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龙眼观世界 //www.sinovision.net/?74745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纽约上空的龙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诗性中的毛泽东(毛泽东诗词赏析)转自乌有之乡

已有 3030 次阅读2011-8-4 21:33 分享到微信

2006年9月9日,是毛泽东逝世三十周年,本来去年12月就计划写写毛主席的诗词赏析,纪念伟人的诞辰,竟一直拖到现在。今天刚搞定一个project,之后估计要一直忙到月底,干脆见缝插针,完成这个未了的心愿。

主席生前有大量的诗词发表,有律诗,有词,有骈文,(注意,似乎未见毛有任何新体诗作品发表),气势雄浑,想象瑰丽。俗话说,诗言志,歌咏言。我力图把毛主席作为一个普通人,按照时间顺序,体察他所处的社会环境,思考他当时的心态,结合该历史环境下的作品,揣摩他的心路历程。

毛泽东的诗作跨越大半个世纪(1915-1973),而其本人的传奇经历就是一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和新中国的建设史。我尽量以其诗词为线索,点评某些重要历史事件,当然,最后的落脚点还是诗词本身,历史只是作为环境因素,解释作者当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境。建议在读文章之前,到百度mp3上搜索“爱江山更爱美人”,循环播放。

特别需要指出,参考了网上许多文章,在此不注明版权,也不希望此文被转贴。
 
毛泽东诗词赏析(二)概论


   中国古体诗词可以粗划为写实和写意两种,也就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杜甫和李白分别是其杰出的代表。写实者忧国忧民,有不少叙事诗流传于世,而写意者多歌颂祖国伟大山川,李白更是做了个梦都能写出《梦游天姥吟留别》。我个人认为,毛的诗词作品很难简单划归其中某一类。首先,毛的诗词基本都是基于其革命历程中的重大事件,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背景;然而,诗人思想丰富,言辞华丽,豪气冲天,又有浪漫主义的显著特征。比如说,解放战争中,我军攻占南京后(49年4月),诗人一定很为自己一手指挥的这部交响曲而自豪,信笔写下,“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类似作品很多。

我认为,毛的诗词最显著的一个特征,就是乐观向上,气势磅礴,对应于“写实”和“写意”,毛可以称为“写势”,当然,这“势”不是空的,唬人的,而是多基于现实历史事件。比如《长征》中的“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可以说,诗人本身就是伟大的历史制造者,然后用诗歌来表现革命英雄主义豪情。

按照历史顺序读毛的诗词,就可以深刻体会到作者作为普通人的喜怒哀乐,我甚至觉得,毛是一个性格十分率真、秉性大大咧咧的人,很难与国家元首的严谨、刻板、循规蹈矩联系起来,这一点在诗词中表现尤其强烈。而贯穿这几十年的一个骨干精神,就是乐观与自信,或许这也是其能成就伟大事业的必备素质。总之,诗词中的毛泽东,有时性格细腻(但从不伤感),有时豪放甚至霸道,反映了其性格中丰富、多侧面的特点。

下面我分三个历史时期,来剖析毛通过诗词表现出来的东西。

毛泽东诗词赏析(三)遵义会议以前


   1923年4月,湖南省长赵恒惕下令通缉“过激派”毛泽东,时年毛30岁。大凡伟人,多少都有点儿“前科”,比如列宁就曾三次被流放到西伯利亚,又三次越狱跑了出来。毛离开长沙去武汉,转上海,然后赴广州参加六月的中共三大,直至二四年秋才回湖南搞农运。当时已经与杨开慧结婚,跟妻子分别的时候,“热泪欲零还住”,“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凭割断愁丝恨缕”。注意,这在毛的诗词中是绝对的儿女情长了,从那之后,我只记得另一次流泪是“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蝶恋花,答李淑一》,竟然也是为了杨开慧!(“我失骄杨君失柳”)可见结发夫妻感情深厚。

