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龙眼观世界 //www.sinovision.net/?74745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纽约上空的龙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薄熙来新政”七瞬间

已有 1114 次阅读2011-9-16 02:12 分享到微信

2009年6月18日,重庆直辖整整12周年。

565天之前,即2007年12月1日,薄熙来履新重庆,成为这座中国最年轻、人口最多的直辖市的第五任市委书记。他也是连续第二位以在任中央政治局委员身份“入主”重庆的重量级高官。

瞬间一:就职演说

到任第一天的“就职演说”上,这位公认颇具魅力的前商务部长说,重庆是西南重镇,而我在东北工作过20年,从东北到西南,跨度很大,这也为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

薄熙来还承诺工作中勤政廉政,严于律己。薄熙来说,我在东北就常讲,做干部一要干活、二要干净,党政领导一定要风清气正,取信于民。我已经和爱人开来商量好,决不允许任何亲友以及身边的任何人在重庆图方便、求特权。如果大家听到有谁打着我们的旗号在重庆办事情,请一定坚决制止并告诉我们。

瞬间二:“红色旋风”

“我很喜欢毛主席的几句话:‘世界是我们的,做事要大家来’,‘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人是需要有点精神的’,这些话很精干,很实在,也很提气。”

这是薄熙来亲自创作的一条“红色短信”,据说在2009年4月底开始的重庆“第二届红色短信创作传播大赛”中,因为转发量高达1600万次(相当于重庆半数人口),荣登最受群众喜爱“红色短信”第一名。

这只是薄熙来到任后刮起的“红色旋风”中最新的一波。此前的2008年年中,上任刚刚半年的薄熙来在多个公开场合带头唱“红歌”,重庆市政府也向市民推荐了四十多首“红歌”,既有革命历史经典歌曲,也有改革开放时期的现代经典歌曲,其中包括《歌唱祖国》、《革命人永远是年轻》、《春天的故事》等传颂多时的佳作。

2009年全国两会期间,有媒体问及为何要在重庆提倡唱“红歌”,薄熙来直言:我始终认为,一个城市的发展需要有精气神,这些红歌都是过去几十年大浪淘沙后留下来的,很有生命力,年轻人不能光唱谈情说爱的歌,也要唱振奋精神的歌。

在稍后的另一次讲话中,薄熙来道出了他的真实思路,他说文化建设和经济建设一样重要,重庆人民有了更丰富的思想内涵,有了更高的文化品位,重庆就越有合力,越有后劲,就越有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可能。 瞬间三:“三号文件”

2009年伊始,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号),通称“三号文件”。这份接近1.5万字的中央文件,为重庆提供了“12+10”条支持政策,以及十余项“黄金定位”。

在重庆政商各界眼中,“三号文件”确定了重庆今后的发展航向和政策框架,而且每一条政策都能落到实处,对重庆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怎么强调都不过分。

当地不少企业界人士认为,薄熙来身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在中央高层中很有影响力,要不是他全力推动,“三号文件”根本不可能出台。而今年重庆能从金融危机冲击中迅速走出低谷,在全国一片“保八”(GDP增长率8%以上)声中,上半年实现14.3%的可观增长,“三号文件”的刺激作用以及实实在在的政策倾斜,功不可没。

而薄熙来则用了一个比喻,称重庆市享受着中国优惠政策的“合订本”。他举例说,重庆过去就享受包括三峡库区、西部开发、少数民族地区等多项国家政策优惠,国务院“三号文件”,又为重庆发展设计了一整套政策,重庆虽然穷,有了这个优惠政策的“合订本”,今后就大有希望。

瞬间四:“五大重庆”与“两江新区”

早在2008年4月份,薄熙来在会见到访重庆的新加坡贸工部政务部长李奕贤时,便表示“重庆未来五年将有大动作”,要推动总额达2万亿元的庞大投资计划。这一数字是2007年重庆市4110亿元GDP的5倍。

2008年7月,重庆市委三届三次全委会审议批准了未来五年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中共重庆市委关于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决定》,首次提出建设“五大重庆”,即“宜居重庆”、“畅通重庆”、“森林重庆”、“平安重庆”和“健康重庆”,作为重庆新的战略目标。

