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寻迹天涯 //www.sinovision.net/?74335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Find The World, Find Myself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从《1812》到《佛罗伦萨的回忆》

已有 3191 次阅读2011-8-20 21:28 |个人分类:心灵文字|系统分类:文学分享到微信

1

   今又是老师写过一篇博文《中西文化对比之由音入世:“1812序曲》。还未读,就觉得这标题大得让我不敢看,怕一看进去,瞌睡虫就爬了出来,恐对老师不敬。之所以点了来读,是因为老柴的这首序曲《1812》

    我是一边听着《1812》,一边读今老师的文章的。感觉他的标题大虽是大了却不空洞,每个段落之间都有很耐看的内容在里面,文字的铺陈好似序曲,一点点展开,每一处都切合得恰到好处。收尾也似《1812》那般轰轰烈烈。这样的文章,你说不好,是不行的。

    喜欢他的文字,是因为他广博而多变的的写作思路。每次读他的散文,总会令我有一种跟不上节奏的窘迫。他的文字结构看似一个庞大的金字塔,初时,总会令人摸不着头脑,由上而下泛泛而读,就会发现,他的每个字都像毛石(古埃及人用于建造金字塔的石材)紧密黏合着,几乎找不到一丝缝隙。我想今老师定然是一个对用词行文很严谨的人,一个词不推敲再三,是绝不肯轻易落笔的。

    喜欢他文章的另一个理由,当然还是音乐。我这人怪癖,总觉得一个人,特别是文人,如果不谙音乐,那他在艺术修为上就有缺陷了。那样的人,即使他的作品再好,我都会觉得很遗憾,就好像一块调色板上少了一些色彩一样。

    我这近乎偏执的想法,曾经得罪过很多人。我的文人圈子中,就有好几个诗歌写得很棒,但是五音不全的“翘脚”诗人,因我的言论而大伤自尊,把我批了个“狗血淋头”。

    我嘴上说:好吧,我改。

    心里头却固执着:古时墨客“琴棋书画”各显身手;现代文人,这四样都齐全的都成稀罕物了,倘若你连音乐都不喜好,这文人的称谓是不是要大打折扣呢?

    就我而言,我的写作灵感大多来自音乐。在音乐的氛围里,淤积在大脑皮层下的那些曼妙的句子才会像小荷尖尖,放肆地冒了出来。音乐,有时候就像是通往另一个世界的门闩,你在门的这边,听着那门闩一点点松了,开了,你的灵魂慢慢地被另一个灵魂牵引着,令你甘愿摒弃这尘世中的一切,梦游般走进另一个别样洞开的世界。

    我不知道今老师写这篇博文的时候,是不是听着《1812》。反正我在他的字里行间里头,看到了雄纠纠气昂昂的架势来了。要不然,他怎会联想到建军节上女兵们的英姿飒爽和郭兰英的《我的祖国》了呢?

    这让我想起老柴的另一部作品《佛罗伦萨的回忆》,没有《1812》中的礼炮和锣鼓喧天,也没有雄纠纠气昂昂,《佛罗伦萨的回忆》带给我们的全然是另外一种景象:华丽的中世纪城市风光,托斯卡纳湛蓝的天空,蓝宝石般剔透的地中海,米开朗基罗的壁画,贝尼尼的喷泉雕塑,还有挂满花篮的露天小酒吧。这一切,就像胶片一样真切,虽然那时候我还不曾涉足佛罗伦萨。

2

    多年以后,我坐在亚诺河对岸,米开朗基罗广场旁的一家咖啡馆里。窗外车来人往,我的手上拿着英文版徐志摩的《翡冷翠之夜》,耳塞里填满了鲍罗廷的《佛罗伦萨的回忆》,我的眼前,已经不再是幻觉中的佛罗伦萨,一切触手可得,一切近在咫尺。随着音乐慢慢地铺展,一些人物悄然而下,于是就有了一段叙事般的音乐故事。

    故事的开始是以跳跃式的快板的节奏拉开序幕的,我仿佛看见一个行色匆匆的旅人,徜徉在佛罗伦萨喧嚣的街衢:深红色的屋顶,墨绿色的百叶窗,沸沸扬扬的马车当街而过,车上承载着旅人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随即而来的一段稍慢的弦乐,打断了旅人的思绪,它像鬼魅般跃入,如是一个女子姗姗而来,修长的背影在幽深的巷子口时隐时现。于是,他被这颜色夺了魂魄,如痴似癫,怀揣相思与惆怅走入第二乐章。

    听第二乐章的时候,令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柴可夫斯基和梅克夫人的爱情。

    那是一段且悲且喜的经典版柏拉图式的爱情:迷恋音乐的梅克夫人,被老柴的才华吸引,深深地爱上了这个穷困潦倒的作曲家,之后,她不仅在经济上给予老柴资助,且在精神上给了作曲家很多的慰藉。可以这么说:没有梅克夫人,或许就没有辉煌的老柴。在梅克夫人纯粹的爱情里面,单单只有老柴的音乐,没有其他。也正是如此圣洁的爱情,给予了作曲家无限的灵感,创作了如此之多令人沉醉的音乐杰作。

