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
文 ◎ 潘美玲
费城的「海军码头」(Navy Yard)这天下午停满了宝马和奔驰,车上下来的男士们穿着考究的西服和蝴蝶结领带,女士们穿着晚礼服,络绎不绝地进场。二零一零年四月十六日,美国费城第四十九届古堇展销会上,来自英国和美国的近五十位资深古堇收藏家在这里汇聚一堂,展出中国极其罕见的明清出口瓷器,吸引了英国伦敦、美国纽约、波士顿、费城、弗吉尼亚州等地的古堇爱好者争相前来目睹。
这个展销会绝不简单。下午四点半的入场券六百美元一张,傍晚六点钟的门票一百二十五美元一张,全部一千两百张的门票几天前全部售罄。虽然美国目前经济不太好,但是上流社会古堇爱好者的兴致丝毫不减。人类古典文化和艺术,不受经济的冲击。
三百年前的「Made In China」
本次古堇展的主题为:关注中国纹章瓷。
纹章瓷是明清年代中国出口的,专门为英国皇室贵族而订做的家族用瓷(餐具,茶具),上面印有象征家族标志和荣耀的徽章,这种瓷器在中国国内极其罕见,因为是直接出口到欧洲的,国人所知甚少。在海外也不多见,因为纹章瓷是欧洲皇家贵族的御用品,很少流落到市井门面,只有世袭家族和名门之后才能收藏到这些珍品。
来自美国弗吉尼亚州的著名古堇鉴赏家瑞.弗史(Ron Fuchs)对记者说:「在十六至十八世纪,中国瓷器被欧洲皇室贵族和上流社会视若拱璧,拥有中国瓷器被认为是最高时尚和地位、权势、财富的象征。尤其是能从中国瓷都景德镇订做印有家族徽章的瓷器,更是特权的象征。」
弗史指着玻璃罩里面一个红、白、黑三色印花盘子说:「这是英王的财政大臣陶氏两兄弟(Christopher and Thomas Towers)从景德镇订做的纹章瓷,盘子的中间是象征陶氏家族的塔形徽章(陶氏在英文中是塔的意思)。」盘子边缘刻着英文字Love and Dread(爱与怨),色彩搭配鲜明,里外三圈都有描金,跟中国人喜欢的青花瓷很不同。
十六世纪的中国工匠们就深谙「顾客至上,投其所好」的市场经济原则,给中国皇家生产的青花瓷器色彩清新典雅,多以月下松石、高山流水、明净素雅的自然景观、行云流水般的线条、水墨画的写意风格,表达中国传统文化的神韵;而给英国皇家公爵制作的纹章瓷则色彩浓重,对比鲜明,主要以家族徽章和姓氏的标志为内容,如骑士、盾牌、剑、鹰、高昂的马头、威武的狮子,唯妙唯肖,具有西方写实主义的油画风格。若非古堇专家解密,外行人很难看出这些符合欧洲人口味的艺术品出自十六世纪中国工匠之手。
弗史向我出示了一份陶氏家族订做瓷器的订单。年久发黄的纸上,有英国人用墨水笔横着写的英文花体字「6 Punch Bowls Coloured to these Amrs on the outside to be of Enameld Ware and 2 sets Enameld Ware for a Tea Table w. the Crest on the side of each pc」(六只碗,按家族徽章上色,外面镀珐琅;两套茶具,每套上面有家族徽冠),下边是中国人用毛笔竖着写的清秀遒劲的中文字(翻译),落款「刀仔」。纸的背面画着陶氏家族的徽章和茶具的图案设计。
弗史说:「这个叫『刀仔』的中国人在广东,广东是当时欧洲商贸船只停泊的口岸。『刀仔』既是翻译,又是接受欧洲客户订货的商人。英国皇家贵族将订单写好,交给远洋去中国进行贸易的舰长,带到广东,交给『刀仔』,『刀仔』将英文翻译成中文后,将订单下给景德镇的瓷器制造商,景德镇的工匠做好瓷器后,再交货给广东的『刀仔』,然后『刀仔』把瓷器交给英国远洋队的舰长带回英国,整个过程需要两年的时间。」要得到中国的宝贝瓷器,是急不得的事情,骄傲的英国佬也要耐下心来等待。
「整个欧洲都对中国着了迷。」
据史料记载,南海是中国和欧洲海上贸易的必经之路,俗称「海上丝绸之路」。中国明清年间,瓷器成为欧洲人炙手可热的宝贝,满载着中国瓷器、茶叶、丝绸的商船云集马六甲海峡,把中国的文化和艺术带到西方世界。乾隆五十七年(一七九二年),英王乔治三世帕特使马嘎尔尼勋爵出使中国,他在日记中写到「整个欧洲都对中国着了迷。」
