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
恢复为人民的本色,才是学习雷锋精神本质!
@司马平邦 : #雷锋在我心中#雷锋那个年代其实英雄模范相当多,为什么只有雷锋能成为雷锋,我觉得与他的军人身份密切相关:和平年代一位完美无缺的解放军!中国人民解放军作为共和国与共产党“体制”中最重要符号,是雷锋精神基石之一,今天怀念雷锋,更希望中国人民解放军和这个体制能保持本色。 转发(91) | 评论(40) 3月1日18:13 来自新浪微博雷锋精神的社会基础是公有制
司马平邦
雷锋精神,并不出于雷锋在世那二十二年的某一个时间,而源于雷锋死后,虽然雷锋的好事都是生前做的。
我们这代人是在雷锋精神熏陶下长大的,其实何止我们这一代,我们的上一代亦如此,共产党文化强大的传播能力让雷锋精神成了我们和他们头脑中的一个几乎与生俱来的价值模块,最有意思的是即使是现在那些反对雷锋精神,或者认为雷锋是由共产党文化造假而成的人们,他们骨子里依然将雷锋精神里的那种善良、乐观和互助的意义作为崇高看待,所以,今天有人反雷锋,多是出于人性――那种纠结扭曲的人性在明目张胆地作祟罢了。
他们想纠结扭曲,就让他们纠结扭曲吧。
马上就到毛泽东为雷锋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五十周年纪念日,转眼五十年,两代人,毛泽东和雷锋都已做了古,但雷锋精神在今天已经沉淀成一种传统经典的中国文化,正如雷锋当年所做的那些好人好事,你回头看看,穿补丁衣袜、扶老大娘过马路、给灾区人寄钱,是多大的事?但你再回头看看《论语》里记载的孔子的那些话,什么三个人同行一定有我的老师、有朋友远道来看望我我会乐掉大牙之类的,又是多大的事?
文化传统的养成是件很微妙的事,但中间有一个规律不可忽视,即越是不起眼越是微小越是简单的,就越是容易在传播管道里成长,我说雷锋精神今天在成为传统文化正基于此。
看到许多人又在向雷锋精神大放臭屁,许多人也同时在给雷锋精神洗地――这两种现象正是雷锋精神一定会成长为我们这个时代留给后代的一种传统文化的原因。
毛泽东作为一个二十世纪顶尖的书法大家,留给后世,可以与《兰亭》《伯远》及《祭侄》这样的传世作品并提的,其实也就那么一两件,一件是“向雷锋同志学习”,另一件是“为人民服务”,或可以说,毛泽东的书法也是成就雷锋精神为中国人传统文化的一个原因。
说雷锋精神正在成长为中国人的传统文化,这是五十年前诞生的雷锋精神向“后”的延伸。
在此之外,雷锋精神还有另一种向“前”的延伸,其实是它将影响、需要和制造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制度和文明土壤。
有人说雷锋是政治道德的符号,这话没错,任何政治以及道德都需要有个符号来传达,那个时代,没有雷锋还有欧阳海和王杰。
雷锋精神,往俗了说其实就是一种人与人的关系,是先利他人而后利自己,或者只要利他人必会利自己的人生哲学,它描述了人生于此时代此社会,个人与社会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相处。
但支撑社会中人――无论是五十年前的一九六零年代,还是五十年后的二零一零年代中的人们,培育和发扬雷锋精神的土壤,是公有制的现代社会制度和天下为公的文明文化精神,即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即使是那一块法律上属于你的私有空间,其实也只是天下为公中的一部分,在这个定义下,私有与私有权都是从属于天下为公这个大概念的,也只是对其片面部分的描述而已。
正因为天下一家,所以,天下人之间以雷锋精神为生活宗旨相处,才合乎最基本的物质和精神资源分配的原则,否则,我的就是我的,你的就是你的,你的和我的根本没有交集,我凭什么给你当雷锋,再者,我即使不当雷锋,你又凭什么对我的道德说三道四。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中国社会的公有制基础其实产生了相当大的动摇,天下为公的观念就更别谈了,这才是人们越来越不想当、不自觉和不相信雷锋和雷锋精神存在的根本原因,但也是因为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后,中国社会出现了人人都可以道之又人人掺乎其中的所谓“道德危机”,人们才发现,哦,原来这个社会没有雷锋精神还真不行,即使我本人怀疑、否定雷锋和雷锋精神的存在,也根本不想当这个雷锋,我也一样希望别人是雷锋,希望自己能生活在一个雷锋精神包围的氛围里。