毛泽东的一生,自从杨开慧被杀,就注定他再也寻找不到那种纯洁的爱情,因为他已经确立了在党内的领导地位,后来的妻子很难说有多少其他的或者崇拜或者功利的因素。毛的一生,从个人和家庭角度,无疑是巨大的悲剧(幼年丧父,中年丧妻,晚年丧子),但是,他以个人的悲剧,成就了中国多少家庭的圆满,这就是伟人给我们留下的财富。

索萨有一篇作品,《为历史负重的人》,抄录如下:

有一类人,他们注定是要为历史负重的。在他们自己的时代,这一类人是最痛苦的人。他们多半是些有信仰的人,而且“过于”真诚,“过于”忠实于自己的信仰。善引导他们超越历史,接近了真,他们因此与时代格格不入。这一切酿成了他们个人的悲剧,却挽救了历史。由于他们的出现,历史才没有成为一条肮脏的河,历史才成为一首久远的歌。

毛泽东脍炙人口的佳作《沁园春长沙》作于1925年,当年他32岁。在一个怎么说也不算特别年轻的阶段,他竟“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还要“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我倒宁愿把这理解成是诗人的战斗宣言。毛的一生,正是凭借着这种书生意气和四射的激情,推动着中国的发展。这首沁园春是典型的比兴的手法,上阙写景充分烘托气氛,下阙言志表明心迹。其实,《沁园春雪》也是这个套路,更早期的著名作品当属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沁园春这个词牌写了几百年,恐怕找不出超越这两首的。毛的不少作品,即使放在唐宋时期也绝对是洛阳纸贵的佳作;在明清之后的古体诗词成就中,我认为毛当属第一人。

附带指出的是,毛在上下阙的过渡上,匠心独具。在几句瑰丽的景色描写后,是一句振聋发聩的诘问:“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然后自然通过百侣曾游过渡到同学少年。相比之下,《沁园春雪》的衔接恐怕更出色一些。

读毛的诗词,我一直有一个疑问,那就是,他在前行的道路上是否徘徊犹豫过,是否裹足不前过。作为一个常人,这些都再自然不过。如果有,是什么力量驱动他不断进步?如果没有,又是什么力量在支配他如此自信与乐观?遵义会议以前的毛,还处于探索救国真理的过程中,对中国有了比较清醒的认识,但是思想还不是十分成熟,为人处事也不够圆滑,在党内受到很大排挤。这个时期的毛泽东,可以说是,对社会实践孜孜以求,在党内却举步维艰。他虽然直接或者间接指导了四次成功的反围剿,但是他的价值并没有在党内达成共识。

诗人在1927年春(大革命失败)的一首《菩萨蛮》就颇有悲凉的感觉:“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但紧接着就“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之后,主席诗词中只有一个地方提到过“酒”,也只是“吴刚捧出桂花酒”。截至目前,中国传统小资知识分子在诗词中玩弄最多的“酒”与“泪”,似乎跟毛绝缘。确实,毛一生吸烟很厉害,却鲜饮酒,不知这是否能成为诗词中少酒的一个解释。

1927到1936年的将近10年内,也就是毛从34到43岁的十年之间,有大批的诗词涌现。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27年大革命失败,然后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拉队伍上井冈山,之后多次反围剿,第五次未遂,开始长征。可见当时我党我军身处逆境,在革命道路上摸索,毛在党内还受到王明等人的排挤,极其不爽(所以诗作连连?)。1935年1月终于开了遵义会议,主席在中国革命的历史舞台上终于唱上了主角。不管有什么选举过程,什么宣言,拿赵本山的话说,就一句:“你们别人都不照,比来比去听老毛。”历史选择了毛,毛缔造了新的历史!

