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作者:孔庆东 2010.06.13
今天有两位刚刚参加过高考的小兄弟,问我上大学到底有什么用,如果高考落榜了怎么办,如果不幸没有落榜怎么办等等。孔和尚今天很忙,上下午一共参加了7位硕士的论文答辩,中午吃着盒饭接受了一个电视采访,晚上还会见了从美国归来揭露中国计划生育危局的易富贤先生。此刻已经没有时间专门传道解惑了,且贴一篇旧文,请兄弟们举一反六吧。
毛主席意外归来
大学就是逃离
兄弟们,不是你们逃离了大学,而是大学逃离了你们,逃离了咱们。
什么叫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止于至善。”德与善,这是圣人为我们树立的大学精神。孔丘先生率领一群各具情态的弟子在河里游完了泳,坐在河边的沙滩上讨论人生境界等“文科”知识和驾车射箭等“理科”知识,春风荡漾,白鸥翱翔,欢声笑语,大河汤汤。子路辩论不过孔老师,情急之下竟然动粗,一个左勾拳打过去,不料那孔老师也是练家子出身,轻轻一把拿住子路的虎腕,顺势一带,子路便又到了河里,众弟子轰然大笑,山鸣谷应……这就是两千年前的大学,它民主,它自由,它长知识,它练本事,它什么都教又因材施教,它不管分配却让你吃嘛嘛香,它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它是修养和展示高贵人性的殿堂。
然而,近代以来,大学放弃了人性,大学生蜕变为小学徒。大学成了贩卖知识甚至直接贩卖文凭的“文化驾校”。近代以来的大学开除了孔子和释迦牟尼,近代以来的圣人也就纷纷逃离了大学。鲁迅为什么逃离北京,逃离厦门,逃离广州,最后在上海滩落草为寇?就是为了逃离大学。鲁迅的后半生,可以说就是在跟大学里的无耻教授们浴血搏斗。蔡元培改革北大,企图恢复大学培养全面人性的高贵精神,但结局是黯然离去,独善其身。陈独秀、毛泽东、周恩来,无数英雄豪杰,他们都逃离了大学,另设杏坛,因为他们明白,当代的大学之道,已经不在大学的高墙之内了。
毛泽东终生都在思考人性的如何完善。他的一些政治措施未必是正确的,但他气贯长虹地指出学生要“不但学文,也要学工、学农、学军,也要批判资产阶级”。他特别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反对把人制造成知识的奴隶和干活的工具。他反对“五分加绵羊”,要农民都学辩证法。或许他太着急了,太浪漫了,不免矫枉过正。结果在他逝世后,工具性的大学体制以百倍的疯狂反扑过来。在80年代,由于现代化建设的渴望,由于对文革弊端的反思,人民对这一大学体制是欢迎的,人民称之为“科学的春天”。80年代的大学生高举起“小平您好”,80年代北大教师曹文轩把讲坛称为“圣坛”。然而随着“与国际接轨”的加深,随着教授要考英语和电脑,随着大学生去应聘舞男和面首,80年代酒神狂欢式的大学很快飘逝成神话。于是孔庆东的一篇普普通通的《47楼207》才那样洛阳纸贵。
放下神话,身边真实的大学充满了污浊、猥琐、腐败。大学已经没有了,遗存的只有大学的尸体和依靠啃食这尸体谋生的教授。1998年北京大学百年校庆,标志着中国大学的寿终正寝。于是,梦醒的青年终于发现,本是要到这大学来学习怎样打破铁屋子的,结果这大学本身,就正是那铁屋子。欲哭无泪,徒唤奈何,何以解忧?逃之夭夭。
然而,涅克拉索夫说得好:“世上哪有安乐窝?”兄弟们,你往哪逃呢?你去“创业”,你去“漂泊”,这固然都是英雄的本色。但那无论怎样“成功”,都只是“逃”的成功。你的心病并不能因此而治愈,总不能让全体大学生再来一次“上山下乡”吧。
其实,还有一条路,即是与魔鬼搏斗,即是坚守大学,以不逃为逃。因为大学本身已经逃离了,你走遍天涯海角也寻它不着。我们惟一能做的,是把这牢底坐穿,让大学重生。“且看明朝椰林寨,万紫千红分外娇。”《红色娘子军》中的琼花开始是逃出椰林寨,但后来她又回来了。为什么?为了解放。
然而对于今天的学子们来说,这是怎样的一个高调啊。今天的问题是,谁来解放和如何解放那些无路可逃的“知识文盲”呢?
本期博客思考题:
1。图中的人物都是谁?
2。哲学大师萨特为什么号召把大学砸了?
3。从罢工到罢课,你感觉还需要多久?
注:一个网名为"zuoke"的网友画了一幅另类的油画, 叫"毛主席意外归来"(图). 作者是某网站的论坛版主,自称构思该画花了两三年的时间,试图反映一种社会现实. 在"毛主席意外归来"中,出现的正面人物有毛泽东,李铁梅(样板戏"红灯记"人物),李玉和("红灯记"人物),本来想加上"智取威虎山"的杨子荣,可惜地方不够了.出现的反面人物有美国总统小布什,既得利益集团铁三角学者代表张维迎,商人代表任志强以及官员代表陈良宇, 几个人正在忙着分钱,穿着具有延安特色的毛泽东一脸正气地走了进来
这幅油画取材于俄国19世纪写实主义大师伊利亚·叶菲莫维奇·列宾的代表作"意外归来列宾的油画"伏尔加河纤夫"在中国广为人知. "意外归来"反映的是一个革命知识分子经过长期流放和苦役,一脸憔悴并且身穿囚衣突然归来,仆人已经不认识他了,妻子也很紧张地从椅子上站起来. 在早期的构思中,革命者是位女性. 列宾的"意外归来"完成后,曾经引起了不同派别的很大争议,迟迟不能公开展览. "zuoke"借用这幅画, 遭遇差不多,只是中国已经不同于19世纪的俄国,允许公开这幅画.反对者把这幅画贬低的一文不值,说是PS的,技术还很次,支持者把这幅画抬的很高,高呼"毛主席万岁". 同一个世界,不同的梦想(one world,different dream),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