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日头落下,你攀着云翅,敲我的窗口。
天光下,你一袭彩衣。月影里又化作狐媚爬上我的身体------
麦琪从未想过有一天她真会和狄文杨见面的。以至于数小时前,当狄文杨从肯尼迪机场打来电话说他下午两点在哥伦比亚大学有一场演讲,问她有没有时间来捧场。她半惊半喜,半信半疑,一时不知说什么才好。当她终于听到一个“嗯”字脱口而出的时候,心却已经狂跳不止,仿佛悬在手机上的那串紫色铃铛在无风的阳光下剧烈地晃动。
那不应是她的风格,她想。
在网络闯荡了那么多年,麦琪自诩是久经沙场的网络老妖,既然是老妖,总有一套属于她自己的“葵花宝典”。对麦琪来说网络独具魅力的诱惑有时候更近乎于“成人游戏”,当然她所指的“成人游戏”不仅仅只关乎于性,更多是陌生的两个界面之间精神上的一吐为快。实质上,麦琪压根就不相信网络爱情神话,之所以沉迷网络,只是因她更喜欢将网络视作她获得写作灵感补给的一个途径,也或者是无聊时情感宣泄的一道出口。无论如何,网络对麦琪来说就像饭后甜点,只小口品饮,绝不过分贪杯,适可而止才是刚刚好,以防多出些赘肉损了仪表美。有了这样一个坚定不移的信念做后盾,她在网络上冲锋陷阵几乎从未失手。
结识狄文杨之后,似乎有些例外。
他是剧作家且是当下正迅速串红的制片人。麦琪起先并不晓得内情,在MSN聊天室上和他大侃了三个晚上,又在网上查了有关他的大量讯息,最后到视频上验明真身之后才断定“他”不是赝品。她多少有点意外,疑惑这样的人物怎么上了她的“黑窝”。数日之后才知道这一切其实事出有因,全是因为个把月前,她在剧作家用笔名开设的网络专栏里“多嘴”后,被特别处理“划入黑名单留底”的缘故。
她一向健忘,压根儿没把那天“多嘴”乱涂鸦当回事情,剧作家却认真,按着她的邮件地址一路寻上“门”来刨根问底,当然用的也是匿名,所以她堕入云里雾里三天后才得以真相大白。她有些歉疚,一再声明当时只是由着性子乱写一通,就事论事没有恶意,他在MSN那头见她没了当初的嚣张反而笑了起来,说他其实要的就是有人和他唱反调,鞭辟他的作品,那样他就有了激情去反驳,才有理由创作更完美的新作品。麦琪在心里暗笑他原来也是个“贱种”。不过到底还是应了那句自古以来的老话:不打不相识。从此也就对他另眼相看起来。
几乎就从那天起,麦琪开始了与狄文杨的比较直接的网络对话。麦琪在一家会计事务所工作,周末由着兴趣为两家华人报社撰稿。她白天和数字交战,晚上与文字交流,日子过得安静而充实,虽然累了些倒也其乐融融。麦琪芳龄三十三,单身,单身的原因据说是她惧怕婚姻,究竟为什么惧怕?她也说不上多少理由,反正纽约单身女人多,添她一个也不会形成什么重大的社会问题,所以她也由着自己下意识地成为这个“欲望都市”里的另类女子。
不过那样的生活虽然平静,到底是缺了钙的,日长夜久,总觉得懒洋洋的像犯了软骨病似的没了生气。所以狄文杨的出现,对她来说仿佛静如大漠般匮乏的情感世界中横空出世的一道流星。之所以称他是流星而不是帕瓦洛蒂大胡子底下吼出的那句“我的太阳”,是因为她完全知道:尽管他与众不同,尽管他较之常人出色,却终究还是属于网络的,既然他姓“网络”,日后消失也是迟早的事情了。她不当真。
就在麦琪在纽约的公寓里独自做着不当真的网络游戏的时候,远在波斯顿的狄文杨却不知不觉进入了状况。他忽然发觉她其实是一个非常有趣且有吸引力的交谈对象,温和坦率调皮并且还很小女人,全然不像她留言版上的文字那样辛辣跋扈,总让他想起老曹红楼笔下的那个厉害角色王熙凤,他不由自主地开始喜欢和她聊天,喜欢听她评论他的作品。不仅如此,他还发现她有着令他吃惊的对于作品的极高的领悟力和独特的鉴赏力,她的评论通常一针见血,可是语气却不痛不痒恰到好处,即便是偶尔异议,听来也特别有说服力,令他感觉舒服。到后来他每次出稿就索性先传了她一睹为快。她喜欢他的文字也就不怠慢,每次过目总不忘记做一些必要的校对,而只要由她的手校对审核后的样稿,他读着总觉得特流畅。
他开始倾心于读她小女人的作品。她的文字灵性却颇多伤感,仿佛文字后头有一个不为人知的巨大秘密,每次看她的文章总让他油然而生怜惜,他想知道谜底,他希望可以从她所透露的文字信息里去了解她的底细。为了获取关于她的信息,他得着空闲就到全球最大的搜索网站去查找她的蛛丝马迹,但是除了她发表在各地的作品之外,有关她的个人信息几乎为零。她深藏不露,他有些失望却又不甘心就此放弃,所以他决定主动出击。