遵义会议前的事儿就写这么多了。下一部分是从遵义会议到新中国建国,从长征开始说起,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这之前的作品可以说是毛的早期作品。本来想一鼓作气写到改革开放,但是现在外头已经快天亮了,改日吧。顺带说一句,这些诗作大部分都是后来整理发表的,不少都出现在1962年《人民文学》五月号。甚至后来的有些诗词,都是主席逝世后才发表的。我于是又有个疑问,到底是主席根据记忆后来补写的,还是原来就有些腹稿,后来整理的呢?如果是前者,有些诗词就不能完全反映作者当时的心境了,当然,思想和文字可能相对更成熟一些。 


 毛泽东诗词赏析(四)凤凰涅磐

 

   从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内的领导地位后,中国革命开始出现了转机。“时势造英雄”与“英雄造时势”的争论,在毛身上变得格外有意义。

遵义会议后,红军开始了艰苦的长征。我们称之为二万五千里长征,国民党称之为二万五千里大逃窜,相信历史已经有了公正的评价。在这个艰苦的征程中,红军遭遇到内部外部无数困难和损失,套用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的一句话,就是“损失惨重,收获巨大”。这个过程堪称是凤凰涅磐。

遵义会议后红军攻克娄山关天险北上,诗人作有《忆秦娥娄山关》:“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最后的两句很有意境,也是诗人自己感觉比较得意的比喻。时1935年2月。

长征时期,诗人的作品并不很丰富,却佳句连篇,脍炙人口。《七律长征》广为人知,其它的还有《清平乐六盘山》中的“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赠给彭德怀的“山高路远坑深,大队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这里单独说几句彭大将军。彭德怀作为毛的湖南老乡,是一名智勇双全的大将,革命时期的戎马生涯暂且不表,单是抗美援朝时候的表现,怎一个牛逼了得。党内对出兵朝鲜犹豫不决的时候,彭将军从西北火速进京,连夜跟主席深谈,口出豪言:“大不了打输了,我们再上山,就当是晚解放几年”。如此气魄,好比关公再世。记得还有一句话也是他说的,大意是,帝国主义在中国海边架上几门大炮,就能横行中国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我们仿佛听到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宣言。有个抗美援朝的网站, http://www.kmyc.net/,把彭大将军列为中华武圣,我深以为然。而彭总在看到主席的这首六言诗后,谦虚地把最后一句改为“唯我英勇红军”。


1936年2月,红军在陕北基本立足之后准备东渡黄河进入山西。秦晋高原的漫天飞雪激发了诗人的创作灵感,一首《沁园春雪》千古流芳。而此时,作为共产党领衔主演的毛泽东,也在哲学军事政治上趋于成熟,几十年的革命实践,荣辱成败,真是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比较作者43岁时候的这首词和32岁时候的《沁园春长沙》,显得更加大气磅礴,豪迈自信。(很有趣的一点,年轻的时候,毛志在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而经过十年的锤炼,作者已经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等人横挑鼻子竖挑眼了,而目光也放得更为远大,“江山如此多娇”。)英国哲学家罗素有一个精当的比喻,把人生比作河流,年轻时候是山涧溪水,湍急狭隘而富有激情,年老时则汇入大河,平缓而博大。这十年的革命实践,对于诗人的一生也是决定性的,也是其本人凤凰涅磐的过程。在陕北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并没有消磨他的意志,反而给了其更多读书与思考的时间。与这一时期诗作比较少相对应的,是毛同时期的哲学与军事作品的极大丰富。这是红军的一个相对平缓的休整期,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积蓄着能量。

这首《沁园春雪》把毛的帝王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堪称是代表作。当一个衣衫破旧的中年人,领着一支同样食不果腹的军队,站在哺育了博大中华文明的秦晋高原上极目远眺的时候,我们仿佛看到了当年楚霸王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雄浑,看到了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豪迈。难怪后来美国记者斯诺在访问完陕北后,写出《红星照耀中国》,坚定指出中国将来的希望就在这些人的身上。“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诗人本人的注释指出,“末三句,是指无产阶级”,但谁又能说其本人的巨大成就,不能比肩历代开元的帝王呢?