为什么欧洲的王公贵族这么喜欢中国的瓷器?当时欧洲的法国,荷兰不也有生产瓷器的吗?弗史回答说:「中国瓷器有一种特殊的美,她的质地像珍珠一样晶莹透亮,幽靓的青蓝色,还有一丝淡淡的浅灰,高洁典雅,有一种难以用语言表达的韵味,而欧洲生产的瓷器颜色『死白』,像日光灯一样直白,手感也差很多,中国瓷器光滑细腻,厚重圆润,有经验的人一摸就知道差别。」
中国制造瓷器的秘方一直是西方人想得到的最高机密,据史料记载,清康熙三十七年(一六九八年),法国派出传教士昂特雷科莱(汉名殷宏绪)到中国,昂特雷科莱在景德镇住了七年,深入作坊窑里,打探并记录了瓷器的制造过程。一七一二年九月一日,他写信向法国汇报了景德镇陶瓷制作的详细情况,他的「中国陶瓷见闻录」的信在《耶稣会传教士写作的珍贵书简集》发表后,在西方世界引起轰动,欧洲各国纷纷效仿景德镇瓷器的制造工艺。西方人虽然学到了技术手法,但是,中国瓷器所涵盖的文化,诗词曲赋,典籍书画,儒释道精神,西方人还是没能学去,中国文化的神韵和内涵依然像磁石一样深深吸引着西方人。
据美国古堇专家估计,在一六八五年至一八六零年期间,中国向英国和美国大约出口了六千套多纹章瓷,向荷兰出口了七百套纹章瓷,向法国出口了五百套纹章瓷,其中英国的销量最大,因为英国当时在世界上称雄,号称「日不落帝国」,通过东印度公司几乎垄断了中国所有的出口贸易,英国上流社会是最讲究豪华摆设和盛大排场的,从喝茶到晚餐,所用的器皿大大小小,各式各样,小到几十件一套的茶具,大到三至四百件一套的餐具,都以使用中国纹章瓷为最高时尚。
弗史说,拥有中国纹章瓷在十六世纪到十八世纪的欧洲是特权的象征,只有皇室贵族才有家族徽章,也才能从中国订做带有家族徽章的瓷器,申请家族徽章需要通过英国伦敦的徽章专利局,得到批准后,才能被允许使用。
中国纹章瓷在当时的欧洲有多贵重呢?瑞.弗史举例说,一七四零年英国公爵里克.欧克弗(Leake Okeover)花了将近一百英镑从中国订做了一套纹章瓷餐具,而欧克弗家族的男管家一年的薪水大约是五十英镑,可见中国瓷器在当时是非常昂贵的。
中国文化的传播功臣——中国纹章瓷
中国纹章瓷何时传入美国的呢?弗史回答说,美国在独立战争(一七七五至一七八三年)之前还是处于英殖民地时期,没有资格和中国取得直接的贸易往来,要买中国瓷器都要经过英国伦敦。直到一七八四年,美国独立后,派出第一艘远洋船到中国进行贸易往来,这艘船叫做「中国皇后」号(Empress of China),由费城商人资助建造的,在一七八四年二月二十二日(美国国父乔治.华盛顿生日)这天,从纽约启程到中国广东,一七八五年五月十一日返回美国纽约。「中国皇后」号从此打开了美国人直接从中国进口瓷器的大门。
弗史说,十七和十八世纪的美国新兴贵族,大多聚集在美国费城,费城是当时美国最大的城市,也是继伦敦之后的世界第二大讲英语的大都会,费城的上流社会基本都是来自英国的权贵阶层,也都拥有带有家族徽章的中国纹章瓷。本次展销会上展出十七世纪费城名流赛弥尔.冯(Samuel Vaughn)的纹章瓷,冯喜欢社交,经常用中国的纹章瓷招待宴请费城上流社会的权贵,如美国首任总统、美国独立战争大陆军总司令乔治.华盛顿、美国独立的奠基人和外交家本杰明.富兰克林。
中国纹章瓷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浓缩了十六世纪到十八世纪中叶英国皇室贵族和美国显赫家族的历史,从纹章瓷上可以看出持有人的社会地位、变迁、生活方式、个人信息,如在家中的排行、婚姻状况,甚至祖先和配偶的情况等。
中国古陶瓷专家胡雁溪曾说,明清年代中国出口到欧美的瓷器,是传播中国文化的「功臣」,对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起到了巨大作用,使中国文化在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但这些瓷器很少为国人所知。据悉,中国还没有一家收藏过千件的明清出口瓷器的博物馆,收藏中国外销瓷最多的广州博物馆,也不过七百余件;故宫博物院只有不多的几百件。胡雁溪说:「国外对中国外销瓷的重视程度、研究的总体水平都比国内要高,毕竟历史上,这是他们皇家、贵族使用过的。」