    对于这段爱情,作曲家的内心是满了渴慕,同时又交织着无可抑制的矛盾情绪的,这在《佛罗伦萨的回忆》第三乐章中可见一斑。这一乐章是全曲中最短的,却也是极富亮点的一幕,作曲家采用了俄罗斯民谣作为主线,高亢的主旋反复出现,呈现出一派喜气洋洋的田园风光,隐射了作曲家对这段爱情持有着乐观向上的一面,而小提琴的回旋犹如拉锯般横在琴弦上,又好似主人公内心的情感纠结,梅克夫人与老柴之间的精神之爱,最终还是挣脱不了被世俗践踏的悲剧,梅克夫人的离去,给作曲家以沉重的一击,在老柴之后的作品中,几乎每一部作品都有梅克夫人的影子在里面,即使在弥留病榻的最后一刻,作曲家还是念念不忘这个让他一辈子都割舍不掉的女人,如此情怀,如果不是音乐作为一种承载,作为情感的一处出口,我想是会令得任何人瞬间精神崩溃的吧。

    好在我们在第四乐章中,又看到了一个即将启程的旅人的画面。佛罗伦萨的天空和先前一样湛蓝,喧嚣的街道,来来回回的马车。拉锯式的小提琴依然在这个乐章反复出现,仿佛一种疾痛,无法掩盖。时隐时现的女子插肩而过,每一双回眸,都让他记起曾经的某一个人。

    这,就是我多年前的某天,在佛罗伦萨的一角,臆想着的《佛罗伦萨的回忆》中的片段,多年后的今天,我再次听它,眼前出现的依旧是那样的景象,且多了一丝莫名的留恋。

           

3

    留恋什么,似乎羞于启齿。某一个人,某一段情,某一个故事,某一片天地。它像幽灵般经久不散。就像,柴可夫斯基对于梅克夫人的恋情,就像今老师时常念叨的对于听雨潇潇的离去。

    好在,今老师还有一曲《月箫谣》;好在,老柴还有《1812》和《佛罗伦萨的回忆》等等脍炙人口的作品在。

    这样看来,每样作品的背后,似乎都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一个藏在屏幕后面的人。那个人,也许我们一辈子都无法见上一面,但是他或她的一举一动,就像《蝴蝶效应》一般,令得坐在对岸的我们灵感喷涌,一发不可收。

    那样子的人,那个躲在音乐和文字后面的人,是不是更值得尊敬呢?

 

 

 (原创文字,请勿转载)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发表评论 评论 (13 个评论)

回复 今又是 2011-9-3 20:46
To: 寻迹天涯 你曾经说:
恩,凡事看淡是好的。
我是看了《道德经》之后,开始转变的。
以前在中国读到大学毕业也没读到过《道德经》的片段,在这里选修课程时碰到一老外问我道德经中“DAO”是什么,我竟然答不上来。很羞耻。后来仔仔细细读了MOSS ROBERTS英文版的道德经,又借来中文版的道德经,读到中魔。
我以前不信书会改变一个人,现在我信了。