在抗日战争的八年期间,毛只有一首《挽戴安澜将军》诗作。主席领导着中国人民,积极投身到民族解放的战争中,其军事指挥艺术得到了极大的发挥。(期间经历了西安事变,迫使蒋把主要精力放到抗日上。)回顾作者一生的诗作,多是取得阶段性胜利后的直抒胸臆,而这八年间几乎空白的诗作,昭示着抗日战争的残酷。的确,八年抗战是一个惨胜。

让我们把时空坐标定在1945年8月28日,毛亲赴重庆开启国共的再次合作。这不是一次寻常的出访,蒋介石是一个贪婪、狭隘、凶狠的人,其两面三刀已经表现在张学良和杨虎城身上,而共产党内对毛泽东的此次出访也是几乎一致的阻拦。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而这也是明摆着的鸿门宴,谈判期间,蒋介石明确跟毛说,中国不能有两个太阳,而毛答道,要由中国人民选一个。主席心里实在是清楚,共产党的强项就是人心向背,是软实力,因此当代表团一到重庆,就立刻走访当时的文化界名流,其间,毛将手书的一幅《沁园春雪》赠送给柳亚子,而被重庆《新民报晚刊》在11月中旬发表,轰动一时。而毛也一直与柳亚子保持着这种文学青年式的友谊,实则是一种惺惺相惜。

说到这里,我想插句话,那就是,作为诗人的毛泽东在共产党内是没有什么文化方面的朋友的。党内能写诗的,陈毅算一个,被称为诗人元帅,虽然不乏佳作,但是跟毛泽东相比显然有数量级上的差异。其实周恩来的文采相当了得。在南开中学成立百年的光盘中,披露了一首周总理在南开时赠好友的诗,清新隽永,一如总理的为人,可见总理年轻的时候文笔相当出众。那么为什么没有诗词流传于世呢?我认为是总理忙于公务,最重要的,还是其为人低调内敛,据一些后世的红墙文学披露,总理也有一些诗稿,但都自己销毁了。事实上,凡是做过外交部长的,对语言的驾驭能力都相当强,陈毅就先后做过上海市长和外交部长,现任的李肇星外长,也出版有自己的诗集。但是毛在党内特殊的地位和其潇洒的风格,使得他难觅一个文友来吟诗作赋,所以,他跟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文化名人就过从甚密,柳亚子,郭沫若,丁铃,在解放前后都有毛泽东赠送的诗稿。

重庆双十谈判,毛置个人生死于度外,是抱着争取和平的愿望去的,收获的一纸协定,很快就被蒋介石撕毁了。日本人被赶走后,蒋把共产党视为首要心腹大患,可是此时陕北的红军,已经不是长征以前的红军了。经过革命风雨的洗礼,共产党既扩大了影响,又锻炼了队伍。一山不容二虎,蒋在这一点上的认识是清醒的,从战略上讲,对陕北的速决战也是正确的,但是其狭隘的性格和偏私的态度,在国民党内部也有许多不满。当一个拳头不能握紧的时候,打出去也就没什么力量。

这期间,毛竟只有47年的两首诗作,足见其很认真地在跟蒋周旋;而同期的战场上,则处处是毛的大手笔。解放战争三年结束,在1945年跟毛讲,他也未必会相信。但历史从来是成功者书写的。如果说辽沈战役使得东北大局已定,保证了我党的新根据地的话,淮海战役则是真正意义上的大决战,刘邓大军,陈毅粟裕大军在中原大开大合,书写着战争史上的一个个奇迹。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让我们彻底解放台湾,一统中国之后,再来告慰伟人在天的英灵!

自从遵义会议于1935年1月召开,到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我党在这15年内,起死回生,由弱到强,打败了日本侵略者,颠覆了蒋家王朝。自1840年以来,无数华夏仁人志士为了民族振兴而置生死于度外,直到毛在天安门城楼上历史性的宣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段时间,毛泽东作为一个诗人,有少而精的作品;作为一个政治家,导演了中华民族现代史上的华彩乐章。这个历史时期,不仅是其本人政治哲学思想成熟的阶段,也是共产党凤凰涅盘、浴火重生的过程。如果说1925年,诗人还在橘子洲头仰天长啸“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话,那么1936年,诗人已经在自信地宣示,“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在1949年,更是要本着天翻地覆慨而慷的热忱,将剩勇追穷寇了。