“五大重庆”共涉及约1万亿元投资,自2008年开始,到2012年完成,具体投入是“畅通重庆”3000亿元,“森林重庆”500亿元,“平安重庆”150亿元,“健康重庆”250亿元,“宜居重庆”6000亿元。

重庆市政府决策咨询专家、重庆大学建设管理与房地产学院院长任宏说,重庆现在有短期的目标,比如2009年全国GDP增长“保八”,重庆的计划是增长12%;也有中长期目标,即“五大重庆”建设;再长远一点的,就是重庆提出“两江新区”新规划,让重庆在未来竞争中抢得先机。

有消息称,2009年4月下旬,重庆市已正式向国务院递交《重庆“两江新区”总体规划方案》,申请设立继上海浦东、天津滨海之后,走在开发、开放前列的第三个国家级试验区。“两江新区”规划面积近1000平方公里,一旦获批,无论对重庆还是对整个西部开发,都有不同寻常的意义。

瞬间五:赈灾援建与“西三角”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毗邻四川的重庆也直接成为了地震受灾区。

此时,中央也体谅到重庆所面临的抗震救灾困难,并没有为重庆下达支援四川灾区的重任。然而,薄熙来却主动向中央请战!

“重庆是四川灾区的大后方!”在明确灾情后的第一时间里,薄熙来当即作出指示,要求各部门和区县做好救灾准备。薄熙来说:“重庆将不惜一切代价,举全市之力,倾情倾力支援四川抗震救灾,充分发挥川渝山水相连、交通快捷的优势,当好四川抗灾的大后方,当好全国支援四川抗灾物资、人员的中转站!”

这种承诺并不是一场作秀,这是一场重庆支援灾区的生死战。重庆江北机场在成都所有机场关闭的情况下,迅速“升格”为全国最大的救灾航空转运站,大量物资从这里运往灾区,并免费用大巴将转机的四川旅客送回家乡。重庆数十支医疗队、消防总队抢险队、公路施工队伍迅速驰援地震灾区。重庆为援助四川兄弟,全市21家市级、部队医院和27个区县医院,准备了5000张病床;市财政积极为救治提供资金保障;震后20天,重庆就收治伤员2279人,承担大部分灾区转移伤员。

而且重庆还主动承担了重灾区之一崇州市的重建工作。一位重庆市政府官员有些感慨地说:“我们是不惜代价帮助重建,比如当地政府说要增加几个亿的资金,重庆市是不计较,全力承揽下。”

一位参与了崇州市重建规划的人士评价:“薄书记确实站得高,重庆本来也是受灾区,却承担了崇州重建的任务,这体现出对兄弟省市全力支持的精神。”事实上,薄熙来主导下的重庆已经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大局观,重庆正试图通过一系列的改变来加深加强与西部其他省市的合作。此前,薄熙来在接见一个世界500强投资考察团时就说:“你们到重庆来看了,还应该到四川、云南去看看,这些地方也有自己的优势,有些方面更值得与你们合作。”

拥有了大开放胸襟的重庆,也适时地在今年两会期间抛出了“西三角经济圈”的概念。瞬间六:“罢驶风波”

2008年11月3日,拥有8000余辆出租车的重庆出租车业突然发生大规模停运,司机纷纷抱怨加气难、黑车多、处罚严导致收入过低。事件震动全国,并引发国内数个大中城市出租车行业的“骨牌效应”。

这应该是薄熙来上任近一年来所面对的最严峻的一次“民间危机”。

薄熙来迅速作出反应,携常务副市长黄奇帆等一起,在11月6日上午与出租车司机及市民代表举行座谈会,并通过网络视频现场直播。

在座谈会上,薄熙来充分展现了他亲民的一面。他说,我们一定要顾及这么多的出租车司机,2万多人背后实际上是2万个家庭,影响到重庆相当多老百姓的生活,让这部分人生活得到稳定,乃至有所提升,也是我们政府执政的一个目标。