但你得把心丢进书里,如果那本书给你面子的话。
再谢了!周末愉快。
回复 寻迹天涯 2011-9-3 17:38
To: 今又是 你曾经说:
如此柔和坚硬的女人,佩服。你知道我一生的信条吗“菩萨心,骑士剑!真的。如今,凡事看了淡了。。。。。。。
恩,凡事看淡是好的。
我是看了《道德经》之后,开始转变的。
以前在中国读到大学毕业也没读到过《道德经》的片段,在这里选修课程时碰到一老外问我道德经中“DAO”是什么,我竟然答不上来。很羞耻。后来仔仔细细读了MOSS ROBERTS英文版的道德经,又借来中文版的道德经,读到中魔。
我以前不信书会改变一个人,现在我信了。
回复 今又是 2011-9-3 17:18
To: 寻迹天涯 你曾经说:
音乐是有魔的,就像对诗歌,与魔共舞,需要有天使的纯净,骑士的浪漫,和侠士的直肠,我想了一想,好像你什么都没缺。好吧,在魔音里,做一个圣人。
如此柔和坚硬的女人,佩服。你知道我一生的信条吗“菩萨心,骑士剑!真的。如今,凡事看了淡了。。。。。。。
回复 寻迹天涯 2011-9-3 17:15
To: 今又是 你曾经说:
又去查了下,的确是多了一把中音和贝斯大提琴。开心得很了。乌拉!
音乐是有魔的,就像对诗歌,与魔共舞,需要有天使的纯净,骑士的浪漫,和侠士的直肠,我想了一想,好像你什么都没缺。好吧,在魔音里,做一个圣人。
回复 今又是 2011-9-3 15:23
又去查了下,的确是多了一把中音和贝斯大提琴。开心得很了。乌拉!
回复 今又是 2011-9-3 15:20
查了一下,原来是六重奏:多加了,我以为,一把中音提琴和大提琴贝斯。耐不住还要重复说:无与伦比,美轮美奂。
回复 今又是 2011-9-3 15:14
两个多小时,全部听完。
结论是最后一段相对写得比较差,从佛罗伦萨窜了回来,天鹅湖、胡桃夹子、圆舞曲等乐章在这里被“无意间”揉在了一起,好像不再与佛罗伦萨搭界多少了。但是和第一乐章非常切合。最漂亮的依然是第二乐章,展开部的上下左右,高低轻重让人无以言说,透心沁肺,让人不知如何与对。全部被征服了。乱作一滩,静坐一堆了。无限仰慕。
多谢再三了。剧终!期待新剧目!
回复 今又是 2011-9-3 14:51
2/4:应该是室内四重奏,提琴到了这里才是最高级。四把琴的同步不仅是要求个技的过硬,四声一曲的联动,四个演奏者必须,必须,必须将灵魂和感悟化为一体。于是想到作文,想到诗歌,没有重奏的形式?只是单个地发声又只能在特殊的环境条件里连接发出声音?
和宋德利先生“涉足”《太阳颂》时,我就想过这个问题。难道诗歌无法”四重奏“?两重奏呢?从来没发生过?其实我已经做过好多次了。听你的这段音乐我有想起了这件事。我要好好想想。中文网最近上来一位“摄影师”,原来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专业是低音提琴,我想他如果能“介入”知识性的介绍,我们可能能做点什么不一样的东西。我的心里有一种悸动。
回复 今又是 2011-9-3 14:38
2/4:6:15秒时出现的轻弦把所有人的神经全部拉起来了,是魔音。这种层次的作曲,其灵魂深处对生命的体验是无比深切的。柴可夫斯基以及当时俄罗斯众多文学家艺术家最感人之处是能够依然做“最黑暗里最明亮的歌唱”。你无法设想找出一种方式让他们停止辉煌。是一种其时社会生活的需求和气息?我以为是作家在民族文化和灵魂深处得到了一种滋养和提拔,高到一定的层面后,社会阶层里的任何炫耀和浮夸都不在他们的眼睛里了,内心纯净优美高度积留于一处,灵魂爆发了,没有办法阻止的辉煌,照耀至今。不得不感佩文人们的非凡灵感和激动人心的深切抵达。
孩子读书学习的地方网络老断,我是下载后陆续听完的。听到一半,想哭!喜忧参半!灵魂被洗了一遍。谢谢了。
回复 寻迹天涯 2011-8-21 02:56
To: 今又是 你曾经说:
音乐,有时候就像是通往另一个世界的门闩,你在门的这边,听着那门闩一点点松了,开了,你的灵魂慢慢地被另一个灵魂牵引着,令你甘愿摒弃这尘世中的一切,梦游般走进另一个别样洞开的世界。
作曲家采用了俄罗斯民谣作为主线,高亢的主旋反复出现,呈现出一派喜气洋洋的田园风光,
今夜星光灿烂,你让我如何入眠?
《1812》是我的一个很大的标题。我从路易十四开始畅游,知道1809年的西班牙“反水”,葡萄牙和

那么,索性就独唱一曲帕瓦罗蒂的经典之作《今夜无人入眠》好了。
唱完之后,再写好文,让我好好学习一番。
回复 今又是 2011-8-21 00:04
音乐,有时候就像是通往另一个世界的门闩,你在门的这边,听着那门闩一点点松了,开了,你的灵魂慢慢地被另一个灵魂牵引着,令你甘愿摒弃这尘世中的一切,梦游般走进另一个别样洞开的世界。
作曲家采用了俄罗斯民谣作为主线,高亢的主旋反复出现,呈现出一派喜气洋洋的田园风光,
今夜星光灿烂,你让我如何入眠?
《1812》是我的一个很大的标题。我从路易十四开始畅游,知道1809年的西班牙“反水”,葡萄牙和英国人躲在一边偷笑,并用这个笑声的阴谋将拿破仑直接送到了俄罗斯的冰墓里去了。五十万士兵只带了“先头”800人回了巴黎是什么景象。
以后的1815年,便是拿破仑的噩梦“滑铁卢”。约瑟芬为了姐妹情,从土耳其往他背上查了一刀,奥匈帝国的重整,英国惠灵顿之后作战总参谋部的建立,规定了拿破仑的彻底失败。
1812年,俄罗斯垃圾箱画派,十二月和烧炭党人的崛起,多少年后导致了击向东宫的那声炮响。一切进入了有一个开始,血腥的轮回。

关于音乐,你说得非常精确,我非常佩服。我们这种年龄的人,知识不全也是命,曾经“奋发”过,所以有了一点,倘若能够通过交流走深点,多一点“通透”,便是价值和欣慰。天涯,十二分地感谢了,上山的路上不再凄凉。谢谢!
回复 寻迹天涯 2011-8-20 23:21
谢小月老师指点。

只是这样一来,古代文人成了绝版;现代文人早早绝迹了。汗颜呢!
回复 小月 2011-8-20 22:30
严格地说,中国古代文士“诗书琴画剑”均通。譬如闻鸡起舞,舞的就是剑。那不一定是工夫,更像舞蹈和强身。你的这篇文章深邃、流畅。谈音乐,叙人生,有独到的见地,学习了。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