诗人第二个历史阶段的点评到此结束。194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年,下一次我们将追思新中国在苦难和挑战中的生存壮大。 

毛泽东诗词赏析(五)跨过鸭绿江


   记得在上中学的时候,某次开班会庆祝国庆。一个题目就是模仿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历史性的宣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今天回想起来,还是不禁哑然失笑,不得不说这个想法很有创意。这个声音,即使作为未曾生活在毛时代的人,也并不陌生。第一个模仿的同学拿腔拿调,声音细、颤、缓慢而响亮,一嘴模仿的湖南口音立刻让大家找到了感觉。

1949年10月1日!

主席奋斗了半生,在他56岁的时候,带着“进京赶考”的谦卑心情和恭谨态度,率领着几十名身经百战、出生入死的老伙计,向着天安门城楼拾级而上。在我脑海中,应该有这么个纪录片:一群布衣布鞋、年过半百的人,在一个人的带领下,一级一级地庄严而恭敬地向城楼上进发;台阶很破旧,历史的沧桑无情地磨平了许多棱角,有些地方甚至坑洼不平;这群人步伐缓慢,深情肃穆,像是虔诚的信徒走在朝拜的路上;他们心潮澎湃,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在每一步踏出的路上,都有战友流血牺牲,而作为幸存的一个群体,他们此刻并不感到丝毫的轻松。当他们出现在城楼顶部的时候,面前的广场上立刻迸发出山呼海啸般的喝彩。

“火树银花不夜天。弟兄姊妹舞翩跹。歌声唱彻月儿圆。不是一人能领导,那容百族共骈阗?良宵盛会喜空前!”柳亚子的这首《浣溪沙》作于1950年国庆,我们由此不难联想到49年国庆的盛况。

根据道上的规矩,主席需要立刻作诗来应和柳亚子,但是却迟迟没有答复――毛并不是一个职业的文人。新中国成立,万机待理,西南还没有完全解放,多少解放军还在浴血奋战,但是就在这个时候,美国纠集联合国军队,从朝鲜仁川登陆,已经挥军压向鸭绿江!哪里有美国,哪里就有侵略、屠杀和混乱。而美国的战略意图,当然不止是北朝鲜,麦克阿瑟就曾口放狂言,并且美国的轰炸机已经实实在在地炸死了中国东北的居民。在我们的共和国还不满一岁的时候,东北部就燃起新的战火。To die or not to die, it is a problem.

前头说过,关于是否向美国(打着联合国的旗号)开战,在党内分歧很大,主张按兵不动的人相当多。彭元帅的豪迈气概正符合毛主席的意见,而周总理绝对是不打折扣地信任和执行毛的政策。说到这里打个岔,毛周联手,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在全国人民载歌载舞庆祝一周年国庆的时候,中南海的灯彻夜长明。一旦决策做出,剩下的就很简单了。当中国的战争机器发动起来之后,主席想起柳亚子的那首词,借其韵脚,欣然回复:“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人民五亿不团圆。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诗人兴会更无前。”(所以说,毛的几乎所有诗词,都有重大历史事件作为现实背景。)美国人对诗词基本是文盲,假如他们看到这首词,就应该意识到灭顶之灾了。

不出一个月,我志愿军在朝大败美军,取得了第一次战役的胜利。“颜(斤蜀)齐王各命前,多年矛盾廓无边,而今一扫纪新元。最喜诗人高唱至,正和前线捷音联,妙香山上战旗妍。”诗人豪情似海,再赋《浣溪沙》和柳亚子。