弗史告诉记者,位于美国弗吉尼亚州的华盛顿.李大学的瑞夫收藏(Reeves Collection)馆有两千多件中国明清出口瓷器(超过北京故宫和广州博物院收藏的总和),是美国第四大收藏中国明清出口瓷器的博物馆。弗史说,波士顿的皮博迪.伊萨克斯博物馆(Peabody Essex Museum)是收藏量最大的,第二是纽约大都会博物馆(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第三是位于德拉华州的杜邦家族博物馆(Winterthur Museum)。还有很多散落在欧美的私人收藏家手中,例如去年刚刚去世的费城著名古堇商诶力诺.高登(Elinor Gordon)收藏中国明清出口瓷器超过半个世纪,被欧美古堇界公认为是收藏中国明清出口瓷器的专家。这次在费城举办的以「关注中国纹章瓷」为主题的古堇展销会就是为纪念她而举办的,来自英国伦敦、美国纽约、波士顿、弗吉尼亚州的很多名门望族之后慕名而来,追随十六世纪欧美上流社会的「中国情结」。
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洋人
从英国伦敦来参加这次展销会的中国明清出口陶瓷专家帕特里克.康纳尔(Patrick Conner),在英国皇家穹顶宫(Royal Pavilion)的艺术博物馆担任管理员长达十年,他说,英王乔治四世在皇家穹顶宫建的「东方宫」,珍藏了很多中国艺术品,使他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很浓厚的兴趣,后来他加盟英国著名古堇商马丁.歌莱格瑞(Martyn Gregory),经常到世界各地参加中国古堇展销会。他说:「我的使命就是传播中国文化,让更多的人对中国文化感兴趣。」歌莱格瑞说:「西方人一开始看中国瓷器,只是喜欢她的色彩,但是,当他们知道里面包含的故事后,就会爱不释手。」
参展的古堇商,大多是英国人或英国人的后裔,例如,在纽约定居的英国古堇商保罗.凡蒂克(Paul Vandekar),祖传四代经营中国瓷器和古玩,有一百年历史,他每年都来参加费城的古堇展销会,谈到每一件中国艺术品的典故,他都如数家珍。他说,他最喜欢的餐具是描述周穆王驾着八匹千里马去拜见西王母的故事。「你看,这是在去见西王母的路途中,周穆王休息的时候,他的千里马自由自在地玩耍。」
来自纽约曼哈顿的瑞甫.查蒂画廊(Ralph M. Chait Galleries),是经营中国瓷器历史最悠久的美国古堇商,也是世代相传的家业,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创始人瑞甫.查蒂(Ralph M. Chait)是英国伦敦人,年轻时来到美国发展古玩事业,他的客户包括洛克菲勒家族、美国总统胡佛、美国参议员和许多名门贵族。瑞甫.查蒂画廊(Ralph M. Chait Galleries)现任总裁是查蒂的儿子艾伦(Allan)、孙子史蒂夫(Steven)和安德鲁(Andrew)。他们带来参展的中国古玩很多带有佛像,史蒂夫说:「佛像面目慈悲,善良,平和,人们看到佛像,会感到很舒服,越看越想看。」
千年的窑火,铸就了中国瓷器的冰清玉骨,百年的古堇,沉淀着西方人对中国的「不解之缘」。这些晶莹剔透的中国瓷器里,不仅展现了三百年前中国传统的艺工技术,也演绎了西方人的过去未来,以及对东方神韵的百年梦想。◇
-------------------------------------------------------------------------------------------------------------
在亚特兰大的High Museum of Art拍的。图案很有趣,一个中国人模样的人物手持美国星条旗图案的盾牌,旁边是对美国人有特殊意义的老鹰,背景是像兰草菊花一类的中式花卉。像这样中西结合的设计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
To: rubin 你曾经说:谢谢。我目前在收集资料中,就是要准备去Boston一趟,佛罗里达这边资料很少
外销画和外销陶瓷属于艺术史研究的热门,纽约公共图书馆资料颇多,大都会博物馆里面也有很多外销陶瓷的实物。外销丝绸似乎应该关注陆地和海上的丝绸之路,感觉上应该资料也不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