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
杨救贫(834-900),名筠松,字叔茂,号救贫,窦州(今广东信宜市)人,生于大唐文
宗大和八年甲寅(834)三月初八日戌时。唐僖宗时,官拜金紫光禄大夫,掌灵台地理事(属司天台)、琼林御库。僖宗广明元年(880)十二月,黄巢起义军
攻至京都长安,僖宗只带身边少数宫妃王子,丢下文武百官仓惶逃出长安,长安城于是大乱,杨救贫乘乱从御库中盗得数本皇家地理秘笈,遁入民间,潜心修习。先
北上昆仑山,寻找华夏龙脉,然后从昆仑一路寻龙逐脉,遍及大江南北。僖宗还朝后,发现不见了珍籍秘本,便下旨搜捕杨救贫。杨救贫只好逃到尚处蛮荒之地的虔
州避祸。后在于都收曾文辿为徒。
曾文辿原是于都曲洋乡人,本想通过科举仕进,却逢战乱,只好隐居在于都县黄禅寺读书。后偶遇杨救贫,觉得杨救贫所学非凡,便拜杨救贫为师,随其学习堪舆术。
师徒两人四处游历,总想找一个安身立命的居所。一天,两人来到僚溪,登上包裹石,举目四望,曾文辿兴奋地说:“师傅,这里前有金盘玉印,后有凉伞遮荫,应该是个能出官出贵的好地方吧?”
杨救贫神情凝重地说道,“文辿,这确实是块老天爷赏赐给我们师徒的无边福地呀!这里‘前有罗经吸石,后有包裹随身’,是个世代出堪舆地理的地方。”
曾文辿一听,大失所望。杨救贫语重心长地说:“文辿呀,人各有天命,为什么一定要做官才能满足心灵的追求?为师以为,人生的意义,就在于对别人有意义。
我们行堪舆之道,为别人看风水,就是要为别人找到趋吉避凶的办法,逢困而扶,遇危则济,救人出贫困,扶人于困顿,有何不可?”
杨救贫一席话,说得曾文辿又羞愧,又敬服:“师傅,这就是您经常教育弟子的堪舆之道吧?也是师傅大号取‘救贫’的寓意吧?”
杨救贫点点头:“正是为师取号‘救贫’的原意!”
相传,杨救贫后来又收廖金精为徒。杨救贫带着曾、廖二徒,在僚溪搭了三个茅棚定居下来,著书立说,传经布道。人们习惯把茅棚称为“寮”,附近的乡民就把这里称作“三寮”。因当地本来名叫“僚溪”,于是把这地方叫成了“三僚”。
杨救贫另一个弟子廖金精,名瑀,字伯禹。三僚廖氏杨公祠大门有一幅对联:“竹杖青奇万里河山归杖下,青囊元妙一天星斗隐郎中”说的就是廖金精拜杨救贫为师的故事。
廖金精曾入虔化州(今宁都)翠薇峰金精洞修道,自号“金精山人”。起初,廖金精听说杨救贫看风水很神奇,根本就不服。有一次,廖金精在虔化的黄陂遇见杨
救贫,就存心与杨救贫斗“法”。其时,恰好黄陂廖氏请杨救贫去勘定一个门楼的座向,廖金精事先就暗地用罗盘定准了方位,并在地下埋了一个铜钱做标记。杨救
贫来后,却不用罗盘,看了看,就把手中的竹杖往地下一插,说,就是这里了。挖开一看,只见竹杖正好插中了铜钱的方孔。廖金精这下服了杨救贫,虔诚地拜杨救
贫为师。
师徒三人在三僚定居下来后,杨救贫一边悉心传授两位弟子堪舆之道,一边著书立说,先后完成了《疑龙经》、《撼龙经》、《葬法倒杖》、《青囊奥旨》等著作,成为“江西形势派”的宗师。杨救贫在此开宗立派,各地前来求学堪舆之术者,便纷至沓来。
割据虔州的卢光稠也慕名来请杨救贫师徒为他择基修筑虔州府城。杨救贫勘定的虔州府城是“上水龟形”,龟头筑南门,龟尾在章贡二水合流处,东西二门则为龟的两足。至今,章贡二水合流处仍被称为“龟尾角”。
杨救贫死后,曾文辿、廖金精都把师傅当作先人来祭祀。从元朝至正年间开始,曾、廖二姓都建“杨公祠”祭祀杨救贫,杨救贫的堪舆术,也由二姓传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