后来他接受采访谈及此事时,还坦诚地表示:我感觉出租车司机提出的意见是有道理的,尽管他们中一些人情绪比较激动,我认为,对老百姓提出的诉求,要理解,要正确对待,还要认真研究解决,说到底,老百姓是通情达理的,只要我们心平气和,开诚布公,就一定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2009年4月中旬,薄熙来说的一句话:“干部不要一听到百姓上访就认为‘无理取闹’。”被《人民日报》和人民网评选为“每周最热声音”。薄熙来是在针对建设“平安重庆”发表系列讲话时作出这一表态的。

瞬间七:平安重庆

2009年3月19日,正当重庆市部署破命案保平安之际,发生了震惊全国的“319”枪案。“319”枪案发生之后,重庆迅速成立了以公安局常务副局长王立军为组长的专案组,公安部部长孟建柱飞抵重庆督阵。而在“319”枪案紧张侦破之际,重庆市人大常委会任命刑侦专家王立军担任重庆市公安局局长,免去刘光磊重庆市公安局局长职务。任命之后,重庆市委党校一位人士明确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技术派”王立军全面负责公安系统,必将有助于进一步推进薄熙来书记提出的“平安重庆”目标。

事实上,火线获得提拔的王立军全面负责之后,倾尽全力对重庆黑恶势力进行全面清剿。黄金堡枪案在迅速破获之际,重庆警方乘胜追击将已经锁定的88个黑恶势力团伙扩大到104个。市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王立军说:“重庆黑恶势力不除,枪患不断,毒源不断,社会难安。”一场重庆对于黑恶势力的毁灭性打击即将展开。

在薄熙来看来,平安重庆的打响也为大开放战略提供了有力保证。他说:“在大开放的条件下搞好政法工作,要善于保护好各类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尤其是生命财产安全,使重庆实实在在地成为中外投资者的安全区、放心区。” 
延伸阅读,

薄熙来新政:不能围着富人转

 春天一个有阳光的下午,张辽(化名)特意抽出些时间,派人把四川美院一个来自贫农家的女生接到重庆市中心的解放碑,请她在星巴克喝了一杯咖啡。

  女生刚进大一,从大学城到市中区的公交车费2块,也觉得奢侈,因此一直待在大学城里从未出行。张辽是重庆一位厅级官员,女生是他在“三进三同”活动中“结穷亲”的农户子女。

  他后来跟人说起,他从没想到,在这个国家走向“全面小康”的年代,还有人会为2块钱的车费发愁,“这让我深为震惊”。

  在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倡导下,重庆的党政官员从去年3月起全面开展“三进三同”,即让张辽这样的官员们进基层、进村子、进农户,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

  重庆市委组织部公布说,到2010年底,全市机关干部参加“三进三同”近25万人次,参与率达98.9%。

  “制定这项制度,就是为了突破干部与群众联系方式的官僚化、联系渠道的狭窄化、联系手段的唯物质化,推动机关干部走下高楼、接上地气,在与群众同甘共苦中触及灵魂、锤炼党性。”重庆市“三进三同”办公室表示。

  当然,和唱红歌、传箴言、“红色卫视”等各种薄熙来式的重庆新政一样,把25万官员“赶”下乡的活动,也引起了各种争议。

  “不要整天围着富人转”

  “三进三同”始于2009年。

  彼时,重庆市委党校在中青班学员中开展“让我来做支部书记活动”,100名学员到边远贫困区县当村官,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中青班学员均是重庆市管领导干部。

  九龙坡区委副书记潘平是最早一批“三进三同”的官员。他所到的乡村巫山县平河乡朗子村,位于三峡库区深处,在那里,部分分散居住的村民连吃水都很困难。

  对于官员们的到来,村民们小心翼翼又不冷不热地接待着。直到有一次,在“同吃”时,潘平把老乡掉在桌上的一小块腊肉夹起来吃掉,农家人才认为他真是“自己人”。

  这次体验,让中青班的学员“非常震撼”。重庆市委党校教授苏伟认为,它在处厅领导干部与基层之间,找到了一种最佳的衔接。

  这种形式很快得到薄熙来的肯定和推广。2010年3月,重庆市委下发《关于在全市机关干部中开展密切联系群众“三项活动”的意见》,使“三进三同”走入常态化。

  “当前,部分干部宗旨意识淡薄,缺乏群众感情,存在脱离群众,脱离基层,脱离实际的倾向,严重影响党群干群关系,严重影响党的执政基础。” 这份《意见》连着用了两个“严重”。

