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
常政/文
戒定慧三学,在佛教观、行中,始终贯穿。一般理解上的戒,多为三皈五戒及沙弥、菩萨戒等等。在小乘佛学来说,所谓的戒,就在于教规、仪行上来遵守,普通人所了解的戒,亦不出五戒之内。这样的戒,坦率来说,有积极一面,有刻板的一面。
戒的本意是清凉,如今,有些“禁止”的含义,或称规矩。在理解方面,容易陷入一种条条框框之中。若以清凉之意来理解,则会有积极的因素。 由戒而生定,由定而得慧。佛家立戒,就为对治烦恼,而涅?一词,大意也是指吹灭烦恼,寂静,得净。慧即般若,所用般若智慧,来熄灭烦恼之火而得净。这里,若单一的把戒定慧以渐进方式来学习,则容易陷入小乘端坐不动,以坐禅的方式来启发智慧。
我们知道,在“行”之前,尚有“观”。所谓观行,要整体理解,观行而得慧。但分开来理解的,也有含义。观,可得现象,现象是什么,就是诸法无我、诸行无常。其含义,乃为中观的诸法实相,即缘起自性空,即中观!这就是行、慧,寂静涅?。通俗来说,所谓观及行,大概可指理解正确,行为即正确,理解错误,行为即错。
因此,在戒定慧三学来说,还以慧,即般若为主,戒定为方便。若只依次第来解,不免落入小乘之见。 依大乘见解,由戒而得清凉,清凉乃定,两者是为方便,亦可刹那同得,目标直指慧。
有人用开发智慧来说,但不如启发智慧更好。所以说,得戒定,不一定能起般若,而有了般若智慧,戒定必在其内。 戒定慧通达,即可理解了三法印及一法实相,随着观行得展开,三法印及三学亦相随相依,每一阶段的感受,都有前后差别。但三学通贯其中,是不容置疑的。由观而得出正确的理解,由这个理解来指引行为,以行为再加深观的现实感受,这个感受和理解的感受当判若有别。
譬如一个人看别人游泳的情况,可以得出该怎样游泳的方法,当自己行动,游了以后,又更上一层楼,对所观看的理论,进行实践的补充,与前者全不相同。这就是所观和现观,由此不断磨练,即产生了游泳的智慧,其技能亦得到不断的提升,步步不同以往,亦证量的获得。此是为积极的一面,超越小乘见地,最后乃趋于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