图非常明显,想让自己成为一本实用书籍。

杨一峰先生说,开发历史禁书当然不排除诱发好奇的意思,但与共产党打交道难道可以不读毛泽东?更为重要的是,有西洋和东洋生活背景、熟通英语、日语的杨一峰先生还认为,在“左派”思想的内部其实积淀了众多值得深思的问题。毛泽东从一个农民到执掌一个大国,他的思想曾影响了一个民族乃至整个世界,面对丰富的历史,意识形态无疑将显示出片面和单质的局限性。

“了解中国就必须读懂毛泽东,这难道不是常识吗?无论从正面和负面的角度,我们都避免不了接触他的书。” 杨先生如此说。由他创办的东观国际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其符号标志就是一只“左眼睛”。看来,商业驱动、思想体悟和理想憧憬,通过《毛泽东语录》的策划,在杨先生的灵魂中已难以剥离而浑为一体了。

在台湾版《毛泽东语录》中,替代林彪“再版前言”的是台湾《新新闻》周刊副社长杨照先生所写的导读性文章“策略与教条的辩证:重读《毛语录》”。该文开篇就说:“毛泽东是个现实的策略家,他对共产党最大的贡献,而且他之所以能成为中共的领导人,正在于他从来没有真心相信过马克思主义教条,也没有真正服从过共产国际的路线指示。”这话听起来似乎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有异曲同工之妙,只是表达方式不大相同罢了。

在归纳毛泽东思想的主要特征时,杨照先生说:“毛泽东的思想中,最突出的一块,就是如何细腻运用敌我关系,从没有任何人,在敌我关系上投注过那么多那么深刻的用心,将黑格尔、马克思的辩证法导入敌我思考,使得敌我关系转化成为流动的过程,不断变化不断移位,需要最高警觉与最高智慧随时判读。”这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了对毛泽东超凡洞察力和控制力的叹服。

在台湾版《毛泽东语录》的扉页上清清楚楚印着这样一句话:“献给对这个世界还有梦想的人”,真是耐人寻味。

毛泽东的语言影响世界,还有什么可怀疑的。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越是世界的,越是否定不了的!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