  至于“严重”的程度,重庆当地媒体曾描述说,在国家减免农村税费后,乡村里看不到干部的影子,部分边远山区的群众更是常年看不到干部,诉求没法反映,甚至乡镇党委是否换了负责人也不知晓。

  “要招商引资,发展经济,但绝不能嫌贫爱富,整天围着富人转,淡忘了党的宗旨,疏远了困难群众。”薄熙来2010年元旦在合川、北碚看望慰问贫困户时说的一些话,被视为对“三进三同”思路的诠释。

  薄熙来说,重庆缩小贫富差距的压力很大。当干部的要“结穷亲”,多交几个穷朋友,多到贫困户去走一走,更多地了解群众的实际困难,要做到“设身处地",“感同身受”,与他们心连心。

  根据这一要求,重庆市委要求全市机关干部每年一周、新提任领导干部和新招录公务员在试用期内用一个月时间,参加“三进三同”。且每年定期回访1到2次。

  组织部对下乡的官员提出一连串“不准”——不准事先踩点,不准层层陪同,不准特殊接待,不准敷衍应付,不准缩短时间。并规定每天向同住的农户支付食宿费25元。

  最为关键的是,将“三同三进”效果作为任用干部的考核指标。

 怎样“同吃”?

  数以十万计的官员开始住进偏远的乡村。

  在田间抡起锄头翻地或插秧的,可能是市政府的秘书长,是某市级部门的局长、主任,或区县的书记、区长,好些是农民一辈子都见不上一面的“大官”。

  市委要求与农民结穷亲,科级干部结一户,处级两户,厅级三户。据统计,有20万干部结了50万户“穷亲”。

  “三进三同”要求官员们到最艰苦,最边远,最基层的贫困村,入住贫困农民家,不能入住条件好的农户,不能住村干部家,不得以任何形式增加基层和农民负担。

  这对一些30到40岁之间,平日养尊处优的官员是一个挑战。

  “三同”中的“同劳动”,官员们很快能够适应。“实际上,很重的农活,农民也会请人做,同时,农民也把你当做客人,实际上不大可能让你做什么。更多的是内心的体验。”一位参与过“三进三同”的处级官员对本报记者说。

  而“同吃”,则遇到了问题。

  重庆市地税局两位女性官员入住的农户家,是张姓的老夫妇两人。张大爷成天叼着烟。烟灰到处撒。在晚餐时,一大截烟灰像撒胡椒面似地撒满菜盘。而大爷端汤上来时,两只脏兮兮的大拇指深深泡进汤里。两位女士不禁惊叫起来。

  当晚,她们俩一个不停上厕所,另一个靠着床直打嗝,一夜睡不着。

  “大多数干部最后还是能克服,并帮助农民们改掉一些不好的习惯。”市委组织部在总结报告中称。

  吃力的“同住”

  同住,则更难。

  为尊重农民,要求下乡的官员只带随身换洗衣服进入农家。

  “其实现在农村情况还是比过去好,老百姓大多能把铺盖准备得干净,有的农民还把自己好点的床让给官员睡,自己睡住破的木板床。”市“三进三同”办公室一位人士告诉本报记者。

  但是有的人城里住惯了,担心有味道;还有的村子的厕所建在猪圈旁,用化肥袋子当门,有的干部很不适应。为此,一些官员一度“住不下来”。

  “譬如时间安排上说要在农户家里最少住一周,但他们把往返路途一起算,实际上在农户家里没住满一周。”一位参加“三进三同”的说。

  为纠正“住不下来”,合川区委组织部在2010年3月请了20名大学生担任调查员,对进村的人员情况进行电话全覆盖调查。有时一晚要两次打电话到农户家里,要求与干部本人通话。