我们不妨揣度一下诗人当时的心情。当出兵朝鲜的决定做出后,相信主席心里也惴惴不安。双方实力的对比过于悬殊,而且我们当时还没有苏联的援助。毛虽然极富理想主义色彩,却是个不折不扣的现实主义者。首先,辩证唯物主义的第一定律就是实事求是,而毛提出的“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敌进我退,敌退我追,敌驻我扰,敌疲我打”等等方针,以及其许多军事思想,都是现实主义的杰作。跟美国对抗,毛心里何尝没有一笔帐?但是,毛又是一个倔强的民族主义者。自1840年以来,中国从来是列强宰割蹂躏的对象,这次又被人家欺负到家门口,作为目睹了中国一个世纪以来积贫积弱的领袖,是无论如何也不能掩耳盗铃的。而如我们所知,最后的结果也证明,抗美援朝不仅是军事上的胜利,也是政治上的胜利,鲜明地树立了中华民族在世界上的形象。中国,也成为截止到目前为止,历史上唯一一个逼迫联合国签订停战协定的国家。这场战争,我们有一千一万个理由不出手,但是出手的理由只有一个,那就是“保家卫国”。毛的英明,就在于一开始就把这场战争的落脚点放在捍卫自己领土的高度上。

顺带提一句苏联。二战后直至冷战时期的美苏争霸,说穿了,就是麻杆打狼,两头害怕。美国出兵朝鲜,本来是跟苏联叫板,看看其反应。苏联本来在联合国是有否决权的,但是耍滑头,没有否决,结果玩火自焚。斯大林不敢强出头,让毛先试探一下,毕竟苏联的核心战略利益不在远东,而是在欧洲;从现实上,也是中国先遭殃,只有中国的东北大部被美国占领后,才有军事威胁苏联西伯利亚的可能。斯大林打小算盘,想往后拖,但是我们拖不起。美苏两边的想法,毛看得一清二楚,所以必须自力更生,果断出手。这支军队,从诞生以来,就从没打过武器占优的仗,甚至“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后来很多日本鬼子兵回忆跟八路军交战,总是反复提及一点,就是这支队伍,总是在简单有限的射击后就开始冲锋,短兵相接,其实是我们没有那么多弹药。这次在朝鲜战场上跟美国人的较量更加实力悬殊,甚至连许多冬季必备的取暖设施都没有,很多士兵着单衣在雪地里长时间埋伏,为此有很多非战斗减员。在此,向我们曾经战斗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的前辈们表示由衷的敬意。他们是人类史上最勇猛顽强的斗士,也为自己的民族赢得了无限的荣光。也请那些长眠于异国疆场的同志们放心,如果作为后代的我们能再有机会跟美国人在战场上对抗,我们必将继承其无畏的精神,杀得敌人不敢抬头仰视我们的战旗。

中美在二战后的第一次直接接触,使双方都受到了巨大的震撼。就好像两个武林高手,起初彼此不认识,三招过后,都吃了不少苦头,一个自然的选择就是远远站开,然后回家好好练武。在朝鲜战场上,五次战役之后,双方签订停战协定,签字的双方是中国和美国。据说北朝鲜现在总是不服,刻意否定中国抗美援朝的贡献,真是小人所为――真正能坐在谈判桌旁边的,才是主角。多年后,中国重返联合国,难道朝鲜战场上的血雨腥风不是一个对大国最有力的注脚吗?

抗美援朝对中国来说,收获大,损失也大,成千上万的中国人民的儿子牺牲在朝鲜战场,其中的一个叫毛岸英。毛岸英是杨开慧所生,是毛的子女中最为成器的一个,毛也对他寄予厚望。老年丧子,一定对毛打击很大。我们可以想象,他会长时间地沉默,吸着烟,彻夜难寐;虽然手边繁多的文件等他决策,但是在闲下来的时候,他又会想起自己心爱的儿子。他会责备自己不是个好父亲吗?他会后悔把毛岸英派上战场吗?他曾经流泪吗?这一切,我们无从而知,但是可以想象,他一夜之间衰老许多,在天色微明、凉风乍起的时候,一个人吸着烟,深情地凝视着北方,回忆着小时候孩子叫他爸爸的幸福瞬间,而这一切都成为历史的一个个黑白剪影,夹在厚重的书中,再也没人翻起。毛泽东,注定是一个为历史负重的人。

凭毛的性格,这种悲恸愤懑的时刻,是没有写诗的热情的。事实上,我们见到的下一首诗词,已经是1954年的夏天。

毛泽东诗词赏析(六)泽被后世


   从1955年到1965年的大约十年,是毛的诗词作品极大丰富的十年。诗人在62到72岁的高龄之间,在中国广阔的新天地里画出了最新最美的图画。毛时代的经济成就往往成为现在诟病的话题,但是在看病贵、上学贵、买房贵的今天,毛时代的GDP怎么算?

