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热度 9|
墨隐山人王学治画竹的精髓
墨隐山人王学治驰名世界的艺术家,其工画竹,他把竹比做君子,比做高人,比做斗士,又都拿来比做自己,并在竹身上寄寓了高洁的情操,赋予竹以劲节、谦退、超尘、绝俗等美德。墨隐画竹,喜用中锋取势,是个字和介字法的进一步探索者,而又发扬光大的人。他创造了七笔画竹法为画竹艺术的发展推进了新的高峰。
他画的竹,既不同于郑板桥的偏锋取势,又不同于文与可的缜密浑厚,又不同于梅花道人的圆润拙朴,也不同于夏仲昭的中锋饱墨,而是笔力挺秀,疏密自然,构图奇特,风韵蹁跹,达到了独到的地步。正如他自己所说:
“浓淡疏密,短长肥瘦,随手写法,自尔成局,其神理俱足也。”
墨隐画竹,很服膺他的老师李苦禅,李是多方面气魄浩瀚的画家,所以墨隐说:
“苦禅吾师,笔精墨妙;笔力扛鼎,虽一干小竹,亦有千钧之力,此汉魏书法寓其中也。
诗曰:” 莫将画竹论难易,刚道繁难简更难。
君看萧萧只数叶,满堂风雨不胜寒。“
墨隐的画,也深受李苦禅的教诲之益,所以他曾在题画上说:
“ 苦禅李师,大气概也。为齐白石弟子,花卉翎羽虫鱼皆妙绝,尤工松鹰兰竹。为八大后第一人也。然治画兰竹,融李师和潘师笔意。李师喜曰:学治能自立门户者矣。今年七十,兰竹益进,惜吾师不再。”
李苦禅说墨隐能自立门户,是看到他不模仿古人。墨隐画竹是写生妙手,所以就能超出古人町径。郑板桥在画竹上表现的奇妙的构图,蹁跹的风韵,挺秀的笔力,和自然而然的疏密浓淡,是他的聪明独到处;而用笔缺乏苍老朴拙,用墨未能浑沦蓊郁,是他的不到处,所以终未能示人以厚重之感。而墨隐画竹恰恰用李苦禅的笔法,力透纸背的金石味,显得十分厚重。
墨隐又极喜欢石涛的墨竹,曾在题画竹上说:
“石涛画竹用草书法,似在无法中自有法,笔笔破之以舒胸中之气。余曾为人大会堂作此大幅,极力仿之。横涂竖抹,要自笔笔在法中,未能一笔逾于法外。唯不能也!吾尝用苦禅师法,中锋气贯于中,时人以为铁画银钩云。”
“石涛善画,盖有万种皆精。板桥专画兰竹,五十余年,不画他物。彼务专也,安见专之不如博乎!石涛画法千变万化,离奇苍古,而又能细秀妥贴,比之八大山人,殆有过之而无不及处。板桥兰竹千古奇葩。墨隐浪迹天涯二十余年,以中华文化精粹示世人。以金石法作兰竹,外人欲仿之而不能,终折服华夏艺术矣。”
赵无极曾说:“吾弟学治与吾同出大颐门下,其以金石笔法入画竹画荷,折服欧美艺术界视之若泰山北斗,高山仰止,光耀西方。”
从这以上的两段题画来看,墨隐是十分地崇敬石涛。石涛的笔墨,泼辣奔放;板桥画兰竹于务专,八大在于减笔。墨隐是着重在金石味,以焦墨取胜。中国著名美学家邓福星先生说:“吾友墨隐山人王学治博士,精国学善丹青,工于画竹,擅疏篁瘦筱,颇得板桥道人之趣。予间写此,亦其崇金石流派也。其儒雅之气有亦竹林七仙风度耳。”
墨隐山人的画竹,世界艺术界认为是最能体现中国人本土的艺术,主要是金石书法气息的流露。以文人画的标准来看,其生涩处胜于板桥。板桥的竹,是天姿奇纵的任意挥洒,形式虽然不同,却异曲同工。张大千高度评价说:“ 学治画竹有宋元人笔意。”并赠诗曰:“虎儿笔力能抗鼎,教字元晖继阿章。” 这句诗原出自宋代黄庭坚作,是夸奖米元晖的字继承了米元章(米南宫)的书法艺术笔力抗鼎。
墨隐山人的画竹论也是留给中国绘画史的宝贵财富。他在自题画中云:"画竹之法,不贵拘泥成局,要在会心人得神,所以梅道人能超最上,似乎士君子豪气凌云,不为俗屈,孤高傲雪,节节干霄,此亦竹道人学治自写胸中逸气尔。“
《墨隐论画竹》不仅仅为中国绘画史留下宝贵的理论基础,其书法艺术也是不可多得的珍品。
画竹之法,起于宋元。苏轼云: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而节叶具焉,自徟蛇附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 。乃见所欲画者,急其从之,振笔直逐,以追所见,如兔起鹘落,少则逝矣。
凡画墨竹,分立竿,添节,画枝,画叶四法,循序而行。起笔先留节梢,与根须短,中竿须长,又贵长短各殊,最忌一律,节宜上下相承笔意贯穿。画三节以上者,墨色前浓后淡,画叶须一抹而而成,行笔要稳,实按虚起。尖不似芦,细不似桺。三不似川,五不似手。无垂不缩,无引不收。每组七笔,数组成局,攒三聚五。“画竹诸家问老夫,近来泼墨怕模糊。一竿疏杖兼淡叶,挺然断不要人扶。”
柯九思论写竹有:枝用草书之说,盖言其大意耳。写枝笔法贵流畅也,此与作草书同理。考草书欲工谈何容易?其必以楷隶为根基也。学写竹枝亦然,先求工整,务使其神形气骨俱和,而后方可言草书入画也。晚清至今,鲜有此用功之人矣。文与可画竹胸中有成竹;板桥居士画竹胸无成竹,如雷霆霹雳草木怒生, 有莫知其然而然者,盖大化之流行,其道如是。
吾师潘天寿,李苦禅运如椽之笔,开五百年之新风,以金石隶楷草书之法入画竹,世人谓之笔力抗鼎,大气磅礴。尽扫世俗之气。学治以张迁碑,魏碑,爨宝子为骨,得米南宫之风彩,并承潘李之传,故写竹亦有心得。所谓:“束雲歸硯匣,書法入蘭竹。黃山松如海,墨隱居此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