  第一天电话,发现有一半没有同住。次日中午,组织部将未按规定同住农家的官员名字,滚动出现在政府机关食堂的大电子显示屏,网上也挂出通报名单。当晚官员的入住率达到85%,第三天达到100%。

  “最后大部分人住下来了,被农民的纯朴所感染,自己也发生了转变。”

  市“三进三同”办公室近期制作了一本图册,从照片上看,官员们正在融入农民们的生活,他们共同在地里劳动,在简陋的院坝共进晚餐,有官员为留守儿童辅导作业。其中一幅照片,是一位官员为老人剪脚趾甲。

  薄熙来在今年3月召开的全国两会上说,通过“三进三同”,我们的干部觉悟和素质得到了提高,不经过这个过程,总觉得浑身不舒服,好发牢骚。一经过“三进三同”,就有幸福感了。

  随着官员们的进入,偏远农村的真实图景被反馈到决策层。

  合川区教委机关的尹红梅,2010年5月来到该区渭沱化镇化龙村的马利琴家“三同”。这户化龙村最贫困的家庭,住着三间破砖房,一下大雨便雨水浸屋。家中没有一件电器。为了省点电费,傍晚一家人吃饭时都不开灯,将饭端出门外吃。“看着让人心酸!”尹红梅说。

  城口县蓼子乡明安村低保户桂花花双目失明,智障,一家四口住在一间连床都没有的小茅屋内。“三同”干部来到她家,揭开锅盖,里面只有一团土豆饭。

  “总体上都给干部一些感触和震动。”一位参加“三进三同”处级官员说,在“三同”官员的帮助下,一些贫困家庭得到了救助。

  “重庆市委一位常委在一次会议上告诉我们,他‘结穷亲’后,去年就花了1万多元。”苏伟告诉记者。

 争议声中

  争议也随之而起。

  事实上,“三进三同”并非新发明,在1960年代的“四清”运动中,就有党政干部与贫苦农民“三同”的要求。当时甚至规定“三同”干部“四不准吃”——不准吃鸡、鱼、肉、蛋。薄熙来的父亲、开国元老薄一波在回忆录中对当年的“三同”有大量记载。

  自薄熙来2007年12月就任重庆市委书记以来,这座山城在外界眼中变得越来越“红”。许多重拾老传统的做法引发争议。有人担心这会将这个正雄心勃勃地进军西部金融中心和IT制造业基地的城市,“拉回到政治运动年代”。

  在抑制腐败的议题上,那些坚信权力制衡原理的学者,也对这种“传统的思想教育模式”不抱期望。“这对官员们也许完全没有作用,应该用现代公共管理方式解决官员的特权化问题。”一位不愿具名的学者对记者说。

  但在重庆挂职的清华大学教授崔之元认为,重庆的探索有其价值和意义,“三进三同肯定对干部有触动作用,比如对张辽资助的那个女生来说,我想她不会认为这是做秀”。

  “共产党干部是该主要联系穷人还是富人,还是穷人富人都要联系?重庆要求都要联系,但反对傍大款,大力提倡结穷亲,这种联系群众体现了执政党政治路线问题,是执政党解决如何赢得民心的重大问题。”苏伟说。

  重庆社科院研究员丁新正认为,“三进三同”这种最高层与最基层的直接互动方式,是在实践一种新型的社会管理方法。

  重庆作为西部唯一的直辖市,不仅具有西部的特性,也有很多的独特性,大城市、大农村、大库区、大山区、少数民族地区叠加。同时全市农村的面积和人口比京、津、沪三个直辖市总和还多,全市有15个贫困区县,贫困人口多达113万。

  同时,重庆农村正经历着重大转型,其经济社会结构以及与农村相关的人口、土地、农业、教育、情感、诉求、愿望等都出现了诸多变化。

  “如何面对和处理农村发展中的复杂、重大问题,了解基层的想法,‘三进三同’无疑是躬身实践,了解基层,做好基层管理的有效载体。”丁新正说。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