这期间的诗词,多是受到巨大建设成就的鼓舞而创作的,包括广为流传的《水调歌头游泳》和《送瘟神》二首。我们不能不被诗人一如既往的乐观向上精神所感染,同样是《卜算子咏梅》,陆游写出的是“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又是寂寞又是愁的,看着就让人心窄,而主席的作品则象春天一束温暖的阳光,“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主席是个纯粹的文人,他从革命生涯的早期就读中国史书,读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一直到晚年。记得看过一部纪录片,医护人员讲述主席晚年不能长时间坐着看书,就只能躺着,所以有两副花镜,一副没有左边的眼睛腿,一副没有右边的眼睛腿,就是专门为侧卧的时候看书用的,而又到后来,眼睛实在不好,周围的工作人员都有过或多或少给主席念书的经历。就是这么一个本应是书呆子形象的传统文人,在半个世纪内,把中国从战火纷飞的苦难中,引领到一个具有完整工业体系、健全的全民医疗教育体系的新社会。他胸中有雄兵百万,指挥过无数的经典战役,自己却从不碰一下枪。他在传统诗词上有大师般的造诣,却劝戒年轻人不要写古典诗词,应该写新体诗,因为古典诗词束缚思想。关于他,有太多的矛盾,有太多的争论,但是每一个中国人都不能承受“中国历史上没有毛泽东”的假设,千言万语,说不尽的毛泽东。。。。。。

就如同鲁迅到了晚年开始专攻讽刺与幽默的杂文一样,毛的诗词到了晚年(63年后)也出现了许多谐谑的色彩,“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嗡嗡叫,几声凄厉,几声抽泣。”“ 炮火连天,弹痕遍地,吓倒蓬间雀。怎么得了,哎呀我要飞跃。”“ 还有吃的,土豆烧熟了,再加牛肉。不须放屁,试看天地翻覆。”放在古体诗词中,这些话就有些格格不入,也凸显毛性格中不拘一格、自信豪放的一面。

当时的历史背景是中苏关系破裂,中国在美苏两个大国的夹缝中生存,加上为了还债,60年到62年的饥荒,国内外形势十分艰难。中苏关系破裂的时候,苏联正在帮中国搞核武器。但是一道命令,苏联专家即刻撤走,并当着中国科技工作者的面,把所有带来的资料烧毁。即便是在几十年后的今天,我们听到了,仍然是义愤填膺,可见当时的科学家们是如何忍受这种屈辱的。有个足球明星,总是在赛场上受到对方后卫的侵犯,他说,“报复对方的最好办法,就是把球踢倒他的球门里头。”中国的科学家们如韩信般忍受了胯下之辱后,励精图治,建立了我国尖端的航天工业。我不禁想起军歌中的一句话,“毛泽东的旗帜高高飘扬”。这些科学家才是我们今天学生应该效仿追比的对象。

多少事,从来急;
天地转,光阴迫。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
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

