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COLORS OF THE WIND //www.sinovision.net/?7879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卢麒元:谁弄残了大英帝国

已有 871 次阅读2010-11-13 06:46 分享到微信

2010.11.09

历史惊人的相似。美国人沿着大英帝国衰落的道路奋勇前进。当然,另一个国家,也无法超越顽强的祖传基因,他们也沿着大清帝国的老路踯躅前行。

请你不要惊讶。是谁弄残了大英帝国?是大清帝国!

笔者研读英国经济史的时候,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十九世纪初,欧洲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工业化进程加速,他们对老牌工业化强国英国形成了巨大的竞争压力。英国朝野开始思考经济转型的问题。聪明的英国人认为,经济转型的着眼点应该是科学技术进步。事实上,英国也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科学进步潜力。

然而,历史跟英国人开了一个玩笑。一八四零年,鸦片战争爆发了。有一个叫大清帝国的肥大国家,竟然接受了英国人鸦片换白银的游戏。不仅如此,这个国家愿意提供堪比大英帝国年度预算的战争赔款。聪明的英国人再聪明也搞不明白,世界竟然还有如此美妙的“商业模式”。于是,英国人开始放弃在工业领域的激烈竞争。他们收取天量的白银,向全世界放高利贷,将工业帝国变成了金融帝国。

很遗憾,这种“商业模式”有历史的局限性,无法复制,不可持续。等到英国丧失了工业强国的地位后,英国人迎来了两次世界大战。英国人必须输出金融资本向美国购买工业能力。金融资本流向美国。大英帝国迎来了自己的黄昏。

世事皆有因果。大英帝国和大清帝国的关系就是这种因果关系。大清帝国弄残了大英帝国。大清帝国也埋葬了它自己。

美国人与英国人一样聪明。

他们在后工业化国家崛起后,同样面临历史性的经济转型。他们真的开始转型了。美国他们也将着眼点放在了科学技术进步方面。事实上。美国在新兴产业领域独步全球。

然而,历史这一次要跟美国人开玩笑了。又一个肥大国家出现了。这个国家竟然接受纸币换资源的游戏。这一次,比鸦片战争还离谱。美国人不用去种鸦片,也不用派舰队,人家主动就将资源送来了。聪明的美国人与聪明的英国人一样,实在搞不明白世界上竟然可以有这样美妙的“商业模式”。于是,美国人只能拼命地印钱了。他们彻底放弃了在工业领域的竞争。美国人终于成为全球资本的提供者。又一个工业帝国变成了金融帝国。

嘿嘿。

身为中国人,笔者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不可思议的是。历史惊人的相似。事相似,人也相似。如果,你用现代汉语翻译大清帝国的庭辩,像极了今天的大人物们关于政治经济问题的美妙说辞。

历史像一个大轮子。转了一圈,又回到了原点。

大英帝国虽然失去了昔日的辉煌,但它的国民一直享受着幸福而有尊严的生活。而大清帝国的子民们,却长期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中国知识分子的状况与一百六十年前几乎是一样的。文艺肯定是不能复兴了。启蒙将会永远继续。不该睡的继续在昏睡。该醒的永远也不会觉醒。当伊藤博文带领日本进行明治维新的时候,他的同学严复正在吸食鸦片聊度残生。此刻,中国的知识精英们正在畅游电子版的清明上河图呢。

写到这里,笔者感到十分酸楚。

驱除鞑虏100年之后,中华民族的人财物再一次滚滚流向西方。老百姓又一次陷入了莫名其妙的恐慌。

笔者不知道,美国是否会像大英帝国那样,衰落于滚滚的钞票之中。

笔者是知道的,只会送银子的大清王朝在100年前被愤怒的国民送进了历史的垃圾堆。慈禧太后和李鸿章中堂被永远地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身在南国,亦感寒意。不敢凭栏,怕上高楼。

天凉好个秋!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