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热度 1||
《绘画构图学》学习笔记系长篇连载,发表的是我在学习《绘画构图学》一书时所作的学习笔记和纪要,记录了自己的部分学习心得,收集了部分该书没有收入的、而我觉得挺好的图例。
现在开始,自己将系统地安排学习绘画理论和技法,以提高自己的美术鉴赏能力,更好地、更有意义地安排自己的退休生活。为记录退休后的学习历程和学习心得,留下退休生活的轨迹,将陆续把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整理的学习笔记发表和保存到自己的博客上,并请行家、老师们不吝赐教,在此本人向赐教的行家、老师们顺致谢意和敬意。
一杯清淡的绿茶
────────────────────────────────────────────────────────────────────────────
第六章 构图技法
法国丹纳在《艺术哲学》序言中所说:“在人类创造的事业中,艺术品好像是偶然的产物;我们很容易认为艺术品的产生是由于兴之所至,既无规则,亦无理由,全是碰巧,不可预料的,随意的;的确,艺术家创作的时候只凭个人的幻想,群众赞许的时候也只凭他个人的兴趣;艺术家的创造和群众的同情都是自发的、自由的,表面上和一阵风一样变化莫测。虽然如此,艺术品创作与欣赏也像风一样有许多确切的条件和固定的规律;揭露这些条件和规律应当是有益的。”由此可见,组织绘画构图的种种技法手段更是理性思考的产物。
构图技法是随着时代和人们审美情趣的变化而不断发展的。谈法在于明理,理既明了,法即随意,方能使构图不落俗套。法则虽为规范,但不应是禁囿创造构图的樊笼,中国画论的“无法之法乃为至法”,是我们应该遵循的原则。
第八节 诸形式因素的综合运用
完美理想的绘画构图,是各种形式因素合理的有机构成,是形式心理综合运用的业绩。严肃的画家在构图时,对画面上每一细微末节的安排,都倾注巨大的心血,甚至有时为了取得某种视觉效果而不惜用数年时间进行构图的推敲和作数幅变体画进行比较。
一、绘画作品构图的直接分析
图475
图476
二、从画家创作草图的变动过程领会构图技巧
图477 [俄] 列宾 《伏尔加河纤夫》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是伊里亚·叶菲莫维奇·列宾在19世纪80年代初创作的批判现实主义油画中的杰作。这是画家亲眼目睹的情景,成为挥之不去的记忆,列宾决定把这一苦役般的劳动景象画出来,狭长的画幅展现了这群纤夫的队伍,阳光酷烈,沙滩荒芜,穿着破烂衣衫的纤夫拉着货船,步履沉重地向前行进。纤夫共11人,分为三组,每个形象都来自于写生,他们的年龄、性格、经历、体力、精神气质各不相同,画家对此都予以充分体现,统一在主题之中。全画以淡绿、淡紫、暗棕色描绘头上的天空,使气氛显得惨淡,加强了全画的悲剧性。
图478
图479
图480
列宾创作这幅画的立意在于:通过画这些代表了整个俄罗斯苦难的纤夫们的苦难,揭露沙俄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为了构图更好地体现出来,为此,他去伏尔加河深入体验纤夫的生活,画了变体画和大量草图,花费了四年时间完成了这一巨作。
图481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变体画之一
图482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变体画之二
图483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变体画之三
图484 《伏尔加河纤夫》变体画草图
图485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变体画之四
图486 [俄] 列宾 《伏尔加河纤夫》完成作品图
三、同一命题的名画比较
中外美术史上不同名画家以同一命题,表现同一内容的绘画作品是很多的。在构图上每幅画各有特色。从中我们可以领略不同的构图技巧的感受。
图487 [意大利] 列奥纳多·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 《最后的晚餐》
这个宗教题材的内容,历经各代画家反复创作,与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相比较,这些作品虽各有千秋,但或是人物神情过于分散,内心刻划不深;或是构图显得拥挤狭窄,或是增加不必要的人物而分散观众的注意力;或是形式处理未能恰到好处地表现最后晚餐时的那种庄严肃穆与激烈矛盾冲突等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而未达到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所表现的深度和构图的完美性。
图488 罗塞利《最后的晚餐》、提香《最后的晚餐》和 鲁本斯《最后的晚餐》
图489 雅各布《最后的晚餐》和 塞韦里尼《最后的晚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