跟苏联决裂这件事,实在是太符合毛泽东的性格了。在当时的条件下,纵使再艰难一百倍一千倍,毛也会断然跟苏联绝交。现在大家广为认知的是双方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巨大差异,拿句时髦话说,就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解不同,但是这种说法忽略了毛泽东性格中实用主义的方面。想想17年前苏联东欧的解体,想想2年前东欧的橙色革命,我们就不难找到答案:苏联是象美国一样的霸权主义,依赖其超强的军事实力,力图控制周边国家的政治经济命脉,使得这些国家成为自己的卫星国。(现在在中东、西亚地区,仍然是苏联的传统地盘,美国入侵伊拉克和阿富汗相当于在俄罗斯的背后插了一刀,今后在该地区或明或暗的争斗还将长期持续。)毛泽东是一个强烈的民族主义者,在经历了旧中国的风雨飘摇之后,就再也不会让中国重新沦为别人的附庸。中苏的破裂,就是控制与反控制的政治斗争,毛在无形中,再次为中华民族赢得了独立自主的权利。从那以后,苏联在中苏边境陈兵百万,叫嚣对中国实施核打击,而中国则进行了备战备荒,搞大三线建设,深挖洞广集粮。事实上,直到苏联在89年解体,中苏边境的紧张局势才算真正缓解。(也就有了邓小平的“世界相对和平”的判断)即使在中国79年的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时候,还是有相当数量的解放军部署在中苏边境,防止苏联从北方突袭。(越南与苏联有军事同盟条约。)

文革开始后,毛已是73岁高龄,身体也每况愈下,之后只有两三首诗作发表。同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就是中国援助越南对抗美国。好莱坞的越战电影拍了一个又一个,对抗美援朝却集体性失忆,“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嗡嗡叫,几声凄厉,几声抽泣。”(顺带说一句,越南后来跟中国翻脸,号称世界军事第三强国,还是被中国扁得剩不下多少男人。新中国真是牛逼大了,跟美国在朝鲜打架,跟苏联在珍宝岛打架,跟印度见缝插针干了一票,后手又把越南给废了,什么时候打日本,回国参军去。)70年代初的另一件大事就是中美建交。毛跟尼克松握手的照片也广为流传。(所以说,毛是一个实用主义者与理想主义的混合体,矛盾的对立统一。)伟人的襟怀确实宽广,为了国家的利益,还是愿意跟杀害了自己亲子的敌人握手,要是换了你我,能做到吗?

毛的晚年经受了一个又一个的煎熬,林彪的叛逃,周恩来逝世,唐山大地震,朱德逝世,终于,在1976年9月9日,一代伟人毛泽东,在最后深情地回望了一眼这片他为之奋斗了终生的土地之后,永远地闭上了眼睛。在他一生的革命实践中,致力于民族的解放与独立,致力于建立一个让普通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制度。在他逝世近三十年后,中国大地上的普通人民还是在自发地纪念他,缅怀他,他的诗词在神州大地上广为传诵。最后,让我们吟诵诗人的《沁园春雪》,追思先人的遗志,完成他未竟的事业:

《沁园春》雪

一九三六年二月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毛泽东诗词赏析(七)后记


   首先声明,没想到会写这么长,跟考试和project都挤到一块儿了,属于顶风作案;写了开头,就放不开手,只是一心要写完,整天脑袋里想的都是这个,手里压了多少该干的事儿,干脆就等明天白天了,现在总算是有了个交待。天,又快亮了。整个写作过程,不仅是我对毛泽东加深了解和认识的过程,也是一个心灵自我净化的过程。他不仅是我们的领袖,也是一个普通人,一个丈夫,一个父亲,有喜怒哀乐,有悲欢离合。在他的一生中,他牺牲了作为一个普通人的很多权利和乐趣,换得了作为一个领袖的许多责任与烦恼;他一心为普通中国人民着想,乐观自信,奋斗终生;他是一个不屈的斗士,为自己的理想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在写作之初,我建议大家循环播放《爱江山更爱美人》作为伴奏,一来我很喜欢这首歌,二来觉得其很符合毛泽东浪漫主义情怀。但是我在绝大多数的写作过程中,耳边听的是梅尔吉布森的《勇敢的心》的插曲,高亢而婉转的苏格兰风笛与激烈的战鼓交相辉映,才意识到这种侠骨柔情的情怀不为中国所独有。当梅尔吉布森扮演的William被处决前,发出振聋发聩的Freedom的呐喊,我忽然意识到,毛泽东也有这么一颗勇敢的心,区别是,他成功地完成了民族解放事业。真幸运,真自豪,与毛泽东同为中国人。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