这就是我们今天面临的二难:一方面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什么公有制、什么天下为公,都是他妈的臭狗屎,另一方面,当下人又难以承担“道德危机”的风险,换句话说,谁都不想当陈阿婆(陈贤妹),同时又谁都怕自己成为那个可怜的小悦悦。
两天前,一个叫杜建国的中国学者,在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帮助中国政府所做的一份关于国有企业市场化改制(国企私有化)的报告的发布会上,极力声言反对此项“国有企业私有化”,这或者揭开了整个中国社会原来的公有制资源未来到底是向公有制还是向私有制转化的序幕,所以,在这大背景下,重提雷锋精神,并试图用雷锋精神解决中国人道德危机的困境,倒是给这个更大的中国社会提出了一个两难选择:你们是想建立一个雷锋精神至上,人人道德水平及格的社会,还是想建一个公有制废止而私有化泛滥的社会。
且,谁都知道以上两点又是如此格格不入。
我坚定地相信、向往和赞美前者。
25年前,我(作者田志芳,观察者网注)在中国驻美大使馆任一等秘书时,曾有机会访问美国军事学院(The United States Military Academy)。因该校地处纽约市北部哈得逊河畔的西点小镇,故常称西点军校。
访问时,我曾获得一些西点发放给参观者的资料,但在参观时没时间翻阅。回到大使馆后,我利用晚上空闲时间翻看资料,突然惊讶地发现一张西点招生广告上,竟然有雷锋的画像,下面有“学雷锋,树新风”六个汉字,画像旁边为一面中国国旗。因当时另一位同去参观的同志将资料给了我,因此我有两份。出于好奇,我一直保存着这两张招生广告。
2002年11月,《杭州日报》刊登了一篇详细介绍抚顺雷锋纪念馆改扩建情况的文章。文中提到抚顺雷锋纪念馆为寻找“西点军校学雷锋”的证据,曾专门派人前往西点,但是没有收获。这则新闻使我想起,我保存着的那两张西点军校招生广告,或许对抚顺雷锋纪念馆有用?于是,我就给《杭州日报》的编辑部打电话,并通过他们,将其中一张转赠给抚顺雷锋纪念馆。过了许久我才知道,抚顺方面对此很重视,将招生广告陈列在该馆。《抚顺日报》还称我为“第一个发现美国西点军校挂有雷锋像的人”。
2004年7月28日,美国西点军校派出马科斯教官率6名学员,就2002年抚顺雷锋纪念馆到西点征集资料来华进行回访。在参观纪念馆时,他们看到二楼展出的西点军校招生广告,都深感兴趣。马科斯教官一眼就认出了照片中的人:左一是他同级同学,右一为他哥哥的同学。他们还高兴地在这块展板前合影留念。如今,这张合影也在抚顺雷锋纪念馆展出。陪同西点师生参观的翻译说:“为了表达对雷锋的敬意,他们是在车上特意换的校服。而他们到其它地方参观时,都是着便装的。”
2012年2月10日至13日,我怀揣这张招生广告,陪同杭州雷锋纪念馆馆长马水泉,再次赴美走访了西点军校。10日那天,西点军校博物馆馆长David Reel接待了我们。他很年轻,并不知道雷锋的事情,但他高兴地接受了马水泉赠送的雷锋照片等纪念品,并回赠了西点军校的校徽。13日,我们见到了西点军校公共事务办公室的专家Jim Fox先生。他见我出示的照片后,立即就认出了它:“这是我们以前招生广告里的一张照片。”他表示,他知道雷锋是中国最著名的军人之一。Jim Fox说,西点军校有些学员选修汉语,在学员学汉语时,很可能有介绍雷锋的内容,而雷锋的画像正是挂在学员学汉语的教室里。Jim Fox还说,马科斯是西点军校的教官,他对雷锋很熟悉,但几年前已离开西点了。
综上所述,西点军校的某处墙上确实挂过雷锋像,这应该是毫无疑问的。问题是怎么看西点军校挂雷锋像这件事。我个人认为,不能仅凭一张挂在墙上的图片,就轻易判断说“西点军校学雷锋”。但是也应注意到,要在25年前搞到一张大尺寸雷锋像,对于西点军校的学员来说恐怕也不十分容易。据Jim Fox推测,图片很可能是学员从哪个图书馆或者市里的旧书摊上弄到的。肯花力气设法弄一张雷锋像,并挂在了教室的墙上,这说明雷锋在部分西点军校学员中的影响是不小的。因此,西点军校挂雷锋像,完全可以作为雷锋的影响力走出国门的一个旁证。
作者简介:田志芳,男,今年76岁。退休前任浙江工业大学副校长。现居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